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起来看,《红楼梦》之中描写的气候明显就是乐亭地区的气候特征。
《红楼梦》中的方言为乐亭方言
俎永湘认为,《红楼梦》之中的人物所使用的语言为乐亭方言,这也可以证明乐亭就是红楼梦的背景所在地。
俎永湘认为,正如《红楼梦》第九十三回所写的那样:“《乐记》上说的是‘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所以知声,知音,知乐,有许多讲究。声音之原不可不察。”从这一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红楼梦》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真事隐去,假语村言”,所以如果我们越是钻“古董”,研典故,越要陷入“假语”的圈套出不来,而应该另辟蹊径,把那些“声音之原”探索出来。那么,曹雪芹所说的《乐记》是什么呢?很显然,“乐记乐记”就是乐亭的大事记。再回到刚才的那句话,我们可以得知,《红楼梦》中的情,都在乐亭这个地方记载着。“知声”,是说读者要熟悉乐亭方言,才能读懂《红楼梦》,才能追溯出作者的本来面目;不“知声”,只在南京、江苏、北京、辽阳找曹雪芹的踪迹,就永远也不能“解其中味”;“知音”,就是读者要和作者知心,志同道合,有共同的语言;“知乐”,是指要了解乐亭县这个地方的人文地理。有了这些条件,才能解开《红楼梦》之谜。所以,对声言“不可不察”。作者在第十五回中用隐蔽的手法告诉读者,“掩乐停音”,谐音“俺乐亭音”。俎永湘认为,这是作者故意留下的蛛丝马迹。
俎永湘经过考证,发现在《红楼梦》中有62处均为乐亭方言词汇,有些甚至是乐亭独有的方言。例如,《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写:“你出去站一站,把皮不冻破了你的”。这一句就是乐亭方言。按乐亭方言解,意思是说,你出去站一站,要把你的皮冻破了;第八十八回,王熙凤说:“珍大奶奶不是我说是个老实头”,用乐亭方言解,意思是说,凤姐说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红楼梦中还多次用到“仔细”这个词,例如凤姐说:“仔细你的皮。”意思是说,小心你的皮。类似这样的方言,在《红楼梦》中数不胜数。这也为证明大观园在乐亭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贾府、大观园原型在乐亭冯家哨
俎永湘认为,《红楼梦》中描写的贾府、大观园遗址就在乐亭县城东南八华里处的冯家哨。
俎永湘说,《红楼梦》第一回写道:“有城曰阊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且看这句话之中所写的“阊”。什么是“阊门”?一般来讲,“阊门”就是皇宫的正门,就是天安门。在乐亭县,能被称为“阊门”只有一处,那就是冯家哨的明朝宦官的侄子王兰为京东望族。
冯家哨村只有东西一条大街,和《红楼梦》中描写的宁府和荣府之间的那条大街如出一辙。冯家哨的东头,就有《红楼梦》第一一四回所说的“东庄”叫“穷棒子沟”,大部由穷人居住;冯家哨的中街是王兰的庄园,即《红楼梦》中的宁国府;冯哨大庄西头也是王兰的庄园,即《红楼梦》中的荣国府,王兰庄园的南部是占地近千亩的“花园”,现察王兰庄园与花园的建筑园林地形地貌,和《红楼梦》中作者描写的贾府、大观园一丝不差。在冯家哨,《红楼梦》中所描写的贾府、大观园的遗迹全在。
大观园的方位布局是怎样的?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红楼梦》故事发展的基本情节几乎都是在大观园中完成的。作者在书中对大观园的描述甚是大气,说它“天上人间诸景备”。单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知道,大观园的繁华程度绝不是我们普通人所能想象得到的。在曹雪芹的笔下,大观园俨然是一座正宗的“东方伊甸园”。相信所有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对大观园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当然,像《红楼梦》里包含的很多其他的谜一样,大观园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谜。首先,大观园的方位布局就是许多人所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大观园究竟有多少个院落?每一个具体的院落究竟在哪个方位?大观园整体的方位布局是怎样的?大观园内各个具体院落之间的方位是怎样的呢?
实际上,关于大观园的具体方位,作者在书中是有所交代的。薛宝钗的诗中有这样一句:“芳园筑向帝城西”,这里的芳园很可能就是大观园,可见,大观园应该在京城以西。另外,有一条脂批说:园是西北部多出来的一块地方,其所引的泉也是西北东南的流向,这和宝钗“芳园筑向帝城西”所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
根据书中所写,大观园至少应该有八处院落,分别由宝玉、黛玉、宝钗、探春、迎春、惜春、李纨和妙玉居住:
宝玉住在怡红院,黛玉住在潇湘馆,宝钗住在蘅芜苑,李纨住在稻香村,迎春住在缀锦楼,探春住在秋爽斋,惜春住在蓼风轩,妙玉住在拢翠庵。
下面,我们根据《红楼梦》中的描写对大观园里的各个居所做一简单的介绍。
第十七回写贾政率众清客游览大观园的时候,一进门,“只见迎门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悉景入目中,则有何趣。’众人道:‘极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说着,往前一望,见白石碐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这是贾政进园时见到的第一景。
再往前走,就是沁芳桥。沁芳桥“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游园的时候可以坐船,水路的枢纽点是花溆。花溆上层有石梁高悬,可以步行。离花溆最近的是蘅芜苑。大观园内没有大湖,但是并不乏小池塘,藕香榭就在小池塘上。藕香榭的背面就是芦雪庵。稻香村在大观园的东面,与园外的稻田相通。在大观园东南角的外面是梨香院。梨香院与大观园有一墙之隔。黛玉葬花的地方在沁芳闸旁边。贾宝玉所住的怡红院在沁芳桥旁边。与怡红院一墙之隔的就是林黛玉的居所——“潇湘馆”。拢翠庵在大观园的西北角,应该是建在一个依山傍坡的地方,也很可能位于凸碧山庄和凹晶溪馆之间。大观园的正楼是大观楼,大观楼的两边有含芳阁和缀锦阁两个阁楼。
大观园之中的局所方位大致如此。
另外,有人认为,《红楼梦》之中主要写了宝玉、黛玉、宝钗、探春、迎春、惜春、李纨和妙玉的居所——其数目恰好为八,认为这些院宇的排列与八卦的方位和排列,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说卦传》中关于八卦方位的记载“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在大观园之中,贾宝玉是惟一的男性,所以贾宝玉应当为“乾元”,而与贾宝玉有夫妻之名的薛宝钗相应地应该是“坤地”。因此,贾宝玉所居住的怡红院肯定是位于大观园的正南方向,而薛宝钗所居住的蘅芜苑与怡红院相对应,应当位于大观园的正北方,《说卦传》中所说的“天地定位”便是这个意思。
确定了贾宝玉和薛宝钗所居住的怡红院和蘅芜苑,根据《说卦传》中的八卦方位,再结合《红楼梦》中第七十四回所写的抄检大观园的路线——怡红院、潇湘馆、秋爽斋、稻香村、蓼风轩、缀锦楼——便可推知其他人居所的方位。潇湘馆紧邻怡红院,宝玉也曾对林黛玉说过:“咱们两个又近,又都清幽”,所以潇湘馆应该为兑二,所以应该位于大观园的东南方。接下来依次为:秋爽斋为离三,应该位于园之正东;稻香村为震四,应该位于园之东北;然后跳过正北之蘅芜苑,便应该是园西北的蓼风轩,为艮七;缀锦楼为坎六,应该位于园之正西;最后所剩之西南的巽五,便应该是妙玉所居之拢翠庵了。
最后,根据书中的相关描述,大观园应该是在“荣宁”二府之间,“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三里半大”。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大观园的总体方位应该是坐北朝南。再根据“潇湘馆是元春省亲时的第一个临幸之处”,所以可以确定大观园正门所朝的方向应该是东南,而不是正南。
大观园究竟在何处?
几乎是从《红楼梦》诞生的那天起,读过《红楼梦》的人就都会不由自主地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一幕封建家族的写真集究竟发生在何地?现实生活中大观园这个可以称得上是“东方伊甸园”的地方是不是真的存在呢?针对这一问题,红学家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南京随园说
此种观点认为“大观园的原型是南京随园”。
早在乾隆时期,满洲人明义在《绿烟锁窗集》中提到曹雪芹撰《红楼梦》一事时就说,红楼梦之所以“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是因为其作者曹雪芹的祖上曾任江宁织造,其书中所记的大观园即今南京随园故址。无独有偶,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他的著作《随园诗话》中也说:“《红楼梦》中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这是最早关于“大观园原型”的两个观点。也许是因为这两人都是曹雪芹的同代之人,所以很多人对“随园说”非常认可。著名学者胡适就对“随园说”非常推崇,在自己的著作《红楼梦考证》中坚持大观园是随园的观点。
北京什刹海说
此种观点认为,大观园的原型是北京什刹海。这种观点的依据主要有三个:
谢海隆的《红楼梦绝句题词》中写道:“汊海方塘十亩宽,枯荷瘦柳蘸波寒。落花无主燕归去,犹说荒园古大观。”并有注曰:“十汊海,或所谓大观园遗址,有白石大花盘尚存。”
蒋瑞藻在自己的小说考证之中也记叙了“什刹海风景优美,与《石头记》中大观园极其相似”的观点。
徐珂在著作《清稗类钞》中,也有“京师后城之西北,有大观园遗址,树石池水,犹隐约可辨”的句子,进一步确认此说法。
江宁(南京)织造署西花园说
坚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台湾学者赵冈。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学者赵冈极力推崇“西花园说”,认为大观园的原型是江宁(南京)织造署西花园。赵冈对《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大观园建筑风格进行推理,并与南京行宫图相对照,最后提出,大观园,也即南京行宫花园。后来,有人又在西花园发现了“红楼一角”碑石,这让赵冈对此观点更加确信。当然,西花园现已改为大行宫小学。
1984年8月,又有人在西花园遗址发现了完整的假山石基和水池,即历史上有名的西花园西池。这是近年来红学文物研究上的重大发现,其为大观园的西花园说提供了实物证据。
北京后海恭王府说
20世纪50年代,著名“红学专家”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新证》中首次提出“恭王府说”,认为大观园的原型应该是北京恭王府。周汝昌的《芳园筑向帝城西》从地理环境、景物遗存、建筑布局、府第沿革、文献印证等方面对恭王府和大观园进行考证,虽无直接的证据,但恭王府和大观园有一种直接的联系却是明显的。从此以后,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并指出恭王府和大观园在建筑角度上的确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后来著名学者顾平旦却在《从“大观园”到“萃锦”》一文中指出,恭亲王的萃锦园规模和建筑大都是同治之后才有的,所以不可能是大观园的原型;如果恭王府真的和大观园有相似之处的话,那也是因为恭亲王奕本身就是《红楼梦》迷,他把自己的邸园仿大观园建筑不足为奇。从此,恭王府说失去了依据。
综合说
此种观点认为,“大观园”之“大观”就是集大成之意,所以大观园是集很多著名园林于一身的结果。
我国著名文学家吴伯箫于20世纪30年代首先提出“大观园原型综合说”。吴伯箫认为,《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借北京景物追写烘托曹家当日在江宁的荣华富贵状况。另外,曹聚仁在《小说新语》中也认为大观园是以曹家的院子作底本,而以北京的芷园,南京、扬州、苏州的织造府作蓝本。20世纪70年代,戴志昂再次肯定了这一学说,认为大观园是吸收了园林建筑的精华并加上作者的想象而创造出的艺术形象,但其最基本的依据还是北京的皇家园林。
以上就是关于“大观园原型”的主要观点,当然,这些学说都没有充分的证据,所以“大观园究竟在何处”——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考证。
《红楼梦》克隆了水西庄?
水西庄原址位于天津城西的南运河畔,是天津长芦盐商查日乾与其子辈查为仁、查为义等经营的私家园林,在天津园林史上占据重要位置,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将天津水西庄、扬州小玲珑山馆、杭州小山堂并称为清代三大私家园林。乾隆皇帝曾先后四次下榻于此,并赐名“芥园”。该园当时水木清丽,风景幽雅,旧有枕溪廊、数帆台、藕香榭、览翠轩、花影庵、泊月舫、碧海浮螺亭等胜迹,是文人雅士吟诗酬唱的佳境。由于园主人爱养名士,交接名流,水西庄曾人文荟萃,盛极一时。道光年后该园逐渐衰败,庚子之后被战火所毁,昔日楼台亭榭已荡然无存。20世纪30年代天津文化界名人曾发起组织“水西庄遗址保管委员会”,意在呼吁重建,但由于时局不定,没有结果。而今,水西庄遗物只有建设路天津自来水公司门前的一对石狮子了。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曾说,天津水西庄是《红楼梦》大观园的重要原型之一,水西庄许多景点和《红楼梦》大观园的景点名字相同或相似,例如《红楼梦》中说:“藕香名榭在津门”。有专家经过考证后说:“曹雪芹家遇难后就曾到水西庄避难。”另有红学家韩吉辰也发现水西庄和大观园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难道“大观园”真的就在天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