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持续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歼敌万余。于1946年6月6日,国共双方达成东北停战15天的协议,自6月7日,双方下令开始实行。后因国民党军队对新的进攻未准备好,实际停战延续了4个月。
一、配合主力阻击敌人
我军持续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歼敌万余。于1946年6月6日,国共双方达成东北停战15天的协议,自6月7日,双方下令开始实行。后因国民党军队对新的进攻未准备好,实际停战延续了4个月。1946年10月,东北敌军实行“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方针,妄图首先集中兵力向我南满根据地发起进攻,一举消灭南满我军,然后全力北犯,实现独霸全东北的美梦。敌人集中了9个师,约10万人的兵力,分三路向我南满大举进犯。实际停战了4个月的北,战场东又以国民党军的进攻重新燃起了战火。
一、永陵阻击战
在本溪保卫战中,歼敌4000余人,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使南杂木以南,救兵台以东的广大地区相对地稳定了一个时期。但是,国民党军队于9月4日又占领救兵台,9月5日占领南杂木,10月3日占领清原以西的铁路沿线。鉴于敌人的疯狂进攻,根据安东军区指示,10月12日三地委在新宾县蔡家堡子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如何配合四纵主力阻击敌军”问题,参加会议的有王一伦、李涛、王振祥、陈北辰、方华,王屏、张捷勋、李澄和各团团长、政委。会议根据****中央东北局对武装斗争总的战略部署,决定配合四纵十师、十一师(三十二团)在永陵阻击向通化、临江后方进攻之敌。会后连夜进行部署,分区一、二团和新宾县大队分头进入阵地,阻击从南杂木出发的敌五十二军一九五师。13日拂晓,敌一九五师突然遭到我一团在上夹河、木奇一线的阻击,他们用重炮轰击我军阵地,组织步兵冲锋,被我军击退。我一团指战员顽强固守阵地,给敌人以一定杀伤之后,主动转移,撤到羊祭台一带扼守。当日黄昏时分,敌人才进到木奇附近。
14日,韩先楚带领十师和十一师团赶到永陵,迅速包围敌人。韩先楚同王振祥的指挥所设在永陵南侧的一个高地上,共同指挥阻击战斗。十师二十八团在永陵南侧,基干一团在东侧,同时向敌攻击。基干二团继续在苏子河东马凤沟、大和睦一带利用地形阻敌后续部队。这天战斗异常激烈,从拂晓打到下午,才把敌人压缩在永陵街西北角。敌仍负隅顽抗固守待援。这天早晨,由清原撤出的敌一八二师、新二十二师占领新宾县城,下午西进,企图解救永陵被围之敌,并有4架飞机轮翻向我军阵地投弹扫射,掩护地面敌人向我背后进攻。我由于处在敌人东西夹击状态,遂决定撤出战斗。为掩护十师三十团撤出阵地,三团和分区警卫营由副团长文彬同志率领,跑步抢占永陵东侧的南石场、西石沟两侧高地,顽强阻敌。韩先楚率主力部队转移后,分区二团及新宾县大队由团长杨春明和********刘曾浩指挥,继续在县城附近阻击敌人,掩护部队转移到平顶山。这次阻击战,获得毙敌300余人、俘虏70多人的重要战果,从而完成了掩护主力前进和机关转移的任务。
二、郑家堡子阻击战
10月下旬的一天,天降鹅毛大雪。敌五十二军二十五师主力七十三、七十四团从本溪出发,该师七十五团从抚顺出发,进犯我安东后方。为保卫后方,打击敌人。我方决定在新开岭地区歼灭这股进犯之敌。但是,我主力四纵队只有1个师驻在这一地区。为了延缓敌人进攻时间,让另外两个师迅速赶到新开岭地区布防,做好歼敌的准备工作,上级命令我基干三团在郑家堡子一带阻击敌人,两个连队跑步进入阵地,上午11点钟,敌人沿公路径后安河子向前安河子涌来。敌人刚出村,就被三团激烈火力打了回去,后续部队企图强占前山,也被打得七零八落。敌人几次组织集团冲锋,都被打回村内。由于他们不知遭我军底细,只好躲在村内。三团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居高临下,—直打到下午4点多钟,4点30分,接到上级命令:“阻击任务已经完成,立即撤出战斗。”我三团指战员翻过山梁。撤出阵地。战后,参加阻击战的连队受到上级通报表扬。这次阻击战,完全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坚持敌后斗争
国民党军五十二师于新开岭地区被全歼之后,开始了进行报复的新攻势。我抚顺地区的根据地不仅县城失守,地县也被分割。面对这种严重局面,三地委为了统一思想,坚持斗争,先后在新宾县红庙子、徐家堡子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分析斗争形势,以确定总的战略部署。参加会议的有地、县党政军的主要负责同志。会上,王一伦、李涛、王振祥等领导同志就如何坚持游击战争问题讲了话。指出坚持这一地区,其意又关系到坚持南满,巩固北满的战略大局,并且决定继续沿用抗日战争时期“县不离县、区不离区”的口号。但强调指出,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地区斗争,下决心在敌后打游击。所谓“不离”,并不是寸步不让,寸步不离,而是根据敌情变化,或者化整为零,各自为战,或在统一部署下,协同作战,必要时可跨越地区,进行跳跃式斗争。同时,会议还就坚持敌后斗争的形势作了全面具体的分析。会议认为,坚持敌后斗争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条件。有利条件是:第一,有坚强的党的领导。地、县、区的党、政、军领导人,都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的老同志,具有丰富的经验,一批新干部经过创建根据地的实际锻炼,也更加坚定。尤其是他们不畏艰苦牺牲,英勇顽强,是敌人无法比拟的。第二,有较强的武装力量,这支武装力量(包括分区的基干一团、二团、三团沈抚保安团)和新宾县大队、清原县保安团以及各区中队,达600余人,指挥员除少数老红军,多数都是抗战时期的干部久经战争的锻炼和考验;战士中工人成分比重较大,其中有些是”特殊工人”。经过整顿,部队比较纯洁、巩固。他们懂得为、谁而战,士气旺盛,战斗力较强。第三,有较好的打游击环境。新宾、清原、抚顺地区山高林密,有三块石。老秃顶和平顶山等山区做依托,地区广阔,有回旋余地,便于开展游击战。第四,有较好的工作基础。抚顺、新宾、清原三县农村,不仅普遍建立起民主政权,开展了除奸反霸、减租减息斗争,并在部分农村建立和发展了党的组织。这是抗联一、三师进行抗日战争的老根据地,群众真心向我,基础较好。但会议同时认为,也确实有些不利的条件:一是我农村根据地建设时间较短,虽基础较好,但不够坚实,即使真正拥护共产党的群众,也担心我们力量小,打不胜,走抗联的老路;且有一部分群众正统观念较深。二是我们的武装建立的时间较短,装备很差,面临严冬,冬装未换,弹药、粮食均无来源,大部分基层干部和战士缺乏正规训练,没有经过重大的战斗考验,军事素质较差,而我们面临的敌人却是装备精良的国民党的嫡系部队;总的说,仍是敌强我弱。三是敌人占领了重要城镇,我们游击区域和根据地被敌人分割,使我们处在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状态,将面临各种困难的严竣考验。实事求是地分析利弊,使与会同志头脑更加清醒。许多同志认为有利与不利都是相对比较而存在,只要做好工作,充分运用有利条件,运用得好,就完全能够克服不利因素带来的困难,化不利为有利,我们的胜利与敌人的失败,就有历史的必然性。结论是:必须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用革命的武装打垮******国民党反动派。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会议决定:一要精简机关,保存力量,把精简下来的人员送到后方,二要责成专人到后方筹集冬装,三要把分区武装力量分别配属各县,坚持敌后游击战。会后分头贯彻。地委副书记刘子载,分区副参谋长曹公和负责把党政军机关精简下来的干部、后勤人员和年老体弱、妇女儿童转送到后方,并筹集冬装,解决部队过冬困难。军分区除留—团到草帽顶一带坚持斗争外,将二团配属新宾县委领导,坚持拟红庙子、拐磨子一带为中心开展游击斗争,令三团配属沈抚县,在三块石地区坚持斗争。新宾县委根据会议精神,决定以永(陵)桓(仁)公路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刘曾浩,县长岳仲轩、民运部长黄文等同志带县保安团两个连和县党政机关大部干部,以钢山为依托,新(宾)桓(仁)通(化)三角地带,同二区(旺清门)一起活动,由县委组织部长庞然、县委委员,县公安局局长张连顺、四区区委书记宫霞光等同志,组成西部县分委,带县保安团一个连、县公安中队和部分县机关干部,同西部5个区一起背靠三块石大山,在新宾,沈抚、本溪三角地区活动。沈抚县********兼三团政委张澍、县长华春,县委副书记郭洪林,县公安局长张荣轩等经常活动在三块石地区的马圈子,金斗峪、馒首排子、佟家庄子;东西韩家堡子一带,配合三团打击敌人。县委为加强三块石地区的工作,组建以石锋同志为书记的三块石地区特别工作委员会,充分做好群众工作,坚持对敌斗争。清原县委于10月底,由关其昌(代理书记)、侯公元(代理县长)、杨克新(县副大队长)带领党、政、军300余人,返回南山城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12月,********壬大川等率50余名干部,与先期到达的侯公元、杨克新会合,正式成立了清海柳联合县,根据“县不离县,区不离区”的方针,坚持敌后斗争。
三、内线迂回作战外线袭敌据点
1946年11月以后,国民党军队占领沈抚,清原、新宾三县的大部分重要村镇,到处是国民党的正规军,保安团和自卫队。他们相互勾结,互通情报,天天围剿我地方武装和县区机关,使我处境十分艰难。除了敌众我寡,战斗频繁,又遇隆冬季节,部队多数人员无棉衣御寒。为伏击敌人,爬冰卧雪,一隐蔽就是几个小时,冻伤比战伤多。我干部战士以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精神坚持斗争。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阴谋,分区武装力量和县区地方武装,成天与敌周旋,迂回作战,以“大闹天宫”之势,到处捕捉战机、打击敌人。入冬不久,敌新六军二十二师一个营,到三块石围剿。基干一团牵着敌人鼻子走了3天,使敌一无所获。11月20日,敌人又到韩家堡子围剿新宾县区武工队,武工队打了个迂回战之后,立刻转移,使敌阴谋破产。进入12月,敌人对我敌后游击区实行分割包围,形势更加紧张。为了坚持斗争,一团在新宾红庙子、四道河子、八道沟一带活动,分区警卫营两个连在苇子峪、平顶山,西厢小堡一带,配合三团一部活动,二团配合三团一部在苏子河流域和郑家堡子、马圈子一带活动。他们出没无常,声东击西,打得敌人首尾不能相顾。在敌人占领红庙子、拐磨子,疯狂扫荡时,新宾********刘曾浩等领导同志,带领县区干部和县区武装,避实就虚。边打边走。一次在行军途中被敌发现,遭到袭击,与敌周旋几天后,又回到红庙子、拐磨子地区。12月9日,新宾西部县分委率县保安团一个连及三,七区干部和区中队,在大洛沟房身村与敌遭遇。敌人一个团并配一个机枪连,加上木奇自卫队,达五、六百人。敌人占领房身南山高地,布好机枪阵地,以骑兵为先导,从关门山方向对我发起攻击。我地方武装一部逆川而上,直奔常家堡子,一部组织突围,强夺北山制高点。战士不顾山高坡陡,没膝大雪,速登山顶,用火力封锁沟底,使敌接近不得。我军在山梁上居高临下,击退敌人3次冲锋。经4小时激战,顶住了数倍于我的敌人,受到了军区嘉奖。二团连长陈大光身先士卒,英勇作战,壮烈牺牲。天黑后,县区武装转移,翻过三块石大山,在沈抚县馒首排子与三团会合。
这期间,沈抚县委领导县区干部和县区武装,经常辗转战斗在郑家堡子,五龙口,四道河子,王家店,清河城,西厢小堡一带,同敌打“推磨”战。清原县路东武工队,以南山城子一带为根据地,经常活动在清原、海龙,柳河三县交界地区,路西武工队以黑牛为根据地,活动在大苏河,湾甸子一带,路北武工队以夏家堡子为根据地,活动在河清沟一带。
为了暂避敌之锋茫,更有力地牵制敌人,分区和三县武装还经常主动捕捉战机,到外线作战,袭击敌后据点,打击敌人,新宾、清原县委领导县区武装,出敌不意,攻击敌人盘据的重要村镇,打得敌人狼狈不堪。沈抚县委领导县区武装,与三团密切配合,两次攻打救兵台。首次进攻救兵台,把敌人打得惊慌失措。二打救兵台时,正值天寒地冻,攻进救兵台,占领村庄大部。当进攻刘家炮楼时,牟广兴率领抚顺县联防大队顽抗固守。我参谋长徐嘉扬一边指挥战士身披用冷水浸透的棉被向炮楼接近,一边夺过重机枪,向炮楼枪眼猛扫。刹时,枪眼被打出一个大碗粗的窟窿,盖在炮楼上的山草起火。徐参谋长伸头观察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就在这同一时刻,敌人副大队长牟广兴被我打掉半个下巴,抬往抚顺途中死亡。这次攻打敌人的老窝救兵台,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救兵台战斗之后,敌人更加气急败坏,集中兵力围困三块石。抚顺县委和三团跳出包围圈,出敌不意地到辽阳华子沟一带打游击,当敌人发觉后又返回了三块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