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听后微微一笑,缓缓说道:“将军不要着急嘛,我听说这么一个现象,就是请息怒,听我分析一下里面的利害关系。我听别人说,忧在内者攻强国,忧在外者攻弱国,我想将军肯定是内忧,你三次向齐王现在将军你的忧患是在国内,三次向齐国国君讨封都没有成功,就是有人和你作对,原因是有大臣在从中作梗,说你没有功勋,没有资格。现在你即使灭掉鲁国也一样不能被封,你想啊,鲁国那么弱小,都以为你是挑软柿子捏,你赢了那是应该的,输了才丢人,同去的贵族比你得到的赏地还要多,但你打吴国就不一样了,那是强国,大家都会认为你勇敢,有能力,而且很多反对你的人也会在战争中死去,这不是很好么?管他齐国赢不赢,你能得到封地就是最好的结果。。只会让同去的几家贵族多得一些赏地,齐国国君会更加骄傲自大,你同齐王的关系也会越来越不和,所以我认为去攻打强大的吴国会比较好,那样许多反对你的大臣都可以在战争中死去,不是很好么?”
人都是有私心的,田常一听,认为这个主意非常不错,但是他担心有人会怀疑他,说好攻打鲁国,却又不去,子贡早就算好了,对田常说道:“将军放心,我会说服吴国出兵救鲁,你先按兵不动,如果我食言搬不来吴国的救兵,你再行军也不迟嘛!”田常一想也好,只是推迟了个把月,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鲁国就是待宰的羔羊,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认为此计可行,便送走了子贡,子贡来到吴国,对吴王说道:“大王,我听说现在齐国要攻打鲁国,你不能不管啊,这样才能显出你的大国风范,而且齐国一直和您过不去,正好可以杀杀他们的锐气,一定要出兵相救,那样才会显出您的威信来,并且还可以削弱齐国的实力,岂这不是一举两得么?”
子贡一连串的发话让吴王心花怒放。这时的吴王正是夫差,他早就想北上,有这个机会难道会不去?不过他也担心越国会乘机攻打吴国,便对子贡说道:“越国现在正在加强国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咬我一口,我很是担心。”从这里看出来,夫差也不是完全相信越国,很多事都有很复杂的因素,单从一个角度去剖析,肯定会漏掉许多因素。他是一国之君,这样的问题他当然能想到,但倾向度就不同了,在他内心里,进攻多于防范,进攻是最好的防御,但他显然弄错了对象。
子贡现在不想耽误时间,如果田常一发兵,那鲁国不就玩完了?怎么也得让你吴国出兵,。于是他便对吴王说道:“我会去劝越国跟着出兵,请大王放心。”说完子贡又马不停蹄的奔向越国,见到越王后,就说道:“现在吴国准备与齐国开战,但是害怕您会在背后出击,想要先灭掉越国。”子贡也有点添油加醋,为的就是让越国出兵助吴。勾践一听这如何是好,如果吴国发兵,这些年的努力就白费了,于是就向子贡问计,子贡让越国出兵,勾践立马派兵到吴国,帮助吴国一起攻打齐国。子贡看事成了,就带着勾践的信笺立马跑到吴国,将事情说给吴国听。恭敬地问道:“我该怎么样才好呢?”
子贡早已想出说辞,道:“我认为你应该出兵帮助吴国,并送点礼物,这样吴国就不会对你表示怀疑,如果吴国战败,这对你是个大好时机,若吴国胜利,必会将战火烧到晋国。”勾践听后连连点头,他送给子贡许多宝物,子贡都没有接受,而是快速的赶回吴国,对吴王说明了情况,说勾践不敢得罪吴国,会派人来助战。
也难为当时没有手机和电话了,让子贡来回跑,过了五天后,越国大夫文种果真来到吴国,送上许多珍贵的物品,并且带来了一些精良的武器和士兵和铠甲。,文种还说勾践要亲自来助战。吴王把这个事情同子贡说了,子贡听后,说让勾践来亲自作战十分不妥,吴王听了他的建议,没有让勾践前来,只要了越国的礼物和一些士兵。
夫差吴王见后方没有危险,便出兵救鲁,田常也得到消息,出动军队,当然了,只是意思意思几下而已,他等的就是吴国的军队。按理说这样的结果子贡应该满意了吧,没有,他还跑到了晋国,而子贡这时却跑到了晋国,对晋国国君说道:“现在吴国与齐国大战,吴国的胜算很大,以夫差的为人,如果战胜了齐国,必定会来攻打贵国,所以我希望贵国早做准备。”晋国国君知道事情不小,还是早作准备,子贡此举的目的可能就是要大国之间相互斗争,大国一打起来,小国自然就安全了,就好像几个大人打仗,等打完后肯定都没了力气,谁还会顾着小孩。谨慎地问道:“那真如先生所说,我该怎么做?”子贡说道:“休整部队,以逸待劳,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就不怕吴国,况且他们已经与齐国打了一仗。”
吴国与齐国在艾陵大战,结果齐军惨败,夫差果真借势向西推进,与晋军在黄池会盟交战,当然主要是争夺盟主,双方谁也不服谁,当然免不了要恶交战一番。这次晋国没有让吴国得到便宜,他们把吴军的主力拖住,而勾践这时就乘机发兵,攻打了吴国的都城,令夫差回救。在三年后,越国灭掉了吴国。可见子贡这一出,惹出了多少问题,可他的出发点只是要救鲁国,有些事情看似很小,一旦做起来就不能把握好它了,就好比是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过说起来子贡他也是个能人了,居然能以一己之力影响整个这个国际形势,很是了不得,我看他才是最早的纵横家。
有些人只为了个人的私利便不顾大局,也不会在意除自己所关心的事物的结局,不知这样的做法是否可取。
延伸阅读:子贡巧护师名
子贡是孔子的徒弟,他接受孔子的教导,对孔子非常尊敬。子贡经常外出,或者跟着孔子东奔西走,他到了哪里都会维护老师的尊名,有许多人其实就是想故意让孔子和他的弟子出丑,不过都被他的巧舌堂了回去,这里就举一个小例子。赵简子曾问子贡说:“孔子的为人如何?”子贡说道:“恕我直言,我无法了解。”赵简子听后不怎么高兴,道:“你跟着孔子那么多年,学完知识后才周游列国,你居然会不知道?”子贡说道:“我就像一个口渴的人饮江海之水,仅仅是喝足罢了,其实并不了解江海,孔子就好像江海一样,我怎么敢说了解孔子呢?”赵简子转怒为喜,认为子贡说的话很有道理。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许多高层人员都喜欢有才之人,即使自己被驳倒了,也依然欣赏对方的才华,如果为了巴结这些高层人员而放弃坚持自己的所想,那么必定不会受到应有的尊重,反而还会被鄙夷。
6 知进知退的范蠡
狡兔死,走狗烹
范蠡是勾践身边的贤臣,在勾践被虏时,范蠡没有逃走,反后退,而是临危受命,一起和勾践去接受吴国的虐待,在回到越国后,帮助勾践复国,修练甲兵,最终消灭吴国,但是在消灭吴国后,他没有选择荣华富贵,而是悄然地隐退。
范蠡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帮助勾践消灭吴国,而就在他将要结束苦难,享受富贵的生活时,却选择了隐退,这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不过这也是迫不得已。
当勾践灭了吴国后,范蠡被封为上将军,但是他知道功成身退的道理,就将退意与勾践说了,而勾践哪里会同意,说了一堆好话,什么享受荣华富贵,共享越国啊,反正就是利诱。范蠡可不吃这一套,他要是真想要这些,早就在勾践沦为阶下囚的时候,就跑到吴国了,还用等到现在?他回绝了勾践的好意,勾践看他敢反对自己,就对他说:“先生何必要走呢,现在正是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候,如果你能留下来,我会与你共享越国。”勾践看范蠡不为所动,就发起狠来,地说道:“如果你执意要走,那么你必定会身败名裂,连家人都得不到好下场!”勾践这人也挺狠啊,谁要是敢反对他,就得不到好下场,你说这一席话,是威逼利诱,可见勾践的用心,人家想走就走呗,也不能对他造成威胁,他你还非得拦着,拦着也就算了,还要迫害范蠡他和他的家人,这也太残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