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一江山
3838700000030

第30章 三军一江山岛联合登陆战(15)

来自上海的4名舵工、轮机工和帆缆工,战前夜以继日地抢修轮机。一个50多岁的老舵工,四天四夜几乎没合眼,一直蹲在机舱里。战斗发起前,他们和战士们紧紧战斗在一起,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负伤不下火线,坚持把登陆部队送上一江山岛。

浙江黄岩县广大民兵和群众,为这次战役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战斗期间,他们为部队侦察敌情、运送伤员和弹药物资且不在话下,他们还开展对敌宣传,看管俘虏,站岗巡逻,保卫港口、油库,管制坏人,维护社会治安,做了大量工作。

在支前委员会的领导下,他们组织了渔民支前队、运输队、消防队、救护队、洗衣队、码头指挥站、物资供应组等。

战斗打响后,支前委员会紧急动员,一个上午,黄岩县就组成了一支4000多人的支前大军,紧张地战斗在各个岗位上。许多有经验的渔民民兵当了“炮船”的向导,直接参加这次战斗。他们冒着敌机的轰炸,克服了各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为解放一江山岛出大力、流大汗,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担负接收伤员和烈士遗体的5条渔船上的民兵和船工,坚持两天两夜不休息,连续13次往返于海门港和一江山岛之间,把全部伤员和烈士遗体迅速运抵海门。

浙江海门镇人民直接配合了这次战斗。

1月18日,当我们战鹰投下的炸弹和炮兵部队发射的炮弹在敌人阵地开花的时候,海门各个岗位上正在紧张地劳动的工人们,放下了工具,立即在预定的地点集合起来。

一个工人正在理发,听到要支援前线,头剃了一半就跑向集合地点。机关工作人员也有秩序地把工作安排好,等待着任务。放假的学生,自动留校担负起光荣的支前任务。各居民区的妇女积极做好支前的准备。这一天夜里,没有一个人睡觉。

1月19日,一江山岛解放的第二天清晨,海门镇5个大小码头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

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老大爷、老大娘,有年轻的姑娘,有刚刚戴上红领巾的儿童,也有呀呀学语的孩子。

当我5大队2中队(在此次战斗中,该中队的任务艰巨,伤亡较大,完成任务较好受到大队表扬),第一艘战舰载着光荣负伤的同志靠上码头时,担架队和救护队员们马上就迎上去,真正做到了快抬、稳抬、快包、包好。有的把自己心爱的绸被盖在伤员身上,小心地把伤员抬到医院治疗。

此时,人们一个个争先恐后,挤上前去慰问光荣负伤的勇士们。有人双手提着棉衣领子,像是随时给人穿上似的:有人一手提着个红漆的篮子,那篮子里应有尽有,或是盛有碗筷、杯子,或是装白糖、鸡蛋、藕粉、糕点。

最为显眼的还是当地的特产——留着过年的黄岩蜜桔,有朱红的,有金黄的,有橙中略青色的,篮中发出诱人的香气。只要一见凯旋归来的伤员,他们便会打碎煮熟的鸡蛋,献上桔子,冲好藕粉端上前去慰问伤员。

也有顶着红漆盆子的,盆子里放着已经拆开了纸包的香烟。反正,凡是打了仗从岛上下来的战士所需要的,他们全想到了。

大概是群众自己订下的章程吧,他们依照到达时间先后,依次站下去,形成了一条条由人流组成的通道,有的足足有一里多路长。

大街上又是另外的一种情景,一堆堆、一簇簇,全是化了装的慰问队。

他们穿着绿绿的彩衣,那长长的衣袖在寒冷的北风中飘拂着。老师一遍又一遍向慰问部队中的同学恳求:“同学们,回到屋子里去加点衣服,这样要冻坏的”。说了不行,他们就拉。但是,拉了谁谁也不依。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冷?解放军还泡在海水里打仗哩!”

当时我听说有这样一个精彩场面:从船上走下来一位受伤的战士左肩挂着支卡宾枪,右手吊在绷带上,人们异口同声要他躺到担架上去。他呢,急得额角上直冒汗,反反复复地说道:“我的伤不重,用不着坐担架”。但是,不坐是过不了这个关的。

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干脆来了个动手不动口,两个人一齐把战士拉了过去,强迫他坐上了自己的担架。担架已经起步了,那个战士的头还是一伸一伸的似乎想要跳下来。

面对此情此景,谁不热泪盈眶!

1月20日,在海门港,有上万人拥挤在码头和街道两旁,热烈欢迎凯旋归来的张爱萍司令和解放一江山的人民解放军的一部分陆、海军部队。当载着胜利归来的勇土的登陆艇驶到岸边时,码头上立即响起了震耳的欢呼声。

广播里响起了海门文化馆广播员杨素菊同志的宏亮声音:“解放一江山岛的英雄们,我们热烈欢迎您们!祖国六亿人民在欢迎您们,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在欢迎您们!”在码头上的欢迎人群都脱下帽子向胜利归来的陆、海军指战员挥舞着。

鞭炮声、锣鼓声响彻了海港。有的海员鸣着船上的汽笛向陆海军指战员致敬。停泊在海门的渔民们把鲜鱼举在空中挥舞着,用他们特有的方式热烈欢迎胜利归来的亲人解放军。

人民群众想得很细,安排得也很周全。妇女们为胜利归来的战士们烧好开水,做好稀饭,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青年学生和工人们自动地组织看护队,给伤员洗脸、喂饭。有的战士头部受伤睡不好,他们就用手抱着伤员的头,让伤员休息。他们还用自己心爱的手巾一点一点地擦去伤员身上的血迹。看到伤员流血过多,学生们就要求献血救亲人。临海县中学和师范学校就有57名学生把自己的鲜血献给了重伤员。

海门妇联主任陈日初和支前模范陈秀花两位老大娘和20多名青年女民兵组成的洗衣队,日夜为部队洗血衣,缝补衣服,烧火做饭,护理伤病员。海门镇到处洋溢着拥军支前、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场面。

海门妇女、教师、学生等350人日夜参加护理伤员,路桥妇女张招云、王玉珠等两天两夜未休息坚持给伤员喂饭,154名干部群众给危重伤员献血20000毫升。

黄岩、路桥、泽国、海门等地群众自动捐献400多具棺材安放烈士遗体,表达他们对人民子弟兵的尊敬和爱戴。

回顾一江山岛登陆战斗胜利的史实,使我深深地感到,它既是陆、海、空三军联合协同作战的胜利,也是党政军民、前方和后方密切协同的胜利。切实做好后勤保障和支前工作,是夺取这次战斗胜利的重要保证。一江山战役的胜利是与广大人民的支援分不开的。一江山战役,是党政军民共同谱写的一曲前后方结合、军民结合、团结战斗的胜利凯歌!

我军首次组织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由于组织严密,作战指挥和协同关系处理得非常好,所以参战部队都井井有序、有条不紊地按计划完成了作战任务。

在这次作战中,我第5战勤大队,有30多艘机帆船和登陆艇直接担任运输任务。

在第2梯队登陆5分钟,我大队参谋长黄怀虎率1中队长蔡风桥和3中队长潘岩柱及由10多艘船艇组成的运输队,装满着弹药和物资分别在黄岩礁和山嘴村登陆,不到30分钟把弹药等物资卸完,以保证作战部队需要。随后由我和政委唐玉怀在海门又组织了2、4中队的20多艘船艇(2中队副中队长董可禄、4中队指导员滕超),将大批军用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南北一江山岛。我们就这样昼夜不停地把各种急需军需运上去,把伤员和缴获的物资运下来,任务非常紧张,指战员们不顾疲劳,连续作战,圆满完成任务,受到林维先副司令的表扬。因运输船艇不足,后续动员的几十艘渔船也参加运输工作,共运输伤员和烈士遗体几百人,后来华东军区从上海征来的客轮也投入其中,才将600多名重伤员送南京军区总医院和安徽省当涂县86医院,其他伤员分送临海、路桥、黄岩等野战医院治疗。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较好地完成了战勤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