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蒙田随笔集赏析
3848100000034

第34章 论死亡

死亡,是人生最为关注的事情之一,但是,当我们看到他人死去的时候,我们很难想到自己也有那么一天,或者说离死还很遥远。即便是死到临头了,亦不愿相信这便是自己停留人世的最后时刻。我们会一厢情愿地以为,那是不可能的.怎么会就这样死去呢?一个声音在耳边围绕不息:“好些人病得更加严重,也没有死去,何况你还不至于此。就算你已病入膏肓,上帝也会给你带来奇迹。”我们总是过高地估计自身的价值,以为我们的消失是世间重大的损失,老天爷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就这样一去而不复返。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觉,以为周边的事物晃晃荡荡,并不确切,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心在晃荡,就像置身于波涛起伏的海上,我们看到山脉、田野、城市、天空和大地都在不停地摇晃。

谁都怀念过过去的好时光,谁都抱怨过今日的伤痛,谁都有过将自己的错误和不幸归咎于外部环境和别人的往昔。

我们总是想尽办法让事事遂己心愿,总以为自己天下第一,如此重中之重的人物,不会轻易就死去。好像是天上的日月星辰,永远不会消逝。

我们越是这样深思,便会越发以为自己举足轻重非同小可。“什么,如此之多的学问一旦消失,那是全世界的巨大损失,命运难道不对此特别慎重地考虑?如此罕见的优秀人物,岂会像那般无所作为的庸人说死就死?这条生命,有多少人依赖它而生存,有多少人依靠它而受益,它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占据着叫‘不可或缺的位置’,怎么可能像鸿毛那般,轻轻地一吹,就可以把它吹落?”没有人不把自己看得高于一切。

判断一个人是否勇敢坚定,看他身临险境时是否意识到自己确实处于危险之中。如果他意识不到危险而死于险境,就不能说他是勇于献身;如果他明知必死无疑而不避死,那可另当别论。

多数人都渴望获得临危不惧的美名,故而言行举止中常爱表现出无所畏惧的精神,多数死去的人是由命运所决定,很少有人精心策划自己去死。即使是存心自杀的古人,也还有当机立断和犹豫不决之分。那位残忍的罗马皇帝说,他要处死一个囚犯,不会立即就处死,而要使他深感自己必死无疑,让恐惧慢慢地把他折磨致死。如果某人在监牢里自杀,他说,“这个人就算是逃脱了我的刑罚。”

其实,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平气和的时候,做出自杀的决定,并不是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一时心血来潮,想入非非,设想自己如何死得顺心一点,这也不是什么难事。例如埃拉加巴卢斯,这个全世界最阴阳怪气的人,活着的时候荒淫糜烂,到了非死不可的那一天,死也想死得精美绝伦,才不至于辜负他人生一世。为此,他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塔楼,塔面和塔底都覆盖着饰有纯金和宝石的厚木板,准备临死之前从这里跳下;他还备下了用金丝和红绸编织的绳索,到时勒死自己;他另外又打造了一把金剑,打算自刎;他把毒药盛进绿宝石和黄玉制作的容器里,准备服毒等等,为自己设想了一系列的自杀途径。

然而,像这种优柔寡断的人,把自杀的途径考虑得那么周到,真到了要自杀的那一天,他又会觉得这些方法都不理想,必须想好更理想的才能动手。但是,那些决心更大的自杀者,也要看那一击是否一举成仁,使他没有时间去感悟最后的生命。若是他感悟到生命渐渐地消失,灵魂悄然离开肉体,他是否会后悔,他是否还会义无反顾地朝着这条绝路走下去,那就不得而知了。

有一个人决意一死了之,他第一刀下去未中要害,似乎他的生命对他的决心稍有抵触,接着又是两刀、三刀下去,除了增添了两三处伤口外,仍然未能完成自杀的任务。

普劳提乌斯·西尔瓦诺斯被关押审讯,他祖母乌尔古拉尼哑带给他一把匕首,他对自杀不下手,只好令其仆人把他的静脉血管割断。

提比略时代,阿尔布西拉自杀,因下手无力,杀不死自己,结果还是被他的敌人关进了监狱,被慢慢地折磨死去。

大将军迫莫斯西尼兵败西西里,也是同样下场。奥斯托里乌斯,他不劳自己动手,也不屑于仆人动手,他让仆人握牢匕首,自己朝刀尖扑去,断喉而亡。还有阿德里安皇帝,他命医生在他****旁致命的部位标上记号,然后叫医生照着这里一刀下去,快捷方便。

有人问恺撒,哪种死法是最理想的死法,恺撒答道:“突然而至,始料未及。”连恺撒都这样说,那么,怕死也算不上是懦弱。“突然死去,”普林尼说,“是人生一大快事。”没有哪个人对死亡会很感兴趣。任何人都不能说,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死去是一种快乐,是他早就想要这样子的。我们看到,那些被处斩的死囚催促刽子手快点动手,这并不说明他们不怕死,只能说明他们非常怕死,怕得连多等一刻都不愿意。

但是,也有人的确能看透生死,没有任何东西能打乱他那颗平静的心。

庞波尼乌斯·阿提库斯在病情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便把他的女婿阿格里帕和他的几个至交好友叫到身边,对他们说,他已想尽办法医自己的病,但一切努力都是徒劳。他尽心竭力地延长自己的生命,结果,只是增加自己的痛苦。为此,他决定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结束无边的痛苦,请他们务必尊重他的决定,切勿采取任何措施使他回心转意。然后,他开始绝食,但是,他的疾病却因绝食而得以治愈。他本打算用绝食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不期然却反倒使他恢复了健康。医生和朋友们十分高兴,跑来向他道贺,但令他们更加惊讶的是,他们空欢喜了一场。他说,他既然已经朝着这个方向走去,而且又走了这么远,那一天迟早是要来到的,他不愿意走回去,免得下次再辛苦走一回。这种从容就死的人,不但敢于走向死亡,而且善于理解死亡。既然已经满怀信心去战胜死亡,他就要勇往直前,战斗到底,绝不半途而废。这跟不怕死相去甚远,这是在体味死亡,欣赏死亡。

一位名叫留斯·马尔塞利努斯的罗马青年身患重病,尽管医生说他的疾病可以治愈,只是需要时间忍耐和等待,他还是想要提前走完他的人生历程,摆脱那难以忍受的疾病。为此,他请朋友们替他出谋划策,以期找到一个最佳途径。塞内加说,所有的朋友投其所好地为他想出各种办法。一位斯多葛派哲人却对他这样说道:“不要把你本人看得太重要,马尔塞利努斯,这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活着本身并不重要,你的奴仆和牲畜也都活着,关键在于死得要有气派,表现出明智和坚定。你不妨想想你的生活是怎样度过的,无非就是吃了便睡,睡了便吃,反反复复如此循环。不仅仅是疾病使人难以忍受,无聊的生活也足以让人想到去死。”马尔塞利努斯需要的不是什么这样那样的建议,他需要的是真正的支持。仆人们心慌意乱,生怕自己被牵连进去,这位哲人对众仆人说,主人之死,要看他自愿与否,不可能无端地怀疑他人别有用心,同样,妨碍他痛快地死去,比杀死他还要冷酷。

接下来他又对马尔塞利努斯说,当宴席散去之后,我们给侍者一些赏赐,这样不至于有失体面。当我们走到人生尽头的时候,更应当把我们的钱财分发给我们的仆人。马尔塞利努斯为人慷慨大方,他毫不犹豫地把钱财逐一分给他的仆人,并好言劝慰他们。他决意离开生命,但他并不需要刀剑,他无需流血,因为他不是匆匆逃离生活,而是有意体验死亡,他要从容不迫地慢慢体味这段不可再来的时光。他开始断食,不吃任何东西,三天以后,让人用温水在他身上喷洒,就这样,他渐渐地进入虚无缥缈的状态,如他自己所说,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据那些曾经此境的人说,在这种虚无漂渺的意境里,没有任何痛苦的感觉,只有快慰和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如同在仙境中渐渐进入安逸的梦乡。这便是迎接死亡的人对生命最后一刻的切身体会。

赏析

死和生都是自然而然的,对一个婴儿来说,或许出生是和死亡一样的痛苦。人在热切的追求中死亡,就像一个人在热血沸腾时受伤一样,当时没有感到伤痛。所以,当人们下定决心,执意死时,是感觉不到死亡的可怕的。此外,死亡有一种作用,便是能够消除尘世的各种困扰,打开荣誉和赞美的大门——“活着时遭到别人嫉妒的人,死后将会得到人们的爱戴和思念。”培根如是说。

不过,我们在学习哲人智慧的同时,不能受其过激思想的盅惑,作出有违常理的事来。须知,生命是可贵的,不要轻言放弃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