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衡阳
3901900000041

第41章 浏阳整编获新生(2)

8月4日程潜、陈明仁通电起义后,长沙的情况十分混乱。国民党特务到处张贴标语、散发传单,造谣中伤,到处打黑枪,制造混乱。8月4日省会报纸竟以头版新闻大字刊载“程潜、陈明仁在长沙起义,放下武器投降”。这“投降”二字对起义官兵影响极大。企图逃走的思想在起义官兵中占了上风。在些起义部队中,有些军官和士兵分散逃跑了,也有个别的连队成建制地把人枪拖走了。我再三嘱咐588团团长曾祥斌,绝对不能动摇,要加强戒备,防止杜鼎等部袭击。曾祥斌是陈明仁一手提拔起来的,我十分信任他,岂料他与杜鼎一起叛变了!

……我部的情况亦较复杂,师输送连在原驻地抗击叛军,但师警卫营、工兵营等却脚踏两只船,不打叛军,也不听我的指挥,警卫营第2连副连长袁炳章竟然向我行刺。我看到师直属队大部靠不住,便立即离开师部指挥所,带1个副官、1个参谋和3个警卫员至590团指挥589团、590团竭力抗击叛军,并向陈明仁写下书面报告。

8日清晨,程杰派出的人还没有返回,陈明仁即派员送来一信,要程杰马上到左家大屋兵团部去会见他。程杰赶到后,陈明仁忙走上来和他握手,热情地说:“老弟,这次你为湖南人民立了功,二十几天来辛苦了!现在好了,我们总算跟颂公走上光明大道了。”曾京也在场,接着说:“仲权(程杰的别号)这回的确是辛苦了。”

程杰落座后,陈明仁又说:“你前天晚上一打,打回了19师张汉辉一个团,这个团就编入你们师里,抵补曾祥斌那个团。”见程杰不明真相,陈又补充说:“那天晚上,杜鼎把张团挟在中间,你们团一阻击,张汉辉乘隙将本团拖上山,离开了军部。对啦,你们团有没有损失?”

程答:“没有受损失,还截获了军里200多人枪。”

陈又若有所思地问道:“杜鼎召集师团长在望城坡开会,决定把部队拖走,你事先知道吗?”

“如果事先知道就好了。直到前晚军里对我团发起攻击,我才晓得他们要把部队拖走。”

陈又问:“陈显微派人送信给你收到了么?”

“没有收到信。”程杰不知道陈明仁为什么问这两个问题。过了几天。才从307师的陈显微团长那里了解到事情的经过。8月6日,杜鼎召集师长、团长在望城坡军部开紧急会议,全军的师、团长唯独程杰没有到。会上,参谋长刘云楷首先宣读了白崇禧的电令,命令第100军当天拖走。同时散布了“程主任和陈司令官被共产党扣押”等谣言。接着,杜鼎向师、团长一个个发问,说如有不赞同拖走的就请发表意见。结果没有一个人表示反对。便当即下达了开动命令。陈显微心里砰砰直跳,以为程杰被军部扣押了,又觉得好象有什么问题会搞到自己头上来,散会后,杜鼎留下曾京师长和曾祥斌团长进他房巾谈话。陈显微就贴到窗子后面窃听。只听得杜指示两曾将程团挟走。陈显微立即出门骑上马赶到荣湾镇2营营部向陈明仁报告,陈明仁责令陈显微火速派员将这些情况告诉程杰。可是连续两次派人,都到半路上折回,说前面打起来了,过不去。陈明仁急得几次打电话查询信送到没有。当晚,307师张诚文师长也带了2个团向南开动10多里,因前面走不通,又退回原驻地。陈显微深夜得知军部在临走时,还将表露出不愿走情绪的警卫营少校副营长江发富和参谋处少校参谋杨治平当场用冲锋枪射死。陈显微当晚也把这个情况报告了陈明仁。陈显微心有余悸地对程杰说:“当时如果我也说一声‘不愿意’的话,恐怕也会遭杀身之祸。你我在这场大风浪中能够安然过来,可真值得庆幸啊!”

起义部队的另一个重要战场是邵阳。由于邵阳的重要战略地位,加之程潜的绥署迁驻这里,因而军事机关林立,部队驻扎不少。程潜返回长沙后,邵阳就乱起来了。程潜返回长沙后的第二天晚上,即把李觉找去,直截丁当地说:“长沙绥靖公署决定撤销,改设湖南绥靖总司令部,陈明仁兼总司令,你兼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邵阳现在乱套了,你赶紧到那里去处理,可以找副参谋长谢幕庄联系。”李觉知道邵阳的问题相当复杂,搞不好就会发生意外,因而有点畏难,推辞说:“我过去对绥署没有接触过,最好派一位副主任去处理,比较妥当。”没等李说完,程潜即以命令的口气生气地说:“绥署到邵阳的人,一个都不许留,都替我遣散!”正说着,谢慕庄到了。李觉马上说:“他们都回来了,我去更摸不着头绪,下命令还得有一个熟悉情况的作战参谋,我一个人是没有办法的、”程潜便严肃地对谢说:“你明天就同李觉一道回去。”李觉只得报从。

8月1日一早,李觉临时找到过去的同事凌琦同占邵阳,中途在廉桥与邵阳警备司令魂镇通电话,没想到魏说:“现在千万别来,以后再通电话。”原来,黄杰和邓文仪上午坐军用运输帆来到邵阳,此时正召集第14军军长成刚及所属师长开会,会后将绥署王参谋长和一些高级人员拉走了,绥署一片混乱,直到下午4点多钟,黄杰,邓文仪走了,魏镇才与李觉通电话让他快去。李觉到达后,找来绥署经理处长张石筠作了商议.于第二天上午把绥署的人员集合起来,当众宣布了程潜的指示。但马上就有人人闹起来,反对解散。李觉说:“我是上面派来执行这一任务的,一切按颂公的指示办。从现在起,绥署不俘在了。愿领遣散费的现在就来领,不愿意领的也不勉强,但以后我就不管了。”到最后,大家还是把遣散费(现洋)领了,总算完成了绥署的遣散任务,没有发生意外。

但是,起义通电发表后,成刚公开叛变了,他的部队在邵阳城外的河对面向城里突然开枪射击。这时,部署在城区担任警戒的只有保安大队,而且大部分是大土匪陈光中的旧属,再就是绥署的警卫团(其中1个营随程潜在长沙担任警卫任务),形势十分严峻。李觉知道,在敌强我弱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硬顶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找来保安副司令彭杰如、警备司令魏镇以及****方面的代表一起商量。决定将能带走的部队撤出城外,向长沙靠拢。

8月5日天一转黑,邵阳城内的起义部队开始转移,由魏镇带队掩护,安全撤出了城外。晚上9点多钟,李觉和保安司令部的人员到达河塘,和驻在该地的第14军副军长兼63师师长汤季楠见了面。汤和程潜关系很深,赞成起义。经商量决定,驻永奉的保安旅和汤师在廉桥集中,加强警戒,同时设法尽快与程潜、陈明仁取得联系。然而,集结途中发现长沙方面的叛军乘坐l0多辆装甲车辆向邵阳方向疾驰而来.驻在湘乡的叛军1个正规军正向廉桥急进,于是,李觉决定改变原计划,将起义部队调离公路线,向田心、娄底方门集结待命。起义部队与叛军小有遭遇,但叛军心虚,如惊弓之鸟,一触即逃。这时,电台与兵团部取得了联络,部队奉令向长沙集中。

在起义过程中,程、陈的12万多部队有三分之一叛变了,其中包括1兵团的4名副司令。3个军的军长和,;部分副军长,4个整师和1个整团。留下的7.7万余人(含随军家属)情况相当复杂,官兵思想严重不稳,叛逃随时可能发生。

二、工作团进驻起义部队,政治成效立见,两次整编使起义部队面貌焕然一新

陈明仁起义后,亲眼看到人民群众庆祝解放的由衷喜悦,尤其是在与****各级领导人接触巾得到友善的理解和礼遇,受到很大的震动,原有的心理顾虑渐渐打消,思想上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眼前,他感到最恼火最担心的莫过于所阂邢队的叛逃。因为部队叛逃,必然给解放增加麻烦,给人民造成危害,并且可能削弱自己的地位。因此,陈明仁于8月7日发表了《告全体起义官兵书》,揭穿各种谣言,号召所属官兵一致奋起奔向光明前边,造福桑梓,为推进全国解放大业而献身!切勿误入歧途,受骗上当。但由于当时通讯落后,许多地方和官兵看不到这篇公开倌,加上一些反动军官的威逼利诱,部队的反叛之风并没有得到遏制,为此,陈明仁于8月10日给程潜写了一封亲笔倌,报告了部队叛逃的情况,表示内疚不安,对不起共产党,也有负于颂公的信任。

程潜阅信后沉思良久,随即亲笔复信,内称:从来在历史转变时期,总有少数不明大义者弃顺从逆。今虽有少数人叛逃,并无损于吾弟日月之明,幸勿芥蒂于怀。

情况反映到四野领导机关,****、罗荣桓、邓子恢不但没有给予责难。反而于8月13日来电劝慰陈明仁:“近闻部署中,有一二执迷不悟,从牛策动哗变。此并无损于将军之功勋,更无从影响大局之胜利,徒陷彼等自身于绝路耳!切勿因此事焦急。”收到这份电报后,陈明仁更感到是一个莫大的安慰。

当然,对程潜、陈明仁而言,起义部队的反叛毕竟是心腹之患,共产党的大度非但没有丝毫减轻他们的担心和忧虑,反而愈加激起了他们的责任感。为了澄清瞄谣言,安抚起义官兵,程潜又在给陈明仁复信的当天,分别致信197师和232师全体官兵,阐述了和平起义的政沪意义,有的放矢地解释了有关问题:

X X X师全体官兵钧鉴:

此次湘省和平解放业已圆满完成,其目的,在脱离贪污残暴的广州政府,与****在平等的立场,为实现真正的三民主义而努力。其动机及经过,已备详干东日通电及告全体将士与全体民众之文告中,谅早获悉。此闻同胞之中,尚有不明了国内外大势及此次湘省与解教军合作之实情者,兹不惮烦琐,愿再申述之:查此次湘省之解放,完全于平等立场,我们的政治机构是标的湖南人民临时军政委员会,由我的名义实施解放职权。我们的军队,是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仍然是陈司令官明仁统制,并不是外间错误的宣传一样,说什么“放下武器”或者“投降”,也不是“向傅作义看齐”,因为我们的和平解放,与傅作义当日的情况是有分别的。他那情况,是被围后被动解放的,我们是自发自动的。贵部相随我很久,在革命的过程中,已有光荣的历史,我不但不会领导你们向错误道路上走,还希望你们更能发扬光大。深望一体了解此种情形,切勿为外间谣谭所煽惑,力持镇定,严明军纪.振奋精神,为革命大业而努力。尤明的前途已经普照湖油,其他西南西北各省,即将风起云涌,群相响应。现在解放军已进入长沙,军纪良好,军民安堵如故,彼此开诚合作.相亲相爱,有如手足,可为事实见证。

特并附及,顺询

戎祺

程潜手启八月十日

为了协助程潜、陈明仁做好工作,8月12日出版的长沙《中央日报》发表了《解放军和平协商代表团致起义官兵书》,这封公开估高度赞赏湖南和平起义的意义和广大官兵的功劳,并对起义官兵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同时,程潜、陈明仁接受金明和唐天际的建议,将起义部队从湘江西岸调到湘东的浏阳、醴陵一带,从地理上限制反叛现象的再度发生。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起义部队总算安定下来了。但程、陈经过反复思考,感到真正要使这支部队保持稳定和富有前途,唯一的出路就在于接受****的领导,按照解放军的办法整编。于是,陈明仁几次给肖劲光等12兵团领导写信或打电话,要求派解放军派干部前往1兵团帮助整编部队。

****湖南省委和湖南军区经过研究认为,陈明仁的请求是真诚的,起义部队的整编应加快进行。经报中南军区同意,于9月5日决定派出由覃国翰(原冀东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杨文谟(原冀东军区副参谋长)、钟明彪(134师师长)、王振祥(原126师师长)、黄文谟(原独立师参谋处长)5人组成党组,覃为书记,以顾问名义住进起义部队。随后又增加了樊中黎(原河南军区联络部长)、吕子明(原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蒋干成(原冀东教导队3师副团长)、陈松岳(原辽古二地委军事部长)4人,由覃国翰相樊中黎负责,改以湖南军区工作团的名义,直接介绍刊起义部队帮助工作。

整编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8月14日至9月底,将部队整编为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8月14日,起义部队开始由长沙望城坡等地陆续移驻浏阳县城以南的大瑶、以西的跃圮市、西北的永安市等处集结,一切供给山湖南军区后勤部负责。工作团于9月9日到达浏阳,10日下午抵达第1兵团部。根据分工,樊中黎、王振祥和陈松岳去第1军,杨文谟和黄文谟去第2军,钟明彪和蒋干成去第3军,覃国翰与吕子明留兵团部,陈明仁见只来了这么几个干部,感到人数太少,又于9月16日给肖劲光写信:

肖司令员:

关于我们部队请你们派遣大批政治人员来我部指导学习革命理论以达成改造目的的要求……我的意见想:一、请暂在兵团部、军、师、团、营、连各级设立类似政治部的指导机构;二、他们的任务是指导各级。建立学习小组、学习方法及唱歌等项目;三、我暂时只要求能给部队人员知道要学解放军才有出路,搞清楚这点,以后的改造就容易了。你的意见怎样,请答代表我军的李副司令员(即李觉一一作者注)。

陈明仁

九月十六日

湖南军区领导收信后,一方面及时向华中军区反映陈明仁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工作团多动脑筋想办法,提高政治工作的效能。根据这一指示,工作团下到各军后,采取以师、团为单位对全体官兵讲话,召开干部座淡会及士兵座谈会,集中排以上干部(有时吸收班长、士兵代表参加)上人课,开办干部短期轮训班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着重讲清人民解放战争不町逆转的胜利形势、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强大、美帝国主义本质的虚弱、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制度等内容,使官兵们的混乱思想初步得到了澄清,认识到回归人民怀抱的正确与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