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衡阳
3901900000036

第36章 共产党诚信满天下(2)

陈明仁到底要“答复”什么?无非是个人的地位问题。早在7月初,程潜在白崇禧的压力之下,有意让出省主席一职。消息传出,陈明仁便跃跃欲试。一次,他在与李君九谈论起程潜的继承人问题时,说黄杰、李默庵等人都在垂涎此位,但有种种困难,难于成功。言下之意,只有他才具备条件。李君九说:“******早已把这个位置许给了你,白崇禧也可能推荐你,颂公更乐意交给你,只要你乐意干,别人是夺不去的。不过我们是不赞成你去接这个烂斗笠的,省政府摊子大,你没有个班底,没有得力的助手,将来出了问题,恐怕难于下台。但是我看你还得作单枪匹马出场的思想准备。”陈心里喜不自禁,嘴里却说:“我坚决不干,何必自找麻烦。”李君九说:“到时候恐怕由不得你,好在任期不会太长了。”

肖作霖本想和陈商谈一下关于邵阳的军事部署问题,现在不好谈了,只得先去找李明灏。见到李明灏,肖作霖焦急地说:“现在情况很不好,我不知道你们跟子良是怎么谈的,想不到他竟要翻脸了,这可怎么办?”这时,唐星和程星龄也都在座,大家都听得莫名其妙,惊讶不已。李明灏更是茫然地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子良为什么要反脸?”肖便把与陈谈话的经过叙述了一遍,并担忧地说:“我看子良是想保住省主席和兵团司令的位子,如果达不到目的,他一定会反脸的。可是,这能办到吗?”不料李明灏听了之后一拍大腿,哈哈大笑起来:“原来如此!这好办,好办,是我太大意了。”他随即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纸递给肖说:“你看看,这是****方面的电报,昨天下午到的,正好答复了子良的问题。子良的省府主席和兵团司令都可以不动,只要他把驻在长沙的部队开到岳麓山方面去,让解放军好入城就是了。我忘了马上送给颂公和子良看,这是我的错。”大家一听,转忧为喜。李明灏和肖作霖马上乘车到省府晤陈,陈看过电报后,果然心平气和,再禾提去香港之事,而是就起义的有关事项与李交换了看法。

然而,几十年的反共历史,使陈明仁对共产党仍然缺乏信任基础,“怕算账”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所以心绪很坏,脾气更暴。对老师李明灏也缺少应有的尊重,私下谈话中直呼其名,甚至当面发火,让李难堪。在对待军统特务毛健钧的问题上,就充分反映出他内心的矛盾。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8月1日晚,地下党通过唐生明口头通知1兵团代参谋长黄克虎:为了打击特务的嚣张气焰,保障起义的顺利进行,必须设法扣押长沙警备司令部稽查处长、军统大特务毛健钧。在扣押前不必同陈明仁商量。因为毛在稽查处长任内,血腥镇压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作恶多端,民愤极大,必须予以清算。8月2日上午11时许,恰巧毛派他的副官持介绍信到黄克虎的办公室,要求批发两张去芷江的空白护照,黄当即对那个副官说:“毛处长要批发护照,本来不成问题,只是你们要求发空白护照,必须请你们处长于今天下午亲自到兵团部来一趟,说明情况,我才好批发。”副官无奈,问黄下午几点上班。黄说:“最好请你们处长下午2点钟左右来,因为2点半以后,我还要参加一个会议。”副官走后,黄即把司令部总务处张益三处长叫来,要求他在下午1点半之前,选派一班精干武装警卫埋伏在参谋长办公室隔壁房间,等黄送客出门时,以咳嗽为信号,即把那位客人扣留。下午2点正,毛健钧果然准时到达,彼此寒喧几句之后,毛对黄说:“由于时局紧张,我们准备派一部分人员去芷江执行任务。因为对外要保密,所以要求批发空白护照两张,由我们自己填写,以便随时应用。”黄慨然答应了他的要求,在他的报告上批了“总务处照发”几个字。毛高兴地和黄握手告别,去总务处领取护照。黄起身将他送出门口,故意咳嗽一声,早已埋伏在隔壁房间的警卫班一拥而出,把他的双手反剪起来。毛键钧大声呼叫:“参谋长,这是怎么一回事?”黄装着没听见,回到办公室后,马上打电话给宪兵10团团长姜和瀛,要他速派枪兵一班,把毛健钧提到该团关押,并嘱严密看守,不准接见任何人。事后,黄向陈明仁作了报告,但陈听了后半个字都没有说。

8月3日晚,李君九、温汰沫等集中在麻园岭陈明仁家,对起义通电稿作最后的敲定。深夜,李明灏来访,想与陈明仁商量处置毛健钧的问题。李凭着自己与陈的师生关系,直接了当地说:“子良,毛健钧血债累累,如何处理他,事关大局。我看还是把他交给****去处理吧。否则,恐怕难以平民愤……”

没想到,李的话还没有讲完,陈已脸色骤变,勃然大怒。他站起身来,把手往桌子上一拍,为毛健钧开脱道:“毛健钧的所作所为,都是执行我的命令,有事,由我负责。如果今天清算他,明天岂不是要清算到我的头上。老子的军队还没有开出长沙城,连放一个人老子都作不得主了,这还了得1限明天上午8点,派飞机把毛健钧送走。不然的话,我就把通电稿撕掉,不干了,从城内一路杀出去。”这真是晴天霹雳,室内的空气像要凝固了似的,弄得大家手脚无措,谁也不敢进言。李明灏非常尴尬,赶紧声明:“急忙中说错了话,要把毛健钧交出去,出自唐生明之口,并非是****的意思。”

陈明仁不信。李明灏又说:“唐生明就在城里,你要是不信,去问他好了。”

这样,陈才怒容渐消,向李拱拱手:“冒犯了,请海涵!”

为了顾全大局,第二天上午,只得按陈明仁说的,用飞机将毛健钧放走了。

[陈明仁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代参谋长黄克虎谈了自己的看法:

当时我很不理解陈的用意何在。事后了解,陈早在7月初就秘密地把他的家属——儿子儿媳和孙儿等(其妻谢芳如因病未去)共乘一辆小车,并用一辆卡车装运他本人的贵重财物,委托驻邵阳的62师师长夏日长派兵护送到安江。陈惟恐毛健钧被扣后,军统特务对他的亲属采取报复行动,所以不惜在解放前把一个特务头子释放出去。由此可见,陈在起义前对共产党的政策仍是疑信参半的。

当然,这只是黄克虎的一家之言,也许只是一种可能或一种因素。是否以此为避雷针,意在保护部属?因为既然像毛健钧这样有血债的大特务都可以释放,其他的人当然更不该追究;抑或以此为测试器,试探起义后自己的地位和权威?陈明仁自己没有说,笔者也没有掌握其他当事人的证言材料,不敢妄加推断,相信读者朋友自有看法。但有一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决意放走毛健钧,决不是个偶然事件,而是陈明仁深思熟虑的结果。因为他有足够的时间加以考虑,而且他也是很注意从政治上权衡得失的。

在处理是否同意陈明仁放走毛健钧的问题上,李明灏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充分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宽广的胸怀。他的这个优点在解放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湖南起义实现后,他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他把双方代表拉到一起,一一作了介绍,最后才轻描淡写地自我介绍:“我是个搭桥的,叫李明灏。”湖南省领导机构成立时,他被任命为湖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1950年3月正式筹组湖南省政府时,中央曾希望他担任湖南省副省长,他说:“故乡亲戚朋友太多,太麻烦,请让我离开湖南。”中央同意他的请求,调他到武汉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作,他坚辞拟定的中南民政部长之职,而甘当配角,担任了副部长。中南区撤销后,他当了12年的湖北省副省长,后又担任省政协副主席,他的足迹遍及湖北的山山水水。他下乡视察坚持坐大车,甚至以步当车。一下到基层,他就与群众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乡下群众见他总是穿一身破旧中山装,竟把这位喝过洋墨水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看成“土八路”、“大老粗”。他听了以后,不但不感到难为情,反而感到高兴和自豪。1978年9月,年已81岁高龄的他不通知县政府接待,自己坐公共汽车到红安、新洲、浠水县了解农业情况,每到一地,都要到几个生产队看看。返回后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要把农业当成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化”等重要意见,并报送了《积极扶持老苏区农业发展的报告》。他担任汉丹铁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发现长江埠铁路桥工程有质量问题,他要求推倒重来,意见遭到否决,他愤然地说:“我要到铁道部滕部长处告状。”临近全线通车,他要求自己先上火车试一试。有人劝他“不要冒险”。他说:“我是指挥长,我不冒险谁冒险?”结果桥塌车毁,他被摔伤住院。有人说他“出尽了湖北的洋相”。而更多的人说:“他用生命向人民负责。”凡是与他共过事的人,无不为他的精神风范所钦佩、所感动。]

三、程潜提出设立“中国国民党湖南临时军政委员会”和“中国国民党湖南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欣然同意

李明灏进入长沙后,程潜与之多次晤谈,更加坚定了起义决心,加快了起义的准备工作。8月1日,中央军委在给****、邓子恢并肖劲光、王首道的电报中指出:“必须在期限满后(五日至七日),占领长沙、湘潭、益阳、宁乡、湘乡等五县(这五县是极富庶地区,为向湘南进军必需的基地)。”8月2日李明灏向程潜转达这一精神后,程即于当晚8时向******、朱德和李宗仁、阎锡山等发出呼吁和平的通电。通电全文如下:

广州李代总统、阎院长,北平毛主席、朱总司令,重庆张主任,衡阳白长官,兰州马长官、马主席,广州薛主席,昆明卢主席,成都王主席,西康刘主席,贵阳谷主席,福州朱主席,赣州方主席,宁夏马主席,桂林黄主席,青海马主席,新疆鲍主席,长沙陈主席,广东省参议会,广西参议会,四川省参议会,云南省参议会,贵州省参议会,福建省参议会,江西省参议会,甘肃省参议会,西康省参议会,青海省参议会,宁夏省参议会,新疆省参议会,湖南省参议会,香港黄季宽先生、章行严先生、贺贵严先生、刘为章先生、陈长口先生,长沙唐孟蒲先生、仇亦山先生、曹耔谷先生:

潜参加革命已历时四十五年,早岁追随总理,入参机密,出掌兵戎,亲承明教,习闻大道。深知革命目的在求人民解放,其对象则为打倒****独裁封建势力及帝国主义侵略,以此揭之三民主义挽救中华;不意北伐成功之后,******当国二十余年,背弃总理遗教,惟务独揽大权,专己自利,姻亲私呢,贪黩成风,罗织飞钳,遍于全国。以致正人结舌,宵小盈庭,政治经济,日趋腐败,不惜皆亡之怨,初无罪己之辞,迹其所为,盖无一事不与三民主义背道而驰;全国人民处于长期压迫之下,复经八年抗战,国家元气,铲削无遗。****应民众之要求起而抗争;犹不知自为检讨,共图挽救,复凭持武力,假借外援,饰非作伪,徇私怙恶,数百万精锐之师,一旦崩溃,苟非见弃于民,何至败亡如此之速?李德邻先生代总国政,起而倡导和平,全国同声响应,潜依据民意,竭力赞同。行政院以****和平条件征询各省意见,潜即复电主张全部接受,乃经代表蹉谈之后,不征各省同意,遽予反对,惟逞私人意气,置全国人民利益于不顾。旬日之内,首都倾覆,师徒挠败,措置无能,古所未有;尚欲困守一隅,残以逞,此而不忍,孰不可忍!湘省在抗战期间,负担最重,破坏最剧,连年水灾惨重,救死不追;潜呼吁罔闻,维持无术,数月以来,神形交瘁;近顷****南下,桂系军队复不战而退,糜集全湘,民众困于诛求,咸思自救,潜锋镝余生,忝持省政,岂忍坐视地方蒙祸。久亦缄默,用是询于父老,系我袍泽,举人人心中所欲言以陈子当世爱国者之前;尚望常道仁贤,共念凶危,立即化除成见,继续和谈,则全国治安,固可立即恢复,国家命脉,不至中绝,人民生理,得以苟全,以为今之秉政者,苟犹有丝毫之天良未泯,当能翻然憬悟,立致祥和。粤、桂、川、康、慎、黔、甘、宁、青、新各省人民,求安厌乱,同此心理,务望一致惊呼,消此浩劫,慎毋再为反动宣传所误,甘自绝于和平康乐之途。潜毕生尽瘁革命,誓守总理遗教,为实现革命之三民主义而奋斗,谨掬至诚,告我同志。

程潜未东

程潜的这篇个人通电,虽然语态较为温和,但也揭露了******独裁误国的种种罪行,批判了李宗仁拒绝《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导致和平谈判最后破裂的严重错误,意在阐明湖南和平起义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并呼吁西南、西北各省起而响应。这是程潜第一次向国共两党公开表态支持局部和平,表明湖南和平起义的实现就在眼前。

8月3日晚上8时,省政府新闻处长兼新闻发言人刘伯谦到长沙中央日报会客室,举行临时记者招待会,前来出席的发行人、记者、编辑共计40多人。记者描述会场的情景是“热烘烘的挤满一堂,人们的心情是充满着惊喜和激荡的”。

刘伯谦首先宣读了程潜的记者问答录。程潜指出:“我由邵阳来长沙是在3天以前,沿途情况很好。前天本市《时代日报》所载本人在途中被解放军俘虏的话,完全不确,显系别有用心的人故意造谣,以作继续散布谣言的准备。”

有记者问到新的行动计划,程潜答道:“今后的行动应该是靠拢人民大众的行动。人民大众所需求的是真理,人民大众的方向是正确的,由思想的一致到行动的一致,我坚信未来新社会的创造一定顺利成功。”

刘伯谦还当场散发了8月1日晚的和平通电。最后,刘郑重宣布:8月4日正午,程主任将有两个具有爆炸性的电文发表,这电文将昭告全国和全世界:湖南已经和平解放了,湖南人民将接受一个翻天覆地的空前伟大局面!

与此同时,陈明仁虽然有时表现得有些倔强,但总的说来对起义的态度日趋积极。李明灏更是抓紧时间与程、陈的代表商议有关起义的各项问题:

——关于起义通电问题。李明灏提出:应以反蒋、反李(宗仁)、反美帝为主要内容,并由其自由发表,我方先行索阅。程、陈对此没有异议。

——关于起义部队驻防交接及解放军入城时间等问题。陈明仁同意将长沙之部队于8月1日开始向湘潭、宁乡撤退,只留下维持治安之力量为度,但“希望保留其兵团司令职务,俾其努力杀敌立功”。鉴于白崇禧部队有向邵阳方面调动作战的迹象,程、陈提出:“盼在茶陵、攸县、渌口一线的解放军迅速以轻装向邵阳推进,以减轻桂军对邵阳的压力。”1兵团部队除留232师维持长沙秩序之外,其余部队于3日晚撤退完毕,希望解放军于4日入城;李明灏将这些情况电告了四野。8月1日,四野领导电复李明灏:“我军不日即开始向茶陵、攸县、邵阳方向前进,我方部队当照来电于4日晚入长沙。”8月2日,中央军委正式电复:“可以答应陈明仁保留兵团司令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