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太子归楚
春申君成功说服了秦王,秦楚结为盟友,当然了,也不是没有代价的,他和楚太子一同去秦国做人质。,在楚王病危时,秦国本应放走太子,不过秦昭王却不打算这样做,秦昭王的一个特点就是抓住你们的头头,先让你们乱上一阵子,好浑水摸鱼。楚太子与秦国相国范雎的私人关系很好,春申君就找到范雎,说道:“对范雎说道:“太子与相国的交情是真是假?”范雎说道:“当然是真的了!”
春申君又继续说道:“现在楚王病危,秦国应该放太子回国,如果太子能够继承君位,他肯定会感激您和秦国。如果不放太子,他在秦国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对于秦国没有半分好处,到时候楚国立了新王,那时肯定会与秦国交战,所以我认为应该放了太子。,必定会更好地侍奉秦国。假若秦国不放太子回国,在秦国也只是普通的百姓,也没有丝毫用处。国不可一日无君,等楚王死后,必定会另立新王,那时楚国与秦国就会闹的不可开交,你还是好好考虑一下吧。”
范雎认为他说的十分在理,就去面见秦王,将此事说明,秦王也不是听风就是雨的,没有马上让太子回国,而是先让太子的老师回国打探情况,然后再做决定。春申君看这样不行,这明显是不想放人么,于是他和太子一合计,准备让太子混出去。这浑水摸鱼的计策真是再好不过了,当时的消息很闭塞,楚国的太子一般人是见不到的,所以他穿成使者的衣服混出去相当容易了。他对太子说道:“秦国想要留住你,就是想要从你这里得到好处,要是大王病逝,你又不在楚国,大臣们肯定会另立他人,你到那时不但没有王位,连自保都成问题了。”太子知道他不是危言耸听,恭敬地问道:“先生有什么好办法么?”春申君想了想,然后说道:“我们就来个浑水摸鱼,楚国的使者走后,你就跟着混在里面,一起回国,我在这应付他们。”太子知道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便换上楚国使者的衣服,在无人注意的时候,悄悄同使者一起出了城门。
而春申君此时就在太子的卧室外,他对别人说太子有病,不能见客。当然秦王也没有在意,他想整个秦国都在我的掌握之中,还能让你飞了不成?可太子还真飞了,等过了几天,些时日,春申君算好太子已经回国,就主动找到秦王,告诉他太子已经悄悄回国。当然,说道:“太子因为事情紧急,来不及向大王告别就已经离去,我希望大王不要见怪,如果真的怪罪下来,就把我处死吧!”春申君早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他也早做好了这个准备。
秦昭王大怒,本想杀了他,但是范雎不能让他死啊,忙劝道:“他帮着楚太子回国,要是楚太子即为了,肯定会重用他,是楚国的臣子,为太子尽力,等楚太子即位后,必定会重用他,我们不如放了他,做个顺水人情。”秦昭王一听十分在理,就放了春申君。果然,等楚王死后,太子即位,将春申君封为相国,并被赐予“春申君”称号。秦国虽然强大,但也需要盟友的,当然盟友可以不是长期的,但同一时期秦国却不能树敌太多,不然这些国家真的联合起来,那还了得,好虎难敌群狼。
延伸阅读:春申君之死
春申君在外交上很有才华,但是他在担任楚相上面,却没有什么作为,另外他也用人不慎,这才造成了他身死非命。
他有个门客叫李园,李园想从春申君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便将自己的妹妹送给了他。这就是拉关系,这样两人就更近一步了。等到这个女子怀孕时,李园就怂恿春申君将她送给楚考烈王。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的野心也不小,居然还听从了李园的建议,将那已孕的女子送给楚王。他们两个一个是想当国舅,一个是想当太上皇。
在考烈王快要将死时,李园怕事情败露,派人将春申君刺杀了,可以找好合伙人至关重要,彼此要深信不疑,特别是做大事,否则被出卖了,就将是身死非命。其实早在李园动手前,有人就劝过春申君,让他杀掉李园,但可是春申君就是不听其言,这才惨遭不幸。
2春秋战国四刺客
专诸刺王僚
有关专诸的事迹其实并不多,不过他却帮助一代君王登上王位,更让伍子胥和孙武这样的能人崭露头角,在历史上的也算是一号人物了。
鱼腹藏刀
有关专诸的事迹其实并不多,他专诸是吴国人,本是一个屠夫,长得虎背熊腰,英武有力,在没出名之前是整天打架滋事、惹是生非的混混儿,而且天不怕地不怕,唯有他的妻子出来唤他回家的时候,他二话不说就乖乖地回家去了。大家都以为他是怕妻子,其实专诸的妻子手里拿的是他母亲的拐杖,他不想让母亲着急生气,才跟着妻子回家的。
有些人就是如此,在外面无所畏惧,却害怕家里人,其实这不是一种畏惧,而是关怀,正因为有爱,才会如此。你想想啊,连死都不怕的人,还能怕家人?特别是一些看似惧内的男士,其实他们是爱妻子,才会表现出怕的一面,当然,妻子若是明白这个道理,就不要自以为很厉害,能制得住丈夫。凡事都要适当,而且也要相互关爱彼此,真当有一天别人不爱你了,你也许什么都不是。
咱们继续说专诸,不过说起专诸,就要提到伍子胥。当初伍子胥逃离楚国前往吴国时,就知道专诸有本领。伍子胥和吴王僚搭上了之后,就用攻打楚国的好处劝他帮自己报仇。公子光就劝阻下来,说他这是为报私仇。吴王听后也认为很有道理,就不再理会此事。
当然了,伍子胥却挺生气的,都快要谈成的买卖被别人横插一杠,肯定要不舒服。不过伍子胥却得知了一个秘密,就是公子光要篡权,当伍子胥得知后,并没有告发他。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伍子胥并非是仅仅想要报仇,他也想报仇后辅佐一位好的君王。但无疑吴王僚不是他心中的理想型君王,反倒是搅了他好事的公子光令他非常赞赏。
于是他就找到公子光,捅破了窗户纸,公子光当然很奇怪,他是想要篡权,但并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可见伍子胥看人十分准。当然了,伍子胥这样做也是希望公子光能够帮助自己报仇,他看到公子光的实力很强大,由他出面事情多半会成。
两人一拍即合,开始谋划篡权的事情,当然了,攻打楚国是最有利的做法,这样可以令国家的许多军队将领都外出,人一少,就好办多了。由于公子光的出面,吴王僚这次没有再反对,但楚国也是强国,这两国一交战,却阻拦下来,说:“他的父亲、哥哥都是被楚国杀死的,所以才说要攻打楚国,他这是为了报自己的私仇,并不是替吴国打算。”吴王听后认为很有道理,就不再议伐楚之事。这公子光也怪,他很想篡位,却又没有什么动作。伍子胥知晓后,就找机会劝说公子光:“现在如果吴国出兵,你就有很大的机会成功。”公子光知道他说的成功就是指造反,于是便转而支持吴国攻楚。
公子光是吴王僚的兄弟,他的野心很大,对于没有当国君一事一直耿耿于怀。在楚平王去世后,伍子胥和公子光一同劝说吴王伐楚。吴王想此事对吴国有利,便发兵伐楚,两军交战,一旦缠斗起来,谁也无法轻易放手。当前线紧张时,公子光又劝说吴王增兵救援,并推荐吴王僚的儿子前去。吴王的儿子庆忌长的十分高大,并且武艺超强,公子光的目的就是将他支走,然后找机会刺杀吴王。
吴王僚求胜心切,根本就没有察觉到公子光的野心,就派儿子去了前线,公子光一看可乐了,心想这下机会终于来了。当然杀吴王需要找一个合适的人选和时机,伍子胥早就得知专诸武艺高强,就将专诸推荐给公子光,三人日夜商量着如何刺杀吴王,这一商量,自然就有了办法。
吴王僚有一个爱好,就是特别爱吃鱼,公子光以此为突破口,他先是找来一个做鱼的师傅,然后又找到吴王,将吴王请去吃鱼。说道:“我请了一名太湖的名厨,特别擅长做鱼,做出来的鱼那可真是太湖一绝,能吃到他做的鱼是一种福分啊,而我今天就将他请到我的府上,请大王到我那里尝尝他的手艺吧。”
吴王一听有这好事,立马答应下来,看来有时候贪念是会毁掉自己的。但他转念一想,还是有些担忧,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吴王这时候也有点怀疑公子光了,不过吃鱼这事还是令他不能放弃,他想公子光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就决定前去品尝美味。
当然了,防卫措施是一定要布置好的,在公子光走后,他下令派人将从王宫到公子光家的道路严密把守,禁止一切闲杂人员进入,这就是戒严,什么人都能来,那安危必然会受到威胁,可能也不仅仅是要防范公子光。然后又在身上套了三层软甲,这才放心地动身前去。
公子光知道要杀吴王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与伍子胥密谋,先在屋子下面藏好几个精兵,伍子胥又聚集了几百个亡命之徒在城外接应。实际上就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刺杀君王这样的事情肯定不小,不成功则成仁。我一直认为,能做大事的人,首先胆子要大,即使出现了最坏的结局,也不会后悔,然后再去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步骤有目标的逐步去实现。
吴王僚带人按时来到,公子光和他一起喝酒,喝酒,宴会上大家两人都喝得高兴,兄弟间深的厚情谊也表现出来,在旁人眼里,无不羡慕他们。可是公子光早已下定决心,不成功则成仁。他不停地敬酒,吴王僚倒也不推挡,今朝有酒今朝醉嘛,想必他也是认为公子光不会有这么大的胆量。当公子光看吴王已有几分醉意的时候,便对吴王说道:“大王,我这一喝酒脚病就复发,我得找人看看,现在痛的厉害,我去找人看看,一会就回来,那条鱼应该马上就来了,您稍等等!”
吴王一听说味美的鱼就要上来,还哪里顾得上他,便说道:“去吧去吧,可要快些回来,不然这鱼我就要独享了,哈哈!”公子光刚离开,一个侍者专诸就将鱼端了上去,吴王还没有见到鱼,就闻到了鱼的香味,赞叹道:“真是好鱼啊!”当然这个侍者不是别人,正是专诸,他假扮侍者,就是要寻找机会,一击致命,我看很多电视剧电影里都有杀手的片段,只要杀手想暗杀,几乎可以装扮成任何身份,特别是那些毫不起眼的人。
等专诸将鱼端上后,还未放下,吴王僚就摇摇晃晃地站起来,看看这鱼到底如何不同。。
他满脑子都是鱼,看着这色香味俱全的大鱼,想的都是要从哪里下手。但就在此时,一只手突然伸进了鱼肚子里,当手出来的时候,赫然拿着一把锋利的刀,吴王僚知道事情不好,想要后退。可是他喝了太多的酒,脚也不听使唤,专诸的刀更是快得非常,没有给他机会叫喊,用尽全力,将刀刺进吴王的前胸,那三层软甲被刺透,刀柄也没进去一半。
吴王僚当场就挂掉了,他身边的护卫见状,一拥而上解决了专诸。此时,伍子胥已带着大批人赶来,地窖里也钻出不少人,吴王身边的侍卫见后,有的就放下了武器,有的还想硬拼,不过很快就被公子光的人解决了。
公子光走了出来,拿起刺杀吴王的那柄刀,如释重负地笑了起来,随后便宣布称王,他就是著名的吴王阖闾。他见专诸已死,便将其子封为卿士,也算是一种报答了。
延伸阅读:残酷的君王世家
阖闾杀王僚这种谋权篡位的事儿,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只要在君王世家,就有阴谋和野心。那些当不上君王,却又非常想当君王的,整天就想着干掉一把手,从而自立为王。在春秋史上,就有很多人,比如鲁桓公、郑庄公的弟弟、骊姬等,还有一些大臣,想要篡权,或者蛊惑别人篡位,自己好分一杯羹,总之,在君王世家如果没多留个心眼,稍有不慎,不仅会身败名裂,就连自己的小命都没法保住的。在普通百姓身上的手足之情,到了君王世家就都变成了尔虞我诈,甚至是最大的敌人。不仅春秋战国如此,就是后世帝王的家中,也存在此类问题。权力真会让人失去感情和理智,可见它的诱惑之大,不禁令人咋舌。
豫让以死报智伯
在这些刺客当中,豫让的刺杀决心无疑是最坚定的,他的做法也应了那句话:“士为知己者死!”,虽然最后他没有成功,但是他这样的做法却虽败犹荣,成为后人相传的佳话。
决心报仇
在这些刺客当中,豫让的刺杀决心无疑是最坚定的,他的做法也应了那句话:“士为知己者死!”,虽然最后他没有成功,但是他这样的做法却虽败犹荣,成为后人相传的佳话。
豫让是晋国人,他先前在范氏和中行氏手下干活,但是都没被重用,后来他去找了智伯,智伯与他交谈一番,认为这小子行啊,就重用了他。但是不久后,智伯就围攻晋阳,被赵襄子联合韩、魏倒打一耙,灭掉了智氏。
赵襄子与智伯结怨很深,赵襄子终于报仇雪恨,在智伯死后,他把智伯的头涂上漆,当做饮酒的酒罐子。对于智伯瑶的手下,想必赵襄子并没有赶尽杀绝,反正仇人已经死了,也解恨了,也不用再做些冷血的事情。当然豫让早就跑到了深山中,在智伯被杀后逃到了深山中,他听说闻赵襄子的做法后,真恨不得扒了他的皮,吃了他的肉,他认为智伯对他有恩,应该为他报仇。很是生气,自叹道:“英雄应该为了解自己的人献出生命,美女应该为爱慕自己的人妆饰容貌。智伯对我有恩,我不能坐视不理,一定要为他报仇,就算是死也无憾了。”
报仇一事谈何容易,他是智伯身边的红人,许多人都认识他,要想报仇,就得低调,于是他就改名换姓,装作被判罪当苦役的人,偷偷地来到赵襄子的宫中,装作修厕所的犯人,,他衣服里藏有一柄匕首,准备寻找机会刺杀赵襄子。他躲的地方也挺好,赵襄子也是人,当然也要上厕所,而且只有此时他身边的人才最少,上厕所总不能一堆人站那看着吧?
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让他逮到机会了,一天,赵襄子上厕所,豫让就准备要偷袭赵襄子。结果呢,赵襄子这人警惕性也特别高,他看豫让鬼鬼祟祟的,就让士兵去查看,结果真再豫让怀里搜出一个匕首,赵襄子很不解,他平时做的也很好啊,为什么会有人刺杀自己呢?
他看到豫让十分陌生,就警惕起来,让侍卫去查看,结果在豫让的衣服里搜出一柄匕首,赵襄子问道:“你有什么图谋,想要刺杀我?”豫让愤然说道:“对,我要为智伯报仇!”赵襄子身边的侍卫听后就想就地解决他了,但却被赵襄子阻止下来,“他是个重义气的人,智伯死后没有后代,他的家臣要为他报仇,这是个忠贞之人,还是放了他吧!天下的贤人,我以后注意回避就行了!”说完便放了他。
赵襄子虽然放了豫让,但是豫让却没有放弃,过了不久,他就全身涂上黑漆,把炭也吞了下去,令嗓子变得十分沙哑,弄的面目全非,在街上讨饭,将自己整得连他妈都不认识了,这下肯定能成功。但一个朋友在街上遇见了他,眼力还算不错,吃惊地说道:“你不是豫让么,怎么这副德行!”
豫让说道:“我是豫让,我一定要为智伯报仇,就算是死也在所不惜!”他的行为感动了这位朋友,他朋友就建议道:“以你的才能,去侍奉赵襄子,他一定会重用你,到那时你再行刺不是更加容易么?为何要这么摧残、丑化自己去行刺,这样不是更难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