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蒙台梭利与中国孩子的教育
3846000000006

第6章 婴幼儿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2)

管教固然需要,但不要忽略孩子感情需要,更不要因他们表达“我好恨弟弟妹妹,他们出生后你便不理我”等感受而责骂他们。感受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孩子恨弟妹只因他们觉得妈妈给他们的爱愈来愈少,这时家长应该耐心解释以消除这种负面感觉,而不是责骂,否则只有“愈描愈黑”,甚至引发心理问题。

□独生子女的心理需要

随着人口膨胀,我国提倡“只生一个”的节育计划,“一个现象”愈来愈普及;另一方面,由于现今社会的职业妇女大多把生育计划压后,生育机会也就减少了;此外家长也会考虑到养育子女所需要的金钱耗费高昂,社会又日益复杂化,父母都会经过审慎考虑才会把一个小生命带来这个世界。可以说,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有人口减少的趋势。

1万千宠爱于一身

临床心理学家表示,独生子女使现代家庭形成“四、二、一”模式——一小孩既得到两个父母疼惜,又有四个祖父母庞爱,可谓万千宠爱集一身。这种备受关注的状况使独生子女的心理和成长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四、二、一”模式的普遍存在,使新一代很少有横向的亲属关系,家族网络得越来越狭窄。将独生子女典型化也成为人们偏见形成的原因,他们负面地认为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合群、脾气差、适应力低、依赖性强、没有纪律又没有计划;但另一方面,又认为他们聪明、具创意、有抱负、有成就欲、独立而成熟等优点。

有研究显示,独生孩子与有兄弟姊妹的孩子的性格差异,并非因兄弟姊妹的多少而影响,主要视家庭背景而异其中,父母对独生子女的认识和看法大大影响着孩子将成长的环境。如果父母是自愿性成为一个孩子的家长,则一切影响不大,但是假如父母因某些原因,如生育年龄已过或疾病,而被迫养育一个孩子而已,则该名独生子女便变成他们所有愿望的化身,对子女造成压力,性格发展便会大受影响。

2独生孩子性格平均

在性格发展方面,独生孩子的性格表现通常也比较平均,何谓平均?就是性格因素作用降低。因为父母管教时较容易将他们视为单性,对性别的成见会较少,他们通常活得比较快乐和健康,毋须为“重男轻女”或“重女轻男”的情形而不欢。

社会上有一种偏见认为,独生子女娇气、个性、神经质,脾气大,不好相处,优越感强等。但是随着独生人数增加,他们所受的困扰与一般有兄弟姊妹的人差不多,这只是一项误解。

独生子女的养育环境与外独生子女相比并非一味地有利。就聪明程度来说,独生子女受父母的物质、精神赋予颇大,广受父母长辈的注意,因此智商也较高,他们通常仅次有兄弟姊妹家庭中的第一胎。可是,他们没有机会与兄弟姊妹切磋,失去不少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儿童通常是从模仿中学习,独生的孩子便只能够由成人和家长教导,而成年人又习惯于以言谈表达抽象的概念,念小孩的学习受到局限。独生子女最大的损失便是实践机会,因为兄弟姐妹间的协助动作能帮助他们创造多种能力和塑造性格。

在3—7岁期间如果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感情,他们会很容易吸收父母的价值观念,包括喜好和谈吐方式,动静甚至价值观。因为3—7岁期间正是孩子吸收力的最佳时期。只要亲子关系密切,父母的影响力是无法估量的。

3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

毫无疑问,独生子女常常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尤其是在家庭里,他们需要长时期一个人生活。从正面来看,他们可以借此学会有主见、有自发性,培养出独立、有创意、创新求变及有丰富想像力的性格,这些均是专业人士应具备的条件,因此为他们日后铺了一条有利的道路。

从另一方面看,由于他们常常一个人面对孤独,依赖成年人,把对父母或照顾他们的人视为顾问,致使很多小孩子成了“人上人”,他们处于被迫成熟的状况之下,一张嘴就出惊人之语,让人感觉言行与年龄不相宜。

在其他小朋友中,他又不会太依赖同辈,不喜欢与他人一起,在小朋友中不受欢迎。这种孤芳自赏的性格,很容易受父母的期望影响,隐形的指标令他们自我竞争,过早的自我严格要求和参与竞争,容易给小孩造成心理压力、形成情绪困扰。

为避免小朋友承受太大的压力,父母应该接受子女的先天条件,明白他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同时要帮助孩子学习接受自己的限制。

4容易失去宝贵童真

由于独生子女经常与父母接触,透过模仿与学习,思想很快便变得成熟而有信心,因此很容易便鹤立鸡群。与此同时,他们可能会失去短短瞬间的珍贵童真,童年的乐趣变得一片空白,人类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很多时候都在渴求童真的再来,以得求真正的快乐。父母千万不要剥夺孩子美好的童年,这样可贵的时光是一去不来的。

不比较不知道好,独生子女容易习惯于拥有的优越环境而不知足,故此父母应有意帮助他们肯定自己,使他们觉得自己有一种特别的地位,令他们感到自己受重视。

5独生子女的特殊心理需要

(1)寂寞孤独,需要同伴

父母们经常发现独生子女自己和自己说话,特别是一个人玩的时候,他们似乎在与一个隐形的同伴对话,这是孩子排遣寂寞的一种方式。有些时候,他们可能对着洋娃娃或模型车自言自语,外化心中思想,家长应该任由他们投入于这种游戏中,甚至可以改变心态,走进他们的世界,与他们一起投入其中,“尝试”及“感受”各种不同情况。

假如他们属于内向的小朋友,却又可能有将心中所思所想藏于脑中,只沉醉于玩电子游戏、集邮、阅读、听音乐等较文静的活动时,父母也毋须勉强他们,只是要在适当的时候,与他们一起“制造伴侣”,平衡他们的身心发展,否则便可能变得沉默内向了。

(2)依赖家长,家长依赖

在一般核心家庭中,不仅孩子依赖父母,父母也依赖小孩,因此要肯定自己的重要性,才能寻得家庭乐趣。独生的孩子通常均有三种不同的依赖方式:

①垄断式——霸占父母的全部注意力,如果其中一名家长稍有忽视,即以行为或发出声音来吸引注意,直至成功为止。

②专注式——要求父母对他有特殊的对待,对待他与其他人的方式要与别人不同。

③偶像式——将父母偶像化,小事化大,有时更会把小事看成“感人事件”,这种方式在年纪较小的儿童中比较常见,是一种自然的成长阶段。

(3)独霸天下,世界中心

独生子女通常不喜欢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所有,尤其是在3~5岁期间,他们便不喜欢与同龄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东西,要让孩子尽量多地参与些团体活动,教育他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成功。学校教育也是平衡孩子独占心理的一种方式,因此要关心孩子在学校与同学相处的情况。

(4)抗拒他人,制造骚扰

独生子女的占有欲较强,对他人的排斥感也较强。对于闯入原有生活的人,他们会抗拒和想办法间接抗拒。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必须在适当的时机,向他解释“这是不对的”,必要时可以向他们解释,第三者并非他的敌人,这种方法尝试一次未必有效,但是当小朋友三番五次知道无理的举动并不能解除第三者“威胁”时,便可奏效。

其实,独生子女许多时候处于矛盾中,有某阶段他们会要求有些兄弟姊妹陪伴,但是他们又害怕第三者的威胁,不愿与人分享。父母应该让他们意识到父母对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告诉他们如何平衡自己的综合的需要。

(5)需要自知,自律守己

在独生子女的脑海中,可能没有自己照顾自己的概念,皆因父母过分地为子女准备一切所需,甚至一段时间,独生子女大多处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状态,缺乏自我料理的能理。因此,他们仍然需要培养照顾自己的能力,使他们能自律,才能使他们能顺利踏足社会。

父母通常与独子独女的关系友善,但为了让子女的将来更美好,不可以过分溺爱,孩子接受父母教诲的时间只有很短,父母不可以为“时间尚早”,否则日后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