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一江山
3838700000018

第18章 三军一江山岛联合登陆战(3)

精心组织三军演练

陆、海、空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工作是十分复杂的,在我军战史上无经验可循。

根据军委关于“慎重初战,攻则必胜及从小到大,从实践中训练和锻炼部队,为解放大陈、马祖、金门及台湾创造条件”的指示精神,张爱萍司令员与三军广大指战员一起,从实践中摸索出一套“中国式”陆、海、空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方法。参加我军首次陆,海、空联合强攻一江山岛战役的部队共计有3个军种,17个兵种。在登陆部队缺乏联合作战经验的情况下,此役,参战的诸军兵种协同配合得很好。战斗的整个过程几乎都是按预定协同计划进行的,堪称我军联合协同作战的光辉范例。之所以能如此,这是与战前艰苦、认真地组织训练紧密相关的。

1954年8月开始,进行了近半年的紧张而有秩序的战前三军训练。

陆军分练

当时我军没有“海军陆战队”。第一梯队登陆部队要由陆军来担任,60师承担这个任务就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适应渡海登陆作战的需要。

他们战前训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各军兵种分练,着重于提高分队的登陆作战的技术与战术水平,以及本兵种内部的协同动作;第二阶段为各军兵种合练,主要解决诸军(兵)种整体的协同动作问题。

在分练过程中,步兵、炮兵、工程兵等部(分)队,自1954年8月,即由海军温台水警区副司令员陈雪江和我大队以及陆军60师178团团长成庆连、180团团长吴国祥等在60师参谋长王坤领导下,率舰船,先在椒江三江口内河组织演练。

这次演习,各分队练编队、装载、渡海战斗对岸射击等课目。因此地来往船只太多,不利保密而转移地点。

1954年9月,60师178团及我海防大队,到温州乐清湾靖江渡口,以营、连为单位,对岛屿之敌进攻的登陆训练,并组织了步、炮、工等兵种之间的协同。此时南方正值骄阳似火、炎热多雨、台风多发季节,战士们负重几十斤进行摸爬滚打,困难很大。如:部队演练时,搭乘登陆艇的分队是少数的,大部分要乘机帆船,登陆时要跳下齐全腰深的水中才能冲击,训练强度很大。

训练中很多战士晕船呕吐,天热中暑的人也不少,病号与日俱增。后师长曾昭墟亲临现场指导下,帮战土解决了迫切问题。演习时,他们想把火炮架到船上射击和排除滩头障碍等课目,把练战术思想、练战斗作风、练组织指挥、练协同动作、练通讯联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指挥员协同作战思想,想出多种办法来适应海上作战需要。他们营、连干部不久又研究把战防炮架到了木船上:他们运用集体智慧,按照杠杆原理,克服了战防炮后座力大,木船的载重量小的拦路虎,专门对付敌人在滩头的洞穴。谁知道战斗发起后还真的像一艘艘炮艇,为步兵冲锋开路,发挥了很大作用,同志们称之为“炮船上刺刀”。进行实弹演习,各分队射击技术、战术水平又有进一步的提高。

经过几个月的勤学苦练,陆军部队普遍提高了登陆作战的适应能力和协同作战所必须的基础,使指挥员做好战时指挥基本心中有数。

海军分练

海军根据所担负的任务,除练习航海技术外,并以单艇、分队、大队编队,进行装载,航渡、射击、航行队形的训练,并练习了掩护步兵登陆作战的行动,如舰炮对岸上目标的射击,直接支援步兵登陆的协同动作,如何攻击敌舰而不被敌舰所攻击等战术编队演练。经过紧张的训练,统一了陆、海军联合作战的战术思想一一以步兵需要为需要、以步兵胜利为胜利的指导思想。

海军的主要任务是:

筹备登陆工具,输送登陆兵登陆;

保障登陆兵航渡和登陆的安全;

组织炮火直接支援登陆兵行动;

组织鱼雷艇在战斗之前和战斗实施时,相机攻击敌水面舰艇;

协同陆军巩固占领的岛屿。

为此,我华东军区海军以第5舰队组成登陆队,训练输送登陆兵;以第6舰队的“南昌”、“广州”、“济南”、“沈阳”四艘护卫舰和“碾庄”、“古田”两艘炮舰担任火力支援,并打击由大陈出犯之敌;以舟山、石浦、温台大队的炮艇12艘担任登陆护航警戒任务,压制敌前沿之火力点;以第l和31大队的10艘鱼雷艇,相机攻击敌舰。这些就是他们训练的主要课题。

空军分练

空军根据几种不同的机型和担负的任务,训练各有所侧重。歼击航空兵飞高后,海天一色,分辨不清,也不易找到地面目标和返航点,他们就主要练海上空域待机和返航着陆。

强击机主要演练对海上点状目标对敌前沿阵地俯冲投弹和掩护陆军抢滩的协同动作等。

轰炸机在同歼击机部队和舰艇部队的几次协同演练中,为了保证飞机在作战负伤的情况下能安全返航,又进行了单机飞行训练和自救、互救等演练。

为了迅速准确发现和命中目标,经过广泛发扬军事民主,开展战术研究,大家提出了很多有效办法,如:熟悉敌人的部署和目标的形状,逐一绘图默记,以加深记忆;根据太阳方位及敌人的火力情况,选定不同时间的有利进入方向;根据敌岛阵地照片,按目标编号选择瞄准点;在熟悉主要目际的同时,也要熟悉次要口标,以备临时选择打击目标之用;不仅要熟悉攻击目标,还必须熟记其周围岛屿的方位和形状,以便在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有利于机组的协同,增加概略瞄准系数,提高轰炸命中率。

为了完成作战任务,防止万一,作战编队和各中队都指定了代理指挥员。

空军主要任务,是以歼击航空兵12师的12个大队(米格15一比斯99架,拉11—24架)夺取大陈以北的制空权,保障海、空基地安全,掩护部队与水上舰艇不遭空袭……。以轰炸航空兵20师的4个大队(杜2—36架),于炮火准备之前,用1个大队架次,对上、下大陈之敌的雷达站、指挥机关进行轰炸。另3个大队架次,对一江山之敌实施航空火力准备。

轰炸目标:北江190、203高地及了望村,南江160、180高地及东昌村敌指挥所。

以强击机11师的3个大队(依尔10—24架),还有海航2师及夜航中队(拉11—4架),直接支援登陆部队冲击,并攻击可能来犯之敌。

飞行训练的空军战斗英雄张伟良回忆在杭州进行复杂气象轰炸海上军舰训练情况时说:“一个团要在‘前指’下达战斗命令后的时限,必须在1小时30分钟内完成,包括熟悉敌情、受领明确任务、飞行诸元计算、航线准备、战斗协同、飞机检查、加油、挂弹等。团的编队有27到30架轰炸机,60台发动机,再加上一个团的20多架歼击机,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整天发出雷鸣般的轰响声。”有一天,空军刘亚楼司令员亲自给我打来电话说:“你们飞机离杭州太近,这么大编队,这么大声音,要尽量避开,特别是不要影响西湖附近。毛主席在杭州,毛主席晚上工作,白天抽时间休息,不要影响他的休息。”那时,马宁师长还驻在南京大场,两地兼顾,我与4团王天保副团长一起去向刘司令汇报。刘司令听取了我们训练情况的汇报后,点点头说:“杭州机场跑道长度2200米,飞机起飞、着陆时滑距延长要注意安全。”又说:“毛主席听到你们连续隆隆隆隆飞机声,说训练得好!但我们要保证主席休息。现在,声音实在太大。毛主席日夜操劳,无论他在休息还是工作时,都不能声音太大啊。”我们表示,尤其是毛主席休息的时间,我们把编队缩小,多飞大队以下课目,少飞团大编队课目,返航时航线改成提前转弯,避开杭州市。

刘司令员听了汇报后,叫我们采取措施一定要保证安全飞行。我和王副团长回到部队。当知道毛主席在杭州视察,在关心我们编队的飞行、训练时,大家就更起劲了,纷纷表示要做好摧毁敌人的军事目标光荣的任务!

8月30日,张爱萍司令员曾亲自前往杭州笕桥机场,召集空军分队长和机长以上干部进行座谈。此外,还亲自找张伟良等同志交淡,以检查、动员、落实空军的战前训练情况,并指示如何搞好在分练基础上的合练问题。

8月31日下午,张司令员在宁波又找海军分队和舰(艇)长以上干部座谈,了解海军训练情况……。

在分练过程中,正当各项工作加紧进行之际,1954年11月30日,总参谋部电令:“为了迫使美、蒋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的协防范围,不致包括我沿海敌占岛屿,为了进一步推进海防对敌斗争,保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解放沿海敌占岛屿和最后解放台湾、澎湖,华东军区应于12月20日左右攻占一江。”

一江山岛的面积不足两平方公里,岛上构筑了较坚固的防御工事。要求对南、北一江山实施登陆作战,对我陆、海、空军的联合协同作战是一次考验。因为登陆地域狭窄,在很短时间里投入众多的兵力,给参战部队的联合协同作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我军当时虽已组建了空军和海军,但从未进行过如此规模的联合协同作战。部队普遍缺乏现代化作战知识,各军兵种之间对彼此兵器的性能缺乏了解,相互间疑虑较多。

一个个问题摆在了张司令的面前。

组织三军合练

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对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指战员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不少人心中都有浓浓的神秘感和深深的忧惧感,陆军担心空军炸弹会不会炸到自己的部队,还担心海军登陆艇能否准确快速地把登陆部队送上登陆点;海军担心空军能否控制海区制空权,对自己会不会造成误伤;空军则顾虑陆军的火箭炮会不会误伤自己的强击机等等。

为了统一参战人员的思想,解除顾虑,把参战兵力捏在一起,互相取长补短,形成统一的整体,搞好参战兵力的这次协同作战,“前指”对部队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

(一)广泛开展思想教育,为协同作战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前指”党委多次召开参战的各军兵种指挥员会议,研究如何搞好联合协同作战问题。

张爱萍司令员明确提出了树立“以陆军(登陆兵)的需要为需要,以陆军(登陆兵)的胜利为胜利”的思想,并指示各部队广泛深入地进行协同作战的思想教育,提高陆、海、空军对加强团结、协同作战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使各部队树立了整体观念,加强了团结,统一了战术思想。

(二)组织参战部队互访互学,互相熟悉兵种知识以及兵器的性能和特点,增强现代化作战意识,陆军部队到海军舰船上参观,先听介绍,然后到现场观察。参观登陆舰艇时,就了解部队怎样上船,坐什么位置,到达滩头后怎样下船,陆军部队感到有的舰船火力弱,大家就在一起研究如何加强火力,研究如何把陆军火炮和追击炮架在船上发挥“战争之神”的作用。空军部队也到诲军来参观舰艇,了解舰艇的特点和性能,以便从空中识别舰艇。海军部队也到空军和陆军部队参观学习。通过互访互学,互相之间有了初步的了解,增加了很多知识,为协同作战打下了良好基础。

这次联合登陆演习,预先在穿山半岛设置相似一江山岛守敌之防御阵地进行了三次营的登船、航渡、登陆突破与纵深战斗训练,并组织了火炮、舰船、轰炸机三者之间的协同动作,解决了各军(兵)种之间相互识别的通讯联络问题,重点是登陆突击阶段的指挥协同和战术动作等问题。

第二次登陆演习,为了加快前进速度,178团5连同志都脱掉了棉衣,只穿着军装。12月的海风呼呼地吹在身上,像好多针乱刺在肉里似的。同志们冷得上牙下牙“格格格……”地直打架。

“冲击!”连长的声音刚落,许多同志已经跳下水去,连长毛坤浩喊了声:“全连跟我来!”海水快到脖子,但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涉过深水后就大步大步地跟上,连长的这股冲劲,真像一个火车头,把大家的劲带动起来了。平时演习扛枪身和弹药箱也掉队的同志,这回都呼呼啦啦全跟上了……。

在整个备战演练阶段,张爰萍的身影经常出现在陆、海、空及联合后勤的各个训练场上。无论朔风凛冽的海滩,还是风浪摇撼的航船,无论铺满泥泞的战壕,还是马达轰鸣的机场,都有他的坚实的步履。响亮的声音、熟悉而又诱人的笑语。

战前练兵要求很严,抓得很紧张,时间持续了很久。许多当年的老兵回忆起那时海上练兵,都为自己“怎么能‘熬’过来”而深感惊奇!

为了解合练情况,总结三军演习经验,华东军区派来军训校阅团。记得有苏联顾问和军区司令部参谋李少亭等人。他们深入现场、码头,向三军指战员了解情况,征求意见。此举对大家鼓舞很大,对战前演练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55年1月13日演习结束时,张爱萍司令员在625指挥艇会议室里接见主攻团副团长毛张苗和海军三大队参谋长魏垣武等同志,张爱萍胸有成竹地说:“今天看了你们的联合演习情况和指挥员的表现,只要我们指挥部门认真、仔细地组织战斗,各级干部能适时指挥,我看登陆战斗一定能够成功的。”通过合练达到了互相了解,解除顾虑,互相信任之目的,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1954年12月13日,开始了最后一次合练。这是一次严格依照作战方案,以一江山岛守敌之防御配系为战斗目标的联合演习。

地点在大、小猫山演练。战鹰翱翔,舰艇破浪,火炮怒吼。连续进行了大队(营)、登舰、航渡、登陆突破与纵深战斗的训练,并组织了火炮、舰船、轰炸机三者之间的协同动作,解决了各军兵种之间的相耳识别和通讯联络等问题,登陆突击阶段的指挥协同和战术动作得到了很好的检验。

根据张爱萍提出“以陆军(登陆)部队的需要为需要,以陆军的胜利为胜利”、“各军兵种要以步兵为中心”的作战思想。60师常委提出了“以我为主积极歼敌”的战术思想。他们把在黄土地上驰骋的丰富作战经验,与现代化作战的要求结合起来,连过去战时的老式喷火器、炸药包和爆破杆都用上了。小组及班、排进攻、三角队形等等传统战法,也都在这次实战中发挥了作用。

南方冬季最难熬,屋内不生火,室内外气温相差无几,白天室内比室外有时更冷。在这样的隆冬季节里,水上练兵何等艰苦是可想而知的。元旦前后,浙东沿海还下了小雪,气温在零下1℃左右。演习时,战士要跳下水才能冲击,常常冻伤了手脚,但大家仍坚持苦练杀敌本领。

在三军合练中涌现出了不少好人好事。英雄吕有库的事迹很感人,他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英勇战斗,积极工作,曾荣立过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还被评为模范战士。

1954年12月13日登陆演习,吕有库所在排坐我第5大队一条最大的机帆船。这种船吃水深靠边不拢岸,排长一下达冲击命令,大家都得往海水里跳,水深的地方淹没了上身。重机枪很笨重,光枪架就有50多斤,跳下去后,深一脚浅一脚的又尽是烂泥,真有些玩不转。因此,总是跟不上队,掉在后面老远。最后,终于克服各种困难,顺利完成三军合练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