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衡阳
3901900000008

第8章 从“和谈八条”到“双管齐下”(3)

“调个师去固然好,能调一支湖南部队去那就更好。你看把陈明仁调到湖南去如何?他同程潜有师生关系,又是湖南人。程潜应该愿意接受,这次又是你保他再起用的。他在四平之战后无端受辱,对******、陈诚不满,现在正好调他去湖南支持程潜搞和平运动,同时由他去对付程周围的那些蒋系分子也方便些。”

白崇禧青少年时代先后就读于广西初级陆军学校、广西政法学校、武昌第二陆军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担任过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第4集团军前敌总指挥、副参谋总长、军委会军训部长,桂林行营主任、首任国防部长等要职,是国民党内少有的军事干才,且颇有政治头脑,因而被誉为“小诸葛”。此时,小诸葛自有他的精明算盘:是啊,把个坚决反共又反蒋的陈明仁放在桂鄂之间,对于我们桂军的进退不是很有好处吗?白崇禧在脑子里盘算了一下,痛快地说:“就这么办,你再去同程颂公,陈明仁商量一下,看他们的意见如何?”

刘斐没有想到,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对自己的动机毫不怀疑,这么三盲两语就说服了他。

五、陈明仁看上去仿佛是一位只会打仗的直性将军,玩起政治手腕来也绝不外行

陈明仁,生于1903年,也是湖南醴陵人。1924年,考入程潜任校长的广州陆军讲武学校。不久即随校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所以陈明仁既是程校长的学生,又是蒋校长的学生。陈毕业后任排长,在1925年东征讨伐陈炯明的作战中英勇顽强,屡立战功,一年之内即由少尉排长晋升为中校营长。1928年底升任团长后,参加了蒋桂战争、蒋冯战争。1932年起任第80师副师长兼步兵第238旅旅长、第80师师长,参加了对中国工农红军鄂像皖根据地的“围剿”和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抗战爆发后,作为第2预备师师长,率部参加了武汉会战和桂南会战。1941年任第71军副军长,于1944年率部参加中、美、英联军的对日滇西反攻作战。在围攻松山日军的战斗中。陈明仁率部不惜遭受重大牺牲,顽强阻击了日方的增援,战斗胜利后升任军长。次年1月。率军进攻滇西重镇畹町,他又在关键时刻率部替下攻击不力的部队,在所部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况下,指挥残部一举攻克被日军顽强固守的战略要点回龙山,赢得包括美国人在内的一片赞扬。******发动全面内战后,陈明仁奉命率部开赴东北,1946年6月在进攻四平街的战斗中,其87师大部在金山堡、大洼地区被解放军歼灭。1947年5月,在增援怀德的途中,其88师和91师又在大黑林子地区被歼,陈率残部退守四平。四平是东北的交通枢纽之一,是国民党的一个重要战略要点,修筑了大量坚固的工事,具有完备的防御体系。******下令死守四平,陈明仁不折不扣地忠实执行,与解放军展开了反复争夺的血战。解放军虽然很快突破了陈明仁军部的核心阵地,活捉了其胞弟、警卫团长陈明信,解放了五分之三的四平,但因国民党援军赶到,只好撤了四平之围。这一“辉煌战果”,在当时的国民党军中实属罕见,立即在国民党军政界引起了轰动,各种宣传媒体大肆渲染,陈明仁骤然成为“国军”高级将领的楷模,被******提升为第7兵团司令,授予象征最高荣誉的“青天白日勋章”,并到田统区各地巡回演讲,介绍经验。陈明仁的军功武运真可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但陈明仁没有高兴多久,即遭到当头一棒,原来,四平战后,时任东北行辕主任的熊式辉组织一批美国军官和国内外记者到四平现场参观。不料,现场没有处理好,美国人看到街头的一些工事系成袋美援面粉筑成时,非常气愤,当即提出抗议。后接熊式辉任东北行辕主任的陈诚对陈明仁本无好感,加之忌妒其最近鸿运高照,故添油加醋地向******告了御状。正在争取大量美援的******大为恼火,下令撤销了陈明仁的兵团司令之职,但仍给学生留下一点面子,给了他一个总统府中将参军的闲差。

陈明仁是个生性刚烈、倔强好胜之人,受了屈辱就要申诉、抗争,甚至不惜直言犯上。太子洋战争爆发后,他所在的71军被列入远征军序列。******很重视,亲临滇四视察,同行的还中国战区盟军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等。当来到71军时,部队正在修路,穿的都是旧衣服,******觉得在美国人面前丢了面子,当场对副军长陈明仁发睥气:“怎么搞的,部队穿得这样破旧,像游击队一样!”这突如其来的训斥,使陈明仁感到震惊和委屈。他只觉得血往头上涌,气从胆边生,当即回敬道:“委员长,这些衣服都是您发的,我们穿它又有何错?”作为黄埔学生,还没有哪一个人敢对他蒋校长当面顶撞的。所以他非常生气:“你!陈明仁,你必须给我写检查!”后在宋美龄和远征军副司令长官杜聿明的斡旋下,陈才向蒋陪了个不是:“我不应该当众顶撞校长。”但又继续申辩,“但我讲的也是事实呀,我也不知道您要来检阅。我想让官兵在劳动时穿差一点,在场面上穿好一点。”******也缓和了态度,责备中带着谅解地对他说:“也就是你陈明仁敢当面顶我这个校长,下不为例吧。”

现在,陈明仁受了这重重的一击,当然不甘罢休。他愤愤地想,打仗嘛,一切为了胜利,哪还顾得了那么多坛坛罐罐。校长也太偏信陈诚,缺乏明断了!他恨陈诚嫉贤妒能,也恨******亲近小人,缺乏明察。然而,小辫子抓在人家手里,他纵有满腔怒火,却无从发泄。从东北返回南京途中,他在上海外留了十几天,住在国际饭店,对于探朋访友、旅游购物最有时间,却毫无兴致,整天闷在房间里喝酒解闷。一天,他狂饮白兰地后,在最高的12楼窗前徘徊,进行着生与死的思想较量。后因酒性发作而醉卧昏迷。陈夫人谢芳如赶紧打电话请正在上海的总统府中将参军唐生明(唐生智胞弟)前来劝导。唐马上约孔祥熙的大儿子孔令侃一同前往,连说带幼地将陈明仁送到鸿恩医院休养看护。唐诸孔将这一情况转告正在上海的来美龄。第二天宋即来到医院看望,以第一夫人兼师母的身份进行劝慰,并说她是代表蒋(介石)校长来的,大家都知道你是忠于党国、忠于校长的,四平之役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校长明了真实情况,决不会如此处置,劝陈顾全大局,不要灰心。这给陈明仁极大的安慰,他心境大为好转,打消了轻生的念头,但是,他精神上的创伤远没有平复,又陷入对个人前途的彷徨之中。他对再次前来看望的唐生明说,“你平日多次向我说到‘良禽择木而栖’这句古语,今天看来很有道理。我虽非良禽可比,择木倒不可不择。当然罗,我所说的择木,还是要在国民党这获破船上择,死马当作活马医,这样才不愧是英雄硬汉的本色。”

回到南京以后,作为总统府参军的陈明仁却从不跨进总统府的衙门,而是索性脱下军装,穿起长袍,整天喝酒打牌消遣,进行无声的抗议。这时,在四平战役被解放军俘虏的陈明仁胞弟陈明信回到了南京,向哥哥陈明仁叙述了解放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及其进行诉苦教育、官兵平等等情况,并转达了解放军首长劝导陈明仁“不要再替******卖命,应该为劳苦大众打天下,为个人的前途着想”的话,对陈的思想触动很大。

接着,已经到台湾从事教育工作的老部下李君九来信表示慰问,并说了一些与众不同的话:“一纸撤查命令。倒成了你脱祸得福的护身符;否则,你继续与共军作战,负的血债更重,自己也可能不是阵亡,就是被俘。如今留得青山在,前途尚有可为,应灰为你庆幸。”

有庆幸的,也有惋惜的。一些“问是官场失意人”,如同乡张严佛、吴相和、亲信温太沫等都来和池相聚倾谈,发泄对现实的不满。同时,劝他改变消极态度,抓住机遇。东山再起。

1948年夏,******让陈明仁以特派慰问团团长的名义,到西安慰问胡宗南的部队,既是对陈的一个安抚,也是一个准备重新起用的信号。因为陈明仁毕竟能打仗,国民党日益吃紧的战场太需要陈这样的指挥官。接着,西安绥署主任胡宗南邀他去当绥署参谋长,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杜聿明想请陈去当兵团司令,而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则要他去当武汉臀备司令。一时间,陈明仁似乎又变得奇货可居,身价百倍了。他经过反复权衡,感到寄人篱下,不如独当一面,远去西北、淮海,不如靠近湖南家乡,遂决定到武汉就职,并弄到了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武汉警备司令、第29军军长的头衔。随后陈明仁决定以温汰沫勾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并借调国民党政府社会部劳动局第一处处长吴相和主持新增设的警备司令部政工处。

1948年10月初,陈明仁一行由南京抵达武汉。在武汉警备司令部的就职典礼上,陈明仁大发瓷言壮语,发誓道:“要以坚定不移的精神保卫大武汉,决心战至最后一人!”

不久,国民党淮海战场吃紧,******赶紧命令白崇禧派兵驰援,白崇禧不但按兵不动,反而指使湖北省参议会发出“主和通电”,借以逼蒋下台。蒋桂矛盾已经白热化,跟蒋,还是附白?陈明仁必须作出政治选择。陈明仁知道,******和白崇禧,他谁都不能得罪,但眼下又绝对不能同时拥戴,而必须二择其一。陈明仁反复思虑,最后决定来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公开场合,陈明仁一再表示:“军人必须服从长官的命令,我们一切听从白总司令指挥。”暗地里,他却让吴相和找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华中“剿总”政务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袁守谦(奉******之命监视白崇禧)打“小报告”,并亲自派飞机送吴相和携带“小报告”到南京告密。吴到南京后马上找到总统府军务局长俞济时,俞说:“你来得正好,这里正苦于得不到武汉的消息,我马上报告总统,你听候召见吧!”吴以为蒋在见不会这么快,于是回家放下东西便上街理发去了。不料,蒋急着见吴,俞立即带着一部吉普车走遍了南京好几条街,才在太平路一家理发店里找到吴。吴随俞来到黄埔路总统府官邸,一踏进蒋的会客室,只见******正背着手踱来踱去,状甚不安。吴将书面报告递上后,又说:“湖北一部分参议员通电主和,是出自白崇禧的策动与支持,他还允许这班和平人士自由出入共区,以表示他倾向和平。其目的在于假主和,真造反,提高桂系的政治地位。”蒋双眉紧锁,好一会没有吭气,然后关切地询问了陈明仁的实力和训练情况。吴趁机提出:“陈明仁在只有一个军,要是能给他一个兵团的番号,那起的作用就更大一些。”蒋满口答应,但说最好由白崇禧提出.吴告辞时,蒋特意嘱咐:“你早点回去,叫陈司令官好好干,那边情况的变化要随时报告来。”

很快,********结束,******下野,白崇禧急于扩充实力,并笼络陈明仁发扬“四平精神”防守武汉,为桂系效力,便报请国防部:恢复在辽沈战役中被歼的陈明仁的第71军,合组第1兵团,并让陈明仁当兵团司令官,马上得到了批准。这时的陈明仁已经是集四大军事要职于一身的显要人物。当然,陈明仁并没有得意忘形,他清楚地知道,形势的“恶化”之速远比预料的严重,反共战争他已经难有作为;他也完全明白,白崇禧此时用他,只不过让他充当桂系御共的马前卒。因此,他在高兴之余更多的是迷惘和焦虑。他对吴相和叹道:“武汉不是四平街,49年更不是47年,我今天指挥的部队也不是那时的部队,我的前途和命运恐怕只有天晓得。”他又想起了李君九的来信及其“祸福辩证论”……

正在这时,同乡好友刘斐来访。陈明仁连忙出门迎接,“哎呀!为章兄,是什么风把你给吹来啦?”

“自然是这呼呼的‘北风’把我引来的。子良兄三日不见,又当刮目相看咯。”

“别人不知道,为章兄还不知道我?我可正处在十字路口,正等着你来给我指点迷津呢。”说着来到了会客厅。

“指点不敢当,但我确是为兄而来。”接着,刘斐便将程潜期望陈明仁调回湖南共谋大事的想法复述了一遍,问道;“不知子良兄意下如何?”

陈明仁显然感到喜出望外,爽快地答道:“那好啊!只是不知白健公(白崇禧,字健生,尊称“健公”)态度怎样?”

“健公那里我已经去过,他同意,只要你同意,这事马上就可以办。”

“那就请你回复健公,说我陈明仁随时听候调令。”陈明仁早就想主政湖南,显耀乡里,无奈没有争到“湖南省主席”的位置,后到了武汉白的麾下。现以兵团司令之职回湘,亦聊遂其愿。更何况程潜在武汉被桂系扣押的前车之鉴,在白崇禧的身边,常使他有一种“傍君如傍虎”的不祥之感。而程潜却是他敬佩的师长……

那是1924年春,以军政部长兼大本营讲武学校校长的程潜派教育长李明灏到湖南招生。报名者甚多,很快招收满员。可是有一天,李明灏又跑来向程潜报告:“又来了一个湖南青年报名,硬要入校。”

正在批阅公文的程潜头也不抬,挥挥手,立刻表态:“满了,不要!”

李明灏又说,“他是你我的醴陵老乡哩。”

可程潜还是不松口:“那就更不能收,免得贻人以柄,让别人说我搞狭隘的老乡观念。”

李明灏还是不走,又补充道:”颂公,这个青年可不一般,还有陈昉周和潘培敏的介绍信哩!”陈昉是程潜任湘军总司令时的旧部,交情甚笃。他的一个儿子还是程潜的侄女婿。而潘培敏也是在醴陵当地颇有名望之人,并且与程有息难之交。听此话后,程潜果然缓和了语气,答应看看再说。一会几,李明灏就领来了年轻人:“部长,来了,他叫陈明仁。”一见陈明仁英俊威武,程潜已有几分喜欢,又见其淡吐不俗,便当即决定破格录取,将他编入学员第4大队。陈明仁从此开始了军旅生涯。可以说,因为有了这次“破格”,才能有陈明仁的今天。知遇之恩不能忘!

得到了陈明仁的肯定答复后,刘斐又来到军政长官公署(1949年初,全国各“剿匪总部”已改为“军政长官公署”,“总司令”改称“长官”)回禀。于是,白崇禧电询程潜的意见并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随即下达子第1兵团的调动命令。与此同时,经程潜呈报,国民党政府很快批准:陈明仁兼任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

1949年2月18日,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剐长官兼第1兵团司令陈明仁率领本兵团(含第29军,第71军),进驻湖南编训,司令部设在长沙湘江西岸的望城坡。

六、******同意陈明仁调湘,但同时下达了“监视程潜”的密令

1949年2月18日的长沙,虽说正是冬春交替的寒冷时节,但这天的天气却格外好,难得一见的太阳照在人们身上,暖洋洋的。陈明仁的心情也特别爽,他终于率领数万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回到了自己阔别多年的故乡,心里洋溢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得意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