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应酬叫礼仪
3834000000011

第11章 商务接待礼仪(3)

所谓“人不可貌相”,不能因为对方的身材魁梧,就断定他的职务高。也可能存在相反的状况。如果凭外貌来判断对方的职务,就可能闹出很大的误会,因此有必要加以注意。

当有一位或者两位客人来访时,根据对方的态度,大致就能判断出谁的地位较高;可是当有许多人来访时,就很难看出谁是上司,谁是下属。

在这种情形下,自己会分不清该将谁引向上座为好,该先向谁敬茶为好。

遇到这种情况,事先确认一下谁是上司,谁是负责人就行了。当对方突然来访,没有时间来加以确认时,不要按照自己的看法随意作出判断。应将他们带到会客室,交给负责人去安排。此外,茶可以从在上座者开始敬,这一点也要注意。

带客人去领导办公室引见时应先敲门

到办公室来的客人与领导见面,通常由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引见、介绍。在引导客人去领导办公室的路途中,工作人员要走在客人左前方数步远的位置,忌把背影留给客人。在陪同客人去见领导的这段时间内,不要只顾闷头走路,可以随机讲一些得体的话或介绍一下本单位的大概情况。

在进领导办公室之前,要先轻轻叩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切不可冒然闯入,叩门时应用手指关节轻叩,不可用力拍打。进入房间后,应先向房里的领导点头致意,再把客人介绍给领导。介绍完毕走出房间时应自然、大方,保持较好的行姿,出门后应回身轻轻把门带上。

给客人让路时应偏向走廊的右侧

如果客人在办公室迷路了,请主动向他搭话,并询问“请问您要去哪里?”当与来宾擦肩而过时,应偏向走廊的右侧。因为走在走廊的中央,直到两人擦肩而过那一瞬间才移开,是很不合乎礼节的。假如客人在走廊里朝这边走来,你首先应偏向走廊的右侧。而当客人走到离你几步之遥的地方时,更应停住脚步并轻轻地将头低下,等客人先走过去,在确认客人已经走过去之后,再将头抬起并继续往前走。

在楼梯与客人相遇,应在距客3~4台阶处问好

与客人在楼梯相遇时,同样要注意礼节。当你站在楼梯上,客人或上司从下面走上来时,应加紧走几步后停在3~4级台阶之上,同时将手交叉着放在前面鞠躬致意,待对方从你所处的位置走过之后再离开。此时,不能直愣愣地朝下看着来客向自己靠近。应靠在边上,保持两眼低垂、轻轻将头低下的姿势等待。

相反,当你上楼,客人或上司走下楼来时该怎么办呢?此时·电应迅速地靠在一旁,在对方来到距离自己3~4级台阶之上的地方时,开始鞠躬。如果对方走过去,到达比你低的位置时才鞠躬,对方就看不到你在行礼了,等于是没鞠躬。

总之,在楼梯上相遇时,应在距离对方上下各3—4级台阶的地方向对方打招呼,等待对方走过相同的位置之后再离开。

会客时要讲究坐次

将访客带到会客室后,所遇到的下一个问题便是让他坐在什么位置上。当然,按理应当请访客坐在上座,因此必须清楚哪里是上座,哪里是下座。

虽然根据会客室的不同形状,上座、下座也会发生变化,但基本是,靠近人口的座位是下座,靠近里面的座位是上座。当拜访其他的公司时,千万别大模大样地坐在上座之上,以免给对方造成不好的印象。

虽然依照上座、下座的规则应该让访客坐在上座,但如对方是往来业者,他可能会谢绝并在下座上坐下,此时也不要硬劝他坐上座。要是对方坚决推辞,就应很爽快地服从对方的意愿。

正式谈判要坐次分明

在正式的商务谈判中,双方对自己的面子十分在意,因此安排谈判者的坐次是一件礼仪性很强的大事。对于双边谈判,通常宾主分坐长型桌子的两边,若长桌与入口处垂直,则正对门的一侧为上座,归客方坐;背对门的一侧是下座,归主方坐。有时小范围谈判不必过于拘谨,“以右为尊”为准则,主左客右则可。若双边谈判时,双方主谈人要坐在各侧的正中间,右侧第一座位坐副手或译员,有时译员坐在后侧,其它参加谈判者则以职位高低为顺序分坐在主谈人两侧即可。记录员的座位大都被安排在主谈人身后的专用桌上。

6.商务接待中的待茶礼仪

在我国的商务活动中,用茶招待客人仍是一种流行风尚。以茶待客,不仅能解决客人的生理需求,还具有很浓厚的文化内涵,能充分体现公司精神文明。

茶具和茶叶的选择

在用茶来招待客人时,对茶具和茶叶的选择应有所讲究。从卫生角度考虑,泡茶要用壶,茶杯要用有柄的,目的是避免手与杯体、杯口接触,传播疾病。现在很多公司使用一次性杯子待茶,虽然文化意味较淡,但比较卫生。

茶叶的选择应尊重客人的饮茶习惯,外国人一般饮红茶,并在茶中添加糖、牛奶或奶油等;我国由于幅员辽阔、气候各异,各地饮茶习惯也不尽相同:广东、福建、广西、云南一带习惯饮红茶,近几年由于受港澳台的影响,饮乌龙茶的人渐渐多起来。江南一带饮绿茶的比较普遍。北方人一般习惯饮花茶。西藏、新疆、内蒙古地区的少数民族,则大多习惯饮浓郁的砖茶。

掌握好上茶时机

不管怎么说,上茶的关键之处在于对上茶时机的选择。并不能只顾自己方便,便以为任何时候上都没关系。当谈话的双方正在交换名片时,自顾自地将茶一杯一杯地摆在桌上,就会显得非常怪异;反之,当双方的话已基本说完之后再上茶,就失去了意义。

由于我们不可能预测出接待者与来客之间的谈话将持续多久,因此当双方完成交换名片、相互介绍之后,就是最好的时机。

如果持续时间很长,可以在大约20分钟之后上第二道茶。对这种时机的掌握也非常困难。时常会遇到以下情况:当你想将茶端出来时,客人却正准备离去。因此在上第二道茶水时,可以向负责人确认一下间隔多久端出来为好,免得尴尬。

此外,在换茶时,应先将以前的茶全部撤掉,再上新茶。如果因嫌麻烦而交叉着更换,就容易将新茶与旧茶弄混。

上茶时不能漫不经心

不要因为上茶只是小事而漫不经心。在任何情况下,礼仪都是大事。某公司的接待小姐将茶送到客人面前。她动作粗鲁地“咚”的一声将茶放到桌子上,访客重要的文件被溅上了许多水珠,她却若无其事,一声不响就走了出来,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客户极为震怒。最终,双方的业务洽谈不欢而散。

无论什么时候,都应先给客人上茶。上茶时,应将茶碟和茶杯分开放在茶盘之上端出去。如果有侧桌,应先将茶盘放到那里,将茶杯放在茶碟上之后,再端给客人;如果没有侧桌,就用左手端住托盘,同时用右手将茶具配成套,然后再端上桌。

当访客有多位时,不能按照开始只放茶碟,接着将茶杯放上去的步骤。必须将茶杯放在茶碟上,再一套一套地分发。另外,在上茶时请特别小心,不要将茶具放在文件等重要的物品之上。

茶水放在右侧,点心放在左侧

在会客室中,将茶端出来时,需从访客的正面开始上茶。

上茶的基本规则是,从访客背后的右侧或者斜前方上。如果按照基本规则行不通时,添上一句“对不起,只好这样给您上茶了”,这样才不失礼。

用右手将放茶杯的茶碟拿稳,同时用左手托住,为了避免居高临下地俯视客人,应低着腰将茶端上桌。当从左侧上茶时,动作与此相反。如果茶碟上有木纹,放下时要使木纹朝向侧面。

最开始先上茶,如果谈话持续下去,就将茶撤下,询问客人的喜好之后,再换成咖啡、红茶,再端出点心等。在这种情形下,杯子的把手无论朝向左右哪个方向,都没有太大关系。

基本原则是:茶及咖啡等饮料应摆在客人的右手边,点心应摆在他的左手边。

泡好喝的茶,茶水七分满即可

古人说“鞭长不及马腹”,倒茶也是如此,倒在茶杯里的茶水并不是加得越满越好。为访客准备的茶水,大都是在茶水间倒好再端到会客室里去的。到会客室的距离越长,茶水溢出来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果将茶水加得满满的,在端到会客室去的路上,托盘就会湿透。在给来宾上茶时,绝对不允许茶杯底部显得湿漉漉的,所以,应注意使茶水保持大约七分满。

此外,在泡茶以前,应将陶质小茶壶和茶杯烫一下。当有多个茶杯时,为了使茶水的浓度均等,应提着茶壶绕着圈,将茶水分别注入茶杯里。

如果主人端出温凉的、泡乏了的茶,任何客人都会感到不满意。因此,泡茶要细心周到,尽可能将茶泡得好喝,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抹布是上茶时的必需品

在服务品质低劣的咖啡店,当侍女将咖啡端来时,因为倒得太满或走得太慌张托盘里时常会有溢出的咖啡,因此咖啡端上桌时,杯子的底部常有咖啡液朝下滴,实在让人大倒胃口,不敢饮用。

这种情形在公司里是不允许发生的。在将茶送到会客室的时候,必须将茶碟和茶杯分开来放。这正是为了防止出现上述问题。如果这样做,即使茶溢了出来,水珠也不会在茶碟中积存。

即便如此,在运送的过程中仍有可能将托盘弄湿。所以要随时带上抹布,如果茶溢出来,只要用抹布迅速地将茶杯的底部擦干净,之后再放到茶碟之上,就OK了。

要是不小心将茶水洒在桌子上,首要任务就是保护文件。如果将来宾的衣服弄湿了,要赶紧用抹布或手帕去擦,然后换拧干的湿毛巾擦。关键是不要惊慌失措、大叫大嚷,相反,应沉着冷静地采取行动。

当然,此时别忘了说上一句“非常抱歉”,恭敬地向对方表示歉意。

国内常见的饮茶礼俗

(1)广东的“叩指还礼”。据民间传说,这一习俗源于清朝。有一年,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巡视,与当地官员周日清上茶楼喝茶,皇上自己斟了茶之后,又顺手给周日清斟茶。周日清见皇上为自己斟茶,立时受宠若惊,又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皇上的身份而下跪谢龙恩,这如何是好?他急中生智,用双指屈曲,在桌面上叩点三次,以代替下跪叩头之礼。由此,便逐渐流传于民间,成为广东一种约定俗成的“谢谢”礼仪。如今,在广东喝茶,对方给你倒上一杯茶,特别是年长者,若不叩指还礼,便会遭白眼。

(2)闽南的“高冲低斟”。在国内闽南产茶饮茶早在宋代就已出名,他们敬客时,冲水姿势很有趣,当地人称“高冲低斟”。即头泡要低泡,斟茶时手放得很低,几乎接近杯底,这样才可以使杯中水的香味缓缓浸出。在冲泡二三遍时水要高冲,手举得离茶壶一尺多高,上下提拉茶壶三次,使茶叶达到吸水均匀,此时茶叶才能更好地在杯中显色透香、吐味。斟茶技艺有“凤凰三点头”、“关公巡阵”、“韩信点兵”等名称。

(4)四川的“盖碗茶”。四川饮茶风气历来很盛,上茶楼摆龙门阵是一大快事,四川茶馆很多,四川人爱喝盖碗茶,盖碗茶的名称来自茶具“盖碗”。盖碗的盖子很有用处,沏好茶后盖好盖子,可以很快泡出茶味。可以用盖子拂去漂浮在茶汤上的泡沫或茶叶末,打开盖子可以凉茶。

(5)云南的“雷响茶”。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至今有些地方仍保留古朴有趣的雷响茶。它是一种有趣的饮茶方法,先将茶投入砂罐内烘烤一定时间,冲入开水,这时砂罐内传出似雷响的声音。在场客人的笑声随着响声而起伏,响声杂合以笑声是吉祥的象征,然后进行煮茶,煮好后将茶倒入茶盅,由少女双手捧给客人饮用。白族还有一种敬客的三道茶,一般用来招待亲朋好友,当客人来到家里,先捧上第一道茶,是加糖的糖茶,表示欢迎,客人饮后很高兴。主人又上第二道不加配料的苦茶,主人便坐下来与客人叙家常,当主人觉得情感融洽时,便送上一杯象征吉祥的半花茶,为第三道茶,主客大喜互相祝福。

(5)闽台忌用大杯。闽台人饮茶要讲究礼仪,对闽台客人,不可用大杯喝茶,否则有令人牛饮之嫌。

(6)北京人“茶壶嘴不能对着人”。

北京人喝茶时讲究,茶壶嘴不能对着人。一桌四周,人再多,也不可能没有缝隙。您给客人倒过茶,壶嘴就要朝缝摆。

7.接待贵宾的礼仪

在商务活动中,接待是有层次之别的,不同层次的客人就要有不同等级的接待规格与之相适应。对于重要的客人,就应该特别对待,并遵循特别的礼仪。

制定接待工作计划,设计好每一个细节

接待计划的作用是要把接待活动中要做的事情、时间等事先安排好,做到心中有数,以免临时手忙脚乱,造成不必要的失误和麻烦,在贵客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给公司形象带来损失。

接待计划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项:

(1)拟定贵在本地活动的日程安排。事先向对方询问到达本地的时间和在本地停留的时间。对方提出我方的日程安排建议,与对方协商确定。工作之外的休闲项目一般不宜多,并且要事先征求对方同意。

(2)接机的安排。确定贵客抵达的日期、航班时间,根据航班时间,在抵达当日提前4个小时,向机场和航空公司询问核实飞机到达的准确时间。如果我方没有人见过所要接待的贵客,那么事先要请对方传真来访人员的照片和职务等有关资料。

确定我方接待人员,如陪同、翻译等。确定迎送规格。按平等原则前往迎接的人,应与贵客的职务对等,如有事可由他人代表,但身份基本对等,并在迎接时向对方解释。

根据届时双方人数安排车辆和司机。

安排要留有余地,以应付临时变化。

(3)贵客下榻饭店的确定。如果与对方商定由我方负责订饭店,那主要考虑饭店的接待能力和设施,要能满足外商的生活、商务活动的要求,并且交通方便,安全有保证。根据外商来访人数事先定好饭店房间。

(4)欢迎宴会的安排。主要是确定时间、饭店、菜单、经费、我方出席人员。

(5)赠礼的安排。主要是确定礼品、数量、费用、赠礼时机。

(6)商务会谈的安排。确定参加会谈的人员,一般由公司领导决定,但我们要事先了解大致的人数,以便布置会谈房间和桌椅。确定会谈时间和会谈地点。

(7)参观娱乐的安排。参观游览本地的名胜古迹,事先要了解开放的时间,是否有解说员等。如果没有或不打算请解说员,那就要由有关人员事先做好准备,到时进行解说介绍。

观看本地文艺团体的演出,事先要了解演出的场次时间,联系好购票等事宜。观看演出的座位以10排中间为好,尽量购买这些座位的票。,

(8)送别的安排。主要是根据大致的日期确定送别的人员、车辆。

(9)我方接待经费的预算。在接待内容基本确定后,要计算出各项接待项目所需费用和总费用。作为商务活动一定要计算成本。

(10)在时间、场地、人员、经费上要适当留有余地

将接待任务落实到人

接待计划写好后要请示领导批准,如果有变化要及时修改计划。

召集有关人员开会,说明接待工作的内容、意义、任务分工、注意事项等。

与财务部门联系经费的支取。

按照计划落实迎接、饭店、宴请、参观、会谈、赠礼的各项准备工作。时间上要抓紧。

必要时告知本地公安机关来访外商的国家、人数、行程、我方的接待活动等。

让变化成为计划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