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红学家邓云乡先生曾说:“大观园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已经问了二百多年了”。据有关学者分析,大观园应该由一所或几所清初园林花园作为原型。这个原型应具备四个特点:一是规模宏大,“三里半大”的面积;二是以水面取胜、集景式的单身宿舍型;三是要与皇帝皇后等巡幸活动有关联;四是这座私家园林还必须使曹雪芹有熟悉和体验的机会。
那么,水西庄是否符合这四大特点呢?
首先,《红楼梦》第十六回,贾琏从南方回到荣国府家中,贾蓉告诉他:“老爷们已经议定了,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可见,大观园的面积应该是“三里半大”。而水西庄的占地面积恰恰是159亩,折合过来,和“三里半大”的面积不相上下。
其次,据相关记载,水西庄曾经有枕溪廊、数帆台、藕香榭、览翠轩、花影庵、泊月舫、碧海浮螺亭等以水面取胜、集景式的单身宿舍型以及亭台楼阁。
再次,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曾先后四次下榻于水西庄,并赐名水西庄“芥园”。
最后,有学者研究,《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曾经避难水西庄。据称,在清雍正年间,查氏家族(水西庄主人)与当时的曹家、佟家、李家四大家族显赫一时,且四家交往甚密。但在雍正初期,却都被雍正先后抄家。曹家被抄时曹雪芹尚幼,举家赴京时因吉凶难测,遂将曹雪芹托付给水西庄查家,水西庄就成为了曹雪芹的“避难所”。在曹雪芹生活在水西庄的日子里,那豪华生活和丰富藏书文物古玩,以及每日接触的人、发生的事成为了《红楼梦》部分的生活素材,这对创作《红楼梦》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更让人相信“水西庄就是大观园之原型”的事实还有——“水西庄中一些景物名称与大观园中的有些带有名称的轩馆、庭院非常相近甚至相同”。例如水西庄中的景点“藕香榭”景色幽静,四面环水,菱藕香深,荷花盛开,游船荡桨,景色迷人。这与大观园之中的“藕香榭”非常相似。《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表述,海棠诗社中开始缺少史湘云,贾宝玉以送礼物为由向史湘云传递消息,袭人揭开小摄丝盒子,装的是红菱、鸡头。一般来讲,红菱原产于江南,在北方很少见,但是据《天津府志》记载,红菱虽然原产江南,但是后来被引种到水西庄,从此成为北方独特的美味特产,名声很大。类似的情况还有“潇湘馆”,在《红楼梦》里,林黛玉居住的地方是“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的“潇湘馆”,可是如果按照我们通常的观点,如果大观园原型在北方,那么,潇湘馆里“翠竹茂盛”的写法就有点不着边际,因为在北方,翠竹很难成片生长,私家园林更难栽培。可是,根据描写水西庄景色的诗作《津门杂事诗》——“惹烟笼月影檀栾,绣野籍前竹万竿”(诗自注:“津门少竹,水西庄绣野耪前后,栽竹数亩,蓊郁深翠,不减江南”),地处北方的水西庄恰恰就有“翠竹茂盛”的美景。此外,水西庄有“秋白斋”,大观园有“秋爽斋”(白与爽是近义词);水西庄有“揽翠轩”,大观园有“拢翠庵”(拢和揽是同义词);水西庄还有一处“农田”景点“一犁春雨”,而元妃省亲时给大观园题匾额,头一个就是“梨花春雨”,从字面上和含义上也是很相似的;大观园中有个“逗蜂轩”,而水西庄恰好有一景点“来蝶亭”,“逗蜂”与“来蝶”互相对仗。
很显然,这些都不仅仅是巧合。我们只是据此认定,“水西庄”和“大观园”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联系。当然,我们如果仅仅因为这些原因便认定水西庄就是“大观园的原型”,可能也有点“证据不足”的嫌疑。
大观园原型在南京江宁花塘?
关于大观园的原型之说,曾经有过很多说法。近年来,又有人提出大观园的原型在南京市江宁区江宁镇花塘村。根据相关专家研究,南京市江宁区江宁镇花塘村一带与《红楼梦》相吻合的地名和姓氏多达40余处。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中的金陵四大家族分别是贾家、王家、史家和薛家。而南京市江宁区江宁镇花塘村一带也曾有过曹、王、史、薛四大家族,至今还有曹、王、史、薛四家村。专家介绍说,“贾”是假的,“曹”才是真的。现今留下来的曹上村据说就是曹氏家族的村子。现在,曹上村的村长肯定地说,他们的祖宗是曹雪芹,曹上村的曹氏家族正是曹家的后裔。而距曹上村不远的小王庄据传为王氏家族的村子;薛家凹子为薛氏家庭的村子;已经改名为“新村”的村子则是原来的史家庄,即史氏家族的村子。花塘村周围的曾庄可以正好对应甄府、甄家,葫芦坝对应葫芦庙等。
花塘村一带还有两个小村子,一个叫观东村,一个叫观西村,都是大观园的“观”。研究者说,如果按照曹雪芹在书中的描写,如果花塘村正是大观园的花园,那么观东村是大观园的东门,观西村是大观园的西门。当地人介绍,花塘中的小岛为曹氏家族衰败前古亭的亭基。
另外,在《红楼梦》中很多细节处提到的地方在花塘村一带都可以找到“原型”。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宝玉到袭人家的时候说:“幸而袭人家不远,不过一半里路程,转眼已到门前。”根据这一句话的描写,我们如果暂且把曹上村当作贾府、将花塘街当成花袭人家的话,那么路程正相符合,曹上村离花塘街只有0.5公里。
《红楼梦》第二十四回描写贾芸“出西门找到花儿匠方椿家里去买树”,这和曹上村现实的情况也很符合。曹上村的西边,距离2公里有个叫方村的村庄,距离3.5公里的地方则有个名叫方儿岗的地方。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写宝玉向忠顺王爷府长史官回答琪官蒋玉菡的去向,“听得说他如今在东郊离城二十里有个什么紫檀堡,他在那里置了几亩田地几间房舍。”而现实的曹上村的东面正好有个叫作蒋门山的地方,与曹上村相距大约3公里。
《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写道:“头儿道:‘那珍大奶奶的妹子原来从小有人家的,姓张,叫什么张华……’”,在现实的花塘村西部有尤姓(珍大奶奶的姓氏)的村庄,尤姓(珍大奶奶的姓氏)的村庄与一张姓村庄紧挨在一起。
《红楼梦》里,白金钏、金鸳鸯、黄金莺这三个大丫鬟举足轻重,花塘街附近竟然有相邻的三个地方地名分别有“白”、“金”、“黄”字,对应三个大丫鬟的姓氏。
《红楼梦》里的李、赵、张、王四个奶妈的姓氏正巧与花塘村附近四个村庄对应。更让人吃惊的是,这四个村皆以曹上村为圆心。
《红楼梦》里,王夫人的三位陪房周瑞家的、吴兴家的、郑华家的,姓氏正好与花塘街附近三个村庄相对应,奇妙的是这个村可以走东西向的直线到王家村。
《红楼梦》里说司棋的表弟叫潘又安,而在花塘村东北[BF]7.7[BFQ]公里处正好有一个村子叫潘安村。
《红楼梦》的主角之一是林黛玉,书里说林黛玉下凡之前就是绛珠仙草。而曹上村西北2公里处有芝林树,如将芝林倒念,便是“林芝”,不仅合林黛玉之姓,而且谐音“灵芝”是人们心目中的仙草,正合林黛玉之身份和地位。
最后,在大观园题咏《凝晖钟瑞》一诗里,有“芳园筑向帝城西”的诗句。这句诗向后人暗示了大观园的方向。而我们都知道,南京是六朝古都,称之为“帝城”,天经地义。花塘村一带在南京城的西南面,可以说是“帝城西”。
大观园原型是洪园?
近年来,有人认为,《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我国清代著名戏剧作家洪昇。并且进一步提出,《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洪园”(洪园是洪家的“私家园林”)。
“大观园洪园说”的支持者认为,《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大观园至少应该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一、大观园的位置应该处于贾家所生活的城市的西面,而不是在城市之中。林黛玉的诗“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城市中心是红尘滚滚的地方,而大观园不在红尘滚滚的地方,而是在“别红尘”的“仙境”。那么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宝钗说了“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这就告诉我们,大观园应该在贾家所生活城市的西面。当然,大观园也不可能位于离城市中心很远的地方。
二、大观园之中有山,并且大观园很可能是建立在一个小山坡上,从另一方面说大观园所处的位置不是绝对的平地。《红楼梦》中写到贾宝玉随贾政在园中逐景“题对额”的时候说,他们从“有凤来仪”到“稻乡村”的路上,“倏而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的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从这里可以看出,大观园之中有“青山”,需要绕山而行。另外,又说“稻香村”还有篱笆,“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傍有桔槔辘轳之属”,这也就是说,“稻香村”实际上是建立在小山坡之上的,中间一定是一道并非很长很陡的“山坡”。在出院的时候,书里这样写:“忽见大山阻路,众人都道迷了路了”,在贾珍的引领下,“直由山脚边忽一转,便是平坦宽阔大路”。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大观园之中的假山肯定不是假山,而应该是真山。另外,元妃题“大观园”的诗中“衔山抱水建来精”的句子,李纨诗中“秀水明山抱复回”的句子,宝玉诗中“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的句子,都能很充分地证明大观园之中是有真山的。
三、大观园外边有“外河”,园内有“泉”,有湖面,并有“青溪”可以行船,园中似乎还有较大面积的沼泽湿地。我们也许还记得,大观园建成的时候,贾政和众清客在园中游览的时候,刚进院不久,就见到“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往前看,清流之下就是湖面,“白石为栏,环抱池沿”。这就告诉我们,大观园之中有溪流。后来,贾政一行又来到“蓼汀花溆”,有人介绍说:“采莲船共四只,座船一只”,可见,这里的水域已经不再是小小溪流,而是能够行船的大片水域。正殿之后,“至一大桥前,见水如晶帘一般奔入,原来这桥便是通外河之闸,引泉而入者”,可见大观园之中还有泉水。再后来,一行人“转过花障,则见清溪前阻”。“原来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这又告诉我们大观园外有一条大河。书中还告诉我们说,“芦雪庵”是个芦花如雪、一派莽莽荡荡的地方,也就是说,“芦雪庵”是一块沼泽湿地。
单从这三个条件看来,北京的“圆明园”、“恭王府花园”以及天津的“水西庄”,园中都有水却无山,不应该是大观园原型;“圆明园”、“恭王府花园”虽然位于北京城西部,但也并非城外,也不可能是大观园之原型;“水西庄”所在的天津,天津不可称“帝城”,所以“水西庄”也不是大观园之原型;南京的“随园”,可以说是建在“帝城”,但并非位于“西部”,再加上园中的山水景物,与大观园描写的也不相符合,也不能称为大观园之原型。
那么,大观园之原型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洪园说”的支持者认为,中国著名园林的集中地不过北京、南京、苏州、扬州、杭州五个城市。但是苏州、扬州不是“帝城”;南京、北京城外的西部,在当时还没有“衔山抱水”的园林。当时全国惟一可称为“帝城”,山水园林又集中在“城西”的地方,只有杭州。而在杭州城西,最和《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接近的、最可能成为大观园之原型的、最著名的私家园林非“洪园”莫属。
相关专家考证,《红楼梦》原稿的作者并非曹雪芹而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洪昇。洪昇是清初顺康两朝之人,祖籍钱塘,一生中多数时间生活在钱塘,只有青少年和老年、中年二十载在北京。清初的洪家是“百年望族”,洪家的府邸园林,就是杭州城西的“葛岭”之下、“西溪”之侧的“洪园”。
洪园又称“红府”,格局是前府后园。洪园处于“帝城”杭州(杭州曾经做过首都,能称得上“帝城”)的城西的位置。洪园所处的位置正是一个“衔山抱水”的好地方。洪园旁边有小溪流过;洪园府邸坐落在葛岭平缓的山坡上,府中有溪流穿过的痕迹。洪园所处的位置和自己本身的气势和《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非常相像。清朝时期,很多的达官贵人都曾在此地安家落户。当时,不仅仅洪家把自己的府邸建立在此地,康熙朝的“万国金珠贡澹人”的高士奇也在此地建立过自己的豪华山庄“西溪山庄”,并在这里接待过一次南巡的康熙皇帝。据传,洪昇和高士奇是很好的朋友,因此洪昇可能见过高家接驾康熙的胜景。《红楼梦》之中元妃省亲的盛况空前的场面很可能就是来自这里。
洪家的繁华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初年。据载,洪昇的祖先洪皓曾经奉命出使金国,但是在金国历经十余年磨难,才持节回到南宋。当时的皇帝为了表彰洪皓的气节,先封他为“魏国忠宣公”,后来又在今天的洪园地方,“敕建”了“国公府”赏给他居住。这里所讲的“国公府”很可能就是“宁荣二府”的原型。此后,洪皓的三个儿子洪适、洪迈和洪遵,都是南宋高官,并且是相当有才华的文人。
明朝时期,洪家更是进入了另一个辉煌时期。洪昇的六世祖洪钟,官至刑部尚书,晚年退隐故乡杭州,并在西溪故地重建了洪府和家宅花园。但是到了清代,由于改朝换代,洪家开始衰落。洪昇的父亲被抄家发配;洪昇逃离家庭造成“子孙流散”,后又被朝廷革去功名,最后真的像《红楼梦》之中的贾家一样“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由此可以看出,洪昇和贾宝玉的遭遇惊人地相似。
另外,根据洪昇的诗集记载,洪昇在少年时期经常在洪园中游玩,从小与姐妹们一起生活在洪园。但是,后来,随着家道的衰落,洪昇的姐妹们大多遭遇了不幸的人生,两个妹妹甚至早亡。这样的遭遇激发了洪昇创作《红楼梦》来记载他一生遭遇的愿望。
根据相关资料,当年的洪园有很多和大观园一样或者类似的地方。一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地方和大观园中相类似的地方存在,例如大观园中的“芦雪庵”、“秋爽斋”等名称很可能就是从西溪的“秋雪庵”演变而来的。《红楼梦》书中的“凸碧山庄”、“凹晶馆”等,也似乎是“洪园”园外山上山下景观的借用。再例如,《红楼梦》中铁槛寺的原型很可能就是离“洪府”约五、六里的“洪庵”。“洪庵”是洪家的家庙,而铁槛寺则是贾府的家庙。
当然,这些所谓的证据还不足以证明“洪园就是大观园之原型”,真正确凿的证据还有待进一步的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