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英明叫果敢
3834200000020

第20章 现实——你行动了没有!(4)

这件事,后来被寓言大师伊索写进了寓言,传遍了全世界,乌鸦也因此出了名,自然洋洋得意。

这只乌鸦是个有名的旅游爱好者。有一次,它飞到一个村庄去看热闹,这儿正发生干旱,溪水完全干了,田里开了裂缝。它渴极了,可是四处找不到水喝。忽然,它在村子后面发现了一口井,低头往里面一看,井口小,井很深,但井底有水,模模糊糊地映照出它站在井洞上的身影。

它试着想飞下去,可几次都碰到井壁上,眼儿冒出金星,只好又回到井台上来。

忽然,它想到自己曾经“投石入瓶喝水”的光荣事迹,不禁高兴地叫道:“呱!呱!我怎么把这经验忘了?”

于是它用嘴衔来一颗颗石子,都投到了水井里,谁知投了半天,井水仍然没有上来,树上的喜鹊说:“喳喳!乌鸦先生,您别忙了,这是水井,不是您原先的那个长颈瓶子,怎么还是用那个老办法呢?喳喳!”

“你懂什么?呱呱!”乌鸦不屑地斜了喜鹊一眼,“我的方法是经过专家鉴定的,上过寓言作家的书本,到哪里都可以用,放之四海而皆准,怎么会‘老’呢?哇!哇!”

乌鸦继续向井里投石子……

那结果,我想大家会想得到了。

思维定势一旦形成,有时是很悲哀的。这就是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观念的原因之一:形势在不断变化,必须关注这些变化并调整行为。一成不变的观念将带来毫无生机的局面。

有些人对于约定俗成的规则,通常都是严格遵循而不敢打破的。但如果你能对其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会发觉其中会有不可理解也没有必要再存在的陋规。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一成不变地凭老经验办事,不注意发现新情况,就免不了会吃大亏。所以一个人要想在学习或事业上有所成就,一定要适应环境变化以及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否则,对于新生事物觉察不到,最终会被环境所逐渐淘汰。

一个民族最危险的是墨守陈规,因循守旧,不敢变革;一个人最糟糕的是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要打造生存的资本,就必须破除惰性:乐于接受各种新的挑战;要有实验精神,敢于废除固定的行事风格;主动前进,对每件事都要研究如何改善,对每件事都要订出更高的标准。为了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增加我们的生存资本,我们就要敢于突破,敢于否定自己,敢于创造新生活。

9、盲目仿效要不得

盲目仿效是一种不自知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乱冒进的表现,其结果往往是徒劳无功,留下笑柄倒是次要的,关键是白白浪费了本该有所作为的时间。

从前,日本住着一对老夫妇。每天老头上山去砍柴,老婆婆在河边洗衣服,他们生活得很快活。可是,美中不足的是,老头的左脸颊上长一个大瘤子,这使他那张脸变得十分丑陋。

一天,老头在山上砍了一大堆柴,刚想背着下山时,一场大雨自天而降,而且愈下愈大。眼看回不了家了,老头只好钻进一棵大杉树洞里避雨。不一会儿便昏昏入睡了。

“丁丁冬、丁丁冬……”伴着敲击大鼓的声音传来悦耳的笛声和载歌载舞的喧闹声。他陡然惊醒,循声望去,林中空地上有八个天狗在跳舞。胆怯的人会害怕得逃走,可老头是个快乐而又勇敢的人,他忘记了恐惧,“天狗,天狗,八天狗,”他唱着歌手舞足蹈地踱出了树洞,“算上俺就是九个天狗”。老头唱着唱着,加入了天狗的圈子里,乐陶陶地尽情表演。

天狗们被老人那有趣而又优美的舞蹈动作、动听而又悦耳的歌声所征服,都开心大笑起来。快乐的时光转瞬即逝,远处传来雄鸡报晓的啼鸣。

“天快亮了,那么明天再见吧!”为首的天狗说道,“老爷爷,明天晚上可还要来呀!你的歌唱和舞蹈都棒极了,请务必再来这里!”

“好吧,好吧,我一定来”。老头答应着。

“万一不来可不行,把什么留下才好。那就把这个瘤子留下作个抵押吧!”那只天狗说完,在老头左边的脸上轻轻一捏,那个大瘤子就被摘了下来,脸上丝毫没留下痕迹。

天亮了,老头背着柴捆下山后,对村民们讲述了这段奇异的经历。隔壁老头右脸颊上长着一个大瘤子。听了后,决定今夜也上山去找那八个天狗。他照方抓药,也经历了同样的事情。但是,右边长瘤子的老头对歌舞一窍不通。这使天狗们很失望,不耐烦了,就说:“今天老爷爷表演的一点儿意思也没有,干脆把昨天那个瘤子还给他吧!”

说完,天狗就把昨天留下的大瘤子往老头左脸上那么一贴,就长上啦。这个老头就带着左边一个大瘤子和右边一个大瘤子下山了。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盲目地效仿别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的特点和长处不同,别人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你未必能很好地完成,因此,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找适合自己的事情做。

人要有自知之明。若想有自知之明,就需要常照照镜子,了解自己,正确对待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人若能自知,就会避免或少出差错,人若自高自大,自以为是,或者自卑自叹,毫无主见,都会做出许多愚蠢可笑的事情来。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曾经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什么最难办?”他的回答是:“了解自己。”

现实生活中,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并不鲜见,他们心比天高,结果却一无所成,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实力没有认识清楚。例如有些高考生在填志愿时,眼睛只盯着名牌大学,热门专业,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分数,其结果只能是一落千丈,连一般的大学也没得上。正如苏格拉底所言:“至于没有自知之明,而对自己能力有错误认识的人,他们对别人和对别的人的成绩也是一样的,他们既不了解自己所要求的东西,也不了解自己所做着的事情,更不了解自己所结交的那些人的性格,而由于所有这些事情上出了差错,他们不但不能获得好的东西,反而要陷入灾祸之中。”

要想学习成功者,你必须想法接近成功者,并与成功者在一起。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学到成功者的思维方式和经验。

10、尽力做好每一件事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

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记上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划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他又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

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被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划,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哦!”画家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了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尽力就够了,不必要非要满足所有人的意愿;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则恰恰是美好的。”

一个苛求完美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可怜的人,他体会不到生活里有所追求的、有所希冀的感觉。正因为完美,他也无法体会到当自己得到了一直追求的东西的那种喜悦感觉。

有这样一个童话,很能给人以启示——

有一个圆,被人劈去了一小部分,它感到很自卑。它想要找回一个完整的自己,为此它到处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块碎片。因为自己不是完整的,所以,在寻找的时候,它滚得很缓慢。一路上,它与鲜花为伍,同昆虫们交谈,充分地享受到生活的快乐。

它找到很多碎片,却都不是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那块,但它并不气馁,继续寻找着……终于有一天,他如愿以偿找到了那块碎片,并且使自己重新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圆。然而,他滚动得太快了,以致错过了花开的季节,忽略了虫子的呢喃,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后来它意识到了这一点,毅然丢掉了那块历经千辛万苦才找到的碎片。

人生没有完美可言,完美的东西只是在理想中存在。生活中处处都有遗憾,这才是真实的人生。因而人不能苦闷于那种“完美”的追求之中,这样可能会留给我们更多的遗憾。

生活就是这样,你不能企求尽善尽美、人人满意,只要尽力就够了,不必要非要满足所有人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