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赵国的顽强抵抗,让秦王很是愤怒,于是又命王翦出师攻打赵国,但是这一次,赵军是有名的将领李牧亲自督战,双方僵持了一年,王翦仍没有攻克赵军。这时王翦就请求秦王用反间计,除掉李牧。赵王果真中计,派人去替代李牧,李牧没有同意,赵王将其诱杀,随后王翦也率领秦军,大破赵军。这之后他这一次一鼓作气,几乎灭掉了赵国。又对赵军穷追猛打,势如破竹,赵军见大势已去,士兵都纷纷逃跑归降,王翦也俘虏了赵王。太子带人逃去,苟延残喘,但是最终还是不免灭亡的命运。这赵王也是,那么好的一个将领不去用,反而要杀了他,结果造成国家灭亡。
王翦就像是一个终结者一般,不仅灭掉了赵国,而且还灭掉了燕国,他儿子还战胜楚国,迫使魏国投降。可以说,赵国的灭亡就是王翦一手造成的,当时唯有齐、赵、楚还能勉强抵抗,但其实力也不容小觑,秦国也不敢大意。王翦一出,就将赵国灭掉,这也增长了秦军的气势。
在发生了荆轲刺秦王的事件后,秦王大怒,决定发兵攻打燕国。这一次的将领依然是王翦,王翦率大军远攻燕国,燕太子丹出兵相抗,但是却不敌来势汹汹的秦军,结果兵败战死,燕军一看主帅已死,也无心恋战,纷纷逃去。王翦又乘势追击,燕王喜逃走,此时的燕国已经名存实亡。
王翦一出,又灭掉了一个国家,这也更让秦王所倚重。王翦的儿子王贲也长成一个大汉,王翦就推荐给秦王。秦王派他去攻打楚国,结果也大败楚军,王贲又乘势北上,攻打魏国,魏王见不敌秦军,投降了事。这魏王是不是胆小呢?我想也不全是,魏国早在魏武侯时期就节节败退,土地面积不断缩小,到了此时,就算魏王发奋图强,却也敌不过强大的秦国,又何必徒伤国民呢!
秦国现在灭掉三晋和燕国,还剩下楚国和齐国这两个劲敌,秦王决定要发兵伐楚,就问少将李信需多少人,李信信口开河,说用二十万就可以,随后秦王又问到王翦,王翦说非六十万不可,秦王就认为王翦已经老了,楚国那么“弱小”,二十万还不够么?秦国打楚国可从来几乎没有败过,于是就启用李信,说道:“王将军已经没有了年少时的勇气,楚国已是强弩之末,不用怕的,李将军正当壮勇之年,二十万足矣灭掉楚国了。”王翦听完也不回话,转身离去,秦王派李信和蒙武率兵二十万伐楚,王翦见秦王不听自己的话,就托病回家。
李信开始攻打楚国时,确实很勇猛,楚军连连败退,但是楚军是大国,即使是强弩之末,其实力也不容小觑,李信十分大意,联合蒙氏兄弟继续进兵。不过再往前进兵时,就遭到楚将项燕的顽强抵抗,秦军不敌,长线作战绝对会吃亏的,李信见状不好,就匆忙率军逃跑,项燕乘胜追击,斩杀了几万的秦兵。
秦王听说此事后大怒,当初你不是说二十万就能拿下楚国么,现在怎么了?还跑回来了。秦王咽不下这口恶气,又找到王翦,好说好商量,让他出兵伐楚。王翦也生气啊,当初你不是不用我么,现在也别用我,我病着呢!
这让他知道王翦确有远见,于是亲自找王翦谢罪,希望他能出兵,王翦却辞谢说:“老臣体弱多病,况且我脾气暴躁,您还是另选良将吧。”秦王坚持要王翦复出,当然王翦也不是不想出战,他这是要拿一把,让秦王乖乖地交出六十万大军,若没有六十万大军,他就不去,秦王想来想去,还是派给他六十万大军去攻打楚国。王翦说:“若大王执意启用老臣,必须同意给我六十万大军。”秦王这时哪敢不信他的,立马答应下来,于是派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伐楚。
当然了,王翦也知道这六十万不是小数,率大军出征,君王肯定会防范,于是就在王翦在临行前多此求良田屋宅,秦王有些纳闷,秦王问说道:“我都给你六十万大军了,只要你胜利归来,将军既然已经出兵,还怕不能富贵么?”王翦说:“天有不测风云,现在如果我不要,还等待何时!这样也可以给我的子孙后人造福。在为大王效力的时候,我也希望能够得到良田屋宅,留给子孙后人,现在我受到大王的重用,如果现在不要还等待何时!”
秦王听后大笑,随即允诺下来。但是王翦马上要走了,还派人回去要赏赐,有人认为他挺过分的,也太贪婪了。当然这是王翦的手段,他知道白起当初就是被秦王所怀疑,以致身死非命。他这是想要得到秦王的信任,解决后顾之忧,可见他还是很有头脑的。当王翦的军队行至关口后,又几次派使者回去请求良田。有人认为将军求赏太过分了,王翦却说道:“大王很难信任人,现在给了我六十万军队,几乎是倾全国的兵力,我只有去多请求良田屋宅,才能打消大王对我的猜忌。”
在公元前224年,王翦领兵伐楚,楚国听说王翦率六十万大军前来,也倾尽全国的兵力来抵抗,不过王翦来到楚国,却没有急于攻打,而是坚守不出,与楚军对峙起来。楚军也没了主意,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敢贸然攻打。看出来这些厉害的将领都知道以逸待劳,只要寻找一个有利的时机,就可以一举战胜对手。
王翦下令让士兵好好休息,每天都吃好喝好,毫无打仗的意思,王翦也同这些士兵同饮同乐,打成一片,他这样做一是要养精蓄锐,准备敌人致命一击,二是要迷惑楚军,让楚军心生胆寒,士气低落下去。
终于,楚兵忍不住了,连连发兵攻打秦军。这也可以理解,有个敌人每天在你门前好吃好喝,却不过来打你,你还出不去,逼也逼疯了。,但是王翦却闭守不出,楚军根本奈何不了他们,几次下来,楚军士气更加低落,士兵也疲惫不堪。楚军这一面攻打不下,就换另一面,正当此时,王翦发兵出击,给予楚军致命的打击,还斩杀了楚将项燕。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就将楚国消灭掉,俘虏了楚王,并带领乘势攻伐百越之地。
这一次发兵伐楚,让王翦的事业达到了巅峰,也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一次战争,不仅消灭了楚国,还顺势收服百越之地,秦王得知后,立马封官加爵,并尊他为老师。由于他的做法比较得君心,所以在事成以后根本没有受到怀疑。
在公元前221年,王贲发兵攻齐,齐国孤立无援,很快就被消灭,秦王政也一统天下,建立秦朝帝国,在横扫六国的战争中,就要属王翦父子的功劳最大。
4千古名医——扁鹊
起死回生
我国的医学有独到的治疗疾病的方法,被称为中医学,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学就有了很高的成就,而扁鹊则被称为中医学的开山祖师。
扁鹊本来是黄帝身边的一个医师的名字,很有名气,而在春秋战国时,出了个医学上的名人,叫秦越人,由于他能治百病,医术高明,人们便称他为扁鹊,以至于很多人都忘了他的本名。
扁鹊少年时做过舍长,就是旅店的主人。当时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长住的旅客叫长桑君,扁鹊与他交好,并且知道他擅长给人看病,便想拜其为师,可是长桑君却不同意。但扁鹊这人也很执着,他一直没从不放弃,终于在长桑君年老的时候,同意了此事,将医术都传给了扁鹊,另外还告诫他不能传给别人。
他对扁鹊说:“我掌握着一些医药秘方,现在我已经老了,想把这些医术及秘方传授予你,但是你一定要保守秘密,不能传出去。”扁鹊当即拜长桑君为师,并继承了长桑君的其医术,在掌握这些良方后,他就开始周游各国,为人们治病。
他扁鹊周游在列国之间,听到哪个地方的病情严重,他就去哪里,并且总是对症下药,他听说一个地方的儿童患的疾病多,就当起了儿科大夫,听说妇女疾病多,就当起妇科大夫,他对医药的研究方向总会随着当地病情而变。他可以称得上是全能大夫了,而且真的有医德,是为了人们的生命健康。
有一次,扁鹊来到虢国,听说太子突然病重死去,他很是不解,就去了宫中,说能给太子治病。虢国国君听说有人能治儿子的病,也就不问那么多了,死马当成活马医。倒是那些太医对扁鹊冷嘲热讽,难道死人还能复生不成?其实扁鹊相救太子也是因为他听说此人不近酒色,生活作风完全没有问题,突然暴死肯定会事出有因。若是那些花天酒地的纨袴子弟,他也未必会出手相救。
扁鹊询问了太子的死因,他听后认为太子还没有完全死去,能救活他。身边的人说道:“太子先是呼吸不顺畅,气血受阻,内脏损坏而亡。”他听后便自信地说道:“太子入殓了么?我能救活他!”这让身边的人都十分怀疑,怀疑,人死不能复生,即使他医术再高明吧,也不能令死人复生啊!对一个死人无可奈何,扁鹊说道:“我听你说了这些,就知道太子并没有真的死去,他的下半身肯定还是热的!”其实扁鹊相救太子也是因为他听说此人不近酒色,生活作风完全没有问题,突然暴死肯定会事出有因。若是那些花天酒地的纨袴子弟,他也未必会出手相救。
但身边的人不敢怠慢,忙将此事告知国君,国君带他来到太子的身边,他对着太子左看右看,又出手摸太子的穴位,然后说道:“太子并没有真的死去,而是假死,让我治好他吧!”说完,便拿出银针,扎向太子的身体,过了片刻,太子果真苏醒过来。众人都对扁鹊的医术赞不绝口,太子苏醒后,扁鹊又用汤药治疗,过了十几天,太子的身体已完全复原。
这件事传了出去,天下之人都认为他有起死回生之术,他却淡淡地说道:“我怎么能把死人救活,其实太子并没有死,我只不过是令他恢复而已。”他说的很轻松,不过当时的世人却都认为他医术高明,能治百病。
太子的病情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休克”,扁鹊利用针灸使其复原,可见在当时,针灸已经被大夫所使用,中医亦能分辨出休克与死亡之间的差别。我们老祖宗的智慧,那可真是了得,有许多事情现在人都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
四见蔡桓公
在一次,扁鹊来到齐国,见到了蔡桓公,其实这个蔡桓公就是我们说的田齐桓公,当他看到桓公时,就大胆地说道:“大王您现在有病,应该及早的治疗。”桓公很生气,怒道:“我好好的有什么病,现在我身体十分舒服,吃得好睡的香!”等扁鹊走后,桓公还嘲笑地说道:“这些医生就是把没病说成有病,以显示他们医术高明,我才不会上当呢!”
过了五天,扁鹊又来见桓公,他这次有些焦急地说道:“大王,您的病已经渗入到血液中,要是现在不治会有麻烦啊!”桓公的态度依然很强硬,“我没有病,不要胡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