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3910000000056

第56章 唐宋文(3)

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11}。

【注释】

①穹谷:深谷。嵁(kān)岩:高峻的山岩。辇(niǎn):载运。

②九疑:九疑山,又名苍梧山,在湖南宁远县南。

③度(duó):计量、测算。

④翳(yì):遮蔽。奥:深。涂:泥。

⑤虺(huǐ):毒蛇、毒虫。蟠:盘踞。葩(pā):花。卉:草的总称。

⑥芟(shān):铲除杂草。丘如:像山的样子。蠲(juān):同“涓”,清洁。浏如:水流清澈的样子。

⑦酾(shī):分流、疏导。

⑧逶邃:曲折幽深。

⑨效伎:献技。伎,同“技”,技能,这里指特色。庑:厅堂周围的走廊。

⑩间厕:参差错杂。谯门:城楼。

{11}措:安置。二千石:汉代郡守的年俸为粮食二千石。后即以二千石作为郡太守的代称。楷法:表率。

【鉴赏】

本文作于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又名《永州新堂记》。其突出特点是在赞美新刺史和新堂时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希望新刺史能够做到因俗成化,除残佑仁,废贪立廉,抚谕百姓。

文章开头即对名胜难得以及休息民力发一通议论,为全文定下了一个基调。中间部分对比了新堂修建前后的变化,最后一段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使描写山水景物的记叙性文字在立意上得以升华,颇具匠心。

■ 钴□潭西小丘记(柳宗元) ■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①。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②。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③。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④。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⑤。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⑥。”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⑦。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⑧。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⑨。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⑩。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11}。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12}?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注释】

①钴□(gǔ mǔ)潭:在湖南永州。寻:沿,顺。道:经过。

②湍:急流。浚:深水。鱼梁:用土石筑堤,中留孔道,置竹笱于中,用以捕鱼,称为鱼梁。梁,水堰。

③突怒:形容山石突出如怒的样子。偃蹇:形容山石高仰似傲的样子。

④嵚(qīn)然:山石耸立的样子。累:堆叠。 冲然:向前突出的样子。角列:如兽角并列向上。熊罴(pí):熊类兽。

⑤不能:不满,不足。

⑥货而不售:出卖而没有卖出。

⑦举:皆,都。熙熙然:和悦的样子。回巧献技:运巧献技。效:呈献。

⑧谋:相接触。□□(yīng yīng):水流回荡声。悠然而虚者:意谓悠远空阔的境界。渊然而静者:意谓渊深恬静的境界。

⑨匝旬:满十天。匝,周。旬,十日为一旬。

⑩致:移,放。沣(fēng)、镐(hào)、鄠(hù)、杜:都是唐代京城长安附近有名的地区。

{11}陋之:看不起它。

{12}遭:遭遇,遇合。

【鉴赏】

柳宗元自永贞元年被贬为永州司马,一住八年。他放浪山水,排遣郁闷,写了不少山水游记,最著名的就是后人称道有加的“永州八记”,八记各自成篇,又连缀成一个整体,上篇篇首与下篇篇末呼唤照应,构成一幅山水长卷。

本文便是八记中的第三篇,与前两篇西山、钴□相接续而开头。文字虽平平叙来,却工于剪裁。写小丘位置、买丘、开荒刈秽、游赏,末一段感慨,布置有序,详略得当。作者擅长于以动写静,所状之物不仅肖其貌,还能传其神。写丘中奇石,用人的神情意态、牛马熊罴的姿势动作来形容,把无生命的奇石写得有血有肉,生意盎然,呼之欲出;写玩赏也是充满生机,有无限佳趣,使作者得以极耳、目、神、心之乐。

这篇文章又是作者借写小丘而自抒胸臆。作者以小丘“唐氏之弃地”自况,暗寓被放逐远州、不能施展其才的抑郁心情;以小丘价廉而“连岁不能售”,隐含自己不被人知、久贬不迁的愤懑不平;末尾贺小丘终被发现,反衬作者的自伤不遇,遂成自吊。全文笔致幽冷,凄神寒骨,寄慨遥深,是古文中的名篇。

■ 妙评

公之好奇,如贪夫之笼百货,而其文亦变幻百出。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三

寓意至远,令人殊难为怀。

——清·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卷十

于眼前境幻出奇趣,于奇趣中生出静机。使兹丘不遇柳州,特顽土耳。今此文常在,则此丘不朽,曰可贺则诚可贺也。

——清·过珙《古文评注》卷七

林氏《析义》评云:“子厚此作……贺丘正所以自吊也。”会得此意,便见篇中淋漓感慨,具无限深情,不徒以雕绘景色为工。至于埋伏照应,针缕细密,作家原自不苟。此特妙在布置自然,深化无迹。

——清·汪基《古文喈凤新编》

■ 小石城山记(柳宗元) ■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①。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③。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④。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⑤。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⑥。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⑦。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⑧。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

①石城山:在湖南零陵县西。

②垠:崖,边,岸。

③睥睨(pì nì):即“埤堄”,城上短墙,又称女墙。梁□(lì):房屋的大梁。堡坞:土堡,小土城,此指堡坞形的石头。

④洞然:深邃貌。激越:声音高亢清远。

⑤美箭:美竹。箭,小竹。

⑥数(cù):密。偃:仰卧,引申为倒下、卧倒。

⑦造物者:能创造万物的存在,指天。

⑧中州:指中原。夷狄:指边远。更:经历。售其伎:贡献其技艺,使其技艺得到赏识。伎,同“技”。

⑨傥:同“倘”。倘若,或者。

⑩少人而多石:指少出贤人而多出奇石。

【鉴赏】

柳宗元永州八记,无一篇不寄寓着作者身世的感慨。本篇是《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而在荒诞之地,抒发了自己被贬谪到远方、不能施展才能的不平之气,并用存疑的口气批判了所谓“造物者”。这造物的有无之论,笼盖八记,情满山水。

这篇文章在结构上与其他篇大致相同,前半叙述,后半议论。前半叙述小石城的位置、环境、景色,历历在目,无限美好,“类智者所施设也”,为后文议论张本。后半议论,比其他篇都来得空灵,从造物有神无神下笔,在有与无上反复推驳,出不尽之意于言外,“贤而辱于此”的作者,其无限感慨亦悠然而长了。

文中写景实而叙意虚,虚实相生。因作者是借景抒情,其情亦因实景而赋予着落,虽空灵却有实感。篇虽短小而不乏气势,议论奇崛,结尾含蓄,文止而意不尽。

■ 妙评

借石之瑰玮,以吐胸中之气。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四

笔笔眼前小景,笔笔天外奇情。

——清·金圣叹批《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二

柳州诸记,多描写景态之奇与游赏之趣。此篇正略叙数语,便把智者施设一句,生出造物有无两意疑案。盖子厚迁谪之后,而楚之南实无一人可以语者,故借题发挥,用寄其贤而辱于此之慨,不可一例论也。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五

明明写二道,却搁置一道不提,只说一道;而一道又疑其有,疑其无,写得小石城分明海外三山相似。后借境抒情,更磊落多奇。一结忽作玩世语,将毋不恭。

——清·过珙《古文评注》卷七

借题****,竟以瘦洁胜。

——清·陈天定《古今小品》卷六

■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 ■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①。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②。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③。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④。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⑤。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⑥。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⑦。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⑧。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⑨。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有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于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⑩?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11}?

【注释】

①杨八:杨敬之,柳宗元的亲戚,王参元的好友。余储:指火灾后烧剩的财物。

②盖:连词,相当于“于是”。吊:对遭遇不幸者的慰问。

③焚炀(yàng)赫烈:烈火燃烧。炀,火旺,引申为焚烧。赫,火光。脂膏滫□(xiù suǐ)之具:泛指日常生活用品。脂膏,油脂。滫□,淘洗,这里用作名词,泛指饭食。

④诞漫:广大无边。

⑤小学:原指文字学,后又扩大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的总称。

⑥郁塞:指怀才不遇,其才能不为天下所知者。

⑦修己之不亮:指自己修养不到家,还不能取信于人。亮,信实。素誉:指靠道德学问树立的声誉。

⑧黔其庐:房子烧得焦黑。黔,黑色。赭(zhě)其垣:墙壁烧得红赤。赭,赤色。

⑨实:实质,指王参元的才能。祝融、回禄:都是传说中的火神,这里作火灾的代称。相:助。

⑩喙:鸟兽的嘴,这里借指口。发策决科者:吏部主持任官考试的人。发策,出试题。决科,评定等第。

{11}养:这里有自处和奉养的意思。阙:同“缺”。何阙:“阙何”的倒装。

【鉴赏】

作者友人进士王参元家遭了火灾,按常情应该去信安慰,作者却反而写信道贺。文章似乎不合常理,却非故弄玄虚,而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分析了一番坏事变为好事的道理。信中对王参元期望殷切,劝他从政,快语惊人,细思之而又入情入理,足可令人破涕为笑。

本篇立意新颖独特,颇似《国语》中“叔向贺贫”的故事,阅读时不妨加以比较参照。

王禹偁

作者名片

王禹偁(954—1001)

字号:字元之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

作品风格:朴素自然,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语言晓畅。

个人简介:宋代诗人、散文家。宋太宗时进士,历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官。遇事敢言,多所规讽,因而屡遭贬谪。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他的诗文朴素自然,清新流畅,是北宋初年先起来反对绮靡文风、提倡平易朴素的优秀作家之一。诗宗杜甫、白居易,文宗韩愈、柳宗元,提倡“句之易道,义之易晓”,反对艰深晦涩、雕章琢句,发挥了韩愈古文理论与实践中“文从字顺”的一面,对北宋中期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起到了先导作用。其古文理论和创作,对宋代散文风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苏轼称他“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当非溢美之辞。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 待漏院记(王禹偁) ■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①?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②。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③?

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相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乃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鸾声;金门未辟,玉漏犹滴;撤盖下车,于焉以息④。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人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⑤。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⑥。相君言焉,时君纳焉⑦。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⑧。若然,则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玩器,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⑨。三时告灾,上有忧色,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⑩。私心慆慆,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11}。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则死下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12}。

棘寺小吏王禹偁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13}。

【注释】

①天道:指自然的规律。古人认为天道体现了天神的意志。品物:自然界的万物。亨:亨通。指生长顺利。岁功:一年中农事的收获。成:盛多。何谓:为什么。

②三公:指辅助君主治理国事的重臣。六卿:分管朝廷政事的大臣。张:弘扬。教:教化。

③夙兴夜寐:起早睡晚。夙,早。以事一人:用以侍奉皇帝。

④向曙:接近曙光。相君:对宰相的尊称。煌煌:明亮辉煌。火城:朝会时的火炬仪仗。哕(huì)哕:铃声。鸾:铃。因车行铃声似鸾鸟鸣声,故云。辟:开。撤盖:撤去车盖。于焉以息:在这里休息。

⑤兆民:亿万民众。即天下之民,极言其多。泰之:使人民得到安宁。弭(mǐ)之:使战争停止。辟之:意谓使荒芜田地得到开垦。灾眚(shěng):灾祸。荐至:一再出现。避位:辞去职位。禳(ráng):祭祷除灾。未措:没有废止。厘:治理。

⑥既启:已经打开。四聪:即广开四方听闻。迩:近。

⑦时君纳焉:指当时皇帝就采纳了宰相的意见。

⑧皇风:朝廷的教化。清夷:清顺太平。苍生:人民。富庶:物丰而民多。

⑨陟(zhì)之:进用提拔他。抗言:高声直言。指正直之士敢于抗争的言论。

⑩告灾:上报灾害。构巧词:编造虚假欺骗之词。悦之:使皇上喜悦。弄法:玩弄法律,营私舞弊。谄容:奉承、讨好的面容。

{11}慆慆(tāo):长久。这里指私心的念头永不停止。假寐:不解衣冠而睡。重瞳:眼睛有两个瞳仁。传说舜目重瞳,这里代指皇帝的目光。屡回:指皇帝不断地环视众臣。

{12}无毁无誉:既无劣政可指责,也无美政可赞誉。旅进旅退:随着众人进退。指政治上随大流,缺乏主见,因之无政绩可言。苛禄:贪求利禄。备员:徒有其位,不做实事,仅作充数。无所取焉:意谓像这类宰相也是不可取的。

{13}棘(jí)寺:即大理寺,古代掌管刑狱的机关。因古时断狱在棘树之下,故称。小吏:作者谦称。志院壁:记录在待漏院的厅壁上。规:劝诫。

【鉴赏】

《待漏院记》是一篇政论,提出“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的论题,规劝执政者要勤政爱民,而不能“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义正词严,笔触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