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7年,法兰西加洛林王朝结束,卡佩被拥立为王,开始了卡佩王朝的统治。到了12、13世纪,法国国王腓力二世致力于国家的统一,成就显著。路易九世于1226年即位,他继续拓展王室领地,使法国的王权强大起来。1328年卡佩王朝结束。
查理帝国在东部的遗产为日耳曼路易所继承,称东法兰克王国,后来逐渐演变为德国。这一地区与其他两处相比则要落后得多,直到12世纪才确立起封建制度。在加洛林王朝时代,德国也面临着地方割据实力强大的问题。全国分裂为许多封建领地,最强大的有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士瓦本四大公国。911年,德意志加洛林王朝结束;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被推举为德国国王,开始了萨克森王朝的统治。亨利一世死后,奥托一世加冕为王,他和罗马教皇勾结起来,强化了王权,遂四处征伐。他多次出兵意大利,压服那里不肯拥护教皇的贵族,教皇为了感激他,于962年封他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此后的德国皇帝都推行向外扩张的政策,并无数次地出兵意大利。教皇的实力后来发展壮大起来,而德国的王权反而不甚强大,所以发生了”卡诺莎觐见”,即德国皇帝亨利四世亲自给教皇赔罪。后来德国与教皇又进行过多次较量,但未获成功,德国在意大利的权利全部丧失。
公元9-10世纪时,西欧面临外族的频繁入侵,主要有阿拉伯人、马扎尔人(即匈牙利人)和诺曼人。对西欧最大的侵袭来自北方的诺曼人,包括丹麦人、瑞典人和挪威.人。他们属居住在易北河口以北的日耳曼人。9世纪时,诺曼人在北欧四处侵掠,丹麦人主要袭击英格兰和法国,挪威人则进攻苏格兰、爱尔兰等地,而瑞典人则向东欧发展(瑞典人就是前面提到基辅罗斯时所说的瓦里亚格人)。诺曼人侵袭西欧的一个特点,就是在一些地方形成移民活动,定居下来,以至建立国家,如法国的诺曼底公爵领地便是一例。其中英国的形成和诺曼人的侵袭密切相关。
英国的形成
5世纪,日耳曼人的迁徙浪潮波及英国后,英国的政局一直动荡不定,先有七国并立,后来又有丹麦人的入侵。9世纪下半叶,阿尔弗雷德大帝统一全国,英国国势一度强盛。10世纪,丹麦人卷土重来,英国的王权强化又被搁置起来。1042年,爱德华即位为王,国家再度独立。1066年1月,爱德华去世,英国贵族贤人会议选举哈罗德伯爵为王,但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威廉因亲属关系要求继承英国王位,英国方面予以拒绝。
1066年,威廉率军进攻英国,12月,他加冕称王,称“威廉一世”,于是英国开始了诺曼王朝的统治。
诺曼征服英国后,盎格鲁一萨克逊贵族中有许多人战死,许多人逃亡,留在英国的也被诺曼征服者剥夺了财产。威廉晚年的时候,英格兰的土地只剩下8%在盎格鲁一萨克逊旧贵族手里。跟随威廉来英国的诺曼人有的原来就是诺曼底公爵威廉的封臣,有的到英国后很快得到封土,也成为此时已是英王的威廉的封臣。这些人组成了英国新的封建统治阶级。
成廉一世在征服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集中强大的王权。他命令全体封建主向他宣誓效忠,以保证政令统一。
英王亨利一世统治时期(1100-1135年),征服者诺曼人与被征服者盎格鲁一萨克逊人开始逐渐同化,双方的矛盾随之缓和,国王和大封建主的关系却紧张起来。英王亨利二世(1154—1189年)大力推行司法改革和军事改革,限制封建主的司法权力,国王法庭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比较有效地行使司法权。英王也常因神职任命问题和教会及教皇发生龃龉。约翰国王对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人选有不同于教皇英诺森三世的意见,因此失去教会上层人士的支持。接着,他又因为害怕教皇帮助法国国王夺取英国王位,不得不向教皇称臣纳贡,弄得威望扫地。大封建主不满约翰为进行对法战争而加重他们的军役负担,特别是不满他随意破坏封臣制的惯例和传统,粗暴地剥夺他们的封土继承权,滥用监护权。布汶战役的失败进一步恶化了约翰的地位,这时伦敦市民也因不满约翰的勒索发生而骚动。约翰不得不答应男爵和高级教士的各项要求,于1215年认可了他们所起草的“大宪章”。这一文件的主要精神是维护封君封臣制度的既定原则,维护教俗封建贵族的特权。因为大封建主在同国王进行斗争时必须依靠骑士和市民,所以“大宪章”对他们的利益也有所照顾。“大宪章”对亨利二世以来王权在司法和行政方面的发展进行了清算,规定大封建主所属封臣之间的财产纠纷应由封建主自己来审理,国王法庭不得干涉;不经教会和封建主的同意,国王不得征收额外的协助金和盾牌钱。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起来革命,利用“大宪章”这一古老的文件为武器同****王权作斗争。但在此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因为封臣制的瓦解和王权的强化,因为****王权的建立,“大宪章”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已变得微不足道。
十字军东征
11—13世纪是西欧封建主开始向四周扩张的时期,而这期间最大的扩张当属“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罗马教廷与西欧世俗封建主一道发起的对外扩张战争,即针对地中海东岸地区的“十字架对新月的战争”。
1071年,塞尔柱人占领基督教的发源地耶路撒冷,他们建立的国家比较脆弱,政治分裂混乱,对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基督徒以及前去朝圣的西欧人骚扰较多。当时有一些从耶路撒冷回西欧的基督徒打扮成受迫害逃回的受难者,骑马四处游说,鼓吹组织十字军去收复圣地,一时煽动起了汹涌的宗教狂热。1095年夏,教皇乌尔班二世离开罗马前往他的故乡法国,沿途鼓吹十字军东征。9月,他在法国的克勒芒召开宗教会议,号召西欧基督徒参加十字军。一时间,西欧社会几乎各个阶层都参加到这场狂热的运动当中。许多人听信教会的宣传,希望通过这一冒险活动获得上帝的恩典,赎免自己的罪孽,但他们往往同时还有各自的目的。没有遗产可继承或遗产较少的封建主子弟企图在东方得到土地和财富;教皇和西欧教会期望能以武力在东方传播天主教(罗马正教),拜占廷皇帝想得到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加强抵御塞尔柱突厥人的力量;意大利商人则怀着攫取更多商业特权的野心。
1096年,西欧各国封建骑士武装数万人继农民十字军之后向东方出发,攻占耶路撒冷和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在那里按照西欧的模式建立起一些小封建国家。意大利威尼斯、******等城的商人给十字军运送给养,交换条件是在十字军占领的地区得到商业特权。
十字军东征以一种非常野蛮的方式扩大了西欧同近东的交往,西欧封建主在东方不仅见识了比欧洲更发达的物质文明,也学到了一些那里的思想文化。另一方面,西欧的基督教意识以及封建武士的“骑士精神”也因十字军东征的刺激而愈发强烈。在1096年开始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结束以后,又有多次类似的侵略扩张活动。第四次东征时(1202-1204年)十字军在威尼斯商人的唆使下改变进军路线去攻打拜占廷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破坏文物,抢劫珍宝,又征服拜占廷的大部领土,建立所谓拉丁帝国(1204—1261年)。威尼斯商业上的竞争对手拜占廷受到了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充分暴露了其侵略和掠夺的性质。由于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日益强大,十字军在东方的处境越来越困难,1291年丧失了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
十字军东征是世界中古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影响深远。对于东方人民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深重的灾难,西欧人民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它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弯弓射雕——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蒙古帝国的兴起
蒙古国家兴起以前,蒙古分为许多部落,各部落之间不断进行争战。一些在掠夺战争中取得胜利的部落兴盛起来;另一些在战争中失败的部落则衰落下去。到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各部落最后分属于分别以成吉思汗和札木合为首的两个敌对的阵营。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1162-1227),出生于乞颜-孛儿只斤部。1189年,乞颜·孛儿只斤部贵族推举铁木真为汗。之后的几年里,成吉思汗相继吞并克烈部、蔑儿乞部、乃蛮部等蒙古其他部落。1204年,在战败乃蛮人之后,铁木真处死札木合,这表明铁木真完成了统一蒙古各部的大业,为蒙古帝国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举行大会,推选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四海的汗)。蒙古国家由此建立,其版图包括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达阴山,北连贝加尔湖的广阔地区。成吉思汗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加强蒙古的力量,如建立千户制,建立护卫军,踺全司法制度等。这些措施对于后来蒙古的崛起有重要的意义。1226年,成吉思汗率军攻打西夏。1227年7月,成吉思汗病死于军中,但蒙古一直等西夏灭亡之后才把消息公开,率军北归。
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儿子窝阔台接替他做了大汗,窝阔台继续用兵,于1234年灭亡了金国。此后蒙古相继灭大理,招降吐蕃诸部,控制了西藏及整个西南地区。1271年,忽必烈称帝,改国号为元。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倾全国兵力攻打南宋。1276年攻陷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1279年,南宋右丞相陆秀夫背负小皇帝赵昺跳海自杀,南宋灭亡。至此,元朝完成了中国的大统一。
成吉思汗和他的后继者还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占领了中亚、西亚及东欧的辽阔土地,并在征服的地区建立了金帐汗国、伊儿汗国、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蒙古统治者还曾侵犯过朝鲜、日本、缅甸、印度支那和爪哇等国家和地区。其中除朝鲜外,都没有取得明显的战果,或者失败,或者只取得对方暂时的臣服和贡纳。
由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所建立的蒙古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帝国,它东起朝鲜半岛,西达波兰,北到北冰洋,南至太平洋和波斯湾,包括几乎整个亚洲和大部分欧洲。区、各民族的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不同,经济文化、历史情况、风俗习惯等各异。况且,蒙古征服者刚刚脱离原始公社制,跨入文明的门槛,形成游牧民族国家,其文明程度较低,比被征服的先进民族和国家落后得多。因此,不论是从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来说,蒙古帝国的统治者都不可能治理这么大的一个统一国家。1259年,蒙哥汗死后,蒙古帝国的短暂统一也随之告终。继任大汗的忽必烈,他的权力仅限于东方,即中国的元朝政权。此后,元朝和西方的四大汗国,各自按着不同的道路,独立地发展下去。
元朝
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上都)即帝位,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于大都。1279年,元灭南宋,统一全中国。元朝的疆域东起沿海,西至新疆,南达南海,北括西伯利亚大部,东北至鄂霍次克海,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元朝是蒙古其他各汗国的中朝,各汗国名义上尊元朝皇帝为大汗。
元朝建立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不仅从物质上剥削人民,而且在精神上推行歧视政策,因此********、阶级矛盾十分严重。1351年,爆发了农民起义,经过18年的斗争,1368年,终于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元朝不到100年的统治遂由此结束。
金帐汗国
金帐汗国最初为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领有成海、里海以北地区。1235年,术赤长子拔都西征俄罗斯和东欧后,辖地扩大,东起叶尼塞河,西至多瑙河下游,南迄高加索,北括俄罗斯。1243年,西征还师后,拔都留驻封地,在伏尔加河下游建都萨莱(今俄国阿斯特拉罕),成立金帐汗国。
金帐汗国国内居民主要有钦察人、俄罗斯人、不里阿耳人和蒙古人,后者是统治民族,一般为贵族。1502年,金帐汗国败于克里米亚汗国,灭亡。
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领有西辽旧地,包括天山南北麓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土地,定都阿力麻里。14世纪前期,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前者领有窝阔台汗国旧地,定都于疏附(新疆西部);后者领有河中地,以萨马尔罕为都,并改信******教。1370年,西察合台汗国为帖木儿帝国所灭。东察合台汗国分裂为若干小国,16世纪逐渐衰亡。
窝阔台汗国
窝阔台汗国是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的封地,领有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1229年,窝阔台即汗位后,将封地赐给其子贵由。1310年,窝阔台汗国为察合台汗国所败,封地基本上并入察合台汗国。
伊儿汗国
1253年,旭烈兀(拖雷子)奉命西征。1258年,攻陷巴格达,推翻了阿拔斯王朝,占领伊朗全境,后以大不里士为中心建国。1264年,忽必烈正式册封旭烈兀为伊儿汗。其领国疆域东起阿姆河,西至地中海,北自高加索,南抵印度洋。
伊儿汗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主要有蒙古人、突厥人、库尔德人和波斯人等。1388年,伊儿汗国为新兴的帖木儿帝国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