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夫子品评韩非子
3836200000009

第9章 行事要果敢坚毅

韩非子曰:“缓心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语出《韩非子·亡征》)君主决断问题迟缓而无实效,本性柔弱而不果断,好坏不分,而没有固定的立场,国家就有可能灭亡。

欲成大事者,必须准确地把握时机,迅速及时地作出正确判断和抉择,不可优柔寡断,贻误时机。

缓心无成

韩非子曰:“缓心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语出《韩非子·亡征》

意思是说,君主决断问题迟缓而无实效,本性柔弱而不果断,好坏不分,而没有固定的立场,国家就有可能灭亡。

在韩非子看来,君主优柔寡断就有亡国的危险。

韩非子并非危言耸听,任何负有领导和指挥职责的人,如果遇事优柔寡断,必将造成种种不堪设想的后果。

其实,不仅是领导者不能优柔寡断,我们普通人亦是如此。

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一事无成,最大的毛病就是优柔寡断,总是左顾右盼、思前想后,从而错失良机。

所以,任何人都应避免和克服优柔寡断的毛病。换言之,我们必须培养自己果敢坚毅的品性,这是生存的需要。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优柔寡断呢?概括而言,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

(1)对某一选择的后果和影响,没能充分认识和仔细分析。

(2)顾虑太多,思虑太细,钻了牛角尖,以致造成进退两难的局面。

(3)患得患失,任何目标和追求都不放弃。因此,遇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时,便不能决断取舍。

那么,又该如何克服这种优柔寡断的毛病呢?

(1)培养自信、自立和自强的勇气和信心,培养性格坚强、意志独立的良好品质。

(2)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决策水平与其所具有的知识经验成正比。一个人的知识经验丰富,其决策水平就越高;反之,则越低。所以,我们应多学习、多实践,丰富学识、积累经验。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平时经常开动脑筋,勤学多思,这是关键时刻有主见的前提和基础。

(4)那些不喜欢对事情作冷静、细致分析的人,更容易犯这个毛病。所以,排除外界干扰和暗示,稳定情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仔细分析,亦有助于培养果断的意志。

事实上,任何人都有犹豫不决的时候,但并非所有情况下都会如此。到底情况如何,完全取决于一个人意志力的强弱。一旦我们明白了这些,而努力培养自己果敢坚毅的品性,那么便能克服优柔寡断的毛病。

吃古通今

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听说沛公刘邦攻取咸阳后欲在关中称王,十分恼怒。在谋臣范增的建议下,项羽在鸿门设下酒宴,准备在席间寻机刺杀刘邦,以除心头之患。

刘邦深知赴鸿门宴凶多吉少,但项羽兵强马壮,如果不去便会招来杀身之祸。

刘邦见到项羽后,先解释道:“我和将军并力攻秦,将军转战在黄河北,我作战于黄河南,但没料我能先攻进函谷关,击败秦军,在这里重新见到将军。现在有坏人散布流言,使将军与我发生了误会。”这番话说得项羽心软下来,当下与刘邦一起入宴饮酒。

席间范增多次示意项羽下令杀刘邦,项羽都没采取行动。无奈范增让项庄舞剑助兴,令他伺机刺杀刘邦。张良的好友项伯看出范增的用心,于是也拔剑起舞,处处用身体掩护刘邦,使项庄难以下手。

在这危难之际,张良授意樊哙入账。樊哙持盾佩剑闯进账中,目视项羽,怒发冲冠。项羽赐他一碗酒和一条羊腿,樊哙狼吞虎咽地喝了酒,吃了肉,然后陈述刘邦的劳苦功高和赤胆忠心,指责项羽听信流言蜚语,项羽一时无言以对。

刘邦借口上厕所,与张良、樊哙一同出帐。项王都尉陈平召唤刘邦。刘邦处于犹豫之中,樊哙劝道:“大的行动不必顾及细节,大的礼节不必看重小的礼仪。现在人家是刀俎,我们是鱼肉,还犹豫什么!”于是,刘邦悄然离去,留下张良作辞。张良估计二人已走远,才回帐向项羽辞谢道:“沛公不胜酒量,不能亲自向大王辞行,特地让我带来白璧一双、玉斗一对奉献给大王和将军。”项羽问:“刘邦现在何处?”张良答道:“他听说大王要责备他,心中恐惧,现已返回灞上了。”范增听说刘邦偷偷跑了,气急败坏地砸碎玉斗,恼恨地说:“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刘邦。我们今后都要当他的俘虏了!”

此时,刘邦早已扔下车马,带着樊哙等四人顺骊山而下,从小路安全地返回营地。

老夫子点评:

故事中的项羽便犯了优柔寡断的毛病。项羽之所以优柔寡断,是因为他没有真正意识到刘邦对他的危险。因此,对某一选择的后果及影响,我们应充分认识和仔细分析,这样才能有自己的主见。

链接共享

君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

——《韩非子·亡征》

群臣醉心私学,卿大夫的嫡子喜欢论辩,商人将财物积聚在国外,国内的百姓崇尚私斗的,国家有可能灭亡。

用时日,事鬼神,信卜筮而好祭祀者,可亡也。

——《韩非子·亡征》

办事情要选择时辰日子,侍奉鬼神,相信迷信占卜,又喜欢祭祀的,国家有可能灭亡。

听以爵,不以众言参验,用一人为门户者,可亡也。

——《韩非子·亡征》

君主听取言论只是依据爵位的高低,而不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参考加以检验,只用一个人作为传达意见的渠道,国家有可能灭亡。

官职可以重求,爵禄可以货得者,可亡也。

——《韩非子·亡征》

官职可以凭借权重之人而获得,爵位奉禄可以用钱财买到的,国家有可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