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抚顺
3902000000006

第6章 周边烟火(1)

为什么都留在南满?****高瞻远瞩,精辟地分析了敌我态势,权衡了“去”和“留”的利弊。他说:南满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坚决不能丢!要是我5个师上北满,敌在南满则无后顾之忧,就有10个师跟着进北满。就算我2个纵队都到北满,顶多能对付敌1个军,但留在南满即可牵制敌4个军。

一、南留北去?****三槌定音

东北国民党军于1946年5月下旬占领长春、永吉后,深感兵力不足,对东北全境有鞭长莫及之感。又迫于全国舆论的压力,不得不于6月签订东北地区的停战协定。意在抢夺整个东北的狂妄野心并未改变。为了扭转其战线过长之颓势。国民党军队采取了“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作战方针,把“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于1946年10月倾其东北主力8个师约10万人,分3路向南满解放区进攻,妄图先破南满我军,解其后顾之忧,稳住后方,转而进攻北满,以实现其占领全东北之美梦。

我辽东军区基于敌强我弱之势,根据上级指示,主动避敌锐气,放弃了军区所在地安东,将机关迅速转移到临江。部队也一路北撤。最后,我军只剩下长白山麓的临江、蒙江(今靖宇)、长白、抚松四县,其余地区全部沦陷,整个地区只有20多万人。在这个隆冬季节,****中央南满分局、辽东车区、辽宁省机关和安东省委机关一部分,以及3纵、4纵部队主力。都聚集在这小块山沟角落里,衣食住藏都成了大问题。加之敌4个师的兵力正向这个地区猛扑过来,情况日益危急。

为了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东北局于11月初决定,将原辽东、辽宁两个军区合并,并派****、肖劲光到南满统一领导对敌斗争。****任南满分局书记兼辽东军区政治委员,肖劲光任辽东军区司令员。12月11日,南满分局在肖劲光司令员主持下召开了“七道江会议”,讨论当前南满的形势和今后的作战方针等问题。会上,大家对坚持南满斗争还是撤到北满去的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分歧,有的同志主张放弃南满北上;有的同志主张坚持南满斗争;有的同志主张大部队到北满,小部队留在南满;也有的同志主张先在南满打一仗看看,打不赢就北上,打得赢就坚持下来不走,等等。会议开了两天,去留的几种意见还是僵持不下。

12日晚上,突然接到情报,敌一个师已进至梅河口,一个师已向集安进攻。军区马上决定,会议提前结束,各师负责同志立即返回部队作准备,对付敌人进攻,先打一仗看看,打得赢就留在南满,打不赢就把5个师撤到北满,4纵11师和辽宁独立师留下坚守长白山。纵队以上干部留下来,继续讨论南满军事方针和作战问题。

由于敌人开始进攻,而我军对去留问题的意见还统一不起来,作战方针就更不好确定,军区党委便请****从临江来参加会议。14日,继续开会,这天的会议由****主持。肖劲光首先将前两天的会议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听后,问大家:“你们看,南满还有没有文章可作?”对此,大家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志说:南满没有多少文章可作了。有的同志却说:文章还是有作的,看是作什么文章,是作大文章还是作小文章?****在会上很少说活,一直耐心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让大家各抒己见。

这种辩论足足进行了一天。到了晚上,****见大家的意见仍不一致,便说:“我们不走了,都留在南满,一个人也不走!留下来打,要在长白山上打红旗,摇旗呐喊!”

一言九鼎,落槌定音。

为什么都留在南满?****高瞻远瞩,精辟地分析了敌我态势,权衡了“去”和“留”的利弊。他说:南满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坚决不能丢!要是我5个师上北满,敌在南满则无后顾之忧,就有10个师跟着进北满。就算我2个纵队都到北满,顶多能对付敌1个军,但留在南满即可牵制敌4个军。如果我们不坚持南满,向北撤,部队在过长白山时要损失几千人。撤到北满,敌人追过来,还要打仗,从南满撤下来的部队又会损失几千人。由于我们从南满撤了,敌人可以全力对付北满,那时北满也很可能保不住,部队只得继续往北撤,一直撤到苏联境内。但我们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不能总住在苏联,早晚有一天还要打过黑龙江,打到北满,打到南满。在这些战斗中,以前从南满撤下来的部队又要损失几千人。而且,当初主力撤向北满后留下来的地方武装也会受到很大损失。这样,前前后后加在一起,向北满撤会损失1万余人,占我们在南满部队人数的一半。相反,如果我们留下来坚持南满,部队可能损失四分之三,甚至五分之四,但只要守住南满,就不会失去犄角之势,就可以牵制敌人大批部队,使他们不能集中力量去打北满。两相比较,还是坚持南满比撤离南满损失小,况且敌人在南满的兵力也不够,我们坚持南满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些分析,有理有据,精辟透彻。大家听了,都很信服,一致拥护和赞成他的意见。

要留在南满,怎么样留?主力部队是留在现地与敌硬顶,还是打出去?对于这一问题,大家都主张派一部分部队插到敌人心脏地区活动,从后方积极打击敌人,逼其调回一部分兵力保“家”,减轻我临江正面的压力,这样,效果要比正面与敌硬顶好得多:

当讨论到由哪些部队打到敌后时,肖劲光司令员问大家:“谁能打出去?请自告奋勇。”

4纵政委彭嘉庆听到司令发问,回答说:“我们4纵刚打完新开岭战役,就撤到这里,伤病员还没有很好处置,新兵尚未补充,几千俘虏还来不及消化,部队冬装还未解决。按理说,不应轮到我们出去,但为了顾全大局,如领导上需要我们出去,就是再困难我们也不怕,尽一切力量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好!由你们打出去。”还未等彭嘉庆说完,****马上表态定夺。这算是****的第二槌定音。

****接着问:“你们出去有什么困难?”。

彭嘉庆当时感到深入敌后,不知会碰上多少困难,一时无从说起,只感到兵员未补上,无后方保障作战,力量较单薄,便说:“要想把敌人拉回去,减轻正面压力,1个师出去不够,要1个纵队出去才有力量,对敌才有震撼作用。这样,我们主动性就更大,对付大股小股敌人也较有把握。”

大家对出去兵力问题,议论了一会儿,开始定1个师出去,后来又定2个师。最后,****说:“1个纵队出去,到敌后大闹天宫,山上山下互相呼应。你们纵队要什么东西,首先保证你们。”

肖劲光军事斗争经验丰富,处事果断,接着说:“远距离的情报,我们首先保证你们;俘虏未处理,交给其他部队处置;兵员不足,我们从地方部队抽调补充一部分;部队没有冬衣御寒,从3纵队和军区机关抽补给你们。”

他们这么一说,彭嘉庆感到是第三槌定音,心里非常激动。说明领导对坚持南满斗争,已深思熟虑,成竹在胸。

最后,会议确定了坚决坚持南满,保卫长白山区,坚持敌后,扩大根据地的方针。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会议决定遵照******关于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相结合的战术思想,以3纵队在正面进行运动防御;4纵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与运动战,集中打仗,分散做群众工作,变敌人后方为战场,前后紧密配合,消耗和歼灭敌人。

这次会议在前方炮火连天、内部意见发生重大分歧的情况下,从争争吵吵到统一意志,从准备放弃南满到坚决坚持南满,这一重大的转折,挽救了南满的危局。

二、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

“七道江会议”结束后,彭嘉庆连夜赶回六道江,向纵队副司令员韩先楚。副政委欧阳文、刘澜波(安东********兼4纵副政委)等传达了会议决定,研究部署了向敌后挺进的问题。根据上级的指示,4纵队3个师分三路向敌后挺进。

先遣12师率34团(35团在宽甸、石头城地区活动,36团在通化至集安一线活动,归军区指挥),于1946年12月14日从横路、台上一带出发,于1947年1月初插到了庄河以西的占屯堡,开辟敌后根据地。该师后来率2个团(在挺进途中,35团归还建制)一直在辽南碧流河流域坚持斗争,同辽南独立师一起,与敌纠缠,闹得敌人六神不安。纵队机关率11师为左路,于1946年12月18日从六道江一带,向西进发,开辟了牛毛坞、太平哨周围地区的根据地。10师为右路,于1946年12月18日从东升堡出发,到月底便打开了平顶山以西,碱了以北的广阔地区,威逼敌占的本溪、抚顺地区。

安东省委组织精干的机关干部,由刘澜波率领,随部队到敌后开展地方工作,宣传党的政策,进行调查研究,发动群众和恢复政权,为部队筹粮,动员群众做衣服、鞋子补给部队。

敌占领南满大部分地区后,一般以营为单位,到处抢粮、抓丁、征税、并村、修路。同时扶植伪满人员、土匪、警察,在各村镇建立大团、保安队,作为地方武装,巩固其据点。并大量集训特务,对我进行破坏。当公路修好和据点建立巩固后,正规部队则撤出,转到正面与我作战。

针对敌人这些活动特点,南满分局经过认真研究,专门电示4纵:“在军事上要趁敌后空虚,采取远距离奔袭,主动打击敌人。打击对象,除坚决消灭一些可以消灭的敌正规军外,重点首先应大量歼敌地方游杂武装,以消灭压迫群众的‘地头蛇’,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支持群众斗争,铲除蒋军依托。再就是炸桥毁路,以增加敌人的交通运输困难,打乱其后方,使敌人不安,以吸引和钳制敌之主力,扩大其兵力不足之矛盾;倘使敌人主力回师,我则与它周旋,避强打弱,争取主动,多打胜仗,以战养战,提高士气。”

根据上述指示,4纵向敌后挺进时,原则上采取轻装奇袭的方法,迅速插到敌后。4纵向敌后挺进途中,在二户来地区歼灭了一股敌人地方部队,抓了一批俘虏。因当时4纵急于向目的地奔袭,为减轻前进中的“包袱”,对他们进行政治宣传后,就释放了。这批俘虏回去后,马上给敌人通风报信,说我主力已开向敌后。这正中我军之下怀。这个情报很快传到沈阳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部长官的耳朵里。敌人乱了手脚,赶快从正面调回部队对付我军。我军调动敌人的目的初步实现了。

4纵在挺进途中,尽量避开敌据点和公路线,遇到敌人一般不恋战,减少纠缠,不以小利乱大谋。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和使敌人捉摸不到我军的真实意图,4纵组织了数路纵队,按预定目标前进,争取时间尽快插到敌后纵深地区。在作战中,一般以团为单位行动,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各个歼灭敌人。尽量打弱敌,打最坏之敌,争取时间多打小仗,求得首战必胜,每仗必赢,积小胜为大胜。这样,既能制造声势,震撼敌人,又能鼓舞士气,教育群众。

对不同敌人,我军采取不同的战术手段。根据敌游杂武装熟悉地形、民情的特点,不采用对付敌正规军的作战方法,而是严密封锁消息,先组织轻便分队迂回包围,主力分数路纵队随后跟进,进行扫荡,在敌闻风逃窜之际歼灭之。鉴于南满交通方便,敌机械化兵力便于机动、能够互相支援的情况,我主力部队在一个地方作战都不太久。采取运动战和游击战的方法,多在夜间行动,出其不意地歼灭敌人,造成敌人到处呼号救援,拉长战线,扩大前后矛盾,以达到牵制和调动正面敌人回师之目的。

4纵深入敌后一个月以来,在东起鸭绿江边,西至本(溪)抚(顺)外围,北起永(陵)通(化)公路,南至普兰店的广大地区内,积极主动向敌人出击扫荡,截取粮草,断绝交通,攻克和破坏了敌据点40余处,占领了敌后大片地区。

敌人见我深入其后方,进行外线与内线相结合作战,对其前后夹击,乃被迫于1947年1月上旬从前线拉回3个师,以来巩固其后方。至此,原来敌来势汹汹之局面,变成了敌我对峙,相互拉锯的局面。

在第二、三次保卫临江作战期间,4纵主力和其它地方武装在敌后加紧活动,打击敌人,相继收复大小据点20余处,控制了纵横200多公里的广大地区,直接威逼着安奉一线,使敌陷于首尾不能相顾的困境,有力地支援了3纵的正面作战。

三、一保临江

临江是座小县城,我南满军区(辽东军区已改为南满军区)指挥部就设在这里。

为了消灭我中枢机关,从1946年12月中旬到1947年4月,国民党集中了近20万部队,四次向临江进犯。我广大指战员不怕牺牲,浴血战斗,胜利地保卫了临江。

1947年1月初,国民党集中了3个师,分三路向我临江进犯。左路为52军195师,由通化出发,向八道江、临江进攻;右路为52军2师,由集安出发,沿鸭绿江北上,直取临江;中路为71军91师,由桓仁出发,经通化以南的头道崴子,准备与195师在八道江会合,向临江发展进攻。

敌人来势汹汹,大有踏破临江之势。但我军也不是好惹的。我4纵队在二道江阻击敌人正面进攻,又派11师插入敌人后方,破坏交通,拔除据点,断绝粮草,迫使敌军不得不将中路之91师西调桓仁,仅留195师、2师与我军对峙。这样,就减轻了位于临江地区的我3纵正面的压力。

1月2日起,敌左路195师向我进攻,当其第583团进至热水河子一带时,遭我7、8师阻击,迫敌停止进攻,暂取守势。我3纵抓住此一有利战机,大胆出击,集中7、8师优势兵力,歼灭六道沟门之敌584团。双方激战两日,敌狼狈西逃。该团一部逃至夹皮沟后被我歼灭。

10日,3纵7师又在青沟子、龙头地区击退了敌195师的进攻。同时,我8师在头道崴子包围了敌军,歼灭其一部,另一部在我连续攻击下伤亡惨重逃回通化。

19日,逃回通化的敌584团一个营又偷袭青沟子地区。我3纵发现该敌孤军深入,乘其立足未稳,集中了6倍于敌的优势兵力,四面包围了敌军。从19日黄昏到20日晚,在我突击队勇猛冲击和猛烈的炮火轰击下,全歼了该营。

与此同时,我军北满部队集中1、2、6等3个纵队直下松花江南,展开巨大攻势,策应和支援我南满部队作战,使敌人首尾难顾,不得不放弃了对临江的进攻;敌人第一次进攻临江的计划被粉碎了。

此次战斗历时19天,打破了敌人企图打通通集铁路、公路。对我实行封锁的计划,我军共攻克敌据点37处,歼敌4000余人。

首战临江,意又非凡。这是南满分局成立以来决定坚持南满敌后斗争的第一仗,是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打胜的第一仗。当时我军的兵员、武器、弹药、被装、粮食都很困难。我军从机关和地方部队抽调了一部分人力物力补充战斗部队:陈云和肖劲光都解散了警卫班。尽管这样,人力物力还是不足。在—30℃-40℃严寒条件下,不少人由于没有棉衣棉裤,不得不将草绑在身上御寒。在我军伤亡的人数中,冻伤多于枪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