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上的“狠”不是为达到目的的凶残与不择手段,而是能抢占商机的判断力与经营智慧的完美共同体,是理智行事与严格要求自我的代名词。
密宗****林云大师依出世观点,把人分为三种:等死的人、怕死的人、找死的人。有队就排、奉公守法、安心天命是等死;锻炼身体、进补调养是怕死;耗费精神、追求名利是找死。世间等死的最多,怕死的也不少,找死的最少。同理,世界上富人不多,是因为像他们一样敢于拼搏、勇于努力,为了成功忍受一切,并且能对自己下狠心的人太少。
商场上资源有限,别人多得一点,你就与别人差两点,久而久之只会被淘汰。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树立坚决成功的信心,鼓起百折不挠的勇气,才能在商场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梦想成真,请记住一句话:要么生存,要么被淘汰,商场不相信眼泪,“剩”者才是王!
1.敢想敢做敢冒险
经过研究发现:富人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敢冒风险,想到了就去做,不拖泥带水、不等不靠。
经商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它放弃了按部就班的生活,选择了朝不保夕的征程,还要面临失败与挫折的挑战。没有冒险精神的人是不敢踏上这条路的。知名图书策划人石涛说:“美国有很多讨论富人的书,都得出结论证明富人并不比普通人聪明,学识也不一定比一般人多。要说富人智商有多高,那纯粹瞎掰。这些富人之所以能成功,而很多智商、学识远远高过他们的人却成功不了,是因为富人们具有的冒险精神或是敢想敢做的精神确实比别人强。”
成功人士都有某种程度的赌性。经营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冒险与收获是结伴而行的,要想有丰硕的成果,就得敢于冒险。周围常有这样的人,当面对一项改变或一项投资时,会想到:万一失败了怎么办?结果为r不失败,就选择不去做;而等别人做成功之后,他再拍着腿说:咳,早知道我也去做了。是啊,你还早知道失败而没有去做呢!所以,面对任何事、任何变化,都要有冒险精神,不去做怎么知道能否成功呢!成功者往往就是不惧失败而坚定去做的人。
在短短7年的时间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就将镍镉电池产销量做到了全球第一、镍氢电池排名第二、锂电池排名第三,37岁便成为享誉全球的“电池大王”,坐拥3. 38亿美元的财富。2003年,他斥巨资高歌猛进汽车行业,誓要成为汽车大王……是什么成就了他青年创业的神话,使他成为商界奇才的呢?他自己认为:“最关键的是要有冒险精神。”
1995年2月,王传福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带领着20多人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里扬帆起航了。成立一个公司并不难,生产一个产品也不难,难的是如何将尽可能小的投入演变为尽可能大的产出。这就需要眼光和冒险精神。王传福拥有的最大资本就是战略眼光和冒险精神。当时,日本充电电池一统天下,国内的厂家多是买来电芯搞组装,利润少,几乎没有竞争力。如何打开局面呢?经过认真思考,王传福决定依靠自身技术研究优势,从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丰厚的充电电池核心部件
电芯的生产。事实证明:王传福这一招可是后发制人、一招致命的关键所在。
1997年,比亚迪公司的镍镉电池销售量达到1.5亿块,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镍镉电池领域站稳脚跟后,不甘寂寞的王传福又开始了镍氢电池的研发,并从1997年开始大批量生产镍氢电池。这一年,比亚迪公司的镍氢电池销售量达到1900万块,一举进入世界前7名。2000年,王传福又投人大量资金开始了锂电池的研发,很快便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并成为摩托罗拉的第一个中国锂电池供应商。2001年,比亚迪公司锂电池市场份额卜升到世界第四位,而镍镉和镍氢电池上升到第二和第三位,实现了13.65亿元的销售额,纯利润高达2.56亿元。
如果说创业对于王传福来讲是第一次冒险,那么决定制造汽车无疑是第二次疯狂的冒险之举。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宣布以2.7亿元的价格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份,由此成为继吉利之后国内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
2003年8月,在陕西—广东经贸合作推介会上,王传福再爆惊人之举,比亚迪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省投资集团签订合资组建比亚迪电动汽车生产线合同,项目投资达20亿元人民币。2004年1月,深圳市有200辆比亚迪制造的锂离子纯电动汽车投入出租运营,成为全国第一家电动车示范区,真正实现了尾气零排放。
2006年,比亚迪电动车正式开始商业运营。2007年6月18日清早,第10万辆F3在比亚迪西安工厂下线,当日1000辆F3也紧急供应各地市场,总产能和单日发车量同创新高。至此,比亚迪西安工厂圆满完成第一个10万产能,F3车型也将迎来销售10万辆的历史跨越。
王传福说:从电池行业进入自己并不熟悉的、全新的汽车行业,这本身就是极大的挑战。因为有了这种挑战,也因为背负着社会责任,作为公司的带头人在要求公司所有员工加强学习、迎接挑战的同时,更要带领大家打造一支敢于冒险的团队。“因为发展企业与人生成长都像攀登一座山一样,而找山寻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笃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冒险精神给比亚迪的初期发展带来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样,比亚迪要成为汽车大王,同样需要冒险精神,更需要一支敢于冒险的企业团队。”
不要抱怨生活的不公平,机会是均等的,只是有人敢抓,有人不敢抓而已。富人自然是捕捉机遇、创造机遇的高手,他们也惯于在风险中猎获机遇。机遇常掺杂在风险中,想猎获它,就要看你有没有勇气冒这个险。
东方犹太人指的是温州商人。对于风险,有人说,做生意如果十拿九稳才去做的人,肯定不是温州人。浙福边贸水产城董事长许文树说:“在生意场上要考虑风险,但没有怕这个字,前期工作没问题、执行到位,没有不可以上的项目,能保持牛犊的精神当然是好事了。”风险只是商业中的一个必存因素,克服了风险,剩下的就是机遇了。条件差不多了就大胆地去干,不要在犹豫中失去机遇,让成功擦肩而过。
2.打破常规,以我为主
马上要开奥运会了,大家除了关注谁能拿金牌、中国金牌榜能排第几名之外,还关注谁能打破纪录。在赛场上,纪录就是用来打破的。同样,在商场上,规则也不是静止的,只有时常打破它,才能跟上商业的步伐。在大家都建工厂扩大产能时,有人搞“代加工”,不仅打出了自己的牌子,生产更是不成问题。耐克就没有一家自己的工厂,而产品却风靡全球,利用的就是“代加工”。若还因循守旧,和别人一样在各国大量建厂、大量生产,恐怕现在不是苟延残喘就是杳无踪迹了。
假如让一个小孩和一个大人比赛,而且要赢,怎么比?和大人比力气,小孩肯定不如;和大人比强壮,小孩还是不如;和大人比跳高跑远,小孩仍然不如;和大人比知识丰富,小孩同样不如。那么,小孩要和大人比什么呢?能不能跳出常规思维,比点别的。能不能和大人比搭积木、比想象力、比哭声、比可爱。这样比的话,则多半是小孩赢。把规则稍微改变一下,把比较的点改变一下,只需轻轻一转动,输赢的天平就转向了主动改变规则的那一边。企业同样如此,要找到改变规则的那个点,使胜利的天平向自己倾斜。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把游戏规则向自己擅长的地方倾斜,你就会胜券在握。
董明珠就是一个不走常路、善于打破规则的人。
1995年,董明珠成为格力的销售经理。她上任后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在隆冬时分积压的19000套空词。对此,大家通常的做法是每台降价300元卖出了事。董明珠说:“不行,正常产品降价有损形象。”她出人意料的做法是把积压空调分摊给每个经销商。
“应该控制大经销商而不是被大经销商控制,所有的经销商都应该平等竞争,按照规模上线享受待遇。”这是董明珠对待经销商的原则。一天,一个年销售额达1.5亿元的大经销商来格力厂要求特殊待遇,语气中透着不容商量的傲慢。董明珠非但没有理他,反而狠狠反击:把他开除出格力经销网。这样一来格力所有的经销商都服了。
拖欠货款是中国零售批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董明珠说:“我就不信邪。”结果一年就全部解决了问题。董明珠的做法很简单,也很霸道:凡拖欠货款的经销商一律停止发货,补足款后先交钱再提货。这下捅了马蜂窝——中国哪有这样做生意的?大大小小的经销商纷纷向格力老总朱江洪告状,有的甚至宣称:“有她没我。”董明珠针锋相对:“有我没他。”朱江洪劝董明珠:“是不是可以补完款,先发货再收钱?”董明珠微微一笑说:“好啊。”结果款一到账,货却不发。董明珠说:“要货?先拿钱来。”说来也怪,1997年格力没有1分钱应收账款,也没有1分钱三角债。同时,董明珠又着手创建“区域性销售公司”这一独特的营销模式。在这个网络下面,国美销售所占的格力空调总体销售份额并不占据重要位置。2003年8月份,董明珠开始了坚决的自我否定,变革在业内曾经独树一帜的格力渠道模式,增持销售分公司的股份,强化对销售分公司的控制。
1995年,董明珠发明了“淡季返利”,即依据经销商淡季投入资金数量,给予相应利益返还。这样就把“钱—货”关系变成了“钱—利”关系,既解决了制造商淡季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又缓解了旺季的供货压力。1995年格力淡季回款比上年增加3.4倍,达11亿元,为1996年与春兰的总决战做好了市场准备。1996年是空调销售淡季,格力靠淡季返利拿回了15亿元回款。在淡季价格战中,各个品牌只得纷纷降价,甚至零售价低于批发价,批发价低于出厂价,大伤元气。面对这种情况,董明珠规定格力1分钱也不能降。到了8月31号,格力却宣布拿出1亿元利润的2%按销售额比例补贴给每个经销商。这样在空调业最困难的1996年,格力的销售却增长了17%,第一次超过春兰。一般来说,空调从9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是淡季,4月份到8月份是旺季,淡旺季有不同的价格。一般厂家都在挖空心思想把旺季从4月提前到3月,以获得更大利润。1998年,董明珠却突发奇想,在朱总的支持下宣布把淡季延长一个月,4月继续实行3月淡季价,格力到手的钱都不要。等其他厂家回过神来,众多大经销商已纷纷划款给格力抢买格力产品,有厂家长叹:“董明珠也真狠,这么多年,我们从没想到过这一招。”
董明珠在经商中不循常规,因为空调厂家太多,若跟着别人的老路走,难免会陷入困局。她明白规则是人制定的,人也有权利打破它。她打破规则之一是把积压空调分摊给空调商;二是先款后货,款到发货;三是淡季返利,给人甜头。在董明珠的又打又拉之下,经销商被玩于股掌之上,无疑她成功了。
2004年3月,格力电器与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在格力空调的销售上发生争执。格力电器称:由于成都国美擅自降价,破坏了格力空调在市场中长期稳定统一的价格体系,决定停止向国美供货。而国美电器则称:由于格力在价格上不肯让步,与国美“薄利多销”的原则相违背,要求各地分公司将格力空调的库存清理完毕。
一个是空调行业的老大,一个是家电销售的巨头,一时间引发业界震动。有人因此预言:离开了国美的格力必死无疑。时光荏苒,格力没死。在董明珠的领导下,格力电器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国内外4大生产基地、年产规模1000万台套,全球规模最大的专业化空调企业。
2006年,历史再一次重演。3月,国美、苏宁两大家电连锁巨头开始制定新一年的空调采购计划——几十亿元的年度空调采购计划。国美电器称:首单将拿出50亿元现金签约空调主流品牌,采购量达到2006年整体市场份额40%以上。面对众多厂家的追捧,国美、苏宁在格力再次遭遇到了董明珠的“不”的回答。“我要定一个合理的价位。我用这价位跟你进行营销,你不销我可以到别的地方去卖。”董明珠说。2005年格力家用空调销量突破1000万台,1995年至今格力空调连续11年产销量居行业第一。
董明珠素以泼辣、果断而著称业界,对手们这样形容:她走过的路,都不长草。
董明珠的手腕够狠,不够狠的人只有败在她的脚下。不过她可不是在玩弄阴谋诡计,而是了解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永远不变的是变化。企业发展也时刻在变,如果制度和管理跟不上变化,结果就是在混战中挣扎。与其在挣扎中灭亡,不如快刀斩乱麻,果断地随形势进行变革,使企业更加适应时代和竞争的要求。
具有变革意识的人会从长远出发,从发展出发,改变旧制度,尽管会伤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摩擦。但不变就会僵死,在发展与灭亡的选择中一定要痛下决心、毫不犹豫地选择变革。
3.马上出击,先入者胜
经商创富像田径赛跑一样,起跑线都是相同的,就看谁的速度快,谁快谁就是冠军,鲜花与掌声也就会包围谁。在经商过程中,比的也是速度,当你发现一个商机时,先别考虑风险,马上出击,并在出击过程中调整方向,这样成功的机会才会大。若考虑周全再出击,恐怕别人早已摘取了果实,到一旁数钞票去了。譬如去一果园摘桃,先人者尽可挑捡,后人者只能捡剩下的。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要使世界动,一定要自己先动。”每一个成功的富人都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了最有效率且大量的行动而成功的。拿破仑说过“行动和速度是制胜的关键”,看准了就去做,一定能先人一步、获利多多。李进章就靠先人一步取得了成功。
1998年李进章去北京开会时,听到大家慨叹中国没有好的饮料,特别是绿色、保健型饮料。回来后他考虑过其他原料,也试验过不少,比如海红果。但也就是一般果汁添加点色素,还容易形成沉淀。
后来,他把目光投向了本地的大片核桃林。太行山是中国有名的核桃之乡,盛产核桃,满山满坡都是,以量大质优闻名于世。那儿的核桃皮薄肉厚,而且生长在没有任何污染的山区,属于纯天然、纯绿色食品。当时市面上也有核桃露产品,但品质和口感都不行。李进章说:以核桃为原料的饮品尚未形成消费者认可的品牌,这是一个市场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