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绿色生活与环境科学
3883200000019

第19章 黑色文明(2)

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量大约已经增加了25%。这些增加的CO2来自发电厂和工业、汽车和生活取暖系统中燃烧的矿物燃料(如煤),以及森林的砍伐和燃烧。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也增加了大气中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浓度,大约五分之一的温室效应是由它们引起的,造成臭氧层破坏的氯氟烃也贡献了温室效应的四分之一。温室效应能造成大范围的环境破坏。随着气温升温,冰川融化,海洋变暖使海水膨胀。据估计,到2030年,海平面将上升20厘米,到2100年,将上升65厘米。与此同时,暴风雨将更加频繁,强度也可能加剧,它们发生的位置也会改变。目前世界上有一半人口都居住在沿海地区,你也许是其中的一员,都将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随着海平面上升,海岸淹没和侵蚀更为明显,象孟加拉那样的三角洲国家一—1988年的洪水淹没了其国土的五分之四——以及处于低洼地的珊瑚岛,如马尔代夫,都将遭受极大危害。到那时,有些著名海滨城市,如上海也许不复存在了。除此之外,温室效应感觉可能引起气候带向极地移动,特别是在北半球,这样某些稀有物种可能会永远消失,作物分布结构改变,某些干旱地区——如非洲的萨赫勒将会更加干燥,全球的沙漠化和饥荒将更为严重……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可怕的景象啊!令人欣慰的是,一个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框架性公约已在1992年巴西的环发大会上通过,但是,控制温室效应确是任重而道远,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3)“空中死神”——酸雨

几年前,加拿大与美国打起了一场国际官司,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一场酸雨纠纷。美国工业区排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硫,越过国界后形成酸雨降下,使加拿大几百个湖泊因酸化而毁灭,另有几千个湖泊也濒临死亡。湖中的水生生物更是恶运难逃,大量地死亡。不仅如此,据调查酸雨已渗入地下,使地下水源趋于酸化。这些受害湖泊大多分布在距美、加工业区较近的安大略省北部、中部和新斯科亚省。为此,双方争执达十余年之久。

酸雨是一种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当pH值降到5以下,就可能使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和损害。同时,它还会腐蚀建筑材料、金属结构、油漆等,古建筑、雕塑也会因此而损坏,所以有人称之为“空中死神”、“空中恶魔”。在意大利北部,5%的森林死于酸雨,瑞典有15000个湖泊酸化。据统计,美国每年花在修理受酸损的古迹的费用超过了50亿美元。另外,酸雨还会烧死农作物或使之减产。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SO-2和NOx的人为排放量;其次必须改造燃烧技术,并对污染源进行消烟和脱硫处理;再次必须开发低污或无污新能源;最后可以通过绿化,种植耐酸抗污树种,来吸收和清除大气中的SO2和NOX。

(4)水比油贵——一个未来的事实

水是地球上众生灵的生命之源。没有水,一切生命都将不复存在。而我们面对又是怎样一种现实呢?世界上每天有2.5万人死于水质管理不善,还有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口缺少清洁用水,平均五年中每年有460万儿童死于腹泻。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水资源》报告的估算,发展中国家至少有3/4的农村人口和1/5的城市人口,常年不能获得安全卫生的饮用水,17亿人口没有足够的饮用水。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人江河湖海,污染了55000亿立方米的淡水,约占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而且还呈日益恶化的趋势。有关专家预测,到2000年世界污水排放量将增加到16000~20000亿立方米,使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水污染而导致的饮用水危机正席卷着全球。因此在将来我们也许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水比油贵”。

全球淡水资源危机是人口剧增和经济发展的产物,这种危机反过来又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状况下,全世界需水量的增长与水资源的不足之间的矛盾将日益尖锐,水资源分布不均和某些地区耗水量过大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以及水体因污染而不断恶化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供需间的矛盾。因此有人认为,在未来的21世纪,水资源危机将取代能源危机,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严峻的问题。

(5)“地球之肺”的悲哀——森林锐减

森林是“地球之肺”,是人类的亲密伙伴,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态组分。然而,今天的森林却在惨遭人类的大肆砍伐和破坏,森林资源急剧减少,覆盖率大幅度下降。

在历史上,地球曾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19世纪降为55亿公顷,而现今人类仅有2。8亿公顷的森林。全世界目前每年有2000万公顷的森林化为乌有,平均每分钟消失33公顷森林。照此趋势下去,到2000年,发展中地区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将下降40%。另外,除了人为砍伐,酸雨也正在吞噬着森林。

随着森林的减少,将减少对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同时,焚烧树木将向大气中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因此毁林对全球变暖是一大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森林消失后将加剧水土流失,破坏已有的灌溉系统,导致洪水泛滥、干旱、滑坡等。森林不仅作为一种资源能为人类提供木材和各种林业副产品,更为重要的是它作为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调节器,具有涵养水源、保护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障农牧业生产、保存森林生物物种等作用。设想一下一个没有肺的人将怎样生存呢?为此,国际社会正在协调行动尽力拯救人类最重要的呼吸器官——热带森林,但是由于这些热带森林大多分布在发展中国家,未来的任务将是何等艰巨!

(6)“沙漠风暴”——土地沙漠化

沙漠化是影响全世界的危机之一,据1984年的估计,地球上约有35%的土地(45亿公顷)存在不同程度的沙漠化问题,其中3/4以上的土地中度退化,1/5的土地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全世界有91个国家的土地处于沙漠化的危险境地(其中包括中国),每年有2000多万公顷土地——相当于乌拉圭或塞内加尔的面积——失去生产能力,平均每分钟有30公顷土地变为沙漠。预计到本世纪末全球沙漠化的土地还将扩大20%。

沙漠化在非洲最为突出,辽阔的撒哈拉大沙漠每年都在扩大。在1984~1985年,与之相关的干旱使3500万人饱受饥荒灾害。

沙漠化是人类不当的行为所造成的,也应能通过人类的行动来加以控制。如改善土地的使用方法,形成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停止过度放牧和毁林造田,保护植被;营造防护林,封沙固土等。我国年造林150万公顷,对防止沙漠化起了积极的作用,“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更是成效显著。

但愿“沙漠风暴”早一天停止。

(7)“营养不良的加剧”——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另一种形式的土地退化。由于流失的土壤中含有氮、磷等营养物质,因此它使原先肥力不高的土壤更为贫瘠了,土地的生产能力也由此下降,农作物减产。另一方面,侵蚀的表土被冲入河流、湖泊、水库,会淤塞河道、港口,减少水库的库容,增加洪水的危害。在山区,水土流失还会导致滑坡灾害的发生。

水土流失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主要是由于森林和植被的破坏,使表土裸露和缺乏吸附源并随雨水雪水冲刷而流失。每年,水土侵蚀使埃塞俄比亚要损失150万吨谷物,相当于1983年救灾运到该国粮食的总和。据粗略估计,全世界每年有260亿吨的耕地表土流失,其中美国每年流失土壤15.3亿吨,苏联约23亿吨,印度约47亿吨,中国约50亿吨。这是一些令人痛心的数字。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在于植树造林,恢复易流失地区的植被覆盖度,也许你我都能使上一分力。

(8)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下降

目前,我们的星球已成为一个生物枯竭的世界,而正是这个世界在过去的年代里维持了人类。今天,我们已看不到候鸽成群迁移,因为它在1914年就绝迹了;围绕加勒比海秃海豹而形成的旅游业也逐渐萧条了,因为最后一只秃海豹已经死于1960年。1979年,非洲大陆上还有130万头大象,而现在只剩下一半;中国的东北虎和华南虎各仅剩几十只。一场物种灭绝的浩劫正席卷而来。据《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估计,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到2000年地球上10~20%的动植物,即50~100万种的动植物将消失。有许多物种在人们还未来得及了解它们之前即被灭绝,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鉴别过的物种还不到140万种。

物种灭绝本是客观规律,物种灭绝和形成的速率本来是平衡的,但是,由于人类乱捕滥杀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这种平衡已被打破,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形成的速度却下降了。目前,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据调查,鸟类从100万年前到现在,平均每50年有一种灭绝,从1600~1950年,已知的鸟类和哺乳动的灭绝速率增长了4倍(见图)。到1950年,鸟类和哺乳动物记录的灭绝速度已上升到每世纪0.5~1%。从1600年以来,已知灭绝约113种鸟和83种哺乳动物,在1850~1950年之间,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平均每年一个种,物种灭绝速度的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状况的一个有效测量尺度。

今天,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世界的生物财富,世界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和退化正使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民付出极大的代价。而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和生物圈来说又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财产。目前,很多东南亚国家由于海岸红树林的消失而使渔业产量大大降低。物种灭绝将在今后几十年内对整个地球的食物供给带来的危害和威胁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预料和挽回的。人类保护自然,保护物种,也就是在保护自己。

(9)垃圾成灾

1984年,41桶含有强烈致癌性的二噁暎的废物被转移到法国的一个废屠宰场,这些废物来自意大利索维索一家化工厂。1988年,1万桶来自意大利的危险废物被发现倾倒在尼日利亚的科科……所有这一切说明垃圾已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环境难题。据统计,全球一年产生的垃圾将近100亿吨,其中发达国家占有很大比例。在发达国家,高消费的生产方式更加剧了垃圾泛滥成灾。美国素有垃圾大国之称,目前已处于垃圾危机之中。从1960~1986年,美国生活垃圾总量增加了80%,从每年8750万吨猛增至15770万吨。

垃圾成灾将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首先将占用大量土地,据遥感调查表明,目前北京市被几千堆垃圾所包围,沈阳市周围有500多堆垃圾。其次,随意堆放的垃圾由于没有经过合理的处理,将会污染环境,引起疾病蔓延,损害人体健康。更为可怕的是,大量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危险垃圾(如核废物)将给人类带来极大的潜在危害。最近,为了加强对危险垃圾的管理,联合国于1989年3月在瑞士巴塞尔召开了会议,并签署了关于禁止输出宥毒有害废物的国际公约。

(10)无形的恶魔——有毒化学晶污染

1955年在日本富山,人们因吃了含镉的米、喝了含镉的水而中毒,造成多人死亡,患病者超过280人。这是一起典型的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自50年代以来,有毒化学品这一无形的恶魔一直在侵扰着人类生活,与之有关的污染事故日益增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目前在市场上约有7~8万种化学品,其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危害的约有3.5万种。而且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已超过500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现在每年又有1000~2000种新的化学品投入市场。

由于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全球的大气、水体、土壤乃至生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毒害,连南极的企鹅也未能幸免。引起这些污染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工厂的事故造成大量有毒化学品向环境中的释放;二是许多工厂对排出的有毒废物不加处理或稍加处理就排放到环境中,造成污染和危害;三是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因为许多农药具有剧毒性或具有致癌作用,滥用农药后将污染水体和土壤。各种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转移,在生物体中富集,危害了生物,特别是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人类还未来得及从旧的公害中解脱出来,又陷入了日益紧迫的十大环境问题,可谓危机四起。有人认为,环境危机的严重程度已相当于“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与此同时,人类的环境保护行动的步伐显然太慢了,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如果不尽快采取积极的行动,人类的发展前景将是十分暗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