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会赏识,孩子最优秀
3876800000005

第5章 把求知的快乐还给孩子

升学的激烈竞争,让所有的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求知的心情。如果你成天想到的只是考试分数,那么,求知不就变成了一种无尽的苦难吗?所以作为父母,最大的责任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把求知的快乐还给孩子。

一、一本毫不起眼的书

经过起步和追赶阶段的实践,我对教育着迷了。

迷到什么程度呢?吃饭在想,走路在想,连睡觉都在想,一想到好的方法就马上把它记下来,我思考着一个永恒的主题:怎么把学习变成玩,怎么使学习比玩更有吸引力?因为孩子最爱玩!每当我发现了一个好方法,取得成效后,随之而来的念头往往是尽快把它推翻,用一种更好的方法来取代,往往学习效率能提高许多倍,在不断地寻觅!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推翻的过程中,我萌发了一个念头:世界上有没有最好的方法?

命运青睐坚韧不拔的人,一本毫不起眼的书改变了我的一生,也使对女儿的教育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一超越阶段,1987年我在上海买了一本极其普通的书一幼儿才能开发,仅六万字,六角钱,作者是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书中第一段话就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难以置信的震撼。它写道:“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尽管在他们双亲无限爱心的摧残之下,仍然有一些孩子成了才。”

请注意,作者用“摧残”两个发人深省的字。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仿佛是农民在盐碱地上种庄稼,尽管盐碱地的条件非常恶劣,但仍然有些庄稼不屈不挠地长出来了。不是盐碱地好,而是长出来的庄稼生命力强,命硬,就是死不掉就像电影白毛女中的女主角所说:“我不死,我要活!”

悲剧在于糊涂的家长还愚昧地站在家庭教育的盐碱地边,面对孩子抱怨:别人是人,你也是人,别人都长出来,你为什么长不出来?

家长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拔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在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黯然失色,明亮的眼睛变得暗淡无光。

多湖辉的开场白写得太好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迫不及待地往下看。

书中写道:“假如我们抛弃僵化的教育方法,用一种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的方法好比农民都知道改变土壤,把盐碱地改良为肥沃的土地,庄稼都能茁壮成长,那么所有孩子都能成为栋梁之才。”

最后结论:“所以说,孩子能力的幼芽正是被他们的爸爸妈妈亲手掐掉的。”

书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撞击着我的心灵。一股新鲜、清爽的气息沁入了我的心扉,我不由得精神为之一振。看来孩子教育出了问题,做家长的上不要怪天,下不要怪地,既不要怪老师,也不要怪孩子,应该眼光向内,想想自己出了什么问题。

二、一个伟大的发现

考60分就行了

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一口气读了十几遍,全身的感觉像过电。这本书是介绍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育思想。铃木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大教育家?因为他小时候有一位与众不同的父亲。

铃木上小学时,日本的升学竞争激烈,所有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但铃木的爸爸对他的成绩要求不高,每门功课只要考60分就行了。

“60分怎么能行?”儿子不解地问。分数像座大山一样压得他有点喘不。

“60分怎么不行?”爸爸反问道,“60分代表及格了,及格了就表示合格。你想想,工厂的产品合格就出厂了。既然你已经合格了,儿子,你没有必要把全部的精力耗费在争名夺利上。考第二名非要争第一名,考90多分非要争100分,一次100分不够,非要次次100分。儿子啊,儿子啊,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如果你成天想到的只是考试分数,那么,求知不就变成一种无尽的苦难吗?”

铃木的父亲一语道破了求学的最高目的一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儿子陡然觉得身轻如燕,兴奋起来了。但转念一想,不对,他忍不住问道:

“爸爸,这样学习就太轻松了,空闲时间做什么?”

“你永远记住爸爸的话,其他时间用来博览群书,把求知的欢乐还给自。”

爸爸的话深深地印在铃木的脑海里,铃木使劲地点了点头。

从此铃木就按照爸爸的教导,在功课上花的时间不多,学习成绩中等,而读过的课外书是全班同学的十几倍,从中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他在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后,感觉到应该还要读天书:读每个生命一这本无字的天书;读大自然一这本无字的百科全书。

假如没有生命力,地球早已!片荒凉

大自然激发了铃木无穷的遐想,也给了他无尽的灵性,有一天,他在风景如画的大自然中,发现一个亘古不变的现象,地球上有那么多的灾难——风灾!水灾!旱灾!地震!火山爆发,但为什么世上万物总是显得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这究竟靠的是什么力量?

他寻根求源,试图解开这谜团。

人顿悟于瞬间。

大自然生生不息靠的就是生命的力量!假如没有生命力,我们的地球将会一片,从此,铃木的人生哲学发生了转变。衡量任何事能不能干好的关键,就是看它有没有生命力!有生命力的事就是再弱小,也会强大起来,变成滚滚洪流。而缺乏生命力的事必然会逐渐衰弱,走向死亡。

接着,铃木去了德国学习小提琴。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爱因斯坦,受到爱因斯坦的巨大影响。

口才为什么这么好

几年后,铃木回到日本教孩子小提琴,真是不教不知道,一教吓一跳。

他陷入思索,结果发现日本的学校教育出了大问题。

铃木发现了什么呢?

婴儿的眼睛总是充满了灵性,闪闪发亮,透着智慧的光芒。家长逢人便夸自己的孩子可能是天才!神童,这时家长眼里的孩子是天使。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孩子经常询问家长“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一口气能问很多个为什么,问得许多家长都吃不消了,有位母亲说得好:“孩子,你问得太好了,太妙了,问得妈妈都不知道了,但是你不要难过,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叫学校的地方,那里可是知识的海洋,你所有的问题都能在学校找到答案。”

从此,儿子整天在求妈妈:“妈妈,我什么时候上学?妈妈,我什么时候上学?”

可怜儿子日日盼,月月盼,年年盼,终于长大到能上学了,便欢天喜地,在全家人的祝福中背着书包跨进小学大门。哪知不到两个月,他就回家求妈妈:“妈妈,我再也不想上学了,原来学习是这么痛苦的事,我提出的问题得不到解答,整天让我背书抄字。抄啊抄,抄不好就得罚啊罚,不是50遍,就是100遍,我的手指都磨出老茧了。抄了100遍后,原来认识的字都不认识了。”

铃木先生感到纳闷,学校应是知识的海洋,孩子在学校读书,眼睛应越来越充满智慧的光芒,而现实情况是上学后一些孩子亮晶晶的眼睛反而变得暗淡无光了,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连一个为什么也提不出来,上学前个个认为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上学后却往往被坏孩子的感觉替代了。

灿烂的夏之花没有在静美的秋天结果。问题出在哪里?

他用生命力的观念来衡量学校的教育,认为症结在于日本当时的教育缺少生命力,缺少人情味。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而日本的孩子感到的是无尽的苦难。要否认这种教育容易,关键是能不能找到一种更好的方。

一天,他去拜访一位老同学,刚走到同学家门口,屋内传出朋友的训斥声,夹杂着拍桌子打板凳的响声,隐约听见孩子抽泣道:“我也不知道怎么了,本来会做的题目,一到考试就忘了。”铃木的手已伸到门铃上,听到孩子的话又缩回来了。心想来得不是时候,他转身想走,但老同学愤怒的话语一字一句地传到门外:“你还嘴硬,你还嘴硬,你看你嘴巴能说会道,怎么一到学习就傻眼了,犯死相了……”

这几句话像一盆水冲洗去镜子上的灰尘,让他苦思冥想的问题渐渐清晰地映在镜面上……

成年人都知道口语是最难学的,为什么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口才这么好呢?

铃木认为这里面一定有无穷的奥秘,于是他找到一些学习成绩糟糕但口才很好的孩子,问他们是怎么学的,孩子回答说:“不知道,好像是爸爸妈妈教的。”

“你们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口才却这么好,你们是怎么教的?能不能介绍一下经验?”

这些家长疑惑地我看看你,你看看我,憋到最后还是三个字:不知道。

铃木先生眼前一亮,无比高兴。看来教孩子学说话的方法太好了,好到家长都不知道了。于是他讲了一句充满哲理的话:越是真理越明了,越是大道越简捷。

三、一种最好的教育方法

越是真理越明了,越是大道越简捷。真理往往平凡得像阳光!空气和水。找不到的时候,觉得真理是那么神秘,那么奥妙,那么高不可攀。你一旦找到,就会觉得真理是这么亲切,这么平凡,时时刻刻就在你的身旁。

就像海里的小鱼问一条老鱼:海在哪里?老鱼笑了:海不就在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这都是海啊!

对生命来说,最宝贵的恰恰是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身边,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毫不夸张地讲,没有空气,只消十分钟,生命就会消亡。

铃木发现教孩子学说话的方法,是人世间最好的学习方法,他就是用教孩子学说话的方法,一年培养出700名达到莫扎特演奏水平的小提琴神童,全世界为之轰动。

我就是看到这本书开窍的。我想铃木能把所有正常的孩子,而不是超常的孩子培养成小提琴神童,我为什么不能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神童呢?

前方的道路无比宽阔。此时此刻,婷婷还是原来的婷婷,没有变;可读过这本书后,我对她的看法完全变了。过去认为双耳全聋的女儿长大后有饭吃,有衣穿,我这个做父亲的临终也能安然闭目了。现在我坚信宇宙的潜能既蕴藏在每个人的生命中,也一定会蕴藏在女儿的生命中。于是我决定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当作我的第一块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