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3910000000045

第45章 六朝唐文(5)

艺术特色与成就: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被称为“诗仙”。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气势雄浑瑰丽,时而豪迈洒脱,时而俊逸自然、明丽清新。又善于从民歌、神话等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构成其特有的瑰伟烂漫的色彩,是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浪漫主义新高峰,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将浪漫主义传统及诗风淋漓尽致地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其诗不仅由内而外散发着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气质,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以及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等诸多方面,无一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

杜甫曾赞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言其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韩愈也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其文章也独具一格,清新峻拔,流畅自如,曾巩赞曰:“又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泻,末势犹壮。”

今存诗近千余首,有《李太白集》传世,以清人王琦注本较为详备。代表作包括《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诸多名篇。

■ 与韩荆州书(李白) ■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①:“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②。”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岂不以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③,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脱颖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④,安敢不尽于君侯哉?君侯制作侔神明⑤,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⑥,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今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⑦;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馀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一荐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白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于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⑧?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⑨。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⑩,请给纸笔,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11}。幸推下流,大开奖饰{12}。唯君侯图之。

【注释】

①谈士:游谈之士,指当时奔走功名的一些人。

②韩荆州:韩朝宗,唐玄宗时为荆州长史,故称韩荆州。常举荐贤士,很受士人景慕,声名显赫。

③龙蟠凤逸:比喻豪杰之士幽处待时,如龙之蛰伏深渊,时机一到,就像凤凰那样飞翔出动。

④畴曩:往昔,从前。

⑤侔(móu):等于,齐。

⑥司命:即文昌星,相传乃主管世间文运及功名禄位的神。

⑦辟(bì):征召,聘请。荀慈明:名爽,一名谞,汉灵帝时人。

⑧谟猷:谋略,谋划。

⑨尘秽视听:意谓自己的作品如尘垢,可能玷污韩荆州的耳目,此乃自谦之语。

⑩刍荛(chú ráo):本指割草打柴的人,后转指草野之人。这里乃作者自谦语。

{11}青萍:宝剑名。结绿:宝玉名。薛、卞:薛烛善于鉴定宝剑,卞和善于辨识宝玉。

{12}下流:指地位低微之人,乃作者谦称。

【鉴赏】

李白天生有才,才华横溢,而又个性傲岸,洒脱不羁。本文是他在漫游荆襄时写给荆州长史韩朝宗的一封自荐书。开篇即借“谈士”的话赞誉了韩朝宗的举贤任能,同时也表白了自己的才智与雄心,抬高了自己。这便是此封自荐书的基本格调。书中当然对韩朝宗不无奉承,但因作者始终将自己放在英杰的位置,通篇文笔纵横,豪气逼人,因而写得不卑不亢,毫无穷寒乞态和谀言媚骨,反倒有一股逼人的气势力透纸背,扑面而来。

此封上书,从韩朝宗名声叙起,再述其平常得士,又借毛遂自荐事转而写到自己身上,尽诉才华抱负,最后再从韩朝宗荐士归结到“愿委身国士”的干谒主旨,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而文势跌宕多姿。其中举周公、出山涛以比及韩氏,征囊中锥、延倚马才、召和氏璧来高视自己,用典自如,熔古铸今,辞短而韵长。全篇文笔豪迈洒脱,造语精美自然,清雄奔放,极富艺术感染力与冲击力。

■ 妙评

“本是欲以文章求知于荆州,却先将荆州人品极力抬高,以见国士之出不偶,知己之遇当急。至于自述处,文气骚逸,词调豪雄,到底不作寒酸求乞态,自是青莲本色。”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七

“文虽太白本色,联想其落笔时,胸中有勃发不可遏之气,故语语皆自占地步,髯苏谓其气盖天下,信然。”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一

■ 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 ■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①。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②。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③。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④。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⑤。

【注释】

①逆旅:客舍,旅馆。逆:迎,迎止宾客之意。

②烟景:艳丽的景色。大块:大地,大自然。

③惠连:指南朝宋文学家谢惠连,幼而聪明,十岁能文,为族兄谢灵运所赏爱。在此,李白借谢惠连比喻诸从弟,夸奖他们有才。

④羽觞:古代饮酒用的两边有耳的爵杯、酒器。

⑤罚依金谷:西晋石崇筑园于金谷涧,世称金谷园,常宴客于其中,当筵赋诗,没有写成的就罚酒三杯。

【鉴赏】

本文一作《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是《李太白集》中一篇脍炙人口的骈体抒情小品。文章以清新俊逸的风格,婉转自如的笔调,记叙了作者在春光明媚的月夜,与弟兄们在桃李芬芳的名园聚会,饮酒赋诗、高谈阔论、畅叙天伦之乐的盛况。

全文虽仅100余字,却写了赏美景、序天伦、清言高论、饮酒赋诗等诸多情状,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豪情雅兴,同时也夹杂着浮生若梦、及时行乐的无限感慨,可谓紧扣文题,句无虚设。

文章辞短韵长,逸趣横生。与前篇《与韩荆州书》合看,不难发现李白文基本上仍是骈体,不过比起齐梁骈文来,更显得风格清新,洗尽浮靡,文笔流畅,潇洒自如。

李 华

作者名片

李华(715—766)

字号:字遐叔

籍贯: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个人简介:唐代散文家,诗人。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天宝二年(743)登博学宏辞科,官监察御使、右补阙。安禄山陷长安时,被迫任凤阁舍人。“安史之乱”平定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后又被启用,广德二年(764),李岘领选江淮,辟华入幕府,擢检校吏部员外郎。后因风痹去官,隐居山阳以终,信奉佛法。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病故。

李华是唐代主张文学改革、反对六朝浮靡文风、提倡古文的先驱人物。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等共倡古义,以儒家思想为依归、言之有物的创作实践,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其文章“大抵以五经为泉源”“非夫子之旨不书”。主张“尊经”“载道”。其传世名篇有《吊古战场文》,亦有诗名。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

■ 吊古战场文(李华) ■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①。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②。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③。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尝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吾闻夫齐魏徭戍,荆韩召募。万里奔走,连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地阔天长,不知归路。寄身锋刃,腷臆谁诉④?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斁,无世无之⑤。古称戎夏,不抗王师。文教失宣,武臣用奇⑥。奇兵有异于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⑦。呜呼噫嘻!

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⑧。野竖旄旗,川回组练⑨。法重心骇,威尊命贱。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声析江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鸷鸟休巢,征马踟蹰;缯纩无温,堕指裂肤⑩。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剪屠{11}。径截辎重,横攻士卒{12}。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可胜言哉!鼓衰兮力竭,矢竭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13}。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骨暴沙砾。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14}。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吾闻之: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汉倾天下,财殚力痡,任人而已,其在多乎{15}?周逐猃狁,北至太原,既城朔方,全师而还{16}。饮至策勋,和乐且闲,穆穆棣棣,君臣之间{17}。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灵,万里朱殷{18}。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遍野,功不补患。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19}?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寝寐见之{20}。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何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21}。呜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为之奈何?守在四夷{22}。

【注释】

①平沙:平旷的沙漠。垠,界限。夐(xiòng):远。

②曛:昏黑,太阳落山后的余光。

③铤(tǐng):疾走貌。

④腷(bì)臆:郁结苦闷的心情。

⑤耗斁(dù):耗损破坏。

⑥文教:指古代用以统治天下的礼乐典章制度。失宣:不提倡宣扬。武臣用奇:指武将以奇诡用兵。

⑦王道:指仁义礼乐等统治天下的法则。儒家用以与“霸道”相对。迂阔:迂远不切实情。

⑧期门:军门,营门。

⑨组练:战袍,组甲与练袍。

⑩至若:以至于。穷阴:严冬阴霾。胫:小腿。休巢:躲在巢中不出。踟蹰:不进貌。缯纩(zēng kuàng):丝织品称“缯”,棉絮称“纩”。此泛指丝、棉做成的衣服。

{11}凭陵:凭借,有所依恃而凌人。杀气:肃杀之气,指苦寒的气候。

{12}径截:恣意截击掠取。辎(zī)重: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物资。

{13}蹙:迫近,相接触。

{14}幂幂(mì mì):阴森惨淡貌。

{15}殚(dān):尽。痡(pū):病。

{16}猃狁(xiǎn yǔn):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周朝称“猃狁”,秦汉称“匈奴”。城:筑城以守。朔方:北方。指今山西内蒙一带。

{17}饮至:古时出征凯旋,告之于庙而饮宴,称“饮至”。策勋:记功,将功勋书于简策,授予有功者以官爵。穆穆:和敬貌。棣棣:闲习貌。

{18}起:筑。竟:至。关:山海关。荼毒生灵:残害人民。朱殷:流血。朱,红色。殷,赤黑色。血本红色,久则变为赤黑。

{19}苍苍:指天。蒸民:众民,百姓。

{20}悁悁心目:犹心目忧愁。悁悁(juān juān),忧愁貌。寝寐:睡梦。

{21}凶年:荒年。《老子》:“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流离:流离失所。

{22}守在四夷:守,守土。全句意谓宣文教,行王道,使戎夏为一,使四夷各为天子守土,免于战事。

【鉴赏】

盛唐时,统治者凭借着强大的国力,以武力解除历代以为祸的边患问题,频繁用兵。在文学上的反映,便有了岑参、高适等人的边塞诗,李华等人的文章。这篇《吊古战场文》,以古战场为描写对象,以“常覆三军”为一篇纲领,颇有反战情绪。故本文名为吊古,实乃伤今,主要谴责了唐王朝穷兵黩武的政策。

文章采用了客观的写法,用“亭长告余”以及“吾问”“吾想”“吾闻”叙述,将秦汉以来,上下数千年的边境问题,反复描绘,最后提出自己宣文教、施仁义、行王道以统天下的见解,增强了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