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古老的城市,其历史甚至早于罗马时代。它在公元6世纪时,被辟为主教领土所在地,直到11世纪以后,才不受教会管辖,并于1368年成为自由市。它的工商业是在16世纪以后才发达起来的。
弗隆河和卢夫河从洛桑市内穿流而过,将它分为三部分。洛桑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和疗养区,城中的高楼、别墅、大街、小巷,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洛桑市是著名的“国际文化城”,像拜伦、雨果、卢梭、狄更斯这样的文豪都曾先后居住于此。
在市内,有被誉为瑞士最精美建筑物的哥特式天主教大教堂,它建于12世纪。内有博物馆的主教宫的塔楼则建于14世纪。在市郊,有建于14世纪初的奇隆古堡,堡内古迹不少,如武器库、吊桥、钟楼等。洛桑除拥有过去的古迹外,还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如洛桑大学和洛桑旅馆学校。洛桑大学最初是建于1537年,是为新教徒而创办的神学院,后来则成为一个著名的研究法国宗教改革家卡尔文教义的中心,最后于1890年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洛桑旅馆学校则创建于1893年,当时是世界上第一所旅馆,学校。此外,许多国际会议也常在此举行。就连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以及欧洲癌症研究中心也都设在此地。
柏林墙
柏林墙是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围绕西柏林建造的界墙。于1961年8月13日动工兴建,后经过多次改建。柏林墙是一条窄长的带状禁区和两重建筑物。其外层是一堵紧靠西柏林边界的墙,这堵墙高3.5米,水泥板结构,为了防止人攀援,在其上部采用了圆水泥管。到1979年5月,在西柏林周围共筑了水泥墙10千米,水泥板墙104.5千米,铁丝网55千米,以及253个嘹望台、270个警犬桩、136个碉堡、108千米防汽车壕。另外,还建了长达123.5千米的铁栅栏、自动射击系统和巡逻道,具有一触即发出信号的报警作用。柏林墙还设有7个过境通道,其中有一个专为盟军、外交官和外国记者使用。柏林墙于1989年被推倒。两德于1990年10月3日重新统一后,几经周折,联邦政府终于取得市民们的谅解,决定重建一堵象征性的柏林墙。新建成的柏林墙长只有70米,但“死亡地带”、岗亭、铁丝网等一应俱全。参观的游人可通过其看到柏林墙的原貌。
波茨坦与柏林的宫殿和庭院
波茨坦与柏林的宫殿和庭院,坐落在德国的波茨坦州。
从普鲁士国王弗雷德里希二世时就开始建造波茨坦与柏林的宫殿和庭院。圣斯西宫被弗雷德里希用来当作夏季行宫,因此宫殿建筑的基本构思由国王亲自提出,当时由国王亲手绘制的两张图纸至今还保存在宫殿里。这个宫殿是德国洛可可式建筑,西侧是供来宾使用的房间,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在这里居住三年;东侧是国王私人房间。1769年,国王修建了有200多个房间的冬季行宫。
围绕着圣斯西宫的鲁斯特庭院包括狩猎场、菜园、草坪等几个部分。
位于柏林西南端的哈弗尔河中的是著名的孔雀岛,这里从1795年起,就先后修建了精美的宫殿、玫瑰园和橡树林。孔雀岛因庭院里放养了很多孔雀而得名。
19世纪后,波茨坦又修建了分别属于三位王子的宫殿:古里尼凯宫、沙尔劳腾霍夫宫和巴贝贝尔克宫。
建于1917年的采茨利霍夫宫是著名的《波茨坦协定》签署地,这里原是普鲁士国王为其妹妹和妹夫建造的一座宫殿,后来,一位富商将其买下,并改为别墅。进大门的正面大厅是签约的所在地,厅内中央一大圆桌周围分别放着三把大扶手椅,桌上则插放着苏美英三国国旗。每把扶手椅之间是与会三国的高级官员入座的靠椅。厅的上部设有供当时各国记者作为新闻厅的楼廊。
古都吕贝克
古都吕贝克坐落在德国东北部,距汉堡东北约60千米。这个古都位于河中的小沙洲上,因而被当地人称为“留比凯”,意思是“迷人的地方”。
12世纪初,在吕贝克的领主海因里希的许可下,这里开始建城。后来,形成特权阶层的商人还在这里成立了市参议会,修建了教堂。从此,由皇帝直接管辖的吕贝克日益发展。到了1226年,吕贝克实现完全自治,发展成为“帝国自由都市”和帝国商业中心。为了使正常的商业活动免受海盗的袭扰,吕贝克与汉堡结成同盟,对彼此之间的商业活动进行保护,由此诞生了“汉萨同盟”。
市内有众多的中世纪古迹。有建于13~15世纪的市政厅,其正面为文艺复兴时的建筑形式,饰以彩色瓷砖,显得极为巍峨壮丽建于14世纪的圣詹姆士教堂,有16世纪的祭坛和后期哥特式风琴;在作为敬老院的圣灵医院则建于13世纪,它是德国保存最完好的中吐纪僧侣客舍;建于1447年的霍尔斯腾特尔城门现为历史博物馆,其巨大的双圆塔是吕贝克的象征。这些建筑都反映了吕贝克古都的风貌。
亚琛大教堂
亚琛大教堂坐落在德国西部的亚琛。
亚琛这个地区分布着许多在欧洲少见的、具有医疗效果的温泉。当年经常住在亚琛的宫殿里的查理曼大帝把亚琛作为第二个罗马,以显示他的地位与罗马帝国皇帝是平等的,他还于公元785年下令建造了亚琛的宫廷礼拜堂,即遗留至今的“亚琛大教堂”。
以安提奥基亚八角教堂、拉韦纳圣教堂为样板的亚琛大教堂在建造时,又将拜占廷式和法兰克式的建筑风格融合为一体,是加洛林王朝文艺复兴的代表性建筑。
亚琛教堂内部结构的主要特色是采用圆拱顶,在圆拱顶之下陈列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赠送的烛台。而当时查理曼大帝的大理石宝座则陈放在走廊里,这里还存放着查理曼大帝使用过的东西,保存着他的遗物。此外,还有不少精美绝伦的宗教艺术品。宫廷礼拜堂又于1350年在其西侧新建了一座保存着教会宝物的塔,在这些教会宝物中,最著名的是圣母玛利亚的圣遗物箱,传说中的基督、圣母、圣约翰的衣服碎片即装在这个圣遗物箱里。
查理曼大帝遗体于公元814年葬在亚琛大教堂。后因弗雷德里希一世把查理曼大帝归于圣人之列,这里遂成为阿尔卑斯山以北著名的朝圣地,每年有许多朝圣者到这里朝圣。
科隆大教堂
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教堂之一,是代表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艺术的杰作,又被称为圣彼得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最早是在卡罗林格朝代建造的,当时的规模较小,其建筑形式与早期基督教时代的建筑一样,极为朴素,后来,它因遭受火灾而重建。
由磨光石块砌成的整个建筑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内有10个礼拜堂。东西长144.55米、南北宽86.25米的大教堂中央是两座与门墙连砌在一起的双尖塔。这两座塔高达161米,像两把锋利的宝剑,直插苍穹。还有许多小尖塔林立在大教堂的四周,而中央大礼拜堂穹顶高达43.35米。堂内整齐地排列着木制席位。大教堂四壁上设有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窗户,上面装着描绘有《圣经》人物的五彩玻璃,在阳光反射下,这些玻璃绚丽多彩,金光闪烁。在教堂钟楼上装有的5座响钟中,以圣彼得钟最重,达24吨,每逢祈祷时,钟声洪亮,能传播得很远。站在钟楼顶端可眺望莱茵河美丽的风光和科隆大教堂全貌。教堂里拥有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教堂的祭台上,在1164年从意大利米兰送来的古代“三圣王”的遗骸和遗物,至今依然在供奉着。这些文物现保存在一个被认为是中世纪金饰艺术代表作之一的金神龛内。在唱诗班回廊,还有15世纪早期科隆画派画家斯蒂芬·洛赫纳1440年为教堂所作的壁画和法衣、福音书、雕像等文物。夜晚,在灯光的笼罩下,教堂显得灿烂夺目,美不胜收。
罗马人的特里尔
特里尔的罗马式建筑、大教堂、圣玛利亚大教堂坐落在德国西部的特里尔。始建于公元41年的特里尔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南可到法国里昂,北可至科隆,西可通法国巴黎,东可达美茵茨。公元2世纪中叶这里修建了长6500米的城墙。与城墙同时兴建的,还有47座碉堡。罗马帝国时代的统治者把这里作为抗击游牧民族的重要据点。
曾是罗马帝国首都的特里尔又被称为“北方的罗马”、“第二个罗马”。在这个城市中,至今还可见到许多罗马时代的建筑遗迹。位于城东北的,是建于公元2世纪的尼格拉门,这个城门是保存最完整的罗马式城门。此外,还有建干11世纪的早期罗马式修道院,但现已辟为市政博物馆。摩泽尔河上有一座修于公元2世纪的罗马石拱桥。这里还有可容纳2.5万名观众的特里尔竞技场,这个著名的竞技场名列罗马帝国大型竞技场第10位,也是罗马时代的遗迹,此外,还有罗马皇帝豪华浴池的遗迹。
在罗马帝国历史上,君士坦丁大帝是最重要的皇帝之一。他于公元315年左右命令将他母亲曾经住过的宫殿改造成巨大的双梁教堂,北侧一幢作为供奉圣彼得的主教座教堂,南侧一幢是教区教堂。11世纪,南侧的教堂成为圣玛利亚教堂,北侧的教堂变成了大教堂。
希尔德斯海姆的教堂
希尔德斯海姆的大教堂和圣米迦勒教堂坐落在德国中部。
路德维希一世于公元815年把希尔德斯海姆作为宣传基督教的据点,在这里创建了主教区,并任命伯尔尼瓦特为希尔德斯海姆大教堂主教。后来,伯尔尼瓦特于1022年建造一座献给大天使圣米迦勒的教堂。人们在伯尔尼瓦特去世后,将他的遗体安葬在圣米迦勒教堂的地下祭室里。教堂在16~17世纪遭到掠夺,但教堂正殿的雕刻却保留下来,其中6位圣人相伴的圣母子像,是罗马式雕刻的杰作。
希尔德斯海姆的大教堂曾被两次火灾严重损坏,后来,人们又对它进行多次改建和修整。大教堂最有代表性的珍品,是伯尔尼瓦特主教请当地著名的铸造作坊制造的两件巨大的青铜器,这两件青铜器,分别被命名为“伯尔尼瓦特的窗子”和“基督的圆柱”。维尔茨堡宫、宫廷花园和广场维尔茨堡宫、宫廷花园和广场坐落在德国中部的维尔茨堡。
建于1719年的维尔茨堡宫呈马蹄形。在建筑的两翼,各有一个长92米、高21米的侧楼;主建筑长167米,由4座“名誉之院”、300多间房屋和5个大厅构成;在南侧楼,有18世纪欧洲最美丽的教堂——宫廷礼拜堂。阶梯室穹顶600平方米的壁画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穹顶壁画。阶梯室采用长33米、宽18米的角形圆顶,这个巨大的屋顶没有任何支撑物。
位于维尔茨堡宫东面的是皇室的东庭花园,而南面则为西庭花园。东庭花园四周种着树篱;西庭花园呈长方形,左右对称。在维尔茨堡宫,还有一个正方形宫廷广场,这个巴洛克式广场是德国仅有的几座保存完好的巴洛克式广场之一。
班贝克的欧洲中世纪都市遗址
班贝克的欧洲中世纪都市遗址地处德国中部的巴伐利亚州。
班贝克城濒临雷格尼茨河。1007年,亨利二世创建的班贝克主教区里,将教会要职或世俗的重要职位委任给神职人员负责,他于1014年从罗马教皇手中接过王冠,正式登上帝位不久,便在班贝克修建了一座座与宗教有关的豪华建筑,这些精致华丽的建筑使班贝克被称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城市”。在欧洲中世纪时期,班贝克从来没有卷入过真正的战争,因而这里也从未修建过护城墙。
班贝克城中的新宫殿大多具有德国巴洛克风格,其中尤以宫廷大臣康科尔迪的宅第和伊古拉斯·帕蒂嗄等建筑更为出色。
布吕尔的华美古堡
布吕尔的奥古斯都堡和“谐趣园”城堡坐落在德国的威斯特法伦州。
在一座中世纪皇城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奥古斯都堡规模不大,但改造工程却耗资巨大,前后花费了6000万马克。当时为了修建这座豪华的宫殿,欧洲许多著名艺术家汇聚在这里,在众多艺术家的努力下,宫殿内部的雕刻、绘画、金属工艺品、锻造品等都极其精致典雅,堪称当时的艺术精品。建于1740年的主楼是代表德国洛可可样式的杰作。
奥古斯都堡南部是建于1728年的巴洛克式庭园,这个庭园也是世界最美的庭园之一。
“谐趣园”城堡从1729年开始动工,直到1736年才完工。
“谐趣园”的主建筑分为两层一楼供宾客住宿,二楼是奥古斯都休息的地方。堡外还专门为奥古斯都放鹰狩猎建了一个小园林。“谐趣园”城堡也是德国洛可可式,装饰上极其华丽精美。
马鲁布隆修道院
马鲁布隆修道院坐落在德国西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
马鲁布隆这个地名源于德语“动物嘴”和“家”这两个词,据说,原来有一位贵族将自己在埃肯沃尔森林中的土地献给阿尔萨斯地区的修道院,但是修道院的12名修道士却发现埃肯沃尔的这块土地不能自给自足。主教施佩耶尔知道这一情况后,给他们调换了一块肥沃、平坦的土地。修道士们便带着一头驴前往。这头背着重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前行,不一会儿就口渴起来,急忙向一条小河奔去。后来,在驴子喝水的地方,建起了马鲁布隆修道院。
修道士从1147年起就开始在这里建教堂和住所。为了防止受到盗贼的攻击,修道士建造了5座塔和850米长的厚墙,后来,在这里又先后修建了许多建筑物,逐渐形成一个村落。
马鲁布隆修道院于1504.年被乌鲁里·威尔登堡大公接收,他还在1556年改马鲁布隆修道院为新教徒的神学校,吸引了众多学者,后来,这个修道院成为德国著名的神学院,德国许多文学家都曾求学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