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莱芜
3901700000023

第23章 战役总结(7)

(2)最近行动可能有两种,故我有两种建议:一种可能攻占蒙阴,这种可能让我这个军去占,在新(泰)蒙(阴)地区打击和消灭七十三军;第二种可能是两个军齐头并进,但这个可能性不大,这种情况下,当然执行起来有困难,但如七十三军前进,我则将部队向后拖,如不去更好。

(3)为便于联络及时,及我将来向他处调时,可搞一部电台距我二、三十里,并可继续派联络人员。

(4)如将七十三军、十二军完全消灭,仅剩我这个军时,可派一负责干部具体研究出去之办法。

(5)能否派人前来,有何要求否?

这时,我山东军事形势是:敌人集中大量兵力于陇海线,每师相距不远,采取肉球战术.因兵力过于宠大,硬骨头我军啃不掉,已决定大军向北,把北来敌人吃掉。<;因北面)敌人兵力比较弱,又有四十六军内部工作,全部消灭北线敌人比较有把握,故此时大军已秘密向北线急剧运动,野战军情报科长亦正是搜集情况而与李相遇于蒙阴北者。当时该侦察科长建议李速返回四十六军,以便了解北线敌人各军情况、驻地,因此,李未到蒙阴去,于十日当天即中途折回。

回时,李这样答复韩:“我与军部某同志已取得联系,你所谈问题,已详为转告陈军长,故陈军长之意见可能由鲁中转来,叨后日再派人前往。”

这时,李即正面叩询北线各部队的位置,韩大体上告诉了点,但韩又郑重向李提出:

(1)现在已决定要我向蒙阴进攻,是用全军兵力或一个师兵力暂不详。

(2)假设我全军行动,一定拖延至十八日到达蒙阴;如果一个师进攻,先进至常路,看情况决定前进或后撤。

(3)告诉我是否决心保卫蒙阴城,及军事机关布置物资所在地,以免发生误会和不必要之损失。

(4)如果决心保卫蒙阴城,应马上大量制造宣传品,在我前进道路上发贴(内容最好是欢迎各个番号之主力军保卫蒙阴城),同时广泛散布流言,我好借此吓唬李仙洲说:“八路军主力军多,前进困难。”

(5)我未前进以前,首先向前进路上空打二、三炮,如他们决心阻止我前进,应在高地上放一把火,我即不前进或缓进。

(6)告诉陈军长对我不要怀疑,同时通知部队不要摸岗哨,应从大的方面着眼,因这样不能解决基本问题。

在这里,我们谈谈刘之行止。刘是三日(从)博山出发前往鲁中军区的,因等候数日,辗转于十四日始到蒙阴。此时,陈军长已到蒙防。刘将韩部情况报告后,陈军长嘱刘于十五日返回韩部,并带回陈军长的意见如下:

(1)他诚意地告诉我们好多问题,表示谢意,我们希望他永远为民主事业共同携手。

(2)我党中央与我对其毫不怀疑,请放心。我野战军决不

打他,为了使咱们之工作不暴露,所以不能把这个问题告诉地方兵团,因而摸岗捉哨在所难免。希不要在意,没有什么关系。

(3)我们有足够力量确保蒙城,如不保蒙阴会直接影响南边之会战。告诉他最远进到常路(距蒙阴北三十里),否则任何军队去即打。至于南北两线,我们亦有足够力量与充分条件取得胜利,亦希其放心。

(4)希望今后不间断地取得联系,以免发生误会。

(5)我们的机关物资所在地,新蒙山区都有,我之主力完全在常路东山一带,地方兵团完全在两侧。

当晚(二月十五日),我李即将陈军长意见告诉了韩。韩表示:“很好,很好!我的计议上边(指李仙洲)已采纳,决定部队后撤,不进攻蒙阴了。如此不仅蒙阴可以暂时免去威胁,而且南线可以放手大打。你说之情况很对,我也已了解新蒙山区一定是物资所在地,汶南有政权机关(专署),我感觉陈军长对我多少还有些怀疑,希望他以对待自己同志的态度对待我。另外,如这次部队北撤,仍希不要打车破路,因为从新泰到博山途中都是我的部队。七十三军。十二军他们在莱芜方向,要打,就集中力量打他们。”我李当即说:“那就让刘明天出去。”二月十六日(刘返回第二日),我刘同志又被派出来到陈军长处报告情报。此外,当四十六军于八日进驻新泰后,唯恐向南突出,驻数日,曾将其军部一度北撤到颜庄,因陈诚不同意,该军部又于二月十七日重返新泰。

第三个时期:莱芜战役打响到结束时期

莱芜战役是从二十日打响,至二十三日全部结束。因我正确掌握了策略,四十六军工作至此完成了配合全战役的光辉军事胜利。

第一天过程(二月二十日)

(—)二月二十日这天,四十六军又奉命北开颜庄地区,到午后四时,博山南北有炮声。同时,在颜庄东北蛇沟东北高地,四十六军与我某部接触。

(二)天已黄昏,刘返。霎时韩的情报科长即来说:“军长请李先生。”李即答:“稍等一会。”刘回来,陈军长指示他们要点如下:

(1)我们对莱芜战役之决心和布置:决心把李仙洲总部和七十三军,四十六军、十二军—个师全部吃掉,不过开始不打四十六军,先打莱芜城李仙洲总部和七十三军全部与十二军一个师,待解决后,再将四十六军包围起来,迫其举义或放下武器。

(2)估计战役的炮声响了,李仙洲一定要韩增援,因此,我们第一阶段应该力争不让他增援.说明只要他不增援,绝不打他.等着莱芜解决后,应积极活动。告诉韩,如果增援,那就没有办法,必遭被歼之命运。

(3)为了求得这个战役的彻底胜利,决不撤出你们两个同志,你们在其内部应积极活动,动摇韩之军心。

(4)你现在马上回颜庄(四十六军驻此),等着打响了,再把我们之决心和布置大体告诉他一下。

(5)(略)

(6)最后我代表党中央和华东局向你们两个同志表示党对你们的态度,党对同志是非常爱护和关心的,为了完成这一光荣任务,需要你们两个同志去担当.这时我刘同志即向上级表示:“党和上级耐心地教育了我好几年,请上级放心。”又说:“杨科长(指李)的质量比我高得多,亦请首长放心。”

(三)正在研究上级指示,韩之情报科长熊X X又到李、刘处说;“请李先生。”李又对其情报科长说:“刘先生还未淡完,告诉军长再稍等一会就去。”这时,他们即根据上级的指示,加以研究。后韩又派其卫士来请,估计时间已差不多,炮声快要响了,当即同往,将所研究之问题一一陈述于他。韩听后说: “王建安能掌握政策吗?下级干部们眼光很短,一旦将七十三军打完后,回过头来再打我,那怎么办呢?再说亦晚啦!因此,明天一定要派刘去联系,尽可能让李政委到前方来掌握政策,另外派—高级干部化装进来,以便具体研究七十三军消灭后这个军如何行动问题。”李即提明日无论如何不增援的问题,最后研究可打假仗。同时,事实上东北方向早已打响,对李仙洲也说得过去。韩最后即同意。

韩即拿起耳机告知一七五师前边部队,令他们在战场上喊话说:“我们是‘钢军’四十六军,今天才开来,你们走吧!我们是韩练成将军指挥的队伍。”又向李仙洲打电话,线已被截断,李又以安慰的口吻说:“东北接触之部队不要再积极进攻,否则惹起误会,即不好办,事实上那边部队又没来攻击。”韩即同意用威力和火力攻击,故晚间枪炮声不绝于耳。

(四)韩提出明天出去联系问题。当晚刘,李研究,认为不能出去。原因就是:韩要请一个高级干部来淡,也不过是一般的问题,同时他之企图要我们让开一条路,尽早突出包围圈,当时估计在这个时机高级负责人也不可能来,也没有来之必要,如出去再回来使我们很难回答他,故决定不出去联系。

第二天过程(二月二十一日)

(1)二十一日早晨,李向韩说,情况这样复杂,出去很难马上回来,又无联系地点,一旦不能回来,到紧急情况就无法出去联系。韩同意。这时韩说:“李仙洲已令我增援,故决定今日到南冶一带,我已告诉部队迟一点前进,最低能争取昨晚和今日半天之时间.如此莱芜即可解决问题。”李又郑重向他说:“如前往增援一定打上,同时一定会引起误会,因此要慎重,”韩即说:“李之命令不去不行,还是向前动一下,看情况再说,哪里打上哪里停下。”于是当日即慢慢前进,不巧我途中没有打援部队,故至下午四时即到达了南冶一线。这时,我之部队即跟踪追击而来,战斗相当激烈。

(2)正在战斗激烈之际,王耀武乘飞机而来,先与李仙洲讲话说:“要四十六军进城”,李未答,王又和韩讲:“限你即刻入城门”,王即离去.这时,韩摔电话机说:“完啦,完啦!我这个部队毁在他们手里。李!你说怎么办?”李说:“这已经很难分出了,还能进城吗?我意不能进城。”

(3)到晚间,四十六军即进城,因事先七十三军不清楚,发生了误会,不让进城,后交涉了一下,韩带李进去,至李仙洲处。当晚他们决定部队仍宿河南(靠莱芜城有一条大河),只军直及特、工、炮、辎等部驻城东关.李在李仙洲处与七十三军军长随从副官谈话,了解到七十三军七十七师已被我歼灭,吐丝口已经攻入,昨晚我X部已攻入莱芜城东关,是夜我军又攻击三次。李仙洲等原决定该夜即突围,但韩不同意,韩说:“我的部队都在河南那边,晚间行动困难……”

第三天过程(二月二十二日)

(1)二十二月拂晓,四十六军驻河南部队从河南向城内收缩时,受我杀伤很大。据说当时失掉联系的及伤兵不下千余人。在其部队极度混乱动摇之际,韩说:“李, 你有什么意见?完啦!”李即反问;“你能掌握哪些部队,你的意见如何,李仙洲等他们在搞些什么?”他说:“我只能掌握特务营,其他你知道,他们都是贵族子弟,不到一定程度我说他们能听吗?”李又说:“举义那是最好的,但你说不能掌握部队,那有何法?我现在只有负保护你的生命安全之责。我想只有一法,提早离开部队,免受个人生命危险,尤其你不同于一般人。否则,随军突围,那是危险的。至于我们牺牲了,在一个共产党员来说,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李意在使其部队失去指挥,以利消灭。韩即同意说:“好,就决定这样办。”

(2)二十二日晚,李仙洲与七十三军军长韩浚,四十六军韩及李之情报处长陶XX开会,研究如何应付这种情况。各种办法亦多研究了,后决定于二十三日向吐丝口方向突围。经过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三天之战斗,官兵情绪已起了很大变化,尤其是疲劳不堪,真是“主官无主见,小官光埋怨”,形成极度混乱局面。

第四天过程(二月二十三日)

二十三日拂晓,部队向北突围,李即将韩带出藏于莱芜城内。我军当即将其全军消灭于莱芜以北地区.至此,工作告一段落。

在莱芜战役期间,我做到了使韩〈之>;部队迟迟不进,便利我部队顺地的运动和完成军事布置,同时亦拖住了七十三军,两军相并突围时,能争取其提早脱离部队,使全军失去指挥,在我大军重重包围之下,迅速崩溃解体,直接影响了七十三军,故在很短时间内胜利地结束了这一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