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世界国家地理
3917600000011

第11章 俄罗斯

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东濒太平洋,西濒波罗的海,北临北冰洋,地跨欧亚两洲,面积为171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的地势西低东高,平原占国土面积的70%左右,叶尼塞河以西大部是平原,高原和山脉主要分布在叶尼塞河以东地区。

俄罗斯属温带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春秋两季甚短。

俄罗斯幅员辽阔,土地广袤,因而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属欧洲部分的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有克里姆林宫、红场、冬宫等名胜古迹,而里海、黑海沿岸以及东部地区则有贝加尔湖、堪察加半岛等著名的景点。

千年名都莫斯科

作为俄罗斯标志之一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在莫斯科市中心。它们由克里姆林宫、红场以及教堂广场建筑组成。克里姆林宫是莫斯科的心脏,主体建筑建于14~17世纪。克里姆林宫的宫墙呈不规则的三角形,长2235米,高2.1米,每一面墙都建有7座碉堡。宫内有钟楼20座,其中装有大小各异的红宝石的五角星钟楼有5座,它们是斯巴斯克塔、特罗伊茨克塔、尼古拉搭、鲍罗维茨塔和沃多夫塔,无论在阳光下,还是在黑夜中,它们都闪着迷人的红光。

作为克里姆林宫最古老宫殿之一的多棱宫是用于举行庆功盛典,接见外国使臣的宫殿,并设有彼得大帝以前的历代沙皇的宝座。多棱宫的二楼呈正方形,有面积为500平方米左右的主厅,大厅正中有一根石柱,在巨柱上方伸出四棱柱支撑着大厅的圆顶,圆顶上的壁画绘于16世纪末,并由于历代重绘,色彩更加鲜艳精美。

克里姆林宫中最高的建筑物是伊凡大钟楼,高81米,钟楼有五层,顶部是金色的。外部是装有拱形窗口的八面棱体,并装有鸣钟。钟楼底部有直通楼顶的台阶,站在钟楼顶上,便可俯瞰莫斯科的全景。

克里姆林宫的中心是古老的教堂广场,圣母升天教堂和圣母领报教堂是广场的重要建筑。

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与克里姆林宫紧邻着,是莫斯科的中央广场。总面积达9万余平方米的红场,长700米,宽130米。红场的建立是由于15世纪90年代莫斯科的一场大火,人们把空旷的废墟作为广场,其“红场”的名称则起源于17世纪中叶。红场是莫斯科历史最悠久的广场,虽几经改建和扩建,但仍保持原样,当年的石块路面依然青光发亮,古朴而整洁。坐落在莫斯科市克鲁泡特金街的普希金博物馆,是当年普希金和他的十二月党人朋友经常聚会、讨论之地。博物馆有8个展览厅,展品近5万件,有书籍、画像、手稿、家具、油画等,其中最为珍贵的是他的手稿、各种版本的作品和生活用品,如诗人以前用过的鹅毛笔、书桌等。大部分陈列物是由私人捐赠的。一幅诗人两岁时的画像也显得弥足珍贵。庭院中诗人的不少艺术雕像令人不时驻足瞻仰。

莫斯科以北,距莫斯科大约相距65千米的三位一体大修道院,是一个著名景点。中世纪时,一个名叫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的僧侣,于1337年来到莫斯科近郊谢尔盖耶夫的偏僻森林里,在那里他建立的一座三圣小教堂和小道房,成了修道院的前身。渐渐地就发展成为俄罗斯东北的大修道院,规模宏大,富甲一方。1477年,紧挨着三位一体大教堂,又建起了一座圣灵教堂。这时的三位一体大修道院已是俄罗斯东正教的神学研究中心,声誉日盛。

由于是在几百年时间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修道院成了俄罗斯东北古典建筑群的典范。它所拥有的各种形式的教堂和附属建筑群,历经各个朝代的改建和扩建,体现了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建筑物中有三圣教堂、杜霍夫斯基降灵教堂及其后增建的圣母升天教堂、塔楼、斋房、慈善医院、11座钟塔楼等,风格典雅、古朴,交相辉映。

在莫斯科东南部,有一座著名的科洛明斯科耶主升天教堂。

科洛明斯科耶主升天教堂坐落在莫斯科河右岸的小山丘上,是一座哥特式白色教堂。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为庆贺他的王子出世,于1532年修建了这座教堂。

教堂的基座是一个四边形高台,从上面俯看呈十字架形状。它明显地继承了俄罗斯的建筑艺术传统,摒弃了拜占廷教堂的那种大圆顶;采用的是木结构锥状屋顶,屋顶呈多棱锥状,直插云霄,被称为“沙乔尔”式尖顶。教堂基座部分被建成二层回廊的样式。在上下两层过渡的部分,用层叠的荷叶状山墙檐装饰,呈上升之感。

圣彼得堡历史地区

圣彼得堡历史地区及纪念物群,在俄罗斯西部的圣彼得堡市内。

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河口。彼得大帝在1703年开始修建此城,后来一直被作为俄罗斯帝国通往大海的门户。1712年,俄罗斯从莫斯科迁都于此,直到1918年3月为止。1914年改为彼得格勒。1924年,人们为了纪念列宁,改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苏联解体后,又称为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宏伟华丽的建筑是俄罗斯建筑史上划时代的标志。经过历史的沉淀和不断的发展,圣彼得堡成为和法国巴黎齐名的美丽城市。

圣彼得堡的中心建筑是建于1703年的彼得保罗要塞。彼得保罗大教堂、国家政治监狱、兵工厂和造币局是要塞的主要建筑。

圣彼得堡的著名建筑冬宫,始建于1711年,后来经过多次扩建,成为拥有1050个房间、1886座门、120座楼梯、1945扇窗户的伟大建筑。大理石、孔雀石、金箔和名贵木材是冬宫内部装饰大量采用的材料。沙俄军队参谋部曾经建在冬宫前的宫殿广场上,凯旋门则建在中央。冬宫在1917年成为推翻沙皇统治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十月革命起义队伍攻下冬宫是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

艾尔米塔日博物馆,是一座享有世界声誉的雄伟建筑,屹立在涅瓦河左岸的宫殿群中。它的中心就是历代沙皇居住的“冬宫”。艾尔米塔日博物馆有丰富的收藏品,其规模绝不亚于伦敦大英博物馆或巴黎卢浮宫。

昔日作为沙皇“夏宫”的彼得宫,位于圣彼得堡市区30千米处,是彼得大帝在1710年修建的。全宫主要由大宫殿、玛尔丽宫、下花园、亚历山大花园、奇珍阁以及茅舍宫等组成,是园林艺术的典范。

彼得堡最著名的教堂是伊萨基辅大教堂,其102米的高度使它成为圣彼得堡最高的建筑物。教堂始建于1818年,耗时40年才完成。教堂四面是成双排列、重120吨的16根大石柱,其支持的山墙都雕刻着花纹图案,极为美丽壮观。教堂内部到处是价值连城的壁画以及被视为艺术珍品的圣物。

诺夫哥罗德的历史建筑群

诺夫哥罗德周边的历史建筑群,在俄罗斯西部的诺夫哥罗德州。

诺夫哥罗德公国是由斯堪的那维亚人留里克于公元862年创建的。虽然“诺夫哥罗德”的意思是“新城市”,但却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在沃尔霍夫河沿岸,11世纪时修建了一批要塞,其中,圣索菲亚大教堂是要塞内规模最大的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是石质结构,主教堂有相互交错的5个圆顶,它以低矮、古朴、雅致、严谨的诺夫哥罗德式建筑风格见称。殿堂内原有五彩缤纷的镶嵌画装饰,如今只有一些绘于11世纪下半叶的壁画残片。西南的敞廊是环绕的双重回廊,并有通往圆顶大塔楼的楼梯。教堂内有一名为“科尔桑”的青铜门,建于1152~1156年;另外有绘于14世纪中叶至15世纪初的圣像,形象十分逼真。上帝守护的弗拉基米尔

建于14世纪的伊利因街救世主教堂,整体构造呈立方体,布局十分品《最后的审判》便被存留于此教堂。另一座教堂——波克洛夫教堂,建于1165年,位于弗拉基米尔近郊的涅尔利河畔,它素来有“俄罗斯建筑中的天鹅”的美誉。

距离弗拉基米尔城约30千米远的是苏兹达利城。“苏兹达利”即“上帝守护的城市”的意思,有关它的记载比莫斯科还早100多年,可追溯至1024年,据史书记载,苏兹达利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已成为罗斯托夫—苏兹达利公国中最兴盛的城市。

目前,这里还存有11世.纪以来的城塞和近50座教堂、修道院。在城中的几十座教堂当中,最古老的要数圣母圣诞大教堂了,它建于1222~1225年,它的蔚蓝色圆顶是苏兹达利的象征。钟楼造型奇异,至今仍能飘出悦耳的钟声。教堂巨大的“金门”是用金箔包贴在铜版上制成的,铜版上铸有古老的绘画图案,极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性。由苏兹达利各教堂集中到这里的几十幅圣像统一陈列在教堂的绘画展厅里,圣像色彩鲜艳明亮,线条圆润流畅,神态超凡脱俗,无一不向前来观赏的旅客证明其画匠精湛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