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一江山
3838700000029

第29章 三军一江山岛联合登陆战(14)

18日早晨,天空碧蓝一片,旭日的光芒显得特别灿烂而温暖。这一切凝聚着半年来参战气象人员的心血,同时也渗透了“前指”首长的热情。

没有“前指”首长的亲自过问,提示意向,指点问题,没有“前指”首长处处予以关怀、信任和支持,并给予许多有利的工作条件,那么,气象人员也难作“无米之炊”。

18日傍晚,当大批舰艇胜利返航后,海上风平浪静的景象也消失了。风逐渐增大起来,云量也布满天空,19日下了小雨。

不过,这些都无关大局了。只是它说明了“东风”有限,我气象人员“借”得巧,我“前指”首长用得妙。

这是一次气象作战保障十分成功的典型战例,“天时”对一江山登陆战的胜利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及时地掌握和运用好这段的天气,是此次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徐杰,河北迁安人,30多岁,瘦瘦的个子,显得谦虚而又老成。他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考取了留美公费生,因晕船而未能成行。解放后,他一直奋战在浙、闽前线,为建立华东空军气象队伍和一江山的战斗,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一江山战役胜利后的庆祝酒会上,张爱萍司令员特意走到徐杰同志面前,向他敬酒说:“你为人民立了大功!”“登指”参谋长王坤还提议:“为气象人员立头等功!”

徐杰同志后来转业到南京地方工作,生活上遇到了许多困难时,张爱萍得知后,还写信给当地政府照顾这位有功之臣。

1999年,由国防大学编写剧本,并与总参军训部合拍的《一江山岛战役》VCD电教光盘,其中有我介绍徐杰同志对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对战役指挥员定下决心时所起的关键作用的经过情景,颂扬他在一江山岛战斗中的历史功绩。的确,气象人员功居战先,他们的功绩必将随一江山“英雄岛”的美名永存。

后勤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从来都是军队的重要组成部份,特别是在现代战争中,它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作好后勤保障工作,张司令员明确指出:“在登陆作战中,一切以保障登陆部队的顺利实施登陆为准绳。”也就说,保障登陆兵在一江山岛滩头登陆,并向纵深阵地发展,击退敌人可能的反登陆,迅速占领最高峰一一203高地的全过程,是后勤保障工作的主要任务。

这次渡海登陆作战与过去在陆地作战相比,不仅是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涉及面广:而且技术保障要求高,活动区域大,所以,后勤保障工作比以往“小米加步枪”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因此,各级领导对后勤保障工作均比较重视。一江山登陆作战的后勤工作,是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完善和得到提高的。

1954年8月,在一江山岛登陆战准备之初,浙江军区在受领了统一负责后勤的任务之后,立即抽调三分之一人员由后勤部长周桂生同志全面负责,实行统一计划、统一组织、分头供应,来进行后勤保障的准备工作。在部队分练阶段,经过两个多月的实践,发现此种组织形式很不适应三军联合登陆作战的要求。因之“前指”请求华东军区后决定,成立三军联合登陆作战后方勤务部,简称“联勤”。

12月11日,军委批准了浙江军区代司令员林维先同志为“前指”副司令员主管“联勤”工作。除周桂生部长外,华东海军后勤部长申元军、空军后勤部长卢洪海也参加“联勤”领导。“联勤”是以由浙江军区后勤部抽调的100余名后勤干部为主,和由海、空后勤部门抽调的54名后勤业务干部共同组成的。

“联勤”机关设组织、计划、财务、军需、油料、运输、卫生、交通指挥、技术保障等科、处。

“联勤”分工是:

——海、空军后勤负责专用物资供应和技术保障;

——浙江军区后勤负责通用物资的供应、卫勤保障、伤员后送、俘虏管押、交通运输指挥、后方警卫等。

——地方支前委员会负责主、副食品的供应,以及组织担架、消防、救护和道路、桥梁抢修等任务。

为了提高渡海登陆作战的后勤保障工作的能力,针对联合登陆作战的特点和我军尚缺乏经验的情况,“联勤”把渡海登陆后勤保障设想到的问题一个一个地摆出来,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锻炼和提高后勤保障人员的本领。

首先,他们学习研究后方组织指挥、海上运输、物资装卸、水面伤员救护、渡口和码头管理以及海洋知识等,并结合战术和本职任务,进行实兵、实物演练,解决作战物资按船艇性能装载,急用快装和急救互救等问题。

其次,对作战中水面打捞、伤员救护、伤员后送、协同动作等问题,通过训练演习一个个地落实解决。渡海作战,是背水攻坚。在航渡、登陆和纵深战斗中都有伤员发生,特别是对落水人员的打捞和滩头、水中伤员的抢救,需要有特殊手段。纵深战斗,大量伤员后送也比陆地较困难。

为此,“联勤”把三军医疗力量进行了统一组织,明确分工,密切协同。水面救护由海军负责,用登陆艇组成水面救护队,每艇配有军医、卫生员和打捞人员等,并携带药品、食品、饮水、救生和损管器材等,并负责航渡阶段的甲板抢救、涉水打捞和部队登陆后伤员后送任务。

艇上救护,在航渡阶段由陆、海军医务人员共同负责:部队登陆后,艇上伤员由海军负责救治和后送;纵深战斗营以上部队都开设了救护所,连队救护组主要负责收集、急救、隐蔽伤员,以及开展自救互救等。

后勤保障训练中,他们还演习了俘虏后送,并配合地方政府进行了登陆物资器材的筹集等工作。

为了适应三军联合登陆作战的实际需要,上级决定,又由海军舟山基地、陆军60师和空军11师组织了相应的后勤机构,由60师师长曾昭墟负责,简称“登勤”。团、营、连也都组织了相应的战勤组,有些组织虽成立较晚,但由于首长亲自负责,后勤人员积极努力,以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援,都较好地完成了战备训练和登陆作战任务。

人民“支前”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这是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此次渡海登陆战斗,得到浙东沿海温、台和宁波地区及所属市、县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

浙江省成立了支前委员会,副省长杨思一任支前委员会主任,统一领导和组织解放一江山战斗的后方指挥、物资技术保障的支前工作。为了加强同地方支前委员会的联系与配合,“联勤”经常同地方支前委员会的同志在一起,共同分析和交流各项保障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研究调整协同关系。

浙江省支前委员会办事处设在黄岩县。地、县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他们提出的口号是:“要人有人,要物有物,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支援到哪里”。

由于盘踞在一江山等岛的敌军经常对我浙东沿海袭扰破坏,广大渔民群众深受其害,早就对他们恨之入骨。一经动员,无不欢欣鼓舞,纷纷报名参战、支前。很多工人、渔民放弃了春节和亲人团聚的机会,来帮助部队运送作战物资。战前动员24700多名民工,他们在24天内,抢修和改装70余艘船只,支援军需物资3500多吨,运送各种油料51750吨,军需物资2万多件,主副食品一个月份及大量的战救器材。战时民工4139名,担架300副,他们运送伤员和烈士遗体近千余名。在支前中有的担架队员跌伤了腿,还坚持搬运伤员。在战斗中涌现出许多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积极参战、支前的动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