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话说春秋战国那时候儿
3917100000021

第21章 战国七雄(1)

随着周室的衰微,周天子已经不能再号令诸侯,诸侯之间的战争也更加频繁,规模比之以往要大出很多,并且诸侯国内部也出现了纷争,周天子已经无权再管,随着这些的发展,历史也从春秋进入到了战国时代,在三家分晋以后,出现了七个强国,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这就是“战国七雄”。

1三家分晋

智伯瑶水淹晋阳

晋国在很早时大权就落到了士大夫手里,尤其以赵盾为代表,后来这些氏族暗中扩大自己的封地,几个氏族间也明争暗斗,在这种情况下,晋国被瓜分是个必然的结果。

智伯瑶是晋国的一个大夫,而智氏也是晋国最有实力的氏族,不过毕竟还有赵魏韩三家大氏族,智伯瑶的野心可不小,他想侵占赵、魏、韩三家的土地,便想出了一个馊主意,让三家各拿出一百里土地和一万户交给公家,也就是上交晋国国君。他这招以公谋私真是很巧妙,如果这三家答应下来,他就可以得到这些土地和人口,若是不答应,他则可以动用国家的力量将其消灭。这上层人士想的就是多,不管你怎么做,我都有办法治你!

当然,这些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谁愿意将自己的土地给别人,但实力的差距有时就容不得你不低头,三家大夫都知道他存心不良,但是又迫于他的淫威,不好开口拒绝,并且他的理由也很充分,说是为了使国家变得更加强大。有些人就是这样,打着很高尚的幌子,却为了谋求私利。

韩康子很惧怕智伯瑶,首先将一百里土地和一万户人家交给了智伯瑶,而魏桓子也在观望,要是别人不给我也不给,别人给我也给。这很有意思,现在很多人也是如此,做之前先看看别人是怎样做的,然后跟着别人的步伐前进,这都是没有主见的人。话说回来,魏桓子看韩康子已经妥协,也就将土地和人****了出来。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毛病:跟风。我先要看看情况,对于拿不准的事情,总要看看别人怎么做。但唯独赵襄子这人可是个硬骨头,就是不肯低头,不肯向智伯瑶妥协,他可不是个软柿子,可能是因为常年与北戎接触了很多,性格也变得十分刚烈,。他坚决不交土地,并派人对智伯瑶说:“土地是祖宗留下来的,我不能随便送人!”他的态度很强硬,当然也做好了战斗准备,不服你就来,谁怕谁!

智伯瑶得知后一听就火了,他看只有赵家这样,也无所顾忌了,便假意晋敬公的旨意,联合韩、魏两家攻打赵家,并许诺他们等打下来赵家的土地,三家一起分。韩魏对他们说:“我们一起去攻打赵家,等胜利后,我们就瓜分了赵家的土地。”这两家人一想,如果不去就可能惹祸上身,还是去吧。他们也不肯定智伯会不会把打下来的土地分给自己一部分,不过人总是有贪念的,在利益和威迫下,三家一起向赵家攻去。这样三家的军队就一起去攻打赵家,这让赵襄子大吃一惊,本来想也就是智氏一家,谁想到三家一起来了。不过他却不怕,就是宁可战死也不肯将土地拱手让人。这人是条汉子,值得人们敬佩。现在有些所谓的钉子户也同样值得敬佩,强拆就是不合法也不合理嘛!

三家兵马浩浩荡荡地向赵家杀来,赵襄子见敌方人多势众,兵马强壮,硬拼肯定是拼不过了,便退守晋阳。晋阳这座城是赵家的后方,很久没有经过战争的洗礼了,经过赵家祖辈的苦心经营,百姓富饶,城墙坚固,粮食也充足并且还储备了很多粮食。但由于同样的原因,这里缺少很多武器。赵襄子赵襄子看到这些,脸上逐渐出现了笑容。但是当他看到武器的时候,便又发起愁来,这座城已经有很多年没参与战争了,武器早已生锈多时,也不够用,这要是打起仗来,还不被敌人欺负死?这时他见许多柱子都是青铜铸成的,便将这些柱子拿来修做武器用。他很明智,也很果断,这这城和人都要保不住了,人也要死了,还留下这些装饰品有什么用。有时候人们就抱着死理不放,舍本逐末。当然他坚决迎战却不是这样,不做怎么知道就一定会输呢?

三家兵马追到晋阳,将晋阳围的水泄不通,由于晋阳的地理位置对守城有好处,加上士兵和百姓全力奋战,也坚持了三个月。智伯瑶一看这样下去可不行,总耗在这里也不是办法啊。他灵机一动,看着晋阳城边的晋水嘿嘿一笑:如果能用水来淹城那就很简单了。

他将这个想法说给韩康子和魏桓子听,两人一听,这办法有了这个想法,便对韩康子和魏桓子说:“我想在晋阳城旁边挖条渠道,用水来淹了晋阳,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灭掉赵家,你们看怎么样?”韩魏两家一听,确实妙啊,十分赞同,于是三家的士兵便开始连夜挖掘渠道,将水引到晋阳城边。在天下大雨的时候,晋水就有一部分流入晋阳城内,许多房屋都被水冲塌了,赵襄子知道事情已经十分危急,如果再不想出对策,整个晋阳就要被水冲垮。

这时大臣张孟就说道:“我看韩魏两家与智氏不和,不如让我去同他们两家说说,把他们拉过来,共同让他们与咱们站在同一战线,击退智氏。”赵襄子一想也只有这样了,死马当活马医,成不成功,总要一试的,便在夜里命人放下绳索,放张孟出城。

张孟下了城墙,换上智家士兵的衣服,去见韩魏两家,韩康子和魏桓子一看这不是个士兵么,不过既然是智家的,也不敢怠慢,就放了进来。张孟到了那里,就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然后说道:“以智伯瑶的为人,即使打下了赵家,也不会将土地分给两位,我想两位都是明白人,这样只会增强智氏的势力。古话说的好,唇亡齿寒,如果我们赵家被灭了,两位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所以我劝二位还是好好想想,希望能与我们合作,打败智氏。”他这一番话都是从对方的角度考虑的,很有说服力。春秋战国之时,很多辩士都是从对方的心理下手,结果事半功倍,很容易就说服了对方。

韩魏两家听了认为十分有道理,灭了赵家后,智氏就会壮大,那时的自己就是今日的赵家,但是他们又惧怕智氏,总归是没有多少胜算的,所以一直没敢表态。张孟也认为自己失败了,悻悻地回到晋阳城。

到了第二天天一亮,智伯瑶邀请二人来到大坝上,观看水势,洋洋得意地说道:“水真是凶猛的野兽,它甚至能让一个国家灭亡,现在水对我来说可是很强的帮手啊!哈哈!”韩康子与魏桓子心中都不免一动,原来韩家的都城与魏家的都城旁边都有一条水流,如果智伯瑶如法炮制,攻打自身,那不就离灭亡不远了么。两人都不是傻子,嘴上不说,心里已经达成了默契。

于是两人暗下决心,要联合赵家攻打智氏,他们派人悄悄联系到赵氏,然后在一天夜里,将大坝挖开,凶猛的洪水直接冲到智家的帐篷里,许多士兵都被冲走,而赵魏韩三家的士兵趁机杀了进去,很多士兵还在沉睡中就被杀死。

智伯瑶一看,明白过来了,原来韩魏两家出卖了自己,他恨不能吃了这两人。不过此时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他眼见大势已去,忙准备逃跑,他想去秦国借兵,意图东山再起,可是赵襄子早已派人在河边等候,一见到智伯瑶就将他抓住,赵襄子不紧不慢地赶到,直接公布了他的罪状,并当场杀死。

三家分晋

当智伯瑶死后,智氏已经没有实力再战,赵魏韩三家趁机瓜分了智氏的土地,这是三家分晋的开始,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智氏的土地在晋国占了大部分,可以说,这样的分法,就是在瓜分晋国。

这时正好晋幽公才刚即位,三家趁热打铁,将晋国的领土也瓜分了。这样晋国就名存实亡,想当年晋国可以说是叱咤风云,两次称霸于中原,并始终以大国自居,百战不殆,却落得如此下场,真是可悲可叹啊。

三家虽然瓜分了晋国,但是在名义上还是卿大夫,并非诸侯,于是三家就派人去到周室请求被封为诸侯,这时的天子已经毫无实权,这样做就只是走一个形式,让三家变得名正言顺。周烈王一见三家来人,便做个顺水人情,封三家为诸侯。你看看,天子都不敢得罪卿大夫了,整个周朝都乱成什么样了,不是礼法不行,而是周王室的实力不行。

从此韩赵魏便正式成为诸侯国,晋国的名号也就从此消失,不过在后来,很多时候都称韩赵魏为三晋之国,可见这个“晋”字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这三国日后发展得也不错,特别是魏国,曾一度成为中原的首个强国,而赵国也后来居上,成为东方六国之首。

延伸阅读:赵襄子与智伯结怨

《左传》中记载,在公元前463年,智伯率领军队讨伐郑国,当时赵襄子还是赵氏太子,也随军出征。在晋军将要攻入郑都城门的时候,智伯瑶让赵襄子先入城,而赵襄子却请智伯先进去,这赵襄子也是担心先进去会有危险,说不定也有谦让之意。不过智伯却十分愤怒,恶狠狠地说道:“长得丑不是你的错,怎么还出来吓人,你又没有勇气,能当上太子真是老天瞎了眼!”智伯认为襄子缺乏勇气,不敢入城,况且相貌又长得那样丑恶,怎么还能做太子!因此赵襄子十分忌恨智伯。有因必有果,看来两家的冤仇是早已结下的,后来赵家被困,想必和这事或多或少也有关系,不过赵襄子凭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保住了赵家,并消灭了智伯,这就是智慧和勇气的力量。

2田氏代齐

田氏的发展

春秋时期的齐国一直是姜姓掌权,他们的祖宗也就是帮助文王打天下的姜太公,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田氏逐渐在齐国做大,并最终取而代之。

田氏的最初发展能追溯到春秋前期。陈完是陈厉公的儿子,在公元前707年,陈国内部发生****,陈厉公被杀,陈完为避祸乱,就来到齐国。在古代,陈和田的发音很相近,他的后人也就姓了田。

在陈完刚生下时,陈厉公就为他占卜一卦,大意是说他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可是却不是在陈国,而是在齐国。这也许有些牵强附会,人们总是喜欢将成功的人附上神秘的色彩,这个也不例外,当然陈完也不是太出众的人,但毕竟是田家的祖宗,田氏代齐后,必然要将祖宗说得神乎其神,最好是天子下凡,这样也就名正言顺了。陈完去了齐国后,果真混得不错,一到就谋得了职位,齐桓公想任用他为卿,不过却被他推辞了,他认为自己无功无德,一个外来的人员,不应该有此殊荣。齐桓公看他说得不像客气话,便不再强求,而是让他担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一职,这工正只是一个小职位,此时田氏的地位还很卑微,不过却在齐国扎下了根。

等到了田桓子时期,田氏就开始翻身了,不过,离做主还有段时间,田桓子深受齐庄公的赏识,并力排众议,出兵伐卫、晋,取得了胜利,这样让田氏的地位又高了一层,但田氏毕竟是外族,与姜氏在齐国的地位,还是差了很多。

不过,田氏却不怕他们,在乎这东西,很快地就和姜姓氏族展开了斗争,主要对手是吕氏,在田氏打完那么多胜仗之后,就是田氏势力与吕氏势力进行大较量的主要时期。田氏所采取的斗争方式和策略是施行新政,争取民心,并暗中积蓄实力。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叫“得民心者得天下”嘛!田氏早就看透了这种情况。

之后就是一顿混战,所以别看齐国强大,其实它一直都没有什么作为,主要原因还是从外部战场转向了内部。齐国公族吕氏仰仗的力量主要是高氏、国氏两家,国、高两家与吕氏同出于姜姓,皆为齐太公之后、吕氏的旁支。在齐国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高氏、国氏世代为齐国上卿,被天子所任命,齐国形成吕氏、高氏、国氏三家共保姜姓社稷的局面。经过反复斗争,至田常为齐简公相,田氏终于掌握了齐国实权。

但当时田常也不是一帆风顺,有个叫监止的人,与田常平起平坐,而且还受简公的宠信。田常见在朝中得不到什么好处,就转向了百姓,做了很多利民的事情,包括用大斗借粮,齐简公时,田常与监止一起任左右相。田常心中忌妒监止,因为监止受简公宠信,他不得专权。于是田常就重新使用他父亲僖子的措施,用大斗把粮食借出,用小斗收回,这一招对人民是大大地有好处,直接地导致了田氏家族得到更多的民心。但监止一直是田常的一块心病,在处理好百姓的事情后,他终于下定决心,要除掉监止。但监止知晓后,却跑到了简公的行宫里,田常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冲了进去,反正事已至此,回去的后果更严重。

田常在宫中就把监止杀了,齐国人唱歌颂扬他说:“老太太采芑菜呀,送给田成子!”可见齐国此时的民心都已归附田氏了。齐国大夫上朝,御鞅向简公进谏说: “田常、监止不可两立,请君主来选择吧。”但是简公却不听。数十年间,齐国民心背离吕氏,如潮水般地归往田氏门下,田氏从此取得了更多人民的拥护。

子我是监止的一个臣子,他想要灭掉田氏,不过却被田氏知晓,田常于是就决定要主动出击,而子我却住在简公的宫里,不好下手。但是田常可不管那么多,他仅带着三个兄弟乘车入宫,逐杀子我。子我闭门相拒,当时简公正与宠妃在饮酒作乐。听说田常带兵入宫,想要赶走田常,太史子余便说道: “田常不敢作乱,他这是要为国除害。”

简公听后认为有理,便没有阻止。田常出宫后,听说简公曾发怒,恐怕自己要被杀,就想要逃亡。田子行说:“想成大事,就不能迟疑,你怎么婆婆妈妈的!”田常受到鼓舞,于是就率人攻击子我。子我率领他的部下进攻田氏,不得取胜,只好匆忙逃走。田常的部下追赶上去并杀死了子我和监止。

简公一看事情不好,忙警惕起来,你田常是想作乱啊,在我宫中你也敢杀人!不过此时周围都是田氏的人马,他只好逃了出去,田常命人去追,一直追到徐州才把简公捉住杀了,一不做二不休,要是他回来,田常肯定不好交代。田常见简公已死,便让简公的弟弟骜即位,这就是齐平公,而田常也顺利出任相国。

经过这两次的武装斗争,田氏取得了全面胜利,朝廷里再没人敢发出对他们不利的声音。田常拥立了自己所需要的吕氏君主,操纵了齐国实权,并伺机削弱其他氏族高氏、国氏、卢氏等姜姓世卿大族的实权,孤立吕氏公族,完全****于齐国。

终成正果

此时的田氏在齐国独断专行,没有人敢与之抗衡,就连吕氏也都被控制在田氏的手里,而齐国国君不过是个木偶,让人摆弄而已。虽然如此,不过田氏想要直接当上齐国的君王,那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了,想要取而代之,还是需要有更多的人来支持。

在齐国国内,百姓都十分拥戴田氏,所以田氏想要取代姜吕氏并不艰难,但这件事也要其他诸侯的支持,此时晋国已被三家瓜分,田氏就积极与赵、魏、韩三国往来,以此来得到他们的支持。这三个国家刚刚瓜分晋国,内部的事情还没有摆平,哪会有心思去理会外国,不过对于田氏的友好,他们是愿意接受的,任谁都能看出来田氏将会是取代齐国的主人吕氏,这时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说不定以后就会用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