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绿色生活与环境科学
3883200000018

第18章 黑色文明(1)

人们把频繁不断的公害事件形容为“旧伤未愈又添新伤”。继所发生的闻名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之后,近十几年来又发生了一系列影响范围大、危害严重的重大污染公害事件。

1978年3月16日夜,隶屑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超级油轮“艾莫科·凯迪斯”号,航行中因舵失灵,在法国的布列塔尼海岸搁浅。从油轮中溢出的680万加仑原油迅速在海面上形成约29公里宽,130公里长的石油污染带,使210公里风景如画的法国海岸遭到严重污染。这次海洋污染事件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64亿美元,其中还不包括死于溢油污染的1万多只海鸟和5000多吨被原油污染的牡蛎等。这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洋污染事件。

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因一座反应堆大部分元件烧毁,一部分放射性的物质外泄而引起放射性污染事故。事故发生后,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反核电的轩然大波。

1984年11月9日,墨西哥城近郊一座液化气中心站发生连续爆炸,54座气罐几乎全部起火,对周围环境损害严重,造成1000多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毁坏房屋1400余座,3万人无家可归,周围50万人不得不迁居他乡。

1984年12月13日,在印度博帕尔市郊,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所设的一家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致使贮罐内尉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袭向博帕尔市区。据悉,死亡人数有6000~2万人,受害人数10~20万人(这里与前面提及数据不一致,因为来源于不同统计材料),其中一些人双目失明或终生残废,受害面积达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这是迄今最惨重的一次工业污染事件。事故后,印度政府和人民要求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赔偿经济损失,但因对赔偿数额双方争论较大,直到1989年2月14日印度最高法院提出,要求该公司赔偿经济损失4.7亿美元作为事故的最后解决办法。美方表示接受并于2月24日把4.65亿美元的赔款交给印度最高法院。但博帕尔市人民和受害者仍然抗议,要求6.5亿美元的赔款,事实上,4.7亿也好,6,5亿美元也好,都仅是一种短期的间接补助,实际所造成的,尤其是长期的潜在的危害却是这点钱所无法赔偿的。人们不禁要问,假如这事件不是发生在贫穷的印度,而是发生在美国国内,结果又会是如何呢?

1986年4月26日,位于基辅以北13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误,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造成31人死亡,237人受严重放射性伤害,直接经济损失达120亿卢布,其中消除污染花费约40亿卢布,事故给生产造成的损失约80亿卢布。而且,危害还在继续。据1989年11月8日的《莫斯科新闻》报道,1986年事故发生时在那里工作的和后来参加清理工作的人员中,已有250多人相继死亡。1989年11月白俄罗斯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叶夫图赫说:为了消除事故后果,共有526个居民点的13万居民需要迁出,今后6年的费用需要170多亿卢布。苏联一位物理学家预言:在今后20年内,将有1~3万前苏联人面临得癌症的危险。上述这一切,都还不包括由于严重的核污染飘尘给邻国带来的危害。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事故。

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事故发生地的100英里以内,大约60余万条鱼被毒死。300英里外的井水不能饮用。据联邦德国环保部门监测,流人莱茵河的有毒化学品达30多种,河流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污染事故给沿岸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和困难。如美因兹、威斯巴登等关闭了靠近河边的水源井和自来水厂,许多城镇用洒水车给居民运送饮用水,许多啤酒厂也被迫停产。据专家认为,这次事故不但使已经投资了300多亿马克治理莱茵河的努力付之东流,而且由于汞等有毒物质沉积在河流底泥中,有可能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1986年圭亚那的农民把进口用来灭鼠的硫酸**误当成农药施人甘蔗园,人们吃了未洗净的甘蔗以及含这种农药的食品而中毒,有44人死亡,由于硫酸**会在人体内富集,估计可能还有几千人慢性中毒。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此作了专门报道。

1989年3月24日,美国9.5万吨的埃克森,瓦尔德兹号油船在阿拉斯加州的威廉王子湾触礁,船体撕破,1000万加仑(2.32万桶)原油泄漏,厚厚的油膜覆盖约1600平方公里的海水。水上浮油蔓延了4600平方公里。结果使1万只海獭、10万只海鸟和海鸭受害,其它生态危害尚难以估算。

这里所列举的都是一些世界知名的事例,还有许多事件是鲜为人知的。如:1985年4月13日,加拿大一辆卡车载着一台有高浓度多氯联苯液体的变压器去废物储存场,途中在经过安大略省北部的凯诸拉城附近时,有400升多氯联苯从变压器中泄漏,污染了100公里的高速公路和其它车辆。

1985年8月末,印度古吉拉特邦凯拉地的一个化工厂和孟买北部的一个化工厂发生化学品泄漏,共造成3人死亡和12人住院,有数吨氯气进入大气,使厂区居民被迫疏散,

1985年11月8日,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因斯蒂图特农药厂发生泄漏,存放于容积为5000加仑反应器内的500加仑溶于氯甲烷的涕灭威肟冲出容器泄人大气。约有135人暴露在烟雾中,使眼睛、气管、肺部受到刺激,需住院治疗。

1986年,位于莫斯科北部150公里的比里思斯基水库被一化工厂泄漏而污染,因此造成数亿卢布损失。该厂曾生产氨水、苯酚和苯,目前水库污染物已超标数千倍,渔业部门损失15万卢布,政府为居民迁居要花数亿卢布。

1988年1月,美国内河出现了最大的油泄漏事故。在俄亥俄州,一个使用40年的油罐破裂,致使380万加仑柴油倾泄,其中收回了一部分,最终仍有86万加仑油流人莫农加希拉河,形成一条长14英里的油段。

1989年3月2日,美国一艘800英尺长的大油轮在夏威夷群岛附近遭大风浪袭击后,大约有11.7万加仑原油泄漏人海,污染海面达15英里。

1989年4月7日,苏联“迈克”号核动力潜艇,因电路短路起火,在挪威北部公海沉没,艇上69人中有42人丧生。

1989年6月3日,苏联中乌拉尔地区发生油管爆炸事故,炸毁两列客车,400人死亡,600人受伤。

与八大公害事件相比,这些事故危害是何等之大,另一个特点是花样更多了,真有点让人目不暇接。但是除了无可奈何还有什么呢?人类自己酿成的苦酒今天注定轮到自己来喝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伤痕累累的地球挣扎着维系自己苟延残喘的生命。但这还不够,“残忍”的人类还制造着更为可怕的悲剧。生态的破坏和环境污染已不再是局限于某时某地,这种疯狂的行动象恶浊的毒液在地球的血管里蔓延,蔓延,整个地球都被玷污了。

今天,地球上经没有什么地方不存在这样的惨剧。从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山顶到南极大陆的企鹅体内,污染物已普遍存在;从饥饿的非洲大陆到洪水泛滥的南亚平原,自然正在无情地报复。地球的灾难,人类的灾难正悄悄地而又凶猛地向我们走来。

地球,人类生存的摇篮,曾是那么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如今却是疮痍满身,不时地发出深重而又痛苦的呻吟。人类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由空前的环境危机所引起的生存危机。臭氧层破坏,酸雨,海平面上升,水污染,物种灭绝……真所谓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让我们来看看世界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吧。

(1)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位于大气平流层中的20~25公里处,是地球上芸芸众生的保护伞,它能够吸收掉99%的由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形成天然屏障,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紫外线强烈辐射的伤害,然而近来发现,地球上的臭氧层正在遭受破坏。

1985年5月,英国南极考察队的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了面积近于美国大陆的臭氧层“空洞”,这个空洞位置不固定,其面积也在逐年扩大。大量观测表明,在过去十年间,南极臭氧层一直在有规律地递减,1985年春天其浓度仅为1975年的一半左右。不仅如此,在世界其它地区也出现了臭氧层减少,包括中国。臭氧层的破坏,使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紫外线大量增加,人类及其它生物体将会因此遭受极大危害。科学研究表明,过强的紫外线被动植物吸收之后将引起不良生理效应,使它们失去应有的生物功能。紫外线过多还可破坏人体的抗病能力,人而诱发多种疾病,如皮肤癌、麻风病、天花、皮肤溃疡等;另外;过量的紫外照射还会降低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引起海洋生物,如虾、贝类的大量死亡,造成某些生物灭绝;还可使主要作物小麦、水稻等减产。造成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很多,但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氯氟烃进入大气层破坏臭氧层是重要原因之一。据此,国际社会已协调签定了1985年的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国际公约和1987年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为了使臭氧层免遭破坏,首先必须限制主要破坏物氯氟烃类物质的生产量和消耗量,其次是禁止或减少氯氟烃的生产和使用,研究替代产品和技术,同时加强回收和利用技术。当然,提高保护臭氧层的意识也是重要一环。

(2)温室效应

很久以前科学家们就认识到,在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CO2)就好象覆盖在地球上的一个温室屋顶,可以让太阳的热辐射进入大气层,但不能散失。如果没有这种天然的“温室效应”,地球将是一个冰冻的沙漠。但由于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的浓度,正在使大气温度日益上升,并已经引起了多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