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会赏识,孩子最优秀
3876800000017

第17章 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1)

很多家人认为,赏识就是表扬加鼓励,于是走进了赏识的误区,结果得不偿失。其实,赏识教育也提倡智慧的批评,这种“够朋友”的批评,会让孩子以感激的心态接受并改正。

一、切不可为赏识而赏识

儿子变成“老子”,老子反倒变成“儿子”了

南京的一位名人听完我的报告后,兴奋不已,向我保证,从此不打儿子,好好赏识儿子一个月,看看效果怎么样,可一个月后,他向我“诉苦”,“哎,周校长啊,万万没想到,儿子成天被赏识,结果爬到我的头上来了,儿子变成老子,老子反倒变成儿子了,我该怎么办?”

“以前儿子犯错误我还有打的法宝,现在不行了,哪怕我的眉头皱一下,儿子马上拿出挡箭牌:不许打骂我,你可说过要用赏识教育,结局是老爸垂头丧气,儿子洋洋得意。”

我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亥思考。赏识本身是孩子最渴望的精神需求,而家长在实际操作中,把赏识仅仅理解为表扬加鼓励,于是走进了误区一为赏识而赏识,结果是得不偿失。

那么赏识教育到底还能不能批评孩子呢?

二、赏识教育不拒绝批评

智慧的批评是一种赏识

赏识教育不仅可以批评,而且可以更大胆地批评,奥秘在于“士可杀不可辱”,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批评。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孩子会以感激的心态接受这份礼物的。

婷婷在咸阳做针灸治疗的时候,我们人生地不熟,她感到很孤独。

偶尔,有当地的小朋友来玩,女儿就特别激动,推推这个,拍拍那个,手上没有个轻重,弄得那些孩子吃不消。

一天,两个孩子来玩,女儿故伎重演。一会儿,一个小朋友就哇哇大哭了,她还不当一回事。

我想,听障儿童下手重,这样下去可不行,要和女儿讲道理。但怎么讲呢?我灵机一动,孩子最喜欢听故事,于是就说:“孩子们,你们过来,伯伯给你们讲一个我小时候的故事,好吗?”

孩子们马上围到我身边,我讲了起来:“伯伯刚上小学的时候,特别重感情爱交朋友。有一天,有三个小朋友到我家来玩,我十分激动,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一会儿拍拍小明的脑袋,以示友好;一会儿把小东摔一跤,体现痛快;一会儿又捏捏毛毛的脖子,毛毛痛得嗷嗷叫。”

我却说:“你们可知道我多爱你们啊!”

“结果,这三个小朋友承受不了这份感情,再也不来玩了。但还算好,第二天又来了另外几个小朋友,我仍然如此。第三天还是如此……”没过几天,一个小朋友也不来找我玩了。我呢,还时常纳闷,不知道为什么孤独总伴随着我……

绘声绘色的故事讲完了,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女儿却在笑声中,领悟出其中的道理,后来她在一篇日记里提起了这件事:爸爸真够朋友,不当着小朋友们的面批评我;我也要够朋友,再也不把小朋友弄哭了。

孩子,狗最喜欢吃什么

最好的批评往往是没有痕迹的批评,不伤害孩子自尊的批评。一个孩子因挑食长得瘦弱,母亲很着急,可又没有办法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这位母亲一直在等机会的到来。

一天,母女俩出去散步,突然一条狗朝她们冲过来,小姑娘吓得直往妈妈身后躲。

“妈妈,妈妈,狗为什么要来咬我?”小姑娘着急地问。

母亲发觉时机终于来了,便反问道:“孩子,狗最喜欢吃什么?”

“骨头。”小姑娘想了一会儿,答道。

“那可能是因为你太瘦了,身上全是骨头。”母亲一本正经地说。

“那怎么办呢?”小姑娘恍然大悟,又担心狗追过来,赶忙问。

“多吃一点,长胖一点就好了。”

令母亲头痛不已的吃饭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先用掌声肯定一下他的进步,好吗

有一位周老师接受了赏识教育后,批评学生越来越艺术,有时听上去简直像表扬,使学生的心里涌起一股股暖流。

她的第一招就是给足面子,从不当众批评,而是把犯错误的同学单独叫到办公室,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某某同学,老师简直不相信像你这么好的孩子怎么会犯这种错误呢!你知道你在老师和同学们心目中的位置吗?你是老师的自豪、全班同学的骄傲啊!”

接着再诚恳地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整个批评过程的潜台词就是:“孩子,你太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

这样的批评,谁不愿意接受呢?所以不管她叫哪位同学到办公室谈话,他们都会高高兴兴地跑去。班上有个叫豆豆的同学,有打人的坏习惯。有一天刚上课,同学就喊起来了:“周老师,豆豆又打人了。”

周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豆豆打人肯定是不对的,不过,同学们想想,豆豆是过去打人次数多,还是现在打人次数多呢?”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过去打人多。”

周老师接着问:“是过去打人狠,还是现在打人狠呢?”

“过去打人狠。”

“那我们在批评他之前,先用掌声肯定一下他取得的进步,好吗?”

掌声响起的时候,平时倔犟的豆豆眼眶里充满了泪水。

感动融进了豆豆的生命,他以后再也没有打人了。

孩子“怕”的是赏识、幽默和感动

还有一个同学,名字叫晓晓,经常迟到。这一天又迟到了,同学们都在嘲笑他,周老师却大声说,她坚信晓晓是一个不想迟到的好孩子,今天他迟到一定有什么原因,不信大家问问他,他想不想迟到。

这时,晓晓涨红了脸,脖子一挺,头一昂,说:“哪个想迟到?我明天不。”

全班同学哗哗地鼓掌,周老师当场和他拉了勾。

哪知第二天早晨,晓晓又迟到了。当他蹑手蹑脚地走进教室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并一起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周老师。哪知周老师的讲话更加巧妙:“晓晓同学过去迟到的原因还可能和大家讲,昨天才表态不迟到,我相信他今天迟到的原因肯定特殊到不仅不能和大家讲,而且不好跟老师讲,我们能不能给他一阵理解的掌声呢?”

晓晓涨红了脸,老师和同学的宽容和信任,点燃了他的自尊,从此他再也不迟到了。

从某种角度来讲,孩子怕的并不是打骂、训斥和抱怨,而是赏识、幽默和感动。

下面是南京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的一篇作文赏识批评》。

我们的周老师要是批评起人来,真是让人乐不可支,而被批评的人也心悦诚服。

你瞧,今天下午第四节课,同学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订正作业,她呢,坐在后面改作业。

一会儿,只见文文匆匆忙忙地跑到周老师面前说:“宗宗不见了。”

原来,宗宗溜出去,踢毽子去了。

“把他喊回来看书。”周老师头也不抬地说。

文文把宗宗喊回来,教室又恢复了平静……不到一会儿,宗宗又溜出去玩了,文文又跑来向周老师报告:“周老师,宗宗又不见了!”

周老师站起身来,走向讲台,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道:

寻人启事

宗宗,男孩,11岁,皮肤黝黑健康,两个大招风耳,相貌英俊。刚才还在教室手不释卷,现不知在何方,请知其下落者速告周老师,让其回来读书。

老师

11月30日

我们见了,都乐了。后来不知谁把宗宗喊了回来,只见宗宗满脸羞愧,红着脸,重新捧起书本,浑身的顽皮劲儿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三、别轻易剥夺孩子的权利

不是没有挫折,而是挫折错位

中日学生夏令营较量,以中国孩子的失败而告终,引发了全国上下对未来一代的忧思,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当今孩子受的挫折太少了,于是不少地方展开了挫折教育,人为地开展拉练、野营活动。一边抱怨孩子,一边给孩子挫折,这种为挫折而挫折的做法,结果仍然是得不偿失,治标不治本。

我认为中国孩子不是没有遭遇挫折,而是挫折错位。应该给的物质上的挫折没有,而不该给的精神上的挫折太多。

请看中日夏令营的一个场面。

大队进入草原,突然大雨瓢泼,孩子们艰难地行进着,有不少孩子已经感冒了。

这时,一辆豪华的轿车赶上了大队人马,从车上走下一位日本老人,他找到他的孙子——个已患感冒的小男孩,蹲下身子,把双手放在孩子肩上,说:“孩子啊,爷爷知道你病了,走得困难,但爷爷知道你是个真正男子汉,一定能挺下去。你知道吗,你可是爷爷心目中的英雄,我们家族的骄傲卩阿!”

小男孩坚定地点点头,小胸脯一挺,迈开了前进的步伐。

过了一会儿,又一辆轿车开过来了,一对中国夫妇将一个小男孩拉进了小车,风驰电掣而去。车里家长一边帮孩子换衣服,一边喋喋不休:

“你呀,多幸福啊,别的孩子还要在泥泞里冒雨行走,你却坐在车里,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孩子撅起了小嘴,家长仍不屈不挠地唠叨着:“你呀,就是娇气,别人感冒都能坚持,你却一点苦都吃不了,唉!”

孩子的有形生命是暖和了,可无形生命却感到阵阵寒冷。

家长一面剥夺了孩子做强者的权利,一面又抱怨孩子娇气!懦弱,到底是谁的错?

日本家长就很明智,他给初、子无形生命以巨大的暖流来战胜有形生命的风风雨雨,这才是理想的挫折教育。

从人见人厌,到人见人爱

赏识教育强调,在把做人的权利还给孩子的同时,把做人的责任也让他承担起来。也就是让孩子的无形生命升华的同时,让他们的有形生命也经得起风雨的磨砺。

我曾遇到过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温馨而和睦,唯独一个叫静静的子这大家不。

她从小受到百般溺爱,被宠坏了,上学后功课跟不上,还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你说她一句,她要还你十句,多说几句,她就顶嘴说:“烦死了,烦死了!”你想要动手打她,她就先发制人,满地打滚喊救命。假如真打了,那她的恶作剧就来了:等你早上去上班的时候,不是包不见了,就是要穿的鞋找不到;你睡觉的时候,她不是揪你的头发,就是用毛线掏你的耳朵。全家人烦透了,都说她是一颗人见人恨的老鼠屎。

这家人接触赏识教育后醒悟到,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他们表示要用全新的眼光看待静静。

全家人开始找孩子的优点。他们发现静静的作文,字虽写得不好,错别字多,但语言流畅,于是让她在吃饭的时候朗读作文。

小姑娘的口才的确好,清晰悦耳,声情并茂,结果赢得了一阵阵的掌声。以后,她每写一篇作文,家人都让她表演。她越读越爱读,越读越愿写,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连得几个优。

家长意识到,由于学习基础差,要求静静的学习成绩在短时间内有很大进步是不现实的。以前对孩子的关注点搞反了,在有形生命与无形生命上发生了错位,仅仅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没有在精神上与她沟通。现在,家长与静静通过充分的沟通,从小事上约法三章。

比如父母首先要求静静学会自食其力!爱劳动,具体工作是每天早晨取牛奶,中午倒垃圾,晚上拿报纸。

在家长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掌声中,孩子早晨眼睛一睁,飞快地穿好衣服去取牛奶,把六瓶牛奶完好无损地提到六楼,提回家。中午放下书包就主动地倒垃圾。晚上爷爷把报纸带回来,她还恳求爷爷送回去,因为“这是我的事”。她从承担的责任中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

其次,父母让静静学会关心别人,告诉她学会帮助他人是一个人强大起来的标志。结果第二天下午放学,她就带了两个家住得远的孩子回来写作业。她说她们的父母要很晚才能来接她们,这样做会使这两位同学节约许多时间。

权利还给孩子,责任让她承担。就这样,静静在全家人的眼中,渐渐变成了人见人爱的一朵花。

大手拉小手,风雨人生路

我再讲一个赏识教育亲子夏令营的故事:

1999年8月,南京骄阳似火,酷暑难当,来自全国十多个城市的家长带着孩子参加赏识教育亲子夏令营,最远的是来自新疆!内蒙古的家庭,只能容纳200人的营地挤进3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