书城艺术生肖物语:民俗图案中的十二生肖
3919400000010

第10章 威风凶猛虎生肖(1)

织就班丝不赠人,调来钼鼓赛山神。两情脉脉浑无语,今夜空房是避寅。——清·舒拉《黔苗竹枝词·红苗》虎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三,在十二地支配属“寅”,故一天十二时辰中之“寅时”(清晨三点至五点),是老虎是最活跃、最凶猛、伤人最多的时候,因寅时同虎搭配,又称“虎时”。虎是一种极具阳刚之气的动物,它具备勇敢与威严,虎也被人们认为是山大王,传说它能够驱除一切邪恶。在战争年代,虎头被绘制在战士的盾牌上用以吓阻敌人。我国民间还认为“虎毒不食子”,因此为了儿童的安全、健康生长,还常把小孩的鞋帽上绣上虎头等装饰,称为虎鞋、虎帽,以讨吉利,驱邪避祸。

在虎年,孩子们的头上都写上了红色的“王”字,看似能增强他们的精力与活力。中国人爱吉物,于是虎符、虎形旗成了震慑敌人之物,而百姓历来就愿意用虎画、虎脸、虎门神等祈福避邪。算来,这个习俗已流传了门几千年。

肖虎的人独立和自尊心都极强,喜欢单独行动,不太合群,喜欢别人服从他,做大哥,是一般人的保护者。但做事急进、鲁莽,所以容易误事。但是属虎的人是不容易失败的,遇有挫折、阻力或失败时,他便会当机立断,从头做起,直到成功为止。

在十二生肖中,除了龙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外,虎是最威风的了。虎为兽中之王,在生肖文化中是威武雄壮、权势的象征,能辟邪。后来道家把它纳入“四灵”,也称四瑞兽。在中国生肖文化中,虎排位第三,普遍被认为是世上所有兽类的统治者。出生于虎年的人被认为是英勇的、乐观的,也是宽容的、慷慨的,他们能够长寿,而且善于领导而非服从。虎生肖的传说虎生肖的传说描述了远古时候,属相中有狮子,没有老虎。由于狮子太凶残,名声不好,主管封属相的玉皇大帝想把狮子除名,但是又必须补进一位镇管山林的动物。这时,玉帝想到殿前的虎卫士。天宫的虎卫士从前也只是地上的一种不出名的动物。它从猫师傅那里学得抓、扑、咬、煎、冲、跃、折等十八般武艺后,成为山林中的勇士。凡是它攻击的,不死即伤。从此,老虎雄霸山林。后来,玉帝听说老鸦勇猛无比,便下旨传老虎上天。老虎上天之后,同玉帝的卫士较量,获得了胜利。从此,老虎便成了天官的殿前卫士。

不久后,地上的飞禽走兽见无人镇管,开始胡作非为起来,给人间造成了灾难。这事惊动了土地神,土地神连忙上报天庭,请玉帝派统勇天神镇住百兽。玉帝便派老虎下凡,老虎要求每胜一次,便给他记一功。玉帝只求人间安宁满口答应老虎的要求。

老虎来到人间,了解到狮子、熊、马是当时最厉害的三种动物。它就专门向这三种动物挑战。凭着老虎的勇猛和高超的武艺,连接击败了狮子、熊、马。其他恶兽闻风而逃,藏进了无人居住的森林荒野。人间欢声动地,感谢老虎为人世间立了大功。

老虎得意扬扬回到天上,玉帝因老虎连胜狮、熊、马三种猛兽,便在它的前领刻下了三条横线。

后来,人间又受到东海龟怪的骚扰,大地一片汪洋,虾兵蟹将作恶人间。老虎又来到凡间,咬死了龟怪。玉帝一高兴,又给老虎记一大功,在额头的三横之中又添了一竖。于是一个醒目的“王”字出现在老虎前额。从此,老虎便为百兽之王,总管百兽。时至今天,虎额上也还可见到威风的“王”字。在狮子的恶名传来天官后,玉帝便决定除去狮子的属相头衔,补进了兽王虎。从此,虎成为了属相,狮子则被贬到遥远的南方去了。当然,老虎也从玉帝的殿前卫士下凡间,永保下界安宁。西方国家在一次测试人类最偏爱的动物活动中,得出结论,老虎排在所有动物的第一位,可见人类对老虎的喜爱从古至今由来已久,中外皆同。

各地虎的风俗

在民俗文化中,白虎神是中国古代道貌岸然教的守护神,原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文七宿,因其呈虎形位于西文,按五行配五色,故称,它也是四方神之一。《礼记·曲礼上》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寅为虎,一些地方民间流传有避寅习俗。谁敢违背避寅习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会伤害他们。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词·红苗》诗:“织就班丝不赠人,调来铜鼓赛山神。两隋脉脉浑无语,今夜空房是避寅。”

诗中的红苗唯铜仁府有之,衣服悉用班丝,女红以此为务。击铜鼓以鼓舞,名日调鼓。每岁五月寅日,夫妇别寝,不敢相语,以为犯有虎伤。

虎的风俗很有趣。陕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儿风俗。小孩满月时,舅家要送去黄布做的老虎一只,进大门时,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送布老虎是祝愿孩子长大后像老虎那样有力,折断虎尾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灾免难。

陕西华县一带流行“挂老虎馍”的婚姻风俗。迎新前,男方的舅家要蒸—对老虎馍,用红绳拴在一起,新娘一到,便将老虎馍挂在她颈上,进门后取下’由新郎新娘分食,表示两人同约会。

此馍还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馍的头上有一个“王”字,表示男子要当家为王;母老虎馍的额中有—对飞鸟,表示妻随夫飞。每个老虎脖子前还有一只小老虎,表示祝愿新人早生贵子。

土家族多信奉白虎神,湖北土家族祭白虎时,掌坛师要用杀猪刀将自己的头砍出血来,滴在纸钱上后,悬挂焚烧。

湖南土家族的小孩得尺风病时,往往认为是白虎所致,必须请巫师驱赶“白虎”。驱赶时,要在户外放一把椅子,绑上带枝叶的竹子,上捆一只白公鸡,由巫师在室内施法,如果公鸡啼叫,白虎就算赶跑了。

山西各地则流行送老虎枕头的育儿风俗。每逢小孩过生日,当舅舅的要送外甥一只或—对老虎枕头,既可当枕头,又可当玩具,还表示祝福。今天还有虎符、虎环、虎雕等除灾免祸的镇邪物。在农村,不少人家也喜欢给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寓意图个趋吉避邪,吉祥平安。

“龙生云,虎生风”,人们喜爱其八面威风,常常借以形容勇猛善战的将领为虎将。三国时期的关、张、赵、马等就被誉为五虎上将。乃至将门虎子、虎女,连调兵的信物也称虎符。

中国人名字里带虎字者甚多,小孩戴虎帽、穿虎鞋、睡虎枕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传统的图腾里,除了日月山川,就是龙凤虎麟。我国出土的汉、唐古墓文物中,就曾出现过虎枕、虎鞋、虎帽和其他虎饰品。可见早在汉、唐时期,民间就盛行虎服饰和虎物品。

自古以来,人们信奉老虎,老百姓相信虎鞋能避邪,带来吉祥。相传,大宋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幼时最喜欢穿母亲做的虎鞋,明太祖朱元璋一出生就穿着仙人赐予的虎鞋。

土家族崇虎习俗比比皆是:结婚时,男方堂屋大方桌上要铺虎毯;过年祭祖,将虎皮供奉神桌中央;常用虎形图案装饰衣服和鞋帽,认为穿在男人和小孩身上可获吉祥;以“虎”字命人名或地名,等等。当今中国的56个民族,就对虎的崇拜来说,没有超过土家的了。

在民俗中,还有虎驱毒风俗和虎聚财风俗,这些在各地民间年画中多有表现。

从谚语中看虎

与虎有关的谚语十分丰富,这些谚语有的反映了虎的性格特征勇猛、威武、凶暴以至使人望而生畏,不敢亲近,就如同在“帝王”或者权威的面前。

“伴君如伴虎”,封建社会中那些当官的,无论是生活在帝王身边的文臣武将,还是那些达官显贵的下属,凡事总得谨小慎微,服从上级和帝王的意志,必须视帝王国君和达官显贵的眼色并迎合其好恶行事,否则一不小心,一思之念,一句之言都会触怒他们,轻者有牢狱之灾,重者就会招致镣铐之祸,乃至斩首示众,诛夷九族。

在官场或民间流行的反映这类心态的谚语还有“老虎门下官难做”之类。

在人们的心目中,老虎是威严与权势的象征,言谈举止一派凛然不可侵犯的王者气度,是不可得罪的,也是惹不起的,于是民谚中就有这样的说法:“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虎的胡子谁敢摸?”、“老虎未吃人,样子吓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