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抚顺
3902000000004

第4章 农村革命根据地(1)

在国内外争夺东北的斗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1945年11月22日,我党正式提出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工作方针,要求将长春铁路沿线大城市交给******接收,我以“控制长春路以外之中小城市次要铁路及广大乡村为工作重心”。

在国内外争夺东北的斗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1945年11月22日,我党正式提出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工作方针,要求将长春铁路沿线大城市交给******接收,我以“控制长春路以外之中小城市次要铁路及广大乡村为工作重心”。12月28日,****中央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指出:“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建立巩固根据地的地区是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1946年7月7日,****中央东北局作出了《东北形势和任务》的决议,强调把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作为第一位的工作,指出;“我党在东北的工作重心是群众工作”,只要“动员一切力量,迅速从事建立根据地的伟大斗争,我们就能在东北和热河立住脚跟,并取得确定的胜利。”

一、实行战略转移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一、撤出抚顺市区,转向农村,实行战略转移

1946年3月,在****中央东北局抚顺会议上,传达贯彻中央关于“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工作方针和《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抚顺地(市)委根据****中央东北局和辽宁省分委的部署,除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动工农群众上,在广大城乡进一步深入开展反奸清算减租减息斗争外,抓紧建党建政建军,在政治上彻底摧毁敌伪残余势力,把斗争果实分给工农群众,坚定工农群众斗争信心。为实行战略转移,我党政军分别派出干部,深入到马圈子、五龙口、新宾县城及平顶山、红庙子等地,在地方县,区政府支持下,建立了后方基地。把粮食,物资运出来,开设了仓库、医院、被服了、作坊等,积极建设后方基地。抚顺市委于3月18日,召开全市党政军党员干部大会,传达贯彻了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作了撤出抚顺市,实行战略转移的具体部署。3月21日,抚顺市党政军最后撤出抚顺市。地委、专署设在新宾县永陵镇。从此,党的工作重点转向农村,开始了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二、莲岛湾、石文了阻击战

为掩护东北局机关转移,阻止敌人向北满、东满进攻,赢得建设农村根据地时间,我军主力一师、七纵队十九旅、李红光支队、保三旅等部,集结于抚顺西北莲岛湾、肥牛屯。1946年3月20日由民主联军直接指挥,对进攻之敌进行阻击。我分区一团和工人大队一部在浑河南岸李石寨地区牵制敌人。经一天的激烈战斗,击溃敌二师大部,歼敌1,500余人,迟滞了敌人的进攻,给敌人以大量消耗。我军也有伤亡,团长刘立清同志负伤,根据敌我兵力情况分析,不利继续鏖战。东北局及联军总部安全转移后,我分区按照上级命令,也于3月21日晨撤出抚顺市区。这时,国民党军队已先后占领了沈阳、辽阳等大中城市。随后,国民党集中3个师的兵力,进攻本溪。我军主力三,四两个纵队奉命进行本溪保卫战。

为配合支援本溪保卫战,我“黄河部队”七旅,奉命在抚本公路沿线上的石文了、毛燕地区阻击敌五十二军二十五师的进犯。我分区由王振祥司令员和李涛专员率二团及1个指挥所,在抚顺以南、救兵台以西石文了、毛燕、拉古峪等地区,阻击与牵制占领抚顺之敌向南进犯,并破坏公路交通,阻敌增援本溪,配合我三、四纵队保卫本溪。阻击战开始于3月27日,敌二十五师的3个团(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团)从抚顺出发,经塔峪后沿抚本线、孤家子,同我埋伏在肖家沟前后山的“黄河部队”七旅接火。

我军阻击一天,拖住南进之敌,形成对峙局面。4月2日,敌二十五师分两路进攻,一路沿石文了西山南进,占领养树圈子,一路沿石文了后山,向南突击。我军七旅强占燕堡后山,阻击两路来犯之敌。经24小时的激战,猛烈的炮火打得敌人寸步难行。3日8时,由唐力屯出发的抚顺军分区一,二两个团。向敌人包围过来。敌人见势不妙,怆惶撤退。这次阻击战,刘金声同志组织抚顺县四、五区的干部和群众,做了大量的支前工作。

随后,我分区奉命,由司令员王振祥,专员李涛同志率一,二两个团,活动在抚顺以南,救兵台以西的广大地区。他们一方面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破坏公路交通,征收粮草,组织担架,大车,支援本溪保卫战,一方面积极出击,袭扰牵制抚顺之敌,徐东率二团击溃前往阿金沟,营城子,****一线高地进攻之敌,给予大量杀伤,生俘130余人。一团二营长李润指挥该营3次袭击抚顺市内敌人,摧毁伪保安团及警察署,俘敌180余人,缴获轻机,步枪百余支。一团政委何自全、副团长文彬率一,三两个营,两次袭击安奉线上的边牛堡子一带的敌交通纵队和警察署,歼敌300余人,缴获机、步枪50余支和一批军用物资,并毁坏铁路和车站,有力地打击了敌人,支援了本溪保卫战。

二、为适应敌后斗争新形势组建新的辽东三地委

沈阳市委早于抚顺撤出沈阳市,在沈阳南郊开展革命活动。4月,****中央东北局,决定集中沈阳市,抚顺市以及本溪撤出的一批党政军干部和地方武装,组建****辽东第三地委,第三专员督察公署,第三军分区,隶属辽宁省委领导。开始驻地设在新宾永陵镇。地委由王一伦(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杨春茂(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刘子载(副书记兼宣传部长)、方华(民运部长)、王屏(社会部长)、李涛(三专署专员)、焦若愚(军分区第二政委)、任夷(副专员)、陈北辰(副专员兼公安局长)、王振祥(三分区司令员),张捷勋(副司令员)为委员组成(详见附录党政军组织序列表)。专署设公安局、秘书科、财粮科、民政科等。三地委辖抚顺县(1946年4月抚顺县的一、二、七,八区划归沈铁抚联合县,1946年7月与沈阳县合并后为沈抚县)、新宾县、清原县(1946年10月划归四地委)、本溪县。

三、深入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五四”土改

一、减租减息

1945年11月7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各地务必在1946年上半年在一切新解放区,发展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有领导的减租减息运动”的指示。我第三地委为了贯彻这一指示派出以地委书记饶斌为首的工作团,县委派出工作队,区委派出工作组。在开展反奸清算斗争的同时,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要求以原来租息为基础,规定实行“二五”减租,即,地租减25%,借贷利息减50%,以减轻农民被剥削的程度。新宾县首先在平顶山区上青村发动群众,对大地主姜润川占有公地、高租息进行减租减息、没收公地的斗争。姜润川是新宾县内头号大地主,外号姜六子,家有近万亩土地,并开设油坊、粉房、杂货铺、铁匠铺,木匠铺等,在外地还有很多商号。每年他家仅地租收入粮食就达210万斤左右,雇长工50多人。他对百姓凶狠残暴、欺男霸女,迫害百姓,有直接人命13条,家中养有30多名武装打手。平顶山区委、区政府建立后,姜六子拒绝向政府交公粮,并把粮食偷运外地,当区政府封了他的粮囤之后,对我不满,散布反动言论,说“共产党不如国民党,八路军不如中央军”,威胁群众说“共产党是兔子尾巴长不了”。群众怕他日后算变天帐,不敢起来斗争。工作组进村后,深入群众,召开贫农会、群众大会宣讲革命道理,揭露姜六子剥削农民的残酷手段,发动群众和姜六子算剥削帐。群众通过联系自身被剥削的事实,连同周围各村的群众很快发动起来了。1946年5月里的一天,在姜六子家院内召开了“二五”减租,清算姜六子大会。会上群众纷纷登台控诉姜六子剥削压迫百姓的种种罪行。姜六子不得不低头认罪,交了公粮,接受了“二五”减租。1946年5月,以王新三为团长的三地,委“二五”减租工作团,深入东昌村发动群众,讲解为什么要进行二五减租,地主怎样剥削农民,如何同地主斗争等。随后,召开了群众大会,斗争了在伪满时期欺压群众,打骂百姓,逼出荷粮,抓劳工,放高利贷,民愤很大的伪村长刘老仁和旺清门地主肇子斌。斗争大会后,把减退的粮款分给了群众。据新宾县当时不完全统计,1946年7月初,全县共有5个区,42个村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共减租2,278石粮食。仅七区就发动43次斗争,斗争成果为505万元,1,136亩地,102石粮,9间房子。一区有12个村子进行了减租,二区有5个村进行了减息。还分配了满拓团土地259,568亩。清原镇斗争了大地主陈娠廷(绰号陈麻子),兴隆台斗争了民愤很大的丁万仁,王洪玉,贾洪亮等,没收了日伪在清原掠夺的开拓地1万余亩,公有林277亩。沈抚县在马圈子一带开展了减租减息斗争。各县把斗争果实当即分给了贫苦农民。由于广大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得到初步翻身解放,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民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同时还发展了党员,建立了党的组织。以新宾县为例,农会会员发展上万人,党员发展到了490名,参军415人,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为坚持敌后斗争,巩固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