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尘封日记
3917000000005

第5章 履历

已经十月四号了,若是再不上课,真有点觉得对不住洋钱,领到了《上课证》,便打算规规矩矩的做人;因为这里的规定,缺课三分之一,是不能参与大考的。

到课堂上,找到了位置,将《上课证》往讲台上一放,左右四面许多生疏的面孔都望着我。回到坐位上来等了一会,教授来了。

用着八字式的步伐,脚跟着实踩在地上,一种徐缓而中庸的风度,立刻唤起人的联想的便是那中国山水画里的人物。

头毛一半是脱落了,还有一半在头上的变做银灰色,并不怎样衰老,可是年龄在他额上已经添了许多皱纹。架上一副宽边黄铜质框的老光眼睛。身上着的灰布大长衫,袖口至少有我们腰身那么大。脚上穿了一双细草编织的圆口鞋。

这便是我们的教授。

他在讲台上的《上课证》上签过名,叫了一个人的名字,我便看见前面的一位着西服的走上去了,他伸手去接《上课证》,那教授便将手上的东西往怀里一收。

“你叫什么名字?”

“杨XX”

“你是什么地方人?”

“四川。”

“四川那一县?”

“XX县。”

“你是什么学校转来的?”

“XX”

“转学还是借读?”

“借读?”

“唔……”

第一个完了。第二个叫上去的便是我。我最不高兴旁人问些不相干的话。但是他问我问得特别多些。我只好用很简便的话回答。第三个是一位女生,因为是女性,于是大家都有些高兴,一个字也不轻易放过的听着。

“你叫什么名字?”

“王X华。”

“你是什么地方人?”

“云南。”

“你以前再那里读书?”

“广西。”

……………

……………

那一位女生被他问得脸绯红,答一句话,就扭一扭腰,耸耸肩膀,有一种非常不安的表情。于是有的很高兴,也学着老先生的腔调问:

“你嫁没有嫁过人?”

“你生没有生过儿子?”

“你的屁股为什么长这肥?”

听见的人都笑了,大家也跟着笑了。就在这种笑声里,我们结束了第一课。

我觉得很有趣。

【解读】

这个学生已经有一段时间没上课了,他认为再不上课就对不起自己花的学费了,于是领着证件前去上课,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缺课太多就不能参加考试。当他到达教室后,周边的学生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他。不久教授就进入了教室,开始询问学生的履历。然而他问的都是一些很琐碎的情况,没有任何意义,当他问到一个女生的时候,这个女生十分腼腆,底下的学生就开始打趣,把课堂搅乱了,一直到下课才结束这种场面。

从这几篇日记当中可以看出这些学生一直都对教育十分失望,而自身却也不去努力,整天浑浑噩噩的度日子。要说他去上课,与自己所交的学费有些关系,但更为重要的是缺课三分之一,就无法参与考试。当今也有很多这样的学生,要是学校没有这个规定,也许许多学生早已周游四海去了,等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才姗姗来迟。其实这个学校也未必有多么不堪,至少它还强迫学生去上课,不然早就拿了钱就不管你了,还哪有这么多要求。

这应该算是新式课堂,学校本应让学生接受新思想,开启民智,然而请来的教授却是一副旧中国的教书先生的形象,一看就是深受封建思想的真传。这也表明了一些年长的学者还尚未完全接受当时的新思想,新旧社会正在进行碰撞,包括思想、教育、传统等。这个教授仿佛知道这些学生不想学习一样,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来打发时间,也许他就是想混口饭吃。说不定是个骗子,也说不定是个大师,这种事,谁能说的准呢!

当教授问到一个女生的情况时,全班都被她所吸引,想了解她的具体情况,这放映了这些青年学生到了一定时间,该要去交异性朋友了。然而这时候的恋爱还不是非常自由,颇有旧时代的样子,女子也十分害羞。不过有些青年学生却敢大胆的去调侃,还学着教授的语气,说明教授只是形同摆设,对此根本不加理会。而学生也没想学习,跟着一同闹起来,更加说明了跟风现象严重,这些学生内心都想闹一下,不然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难就难在需要一个带头的人,就好比辛亥革命打响了第一枪,各地方才发动武装去反抗清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