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卖国贼策应下,金军攻陷楚州(今江苏淮安市)、濠州(今安徽凤阳)、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宋孝宗在军事上全面失利情况下,与金国签订隆兴和约:南宋皇帝不再对金称臣而是称侄;金宋为叔侄之国。南宋每年向金朝缴岁币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各守疆界。第三次金宋战争在宋高宗时开始,在宋孝宗时结束。
宋孝宗开始还有北伐热情,但上有太上皇高宗掣肘,下有虞允文去世他没有了得力大臣的支持,北伐热情也低落下来。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厌倦了政事的孝宗,效法高宗,传位给儿子赵惇(dun),自己做了太上皇。
宋光宗有精神病,大臣们在孝宗死后,由光宗的叔叔韩侂胄出面,逼光宗禅让,立光宗之子赵扩为帝,是为宁宗。韩侂胄专权,他掌控着神志不清的光宗,将南宋王朝送入了末路。
南宋由高宗传孝宗传光宗再到宁宗,为第四代皇帝。宁宗虽然没有精神病,但智力不行,反应极慢。不过他做了两件极有头脑的事,一是设立了御笔制度——皇帝在内宫用御笔批示的事,不需要经过三省等中央决策机关,就可直接下达执行。这种做法让君王没有了制约。第二是重视台谏。他认为台谏一定代表了民意。因为他有这种“爱好”,韩侂胄也做了两件事,一是作为扶持宁宗继位的外戚,他亲自掌管了御笔撰写之职。二是将亲信安排进了台谏部门。由此,他先由台谏、再用御笔将正值的宰相赵汝愚贬往了永州,让其死在路途之中。再开“庆元党禁”,将不同政见者全部清洗出朝。之后,为了巩固地位,他利用南宋军民盼望一雪国耻的心理,提出了北伐的建议。
这时蒙古政权开始崛起。
南宋北伐
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四月,在朝中说一不二的韩侂胄认为,蒙古的崛起有利于伐金,于是他发起了北伐战争。宋军不宣而战,从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分三路攻金。这是南宋王朝惟一主动发起的战争。宋金第四次战争由此爆发。
但南宋此时早无良将,各路宋军一交战,纷纷失败,宋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在北伐失利后还降了金,被金封为蜀国王(但不久被宋军所杀)。韩侂胄无计可施,只能派人议和。但金国回话,非要宋国将韩侂胄绑赴金国才可议和,和谈没有成功。不久,以皇子赵酽为首的主和派杀了韩侂胄,并于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与金和谈成功,签订嘉定和约:改金宋叔侄之国为伯侄之国,岁币由银二十万两增至三十万两,绢由二十万匹增至三十万匹。另外,南宋一次性付金军犒军银三百万两。宋金第四次战争结束。这次战争,金国胜利了,但蒙军在其后进攻,金国被迫迁都南京开封(今河南开封)。
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因蒙军攻击金国日甚一日,南宋乘机停贡岁币。嘉定十年,金宣宗不顾背后受敌,向南宋进兵。金宋第五次战争爆发。然而此役两败俱伤,蒙军乘机灭了金国(此段历史已在本书上章《半日皇帝》详述),接着开始灭宋。
§§§第三节 孤臣不是泥马
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蒙宋联军打进蔡州,金国灭亡。宋便乘机收复了原北宋的三京——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应天府。但蒙军翻了脸,反攻过来,三府又落入蒙军手中。接着,蒙军开始大规模伐南宋。
蒙军先突破了四川防线,接着横扫湖北、湖南。成吉思汗孙忽必烈又率军攻鄂州(今武汉武昌),当时南宋皇帝宋理宗派当朝重臣、贾妃弟弟贾似道督军救援。贾似道一边督战,一边向忽必烈提出划江而治的求和条件。正值哥哥蒙哥战死,忽必烈急于回国争夺汗位,他同意了贾似道的条件并撤兵。由此贾似道立了大功,升为右相。南宋也马上忘了国忧,进入新一轮歌舞升平之中。
忽必烈夺得了汗位,蒙军卷土重来。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蒙军包围江汉平原重镇襄樊。南宋开始了襄樊保卫战。襄樊保卫战比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还要惨烈,是中国历史上城市防御战中打得时间最久的战斗。双方共争夺五年。宋军数次增援,均被蒙军击退。但城中宋军就是不降。宋咸淳八年(公元1272年),南宋民兵首领张顺和张贵率壮士三千人,用轻舟载食盐、布匹等补给,一路血战,突入城中。城中得到补给,张顺和张贵二勇士却战死。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蒙军破城,守将范天顺和牛富战死,守将吕文焕被迫投降。这时,忽必烈已于一年前,即公元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
襄樊城一破,长江防线洞开。蒙军(现称元军)在长江上不断打败宋军。长江沿线宋军纷纷降元。
宋恭帝于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继位。右相贾似道拼凑起十三万大军,集结于芜湖,摆出决战之态。但他无心作战,只为求和。他私下又遣使去元军营中求和。元军拒绝,两军开战。宋军当即溃败,贾似道乘小船逃回扬州。他后被贬,在流放途中被押解官杀死。
元军乘势进攻,攻陷了建康府(今南京)。宋将张世杰在镇江府焦山集结水军,打算配合扬州宋军对元军反攻。但元军用火箭抢先进攻,宋军大败。元军进逼临安府(今杭州)。南宋王朝最后的日子来临了。
当时宋朝为宋恭帝,年仅4岁。朝政由谢太后谢道清掌握。谢太后提出要投降。大臣文天祥等反对。
文天祥是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宝佑四年(公元1256年)他中状元,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
宋恭帝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正月,宋军长江防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立即以家产充军费,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江西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命令他援常州(今江苏常州),之后驰援独松关(临安西北关隘,位于今浙江省安吉县南独松岭上)。但文天祥的军事才能终是不行,江西义军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德佑二年,元军兵临临安,朝中官员几乎逃光,这时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谢太后要降,文天祥反对。但在谢太后坚持下,他只得出城与元朝丞相伯颜谈判。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不过谢太后留了一手,在抱着恭帝投降之时,让大臣陆秀夫保护着南宋第六代皇帝宋度宗的庶出长子、恭帝的哥哥赵昰(九岁)、恭帝的二哥赵昺(六岁)逃出临安。赵昰一行躲过元军的层层围堵,到达温州。
陆秀夫字君实,出生于楚州盐城(今江苏盐城),三岁随同父母迁居江南京口(今江苏镇江)。他自幼聪明超群,才思敏捷,七岁能诗,十九岁考取进士,与文天祥同榜。当时镇守淮南的制置使李庭芝礼聘他到自己幕府任职。后因李的升迁,陆秀夫到南宋任礼部侍郎。
陆秀夫派人找来了躲藏于此的宰相陈宜中,大将张世杰也率兵从定海前来会合。众人拥戴益王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赵昺为副元帅。此后二王就成为宋室遗民心目中仅存的希望。同年,赵昰即位,改元景炎。即位后端宗只能由大将张世杰护卫着登船入海,东逃西避。
此刻元军虽然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平定各地。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找到端宗赵昺,被任命为右丞相。
文天祥与陈宜中意见不合,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到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冬,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也是南宋降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张弘范让其写信劝降张世杰,文天祥便写下了《过零丁洋》一诗。该诗因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而流芳千古。
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三月,端宗在躲避元军追逐时,船入广州湾时倾复,端宗落水。虽然他被左右救起,却生了病。因元军追兵逼近,大臣们只能带他带病乘船逃往碙州(今广东省雷州湾)。经海上长途颠簸,惊病交加,十岁的端宗几个月后死去了,葬于永福陵(今广东江门)。
端宗死后,大臣陆秀夫等又拥端宗的弟弟、年仅七岁赵昺在崖山登基,年号祥兴。
崖山位于今广东省新会市南,与西面的汤瓶山对峙如门,称为崖门,宽仅里许,是个天然港口。大将张世杰命令当地百姓大兴土木,为皇帝、太后建起宫殿。
这时大将张世杰犯了一个错误。他放弃了对崖门入海口的控制,而把千余艘战船背山面海,用大索连接,四面围起楼栅,结成水寨方阵,把木制战船两侧用衬垫覆盖,以防御元军的火箭和炮弩,赵昺的御船居于方阵之中。张世杰自以为是扎下了一个固若金汤的水寨,其实只是一个能防不能攻更不能逃的战阵,无攻便无法长守,无逃则没有保全。
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三月初,元将张弘范率水军赶到。他先控制了崖山之南的入海口,再包抄切断了宋军的所有退路,让南宋朝廷陷入了绝地。
这天的三月十九日,是一个暴风雨交加的早晨。早晨,海水退潮了,向南流去。南流的海水,却将元军偷袭的战舰带过了浅水弯。元军在宋军意想不到的北面向宋军水寨发起偷袭。到中午,水寨北面的宋军溃败。中午涨潮,海水由南北还,元军的主力乘大潮由南面向宋军发起总攻。宋军南北受敌,全线溃败。到黄昏时,宋军大将张世杰见水寨已无法坚守,下令砍断绳索,率10余战舰护卫杨太后突围。
张世杰率帅船杀到外围,见皇帝赵昺的御船过于庞大,被外围的船只阻隔,无法从水寨中出来。张世杰便放下小舟去接皇上。当时天色已晚,风雨大作,伸手不见五指,陆秀夫惟恐小船为元军假冒,断然拒绝来人将赵昺接走。张世杰无奈,只得率战舰护卫着杨太后杀出崖门。
宋军败局已定,御船又开不出水寨,陆秀夫便有了必死的决心。他先让自己的妻子、儿子跳海,然后对赵昺说:“事已至此,陛下当为国捐躯。德祐皇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八岁的小皇帝赵昺十分懂事,他穿好龙袍,挂好玉玺,伏到陆秀夫背上,由陆秀夫背着跳海自尽。官员、妇女、将士们也纷纷随之跳海。
这次,陆秀夫不是泥马,他没能够背着宋代的皇帝浮过海去。此役,宋军死难人数达十万人。
史载,这是一个悲壮的场景。崖门之战结束时,海面上到处漂浮着尸体。文天祥此时正被拘捕在崖山元营,亲眼目睹了这一惨状,他在诗中写道:“羯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
陆秀夫尸体几天后浮出海面,被乡人收葬。元军发现一具身穿黄衣的幼童尸体,身上带有金玺,上书“诏书之宝”四字。金玺送交张弘范辨认,确认是赵昺所用。张弘范再派人寻找赵昺尸体时,末帝赵昺的尸体已下落不明。还有一说法是,几天后渔民看到了他的尸体,就把他葬在今天潮洲赤湾村的宋少帝陵里。
§§§尾声
张世杰带着杨太后冲出重围。听到帝昺的死讯后,杨太后痛哭道:“老妇迢迢千里而来,也为了赵家的骨肉,今天儿子死了,老妇还需要活吗?!”说着跳海自尽。
张世杰逃亡海上,突遭暴风雨。张世杰仰天大呼:“我为赵氏已经尽心尽力了,一君亡,又立一君,如今又亡矣。现在又遭逢大风,不知天意如何?若老天不要我存复赵氏,就让大风吹翻我的船吧!”话语刚落,狂风吹翻战船,沉于海底。
南宋在崖山灭亡后,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送至元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元来软的劝降文天祥不果,又将他关进兵马司大牢,一连捆绑带枷十余天。之后一连关押三年。在狱中,元朝故意让他收到女儿柳娘来信,让他知道妻子和两个女儿在元朝宫中为奴,生活十分凄惨,逼他降元。文天祥不为所动。《古文观止·正气歌并序》中介绍,他在给妹妹的信中写到:“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三年监狱生活,文天祥写出了《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不朽名作。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八月,元世祖问大臣们:“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答曰:“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令,打算强行给文天祥授高官。但文天祥断然拒绝。十二月八日,元世祖亲自召见文天祥,以授以中书省高官为诱劝降。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见劝降没有希望,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场。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
宋朝灭亡后,宋朝皇帝陵墓也遭洗劫。北宋皇帝主要陵墓在河南奉先(河南巩义市)。北宋灭亡以后,绍兴府会稽县宝山泰宁寺就成为南宋的皇家陵园。宋朝灭亡不久,忽必烈的帝师、西藏僧人杨琏真加先盗了宋孝宗的次子魏王赵恺的坟墓,获得不少珠宝。之后宁宗及皇后杨氏、理宗、度宗的陵寝相继被盗。
不久,杨琏真加又盗徽宗、钦宗、高宗、孝宗、光宗五帝及孟氏、韦氏、吴氏、谢氏四位皇后的陵寝。他们不但搜寻财宝,还对皇帝及后妃的尸体肆意污辱。
宋朝,由北宋至南宋至此是彻底走完了自己的历史路程。北宋从公元960年至公元1127年,南宋的历史从公元1127年至公元1279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公元1279年,元军攻破崖山,陆秀夫背着末帝赵昺投海,南宋灭亡,宋朝历时320年,共十八帝。
读罢南宋史,终于悟到:
一、英雄是时事造就的。北宋开始杯酒释兵权,造就了开国无大将的局面。然而到了南宋历史需要战将时,岳飞、韩世忠、张浚等战将便应运而生。
二、时事造出英雄后,如果君王不顺应历史的潮流而用,则再多的英雄也只能是英雄,无助于推动历史的前进,只能为文学的悲剧留下素材。
三、良将能臣产生是有一个过程的,一个时代只能产生几个良将能臣。一个国家如果杀光了当代的有才能良者,有德无能的文臣武将们再有忠心也于世无补。只落得个千古英名而已,却无力回天于当朝。如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忠则忠也,军事才能却实在不堪担当重任。
四、开国方略最为重要。高宗建南宋,开国方略便是“以战佐和”。如此方略从头注定南宋是个悲剧性的国家,在南宋当忠臣作良将必是悲剧性的忠臣良将。如此方略何谈复国?又如何能让英雄去创造成功的历史?最后国破家亡,连宗庙祖坟也丢了个干净,本是在预料之中的事。只是开国就留千古骂名,高宗这皇帝罕见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