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是天下征战的年代,各诸侯国为了己国的利益,而对外不断用兵,希望得到更多的领土甚至是攻占吞并其他国家,国与国之间只剩下了赤裸裸的利益。
在任何时期,都会有图谋发展国力的君王,也有尽心尽力的臣子,亦有昏庸的君王和奸佞小人,这些人都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特别是在战乱的年代,则显得更加突出。历史就像是一个舞台,让这些人尽情的表演。
1 齐魏大战——天平的倾斜
桂陵之战
在三家分晋后,魏国成了中原的大老虎,但是东方的齐国在田氏代齐后,也渐渐在发展,两者不可避免会大战,终于,在赵国这个导火索出现后,双方大动干戈,而老天则倾向了齐国。
魏国经过魏文侯的改革,国力变得空前强大,在攻打下河西之地后,魏国准备将战火烧到北面的老伙计赵国那里。在公元前354年,魏国发兵去攻打赵国,赵国坚持了一年有余,但是魏军却没有丝毫放弃的意思,决定死战到底。这次领军的是庞涓,他是魏国的大将,打了很多胜仗,包括在河西之地,所以就认为自己战无不胜,加上魏军实力强大,更是不可一世。
赵国眼看就要挺不住了,只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是个有野心的人,他也想向外扩张,于是一口答应下来,这一是要探探三晋的实力,二来也顺便打压一下魏国的嚣张气焰,他命田忌和孙膑率军八万去救援赵国。
田忌想要率军直接去赵国救援,孙膑却不同意,魏卒非常凶猛,这在整个中原都是出了名的,孙膑就建议去攻打魏国。田忌一想,去救援都未必能赢,直接打人家老家能行么?当然了,孙膑并不是想要攻打魏国那么简单,他是想要攻击魏国薄弱的地点,然后让庞涓回来相救。孙膑早已算好了,只要造成大肆进攻魏国的局面,魏王就一定能让庞涓回救。
摇摇头说道:“将军,魏军骁勇善战,赵地多为平原,如果在那里战斗,我们势必会吃亏的。”田忌很重视孙膑,他知道打仗是孙膑的专长,便问道:“先生有何良策?”孙膑将地图摊开,然后指着魏国的都城说道:“庞涓这个人十分骄傲,他率领八万精兵去攻打赵国,另有部分军队在河西,城内必定会十分空虚,我们不如乘机去攻打魏国,庞涓听到后必定会回去营救,那样我们不仅解救了赵国,也能挫挫魏军的锐气。”
田忌非常相信孙膑,对于他的提议,不停地伸出大拇指赞叹,然后孙膑开始安排了,齐军先与卫军联合,进攻魏国的南面,这一次他们装作了大败的样子。所有人都会问为什么,我开始不知情的时候,也想问,但后来我知道了,行军打仗哪有那么容易啊,不然人人都能成将军了。他这是要魏军轻敌,然后派出部队追出来,这样魏国的重镇大梁的支援部队就少了很多,然后齐军主力再去攻打大梁,让庞涓回来相救。那些卫军都是炮灰,其实先前进攻的不对齐军只占很少的数量,打仗嘛,都是要保存自己的实力,盟友的力量能用就用。听后大赞道:“先生此计妙啊,庞涓一定不会想到我们会去攻打魏国,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说完蠢蠢欲动,准备发号施令。孙膑知道此事不是那么简单,“我们不能就这样去,既然庞涓为人骄傲自大,我们就要助长他的气焰,我们先派兵与卫国的军队会合,然后去攻打魏国南面的城池,这一次我们要败,并且是大败,让魏军认为我们打不过他们。然后再派主力攻打大梁,庞涓肯定会回来营救,他若听说我们战败一次,肯定会掉以轻心,到时我们在桂陵埋伏魏军,一定会歼灭这些魏军。” 于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的战役即将打响。
孙膑这个计谋是有一定危险性的,不过他深知庞涓的为人:骄傲自满,疑心病重,他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当初庞涓就是因为嫉妒他,所以才把他囚禁起来,并把他的双膑挖去,令他不能站立,这孙膑的名字也是由此得来。在齐国使者出使魏国的时候,他才坐在使者的车里逃走。这样的大仇他怎么会不报,这次就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田忌按照孙膑说的,先派人与卫国一起攻打魏国南面的城池,这样也就说明齐国已经帮助赵国,让赵国增加信心,更加顽强的抵抗魏军。即使魏军再怎么强悍,攻打一个国家的都城都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魏军在这场战役里也死伤很多人。
齐军只派出少部分士兵与卫国联合,结果被魏军打得落花流水,主将也战死了,这让魏军更加骄傲,庞涓听后,也对齐军十分地蔑视。就在此时,田忌又派人去直捣大梁,这一次他派出精锐的骑兵,来去都十分迅速,这只是要告诉庞涓,“齐军已经攻打大梁了,你应该回来营救。”庞涓也觉得有意思:打一次你都打不过,还要来,这不是找死么!
庞涓听说齐军进攻大梁后,忙率兵回救,魏王也是给他下了命令。他知道即使攻下邯郸,也要一段时间,若齐军打来他就要背腹受敌了。更何况他还想羞辱一番齐军。,所以便下令撤兵,他听说齐军只有轻骑兵,很是不在意,放松警惕地率兵回国。一路上非常很顺利,庞涓当然不明白,他此刻正在走的是一条不归路,齐军早已在桂陵埋伏下来,这里是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当庞涓率军经过这里,齐军突然杀出,魏军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有很多士兵便被杀死。魏军刚刚经历一场战争,又忙着赶路,已经十分疲惫,许多魏军都四散而逃。
庞涓知道事情不好,忙带人突围,他见敌军的军旗上有个“孙”字,知道这人是孙膑,庞涓怒道:“死瘸子还没死,竟敢骗我!”他知道受骗,不敢恋战,换上士兵的衣服,趁乱逃走。
孙膑这一计“围魏救赵”不仅削弱了魏、赵,也让齐国兴盛起来,可谓是一石三鸟。
马陵之战
魏国虽然在桂陵战败,但实力依然十分强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十一年后,魏国休整部队,又向韩国进攻,韩国不得已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拿不定主意,就问孙膑,孙膑说道:“救是一定要救,但早救不如晚救,先告诉韩国我们会相救,但不出兵,还是让他们先打一会吧!”这主意确实不错,先给韩国希望,让他们奋力抵抗,并且消耗魏军的兵力,齐威王当然会同意下来,眼睛一亮,“好,就按你说的办!”
孙膑是想消磨一下两国的军力,在魏军疲惫时,再给予致命一击。韩国也果真士气大振,听说齐国同意相救,立马来了士气,拼死抵抗,但苦于实力不济,五战皆败。
孙膑看到时机已成熟,才决定出兵,这一次,依然田忌是主将,孙膑是军师,不过他这个军师的建议,田忌从来都是言听计从,因为他知道孙膑深谙兵法,智慧超绝,即使不能百战百胜也差不多了。
这次的计谋也像上次一样,齐军派人去攻打大梁,此时的大梁已为魏国都城,地位更加重要,庞涓二话不说,忙班师回救。这一次齐军并没有在附近设埋伏,而是选择了撤退,同一个计策不能反复使用,不然就不灵了。
庞涓有些不解,你说来就来呗,等我回来你还跑,这让庞涓大惑不解,难道对方是怕了自己?他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追上去,只要见了面,就知道你玩的是什么把戏了!谁知道这一次见面的地点竟成为了他的墓地。
古时安营扎寨都要随身携带炉灶,有时候休息时还可以煮饭吃,当庞涓赶到齐军的营地的时,发现齐军有十万的炉灶,他知道齐军人数不少,不过他为人太过骄傲,认为齐军是在逃跑,便继续追过去。当他追到第二个营寨时,却发现齐军只有五万的炉灶,而追到第三个营寨后,就只发现了三万炉灶。
这时庞涓开心的笑了起来,自语道:“我听说齐军向来胆小,今天算是见识了,看我不灭了你们!”于是他下令魏军全速追击,其实用脑子想一想也不会这么草率的下结论了,只看灶就知道对方的人数,有些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嘛!。
当然了,这只是孙膑的障眼法,他就是要造成齐军胆小、士兵四散而逃的假相,让庞涓上当来追,其实齐军早已在马陵埋伏下来。身边的人担心魏军不会来,总是向孙膑发问,孙膑微笑不语,他知道庞涓一定会来,他太了解这位同学了。
果然,庞涓率人在夜晚到达马陵,这里道路十分窄小,适合伏击,齐军早在路上放了一些大树作为路障。庞涓见后忙点燃火把,上前查看,他看旁边有一棵树,光秃秃的,于是就走了过去,只见树木上面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下!”庞涓知道又中计了,摇了摇头,突然下令撤兵。
但是齐军怎能给他机会,强弩弓箭一齐发射,魏兵瞬间就死了不少个差不多。庞涓知道今天无论如何也逃不出去了,他不想被孙膑抓去羞辱,便拔剑把自己给解决了。魏军见主将都已自杀,更无战斗的欲望,纷纷而逃。这一次,齐军斩杀了近十万的魏兵。
经过这两次战争,魏国的实力大大削弱,齐国变得更加强盛,当然后中原的霸主也从魏国换成齐国了。
延伸阅读:孙膑田忌与庞涓的往事赛马
孙膑与庞涓是同学,两人同是鬼谷子的学生,当庞涓学成以后就去了魏国,而且被封为大将军,小生活十分滋润。这时候孙膑也出山了,他听说自己的老同学当上了将军,便想去魏国找他,正好庞涓也找了他。
其实庞涓怕他来魏国,抢了自己的位置,所以就先下手为强,把孙膑找来,说魏王要重用他,可结果到了这里,庞涓就是不提这事,而且几天以后,还将孙膑的双腿斩断。他也真够狠的了,自己的同学也能下得去手。孙膑知道自己上当了,很是悔恨,发誓要报仇雪恨。但却走不出去,他被庞涓关在牢里,后来他装疯吃猪粪,才让庞涓对他疏于防范。孙膑每天都盼望着能出去,终于有一天,齐国的使者来到魏国,孙膑找到机会与他单独相见,然后藏在齐国使者的车里,这才逃出魏国。
所以孙膑才会对庞涓如此了解,怨恨也如此之深了。当初孙膑刚到齐国时,还不被重用,田忌与他交谈一番,认为他这个人够聪明,有谋略,便收为己用。田忌喜欢赛马,可是由于马不好,十赌九输,为此输掉了许多钱财。比赛是三局两胜制,上、中、下三等马分别相对,孙膑看后,笑着对田忌说道:“您的上等马不如别人的,这样就白白浪费了一次机会。”田忌知道他有话要说,忙问道:“先生可有办法?”孙膑笑道:“您可以用下等马对别人的上等马,用上等对中等,用中等对下等,这样,你必胜无疑。”田忌听后拍手叫好,他依计行事,果然赢了,从此,田忌更对孙膑刮目相看,并且将他推荐给齐威王,成为一个军师。
2商鞅变法
秦国在战国初期,面对来势汹汹的六国,差点交待了,但是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废除破旧的法令,让秦国上下一心,士兵也骁勇善战。秦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国力逐渐强盛起来。
公孙座的胡话
商鞅是卫国王族里庶出的公子,本名叫公孙鞅,他从小就喜欢学习刑法等内容,认为卫国太小,没有施展的机会,这才去了魏国。他到了魏国后,在公叔痤门下当家臣,他常常与公叔痤交谈,公叔座一看他是个人才,就留在了自己的身边,等待时机,将他推荐给魏惠王。曾把他推荐给魏惠王,但是魏惠王没有接受。
公叔座也老了,不久后,公叔痤就重病不起,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并问道:“公叔啊,你怎么在这个时候病重了呢,现在你病得这样重,如今你重病不起,国家大事我该托付给谁呢?”公孙座虽然病了,但是一点也糊涂,他非常认真地很严肃,说道:“我的家臣里有个叫公孙鞅的,他虽然很年轻,但是却个少有的奇才,大王可以让他来代替我。”魏惠王心想一个年轻人能有什么能耐,以为公叔痤病重在说胡话,就不以为然,转身就要离去。公孙痤见他不肯重用公孙鞅,便又说道:“如果大王不重用他,就要把他杀掉,以他这样的才华,若到了别的国家,肯定会危害到魏国的!”魏惠王认为他又在胡说,不过怕他病重,胡乱点头答应下来,快速地离去。
公孙痤可能认为这样做有些对不起公孙鞅,于是又找来公孙鞅,对他说道:“刚才大王来看望我,并问我谁能接替相位,我就推荐了你,不过看大王的样子,应该是不会同意。我又对他说,如果不重用你,就把你杀掉,大王已经点头同意,我不忍心看到你死,还是快点逃走吧,越远越好!”
公孙鞅听后没放在心上,他毫不在意地说道:“既然大王不听你的话重用我为相,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杀了我呢?这肯定不可能,我不会逃的。”他也果真没走,惠王回到宫中,还在与大臣们谈笑,“公孙座痤得很重,净说胡话,让我任公孙鞅为相,还说不用他就要杀了他,真是可笑,他一个毛头小子能有多大能耐!”公孙鞅是看透了魏惠王,知道他不会杀自己,他看人也够准的了,看人准是一大学问,如果能看清对方是什么样的性格,就能知道他下一步怎样做,对于做事对敌都十分有帮助。
入秦变法
在公叔痤死后,秦孝公下令在国内外征求有才能的人,无论出身和所在国家,公孙鞅听后,便来到只身来到秦国,找到了秦孝公通过宠臣景监找到秦孝公。
他先给孝公讲了一大堆仁义的道理,什么三皇五帝,尧舜禹,齐桓宋襄啊,被他说了个遍。秦孝公听得都快睡着了,一点也提不起兴致来碍于面子没有睡着,可是他哈气连声,连公孙鞅说的是什么都没有听进去,。这一次当然不欢而散,公孙鞅知道秦孝公不愿意听这些,便回去琢磨几天,又找到秦孝公。秦孝公本来不想去,他哪里会在乎仁义王道,若是当今的这六国家都以仁义王道自居,还哪里来的战争,还是那句话,拳头硬才是硬道理。秦国也不能到如此地步啊。
这一次,公孙鞅单刀直入,对秦孝公说道:“大王,我上回说的是王道,知道大王不喜欢,这一次我特意准备了霸道!”秦孝公听到霸道,眼睛一亮,“霸道”就是霸道啊!他立马来了精神,与公孙鞅交谈起来。赶忙说道:“我不是反对王道,而是王道不适合我,如果施行王道,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少则几十年,多则几百年,我可等不了那么长时间,所以先生还是说一说霸道吧!”
公孙鞅知道这符合秦王的口味,对症下药,就好办很多了,他又说了有关王道喝霸道的事情,他认为王道是安抚百姓,顺应民情,以德服人,要想令国家富强,却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过一旦达成,就能持久下去。但霸道就不一样,恰好要同王道反着来,用强有力得手段驯服百姓,不能顺着百姓的意愿去做事,因为更多的百姓目光短浅,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只看到了安逸的生活,也无法长久地发展下去。君王应该以长远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不以百姓目前的利益为重。
我个人认为他说的这些确实挺好,因为有些百姓真的很安逸,他们不会考虑国家大事,只知道吃饱不饿,但生活也就是如此。我所想的是,要将王道和霸道联系在一起,这两者并非是对立的,凡事都有两面性,矛盾也是对立统一的嘛,如果综合这两者的优点,一方面发展国力,一方面惠及百姓,这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