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素质教育:理想篇
3879500000008

第8章 人生的需要和目的(5)

享乐主义人生目的在现实生活中仍有影响,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由于受享乐主义人生目的的影响,只追求个人享乐,而推卸自己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宜扬"人生一世,行乐而己"。我们说,一个青年如果一味地沉迷于个人的吃穿享受,只想当受益者,不愿当创业者,而坐享其成,那他就歪曲了人生的真谛,失去了生命应有的价值,是不光彩的。当然,马克思主义并不是笼统地否定享乐,更不是主张过苦行僧式的生活。我们搞现代化、发展生产力,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我们所坚决反对的,是不讲劳动和贡献而一味地追求享乐,把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唯一目的,把个人享乐建立在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基础上的享乐主义目的观。

2对悲观厌世主义人生目的的剖析

悲观厌世主义人生目的是一种对自己的前途丧失信心,对社会发展抱悲观态度的人生现。悲观厌世者认为,人生似梦、变化无常,充满烦恼和痛苦,毫无乐趣,一切只能听命于某种神秘力量的摆布,人是不能掌捏自己的命运,选择自己的前途的。从而陷入悲观绝望的状态,或者精神颓废,得过且过,或者厌倦人世,轻生妄死。中国古代道学家庄周就有厌世主义的思想倾向,庄周认为,天地无穷,人生有限,疾病患死有时,所以人应当摆脱"四时之事""人间之劳"等"人生之累",而去永享死后的"南面王乐"。在近代,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是最有代表性的悲观厌世主义者。他认为追求人生目的毫无意义,人活着就象一架钟表,上了弦就走,而不知为什么,也不存在为什么。人生只是延续死亡的斗争,他说:"人每一次呼吸都是对威胁自己死亡的抵御,每一秒钟都为抵御死亡而战斗。但是,死亡终于必然取得胜利,因为人一生下来就要受到它的支配,人却尽最大努力来延长寿命,正如吹肥皂泡,使之尽量大和长远,尽管知道它终于会破灭。"在现实生活中,抱有这种人生目的的人,往往对政治和社会活动产生厌倦情绪,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或安于现状,与世无争地混日子;或游离子集体之外,生活孤独、悲观彷徨。这种人无确定的目标,无理想抱负,行为不羁,玩世不恭。不但不知道明天干什么,就是今天干什么也不知道,更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这种人如果在人生道路上受到某种挫折或困难,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矛盾,就会产生消极颓废的情绪。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和失败。在困难面前,需要的不是怯懦和悲观,而是信心,勇气和力量。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生是实实在在的,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总是可以克服的,用不着悲观失望、万念俱灭。人生的意义和乐趣,就在子同困难和挫折作斗争,战而胜之,其乐无穷。不要见花落泪,悲春伤秋。

3对实用主义人生目的的剖析

实用主义人生目的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适应垄断资本贪得无厌地追求超额利润和推行霸权主义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基本原则由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詹姆斯奠基,并由他的学生杜威加以继承和发展。这种人生目的从"真理就是有用"这一唯心主义命题出发,把"方便"和"有用"作为衡量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否正确的标准、作为人生处世的要义。詹姆斯说:"满足我双倍的需要的,这便是真的。"在他看来,人生就是投机冒险,世界是上帝安排的大赌场,是一个投机冒险的乐园。人生无须认识客观规律,只须依靠侥幸,依靠个人冒险去求得成功。杜威认为,真理、正义不过是对自己"方便","有利"的工具,任何行为只要它能"兑现价值",带来"成功",就是善。中国的胡适及其追随者吴稚辉极力贩卖詹姆斯的实用主义。胡适说,真理是"人造的最方便的假设。""人的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个生物学的体现,无意义可言。""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所以,"人生固然不过一梦,你要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作梦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吴稚辉认为,人生没有什么目的和意义,人生不过是逢场作戏,在人生的舞台上,可以演正派人物,也可以演反派人物。

他说:"做戏总要努力,就是瞎闹也要闹一回,人生就是这样。"因此,对人生目的不必那么认真。很明显,这是为他们卖身投靠帝国主义制造舆论。

实用主义人生目的在现实生活中仍有很大的影响,譬如,有的人干活看奖金,搞按酬付劳;有的人搞权钱交易,声称"有权不使,过期作废"等等,都是实用主义人生目的重要表现。衡量人生目的的意义决不能以什么对个人是否"方便"、"有用"为根据,如果为了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去猎取"实惠",虽然对个人,少数人"方便"、"有利",但是却侵害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4对存在主义人生目的的剖析

存在主义亦称生存主义,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产生于德国,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萨特。存在主义以个人存在为核心,以追求个人绝对自由为人生目的。他们由此出发,提出了"人就是自由"的口号。认为人的自由是无限的、绝对的,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自由,可以反对别人的自由。"每个人只有在反对别人的自由的时侯,才是绝对自由的。"因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以个人奋斗显示自己的存在和价值。由此,存在主义者便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等产生了厌恶情绪。认为"社会是沉沦了的人的祖国","他人就是地狱",别人在贬低我,吞并我,我就得和别人斗。我赢得的每一地位,都排斥他人。这样,社会就到处充满紧张、冲突、尔虞我诈。那么一个人如何摆脱这种状态呢?他们认为,人是无能为力的,因为人类历史永远是一片漆黑,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悲剧,所以人们的种种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到头来都必然受到挫折,归于失败的。由此,人处在绝望之中,完全被恐怖、厌恶、忧虑、伤感、悲观包围着。所以,人生是荒唐的,冒险的。为摆脱这种困境,就得走向死亡。萨特认为,只有自由地去死,才能赋予存在以"至上目标",才是"最高的存在"。怎么死呢?萨特给人们指出了两条可供选择的道路:一是自杀,二是振臂反抗。他说:"照着古代格言行动:"不冒险,无所得"。可见,存在主义实质上是一种自我淘汰的人生目的观。存在主义人生目的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部分青年,把存在主义宣扬的"他人就是地狱"、"人生是一场悲剧"、"人就是自由"等荒唐言论当成"至理名言",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自我高于一切",盲目追求"自我价值"、"自我选择"、"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主张绝对自由和极端个人主义。这是极其错误的,严重地影响了部分青年的健康成长。无数事实证明,个人的成长和前途,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哺育,离不开党和人民的事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个人的前途。提倡所谓"个人奋斗","自己设计自己",只能将人们引向歧途,极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是通向错误甚至犯罪的一条危险的道路。

(四)科学人生目的的培养与实践

1不忘人民的哺育、摆正个人和人民的位置、充分认识自己对人民应尽的责任

人民是我们的衣食之母,我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用品来自人民的供应,我们的知识和才能来自对人民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遗产的学习和继承。正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是"社会"供养人以粮食、衣服、住宅、劳动工具、语言、思想形式和大部分思想内容。"因此,"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每个当代青年都应以爱因斯坦为榜样,不忘人民的哺育,摆正个人和人民的位置,充分认识自己对人民应尽的责任,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努力培养热爱人民、尊重人民的深厚感情,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投入到人民事业中去。

2努力掌握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本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本领,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当今,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世界处于知识、技术激增的时代,智力劳动将起越来越大的作用。要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提高劳动者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先进的劳动技能。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因此,每个有志青年,都应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劳动技能,踏踏实实地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做些事情,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产生的,又是在为人民服的实践中实现的。只有在社会实践中,通过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对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和作用有切身的体会,才能逐步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而形成崇高的人生目的。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人生目的是否崇高,如果不亲身参加到人民群众建设现代化的伟大洪流中去,脱离社会实践,既不可能培养起崇高的人生目的,也不能说明人生目的是否真正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