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成都
3902100000036

第36章 解放大军接城防(1)

在本世纪40年代的最后时刻,川西所有的人,似乎都在为了那已不多的光阴,急促地奔跑着,旋转着。特别是苦于逃命的******国民党部队,当******由空中飞逃后,川康公路便成了胡宗南部队的“专利”单行道,官兵都是一股气地面向西涌动而去。

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把截断川康公路的任务,交给了第十六军,该军立即指令第四十八师为军的先头部队,向川西挺进。

一、临溪河:勒在蒋军脖子上的绞索

12月14日晚8时,解放军第十六军军长尹先炳、副政委吴实、参谋长杨俊生电令本军务师:

“(一)因卢汉已经起义,胡匪可能经乐山退西昌,均需经雅安退康定,因此我占乐山后务必迅速抢占夹江、洪雅,以便第二步机动。与此同时,我十军直出眉山、丹棱(二十八师删可达板桥溪西北之于阳坝)。

(二)我各师仍按9日22时电攻占乐山战斗结束后,即出夹江、洪雅,其具体部署如下;

(1)四十八师渡岷江后由此向南配合四十七师夺取乐山,尔后攻取夹江、洪雅后战备集结(渡岷江后如已确知乐山占领,则可直出夹江),并向各地派出侦察。

(2)四十七师配合四十八师进占夹江后战备集结千佛岩、芦溪口之线。

(3)军直及四十六师战备集结夹江及其以北地区。

(三)因十万分之一图多数不准确,不能确定具体集结日期,但各部务必每日以四十公里以上行程急进。

(四)在发起战斗前。务必周密布置,严防草率轻敌。

(五)四十七师应特别注意了解峨眉情况(据悉,宋匪希濂残部似已集结该地),并随时告我,以便处置。”

15日,第四十八师接受先出任务后,师长王晓、副师长张培荣、副政委姜思毅率队由荣县出发强渡岷江,很快抵达洪雅—线。这时,驻守洪雅的刘文辉起义军第四一O团已随军宣布起义,其第—三七师也奉命住前日开到这里执行阻击胡宗南、王陵基残部外逃的任务。该部在昨日下午进入洪雅县城后,立即部署了对这一地区的防务:除留第四一O团一营守城外,将二、三营布防在丹棱的高桥、张场一带,将第四O九团布防在丹棱的仁美乡和洪稚的新庙一线。同时,召开了城区各界人士参加的宣布第二十四军起义大会,成立于“洪雅县人民临时自治委员会”,维持地方治安,做好迎接解放军的准备。洪雅****地下党组织于15日即派党员杨廷楷到夹江迎接解放军。

17日凌晨,国民党四川省王棱基主席,在得知刘文辉第二十。四军驻洪雅部起义并在此地布防的确实消息后,特约集胡宗南“王牌军”第一军一部三个团参战,向防守在高桥、张场、仁美、新庙一线的起义军发动了强攻,王陵基出动了两个保安团的兵力向驻洪雅县城的起义军一个营发动进攻,试图打开由此地逃窜西昌的道路。起义军英勇抵抗,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后终因武器装备较差,军队的整体素质都欠佳,在这次战斗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四连连长陈德明以下官兵牺牲20多人,伤100多人。剩下的人仍在顽强抵抗着。

眼看敌人就要突破洪雅防线,在这危急时刻,解放军第十六军第四十八师在完成追歼乐山逃敌任务之后,从夹江方向向这枪声正急的地方赶来,该师当即命令第——四三团前往洪雅县城救援,其余部队接替起义军第一三七师阵地投入战斗。经两个多小时的激战,第四十八师和第一三七师共俘敌100多名,将敌击溃。洪雅人民敲锣打鼓,在南坛河坝举行了简单的入城仪式,****洪雅地下党组织、洪雅各界人士、起义军第一三七师师长刘元宗、县临时自治委员会委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进城。解放军第四十八师在进占洪雅之后,立刻在此地建立和巩固地方政权,准备下一‘步的决战。

第十六军在占领名山、丹棱、夹江后,根据兵团要求立刻截断川康公路的命令,即率本军务师向西直插川康公路附近的蒲江、黑竹关——带,力求协同友军完成围歼国民党军于川西盆地的任务。第四十八师在抵达黑竹关一带后,得知此线已被刘文辉起义部队所守卫,即顺川康公路挥师向北,进击到邛蛛县城以南的南河坎一带,与第十二军联系上后,再向川康公路以东的复兴场、西崃场地区寻敌前进。

17日,天已近黄昏,第十六军军指挥所向本军务部发出关于下一步的作战命令:

“(—)我已完成切断胡匪向西昌逃窜归路,刘文辉于雅安起义,因此我今后任务则为配合主力,围歼成都之敌,故我决继续向邛崃固驿镇前进,其具体部署如下:

(1)四十八师由洪雅出发经张白岩场、刘店子进至邛崃战备集结。

(2)四十六师由夹江出发经丹棱、蒲江进至固驿镇战备集结(如十军已在该地集结时应改为以北之唐场)。

(3)四十七师由峨眉出发经夹江、丹棱进至寿安场战备集结。

(4)军前指进至彭山后取捷径进至固驿镇,指挥军直及各师炮兵沿公路前进,统归尹赵指挥。

(二)各师务于19日由现驻地出发(先头团应在18日午时出发),每日应以七十里以上行程计算。

(三)与此同时,我十军进至新津固驿镇线,另建议杜范将固驿镇让给我军集结,可否请示。

(四)各师不能随队伤病员及多余武器弹药物资,即送军后接收。”

24日,该军军前指在军长尹先炳等人率领下进驻蒲江县城,紧临火线指挥战斗。第四十六师在师长齐丁根、政治部主任王猛的率领下,进至蒲江县城东北方向5公里处的中兴场、高桥场地区;第四十七师主力和军指进至丹棱;第四十八师快速行军即赶到了川康公路上的要隘险地黑竹关、大塘铺、大兴场地区,截断了胡宗南部向南的逃路。

杨勇、潘矗12月19日黄昏时电:

“张谭陈并报刘邓张李苏:

奉刘邓18日令,在我军进占新津,大邑、邛崃、名山、雅安后,则胡匪去西昌退路完全截断。该匪现均猬集成都周围,似图顽抗。为准备协同我十八兵团合歼该匪和施行政治瓦解,争取该匪放下武器,其部署:十一军在攻占新津后,移驻简阳;十军移驻新津、彭山以东;十二军攻占邛崃、大邑后,即在该地集结。

我兵团(十六、十八军)部署如下:

(一)十六军主力集结名山、丹棱、夹江及以北地区,另以一个侦察连带电台进驻雅安,了解报告情况并注意与刘文辉部的统战工作。

(二)十八军以五十三师进到眉山南北地区集结(已面告该师),军主力进到眉山、青神以东(岷江东岸)集结。

(三)各军进到集结地区后,应积极作歼敌作战的准备,并注意恢复体力,待友邻到达,合歼胡匪第一线三个军。

(四)加强警戒,防匪逃窜,注意侦报敌方情况。

(五)我住乐山城。”

这时,退集于川西的国民党军数十万部队在解放大军的威逼下大部宣布起义,而李文兵团却率其七个军仍企图南逃。就在解放军第四十八师抵达黑竹关后的同时刻,李文下达了分两路向南突围的命令,解放军第三兵团第十二军,立刻在邛崃的桑园镇、童桥、高山镇、固驿镇之北线阻敌,第十军在新津一带阻敌。由此从表面上看,处在蒲江一线的第十六军,在前有第十二军、右有第十军的屏障下,好像此刻离敌还远,无什么硬仗可打,这个军的各师也故仅是做了一般的戒备。

25日清晨,位于蒲江县城东北方向9公里处熊营的第一三七团警戒哨兵,突然看到晨雾中竟冒出了打着国民党军旗大摇大摆的队伍,正从东北方向走来。这股敌人在行至中兴乡吴山坡(现天华乡白塔村)时,由于连日行军长途跋涉,疲惫至极,一下吴山坡,便到处拔老百姓地里的萝卜吃,一副似乎是许多天没吃上饭的狼狈相。就在这时,解放军第一三七团阻击的枪声紧跟着喊话声响了,在开始时,战士们的确也并没有把这股四处抢东西吃的敌人放在眼里,但是战斗却越打越激烈,敌团长亲自骑白马下山督战,成连成营的敌人很有秩序地轮番向解放军阵地展开攻击。

战斗打得远不像第一三七团原预料的那样顺利,到这时,才引起了此线解放军各部的高度注意,后从俘虏口中得知,当面国民党军非小股逃窜之敌,而是李文兵团的主力部队第一军第一师。第一三七团多路向敌实施穿插分割,夺取了吴山坡阵地,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有12名战士牺牲,伤60余人。

同时,防守在高桥的第一三六团从当地老百姓口中了解到,此,地在昨日已有大批的国民党军经西崃场西去。该团毅然向北作前伸侦察,果然发现国民党军大部队正借助大五面山的遮掩,成多路纵队经敦厚场、两河口、李三谝等地向西行进。经短暂战斗接触,从被俘俘虏口中得知,当面之敌果然是李文兵团的主力,其军的番号仅侦知的就有四个之多。这一意外情况,当即逐级上报到了野司。

从多方情况分析判断,李文兵团正是企图绕过解放军第十二军控制的邛崃一带的阵地,从邛崃东南至寿安场之间突围逃窜。而第十六军的部队则就完全处在了敌突围方向的正面,特别是第四十六师正处在敌突围的主要方向上。刘伯承、******迅速电令第十六军,要尽一切最大努力堵住这个口子,并要求杨勇、杜义德加强该方向上的兵力配置。

第十六军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立即调整部署,收拢该线所有部队,迅速以蒲江西崃场为中心作向心集中运动,做好堵截围歼敌人的决战准备。同时考虑到敌兵力较多,战线又长达30余公里,仅靠第十六军三个师单纯地阻击是很难全面堵住的,还必须视情发动积极地进攻才能以先发制人的攻势,制止住敌人急切逃命的势头。遂令第四十六师除留少数部队控制要点外,主力当即向敦厚场、西崃场地区发动进攻;第四十七师主力迅速北进,准备从右翼向寿安场、松华场、固驿镇地区进击;已达川康公路黑竹关的第四十八师立刻挥师向北,从邛崃西南13公里处的青石铺下公路,向以北的大兴场、复兴场地区进击;军预备队第’—三九团迅速进至夹江、洪雅一线防守,拦截由中心战场漏网溢出的残敌。

25日这天,第四十八师第一四三团一营作为本师的前哨,由青石铺下川康公路,返身向东4公里,抵达蒲江县复兴场,参加堵截胡宗南部的作战。该营张继勇营长在复兴场第四十五团防卸附近,突然发现前面有部队行进,从其杂乱的队形判断,当面部队很可能是国民党溃军,张营长急令通信员通知随先头连第三连开进的副营长,注意敌情,准备战斗。

果然,第三连的前卫尖兵很快与敌接上了火,该连当即迅速展开战斗队形,向敌扑去。正洋洋得意计算着再走几公里就登上川康公路的国民党军官兵,是李文兵团第一军五十四团三营,在以往的战斗中也常常是打头阵、当尖兵,曾狂妄地自称是“老子天下第一的第一”。而在这时,冷不防竟有来势迅猛的解放军迎头打来,却顿时慌乱成一团,调头回窜,在稍微定了下神后,便开始组织力量发起突围。

解放军第三连紧追在后,将该股敌人压缩在复兴场西北约1公里的高河坎一带。高河坎是这里的小地名,真正标上地图的名字叫三营庙,也许纯属巧合,国民党军这支号称“天下第1军”、“主力的主力”的第三营,真的要在此入“三营庙尸葬身了!

如果此时俯视整个战场,此地也正是整个国民党军成建制部队向南逃窜的最远点,自从解放军阻击部队在这里筑起一道火网后,国民党军就再也没有能越过这三营庙半步。

高河坎,是临河的一个小村寨名字,方圆约有1公里,住有庄户人家20余户。而此地的得名,显然是因为山岩下的那条临溪河,这里河面宽处有100多米,河中水虽浅但常年不断。国民党军第三营被解放军追击部队打了个措手不及后,便退守到这高河坎上,在陈菜园设置了机枪阵地,重点设防。

国民党军占据的这个地方,从地形上看是很险要的,这里四周有岩石作墙,构成了天然的屏障,岩墙的外面都是水田,而靠河的一面已被河水冲塌出一个缺口。最初,解放军攻击部队正是看上了这个缺口,英勇顽强地向河坎上的国民党守敌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但都未能奏效。

鲜红的血,滴滴溶入河水中,改变了河流的颜色。这河流,流过国民党军第五兵团指挥所附近的西崃场,国民党“天下第1军”全军覆没的血水也流入此河,这河流由高河坎向东蜿蜒40余公里汇入新津南河,这里是由胡宗南主持召开的国民党军在大陆最后一次高级军事会议的地方,这河流才再注入岷江、长江。而那由高河坎到新津的40公里河流沿岸,却正是国、共两军最后决战的主要战场所在。自从高河坎的第一滴鲜血流入河水中后,也就宣布了以这条河流流域为主要战场的战斗开始。临溪河,一条不显山露水的小溪小河,但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应该是一条不同寻常的河流。

解放军第一四三团三连与高河坎这股敌人打响后,该团各连迅速赶到复兴场附近,立刻投入到战斗中,这就使虽然在火器方面占优势的国民党军第三营在兵力数量上又处在了劣势,走在后面的其他国民党军正想赶上来增援,但已来不及丁,解放军务部队在迅速展开作战队形后,把占领的阵地转眼间巩固下来,构成了严密的封锁线。

在发起攻击前,第一四三团各连组成了突击组、火力组、炸弹组、枪榴弹组等小组,大家出谋献策,决心打好南线阻击敌人的第一仗。团指挥所即设在高河坎河对面,本团的所有重火器都集中到了这里.担任主攻的一连指战员紧张地做着战前的准备。一营张营长亲自到前沿选择冲击道路和检查各连的战前准备工作,密切组织好重机枪、迫击炮与步兵之间的协同作战。

攻击令发出后,架设在高河坎对面的重火器瞬间爆发出了怒吼声。一连突击组的苏继方、高舍才等五个人手端冲锋枪跃出了战壕,在密集的火力掩护下,疾速越过河水,迂回到岩墙西北角,由守敌背后从水田一侧发起了攻击。一连在突击组扯开个口子后,紧跟上来,攻入敌人据守的高河坎,然后向纵深发展。张营长当即命令三连沿河边由河正面冲过河去。凭险据守的敌人拚命顽抗,河水中溅起朵朵水花。弹雨中,三连指导员首先带着一班和三班的战斗小组端着轻机枪攀上了河坎,一阵阵激烈的枪声像飓风般卷向敌人,九连也从北面突入进高河坎,各种爆炸声连成了一片。

激战半个多小时后,国民党军这支所谓王牌部队就再也招架不住.纷纷举手投降。战士们经过搜索,从猪圈内,从柴火堆中,从床底下等地方,抓出了许多抱头连声叫喊“长官饶命”的国民党军官兵。经清点,此战斗共俘虏敌副团长杨维汉以下339人,毙伤敌37人,缴获当时最新式的重武器无后坐力炮两门,枪支420余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