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3917700000018

第18章 土耳其的咖啡馆(1)

土耳其联结着亚洲与欧洲,是一个充满反差的神奇国家。在这片土地上,既有新也有旧,既有******教也有基督教,既有高山也有平原,既有现代城市也有落后村庄。土耳其常常被称为“文明的摇篮”,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的古迹随处可见,奥斯曼帝国王公贵族的珍宝数不胜数。然而也许最令人感兴趣还是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的人民。土耳其人民殷勤好客,富有传统,感情外露。土耳其人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蒙古人、斯拉夫人、希腊人、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和阿拉伯人。同泰国人一样,土耳其人从未被其他民族征服或殖民化过。这一特点再加上地处欧亚两大陆之间的地理位置就构成了土耳其的独特面貌。今天的土耳其文化是土耳其传统和西方思想的混合体。

土耳其是一个多山半岛,比美国的得克萨斯州略大一点,与保加利亚、希腊、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接壤。土耳其扼守着联结黑海和爱琴海的两个海峡,一向被看成是战略要地,北约同前苏联国家交界的只有两个国家,一个就是土耳其,另一个是挪威。土耳其的西部色雷斯地处东欧,而更为广阔的东部安纳托利亚则属于亚洲大陆。6100万人口中,85%是土耳其人,12%是库尔德人。土耳其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人口,73%在35岁以下,劳动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农民有1000多万,他们吃苦耐劳,寒暑不惧。土耳其的文盲率如今已大大降低,83%以上的人都识字,平均寿命70岁左右。与其他******社会不同的是,土耳其于1923年宣布成立世俗的和民主的共和国,不过仍然有少数人希望恢复神权国家,而且这部分人的势力在扩大。土耳其人既为自己国家的现代化而自豪,又为自己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骄傲。

土耳其的咖啡馆是土耳其人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当作理解土耳其文化的象征。土耳其人喝咖啡的地方与其他国家的咖啡馆有所不同。土耳其的咖啡馆有四个特色,这四个特色可以说是土耳其文化的一面镜子。第一个特色就是既有******教气氛又有世俗气息。其次,土耳其的咖啡馆是重要的娱乐和社交场所。再一个特色,咖啡馆的顾客反映出以男性为主宰的文化。最后,乡村和小镇里的咖啡馆与大城市的饭馆、酒馆和夜总会相比显得朴素无华。

要弄明白这四个特色是如何反映土耳其文化的,我们就必须多了解一点土耳其的独特历史。古老的安纳托利亚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500年。公元前1900年赫梯人占据了今天属于土耳其的土地,700年以后弗里吉亚人和吕底亚人取而代之,他们都是安纳托利亚人。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将这块土地据为己有,接着是希腊人统治时期,公元前1世纪则开始了罗马人的统治。每一个统治过这片土地的民族都给当地居民的语言、风俗和商业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将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命名为君士坦丁堡。阿拉伯人西迁,到了公元。700年,安纳托利亚、希腊、叙利亚、埃及、西西里、巴尔干、意大利半岛的大部分、北非的一些地区都在拜占廷帝国的管辖之下。公元11世纪,土耳其部落开始从中亚向安纳托利亚迁徙。也就是在那个时期,一个皈依******教的土耳其部族占据了安纳托利亚的广大地区。在十字军东征中遭受挫折之后,土耳其的******武士向拜占廷帝国开战,建立起奥斯曼王朝。他们征服了整个地区,并把自己的统治扩张到信奉基督教的巴尔干地区。1453年,他们夺取了拜占廷人最后的堡垒——君士坦丁堡,并把奥斯曼帝国的首都设在那里。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天的伊斯坦布尔,成了******教逊尼派的中心。

16世纪苏莱曼一世统治年间,奥斯曼帝国达到了财富和权力的颠峰,领土横跨欧、亚、非三个大陆,相当于今天的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埃及、以色列、叙利亚、科威特、约旦、沙特阿拉伯、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希腊、保加利亚、苏丹、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前南斯拉夫、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俄罗斯。奥斯曼帝国的法律制度、文学艺术、建筑和手工艺举世闻名。土耳其人生活在欧洲或欧洲附近的地方近6个世纪,与欧洲人相互影响,吸收了欧洲的文化。1566年苏莱曼一世去世,一个极其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宣告结束。奥斯曼帝国从此江河日下,18世纪丧失了匈牙利和克里米亚,此后的一个世纪中相继丢掉了埃及、巴尔干的大部、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塞浦路斯、阿尔及利亚和******。

1908年,一个以“青年土耳其人”而闻名的团体试图恢复昔日的帝国,动荡的结果是边界的巨变,土耳其的领土进一步缩小。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土耳其站在同盟国一边。大战结束,它失去了阿拉伯诸省,由此引发了一场新的民族主义运动,导致了一个新的国家的建立,改变了土耳其文化的内容。

1923年的洛桑条约宣布建立土耳其共和国,这就是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土耳其。被称为“土耳其之父”的穆斯塔法·凯末尔放弃了以前征服的所有土地,励精图治,革故鼎新,把这个多元帝国改造成一个民族国家,开创了土耳其公民的新生活。土耳其不仅踏上了现代化之路,而且向西方的原则和约定看齐。1952年它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63年成为欧洲共同市场联系国。

土耳其的咖啡馆是在奥斯曼帝国时代兴起的。15世纪,做香料生意的商人沿着丝绸之路往返于远东和欧洲之间,沿途也就建起了客栈。经过古代土耳其时,商人们以物易物,以自己的产品换取当地人的食宿。苏丹们遵照古兰经的严格规定把咖啡当作毒品加以禁止,尽管如此咖啡还是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最后当局取消了有关的规定,允许土耳其人喝咖啡。如今,土耳其的咖啡大行其道。

******教与世俗化

凯末尔实行的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就是颁布了一部鼓励世俗化的宪法。尽管96%的土耳其人都是******,但是土耳其社会对其他宗教,比如犹太教和希腊东正教,表现出宽容的态度。奥斯曼帝国时代,宗教同文化一样与政治合为一体,土耳其成为全世界******教势力的中心。凯末尔和他的继任者们充分意识到,保留********的哈里发制度必将妨碍土耳其西方化。他们大力提倡世俗化,用欧洲的法典取代******教法典,关闭宗教学校和宗教会所,推行西方历法。尽管土耳其发生了如此巨变,******教仍在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宗教教育又回到了学校里。土耳其现在的教学制度规定了宗教教育的内容,神职人员的薪金由国家支付。

土耳其与其他******国家的区别很值得一提。土耳其是一个世俗国家,政府、学校、企业都不受宗教信仰的制约。在从宗教化向世俗化过渡的过程中,像妇女的面纱和男人的费兹帽等土耳其传统服饰都被摈弃了。在土耳其,******教并不像在阿拉伯国家那样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土耳其的宗教团体没有足够的势力对政府机关施加影响。这反映了土耳其人对西方文化的偏爱。

然而前面已经提到过,有一股虽然不大但却在发展的政治势力主张把这个国家改造成一个像伊朗或其他阿拉伯国家那样的神权政治国家。尽管土耳其实行的是西方式的政治制度,政府通过自由选举产生,但土耳其的军人势力极为强大,如果哪一个政党主张神权政治,军人就会干预。1998年,最高法院在军人的督促下宣布取缔******教的繁荣党。不过******教的政治家们又组建了一个新的政党——美德党,这个党其实跟以前的繁荣党没有多少区别。土耳其的政党都爱起这种色彩鲜明的名字,有一个党叫“祖国党”。随着土耳其的发展和繁荣,中产阶级日益壮大,现在成了一个新的权力中心,影响越来越大,1997年在现代史上第一次奋起抗议军人和政治家的腐败。因此,现在土耳其有三大权力中心:军队、中产阶级和******运动(波普,1997年a)。

尽管在土耳其******教与政治分离,但******教的传统习俗,如妇女在公共场所戴头巾等,仍然流行。1999年一位在美国得克萨斯受过教育的美德党政治家戴着头巾参加议会会议,引起轩然大波。有人立即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为此行为取缔美德党。一位名叫穆斯塔法·卡拉杜曼的商人为妇女设计了一系列******风格的服装,其中之一就是连头巾长裙,头巾可以拆卸,这样,保守的******教妇女到了像议会那样的禁止戴头巾的场所就方便多了(扎曼,1999年)。

不过中产阶级的壮大和国际商业的发展向传统时尚提出了挑战。西方风格的服装现在非常普遍。更有说服力的是,过去土耳其男人几乎人人都蓄髭,也就是嘴上边的小胡子,而现在小胡子只有特定的社会阶级、特定的政治人士和宗教人士才留,已经不再是民族的标志了,尤其是在大公司里,留小胡子的人越来越少。不过小胡子现在仍然反映意识形态的分歧,****的小胡子浓密,****的小胡子稀疏。

******教徒每天都有五次祈祷时间。波兰、爱尔兰等国家的天主教徒一般是每个星期天听到钟声后成群结队地去教堂做弥撒,土耳其的******则不必在固定的时问去清真寺祈祷。******教徒直接同真主沟通,不用经过中间人。所以,去清真寺祈祷的人没有必要约定时间,尽管许多人尽量按照那五个祈祷时间安排去清真寺。土耳其人在祈祷之后也许会到咖啡馆放松一下,聊聊天。

体现******教精神的基本准则有五条。第一条是接受“万物非主,惟有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样一个信条。第二条来自古兰经,要求信徒约束自己的生活,比如每天祈祷五次,以此显示顺从真主的意志。第三条是遵守斋月,即******教历的9月份白天禁食。禁食是要表示人类对真主的敬畏,告诫信徒自律,迫使信徒思考。第四条是行善。第五条,凡有可能要在有生之年去圣城麦加朝圣一次。麦加是真主降示的地方,到了麦加也就等于向真主表示了自己的虔诚。

在土耳其的城镇里,清真寺和咖啡馆这两个最重要的社交场所都在市中心的主广场上。咖啡馆常常与清真寺相邻,并且用自己的经营收入补贴清真寺。不论在哪里,小城镇的居民都比大城市的居民要保守些,土耳其也不例外。居住在小城镇的土耳其人遵守教规更加严格。土耳其的中部和东部比西部更看重宗教,部分原因是居住在西部地区的居民差异较大。尽管自50年代起宗教习俗卷土重来,但******宗教狂热分子并不多。温和的******也要求恢复在建立世俗国家时被取缔的某些传统。

许多咖啡馆不仅把自己的收入用在清真寺的保养维修上,而且常常在自己的顾客中为清真寺募捐,得来的钱用于清洁卫生和供水。清洁卫生在******教中很受重视,咖啡馆的老板时不时往地上洒点水,以免灰尘扬起来。前面已经说过,******每天都应该做五次祈祷,但是现如今,一天祈祷多少次要看你有多虔诚,看你是否有时间。这样一来,光顾咖啡馆也就同祈祷一样成了一种习俗。咖啡馆当初受到欢迎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教禁止喝酒,于是人们便把咖啡当作代用品,当作一种可以接受的饮料。

******教还有许多其他习俗,有些习俗同咖啡馆的活动没有什么直接联系。******相信未来比过去好。生活在乡村的父母们自己多困难也要帮助子女,支撑他们的就是这种乐观向上的态度。******相信灵魂不死,相信人人都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就是用这样的信念对待自己的命运。

奥斯曼王朝用******教的法律治国。除此之外,土耳其人在日常生活中还要遵守道德和社会规范,比如尊重父亲。这些规范就是在今天的土耳其也还有效。与********的******教国家不同的是,土耳其的法律不是唯一的。土耳其人要让自己的婚姻得到法律承认还必须履行民事手续,不管是不是举行过宗教仪式。土耳其的民法是按照欧洲的模式于1926年制订的,但是奥斯曼帝国时代所特有的一些风俗却延续到现代土耳其。有的土耳其人,如前面说到的卡拉杜曼,拒绝接受银行存款的利息,因为这种形式的收入是古兰经所禁止的。土耳其最流行的用语有“撒拉姆”和“玛撒拉”,前者的意思是“祝你和平”,后者是“真主保佑你免灾”,土耳其人天天都要说这样的话,就像美国人连有人打喷嚏都要说上一句“上帝保佑”一样。土耳其人要做什么事情,不论是旅行还是考试或结婚,甚至连吃饭都要来上这么一句:“为了慈悲的安拉。”来自奥斯曼时代的风俗还有,不喝酒或少喝酒,说话算数,等等。

按照土耳其的传统,家庭的概念是指大家庭,土耳其人看重对整个家庭和宗族的忠诚。不论家里来了什么客人,土耳其的妇女一定会殷勤招待。如果来人正好赶上吃饭,那就会请他留下来一起吃。招待客人吃喝是最起码的礼节,客人表现出吃得高兴则是对主人的恭维。交叉两腿坐着是对老年人的大不敬。到人家里做客也同到清真寺里祈祷一样要脱掉鞋子,以示清洁。在农村,结婚仍要听家里人的意见,有的地方甚至不允许约会。当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并非所有土耳其人都是如此。土耳其人的恻隐之心和殷勤好客来源于******教的道德伦理,来源于种族平等和宗教宽容的观念。******教承认先于自己存在的其他闪米特人宗教的合理性,只是认为犹太教和天主教不完善。奥斯曼帝国的辉煌离不开******教,是******教通过精神把不同的种族联结在一起。

人生中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这种观念就来源于******教。像许多其他宗教一样,******教也把超出人力控制的情形归因于一个主宰的安排。******相信,人仅仅在有些情况下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例如大部分年轻人背井离乡到城市里去找工作或上学并非出于他们的本意,他们不过是顺从命运或机遇的安排而已。换句话说,是真主要他们到城市去开始新的生活。如果他们后来又回到自己的家乡,那也是“命”。人有了这种信念就更容易逆来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