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样上市
3830000000009

第9章 引进高管(3)

“是的,我希望尽一个男人的责任,做一次创业的尝试。”孙坚一边点头,一边回答。

“OK,孙,你是个男人,男人就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我理解和尊重你的决定。我想说的是,百安居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我们随时欢迎你回来。”说完,这位总裁就起身跟孙坚道别,离开了万豪酒店的大堂。

怔怔地看着总裁离去的身影,想到这位老人辛苦地飞了十几个小时后,只是跟自己说了一句祝福的话后又飞回英国,孙坚的内心感到无比的震撼。特别是“我们随时欢迎你回来”这句话,让孙坚想到了很多、很多……

以后他还会回去百安居吗?应该不会了!这次加入如家后,如果成功,那更好;假如失败了,他也能接受。毕竟他尝试过了,努力过了,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选择没对错,放弃才可惜。

无巧不成书,就在孙坚陷入对未来的深深思索之中的时候,季琦也同样进行着思想的挣扎。

几天前面试孙坚的时候,季琦已经意识到孙坚会加入如家,代替自己的位置,成为如家新的CEO了。

其实,面试孙坚之前,季琦曾经去找过沈南鹏一次,季琦对沈南鹏说,在上海张江地区,他曾经找到一家酒店,地理位置非常好,装修好后,发现它的档次比如家目前的定位要高一些。所以说,如家不应该仅仅做经济型酒店,还需要逐步升级。

同时,季琦也把收到的顾客投诉和建议告诉沈南鹏,比如,有些顾客认为酒店设施过于简陋,还有部分顾客建议建一个会议厅,让他们更加方便一些。

总之,种种迹象表明,商务酒店还有很大的市场空白,必须另开一些比目前的如家快捷酒店更加高档一些、更有品味一些的酒店,来满足国内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的需要。

季琦的话说完之后,沈南鹏也点头称是。但让季琦想不到的是,沈南鹏话锋一转,对季琦说,为了让如家更快、更健康地成长,如家董事会准备找一个更加合适的人选,希望季琦跟大家一起去面试一下这位未来的CEO。

所以,面试完孙坚回来之后,当天的晚上,季琦怎么也睡不着,往事一幕又一幕地在他脑海里重播。

当初成立携程旅行网的时候,是由季琦先开路的,其他三位只是兼职而已。当企业有一定的规模后,其他三位才正式投入携程事业中来。随着三轮融资成功以及一系列收购活动结束,季琦把CEO让给了梁建章,而他又被委派去开拓新市场,创办新企业如家。

刚开始做经济型酒店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不靠谱,四处融资的时候,根本没人相信他。在最困难的时候,只有梁建章的太太相信他的话,支援了一笔钱。

另外,如家团队中很多高管也是季琦从锦江之星或者别的酒店挖过来的。

现在,眼看着如家的规模逐步壮大,马上就要第二次在美国上市了,CEO的位置还要再次让给别人?季琦难免会想:我季琦真的不能胜任CEO这一职位吗?我能不能考虑带走自己的部下,另起炉灶?

既然季琦另有想法了,那他会不会离开携程和如家,创办自己的企业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继续往下看。

第二节新CEO果然不一样

新官上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就在季琦准备作第三次创业决定的时候,我们先来看看孙坚的故事。也就是说,孙坚加入了如家之后,他准备从哪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2005年1月的某一天,上海蒲汇塘路53号如家连锁上海体育馆店突然热闹了起来,很多媒体记者陆陆续续赶到这里,原来他们都是接到了如家公关经理的邀请函,来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的。

如家准备告诉大家什么呢?是新产品上市、周年庆典、公司重组,还是新领导上任……带着疑问,记者们走进了一个并不宽敞的会议厅里。

记者们看到了一张陌生的面孔,是一位中年男子,他穿着笔挺的西装,系着崭新的领带,头发精心梳理过,正微笑地看着大家。

他是谁?是如家的工作人员还是媒体记者?

就在这个时候,如家的公关经理给每位记者发了一张宣传单,说新闻发布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大家一看,终于明白了,他们不认识的这位中年男子名叫孙坚,是如家的新任CEO,刚从百安居过来。

看着宣传单上的简历,记者们更加疑惑了。他没有酒店管理的经验,凭啥成了如家连锁的CEO?他在百安居混得好好的,是什么原因让他义无反顾地离开百安居,空降到了如家?

会议在记者们的疑惑中开始了。先是公关经理致开幕辞,对各位记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接着,新任CEO孙坚作演讲,内容是关于连锁酒店的前景,如家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新闻记者跟新任CEO互动,主持人欢迎大家向孙坚踊跃提问。

主持人话刚说完,马上有记者向孙坚提问:“孙先生,我很想知道您为何会来到如家,如家有哪些魅力吸引了您,他们在聊天中是如何说服您的?”

孙坚微笑着说:“聊天本身与说服无关。只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我们具有共同的价值观,所以能不断地擦出火花。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要找到这种团队是非常难得的。当时的情况是,如家不能给我更多经济上的东西,但如家能给我梦想,这是一项值得我去做的事业,所以我来到了如家。”

孙坚刚回答完毕,马上又有记者发问了:“孙先生,据我所知,您在加入如家之前一直在零售业领域发展,您以前的管理经验对如家有用吗?您接手如家的管理工作后,多长时间可以让如家上市呢?”

孙坚笑了笑,继续说:“我个人认为,如家在两年之内是可以上市的。因为我看好这家企业,同时我认为我过去的经验可能会对如家有帮助。过去我从事的也是服务行业,都是从顾客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服务理念是相通的。另外,酒店只是一个产品,我在连锁行业学到一些如何在中国实现连锁化经营的经验,刚好能派上用场。可能我不是一个好的酒店经理,但我来到如家是要带领这家企业走一条连锁化经营、快速扩张的道路,在我之前的管理者已经将如家的酒店经营做得很好了,而我的职责是建立一个连锁化系统,就好比复印机。在我来之前,如家就已经是一幅很漂亮的画,而我的任务是建立一台复印机,让一个如家变成10个、100个,并且进行改进,让复制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新闻记者发布会在这些问题的回答中结束了。会上,孙坚告诉记者们,他的任务是要复制如家,让如家在短时间内变成10个、100个,甚至更多个,他的愿望是要在两年之内让如家上市。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孙坚是怎样搭建系统,如何完善流程的呢?他的愿望实现了吗?请继续往下看。

全国布局

如家的发展战略是这样的:创业的前三年内,从北京开始发展,其次是上海和长三角,到了2005年后,开始做全国的布点。2005年的上半年,重点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尤其是广州和成都这两个城市,下半年开始进入东北市场。

在孙坚没来如家之前,如家只有26家分店。成为如家的CEO后,孙坚希望2005年里能开出35~50家,其中有16~17家为特许加盟店,加盟店的比例尽量控制在20%以内,并且每年以50~80家的速度开店。

有了如此高挑战性的目标,孙坚的行程就安排得非常紧密了。周一上午从上海飞到大连,下午又从大连飞到沈阳;周二上午去长春,下午又马上回吉林;周三从吉林去哈尔滨,晚上又去天津;周四才从天津飞回了上海。四天飞了八个城市,目的无非是考察和谈判。

不断地踩点和开店,当然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恐慌。比如,在2005年进军天津市场的时候,如家就跟宜必思狭路相逢了。此时的宜必思尽管是天津的第一家店,但是,它已经开了两年多了。

更巧合的是,在一个论坛上,宜必思的中国副总裁还碰见了孙坚。那位副总裁问:“听说你们要在我们的旁边开店了?”孙坚微笑地说:“这样你们才会拿出真本事让我学点东西啊!”

听到孙坚的回话中暗藏着浓浓的火药味,副总裁说:“天津的生意也不好做。”

孙坚回答:“我心中有数,谢谢!”

果真,当第一家鹅黄色的如家快捷酒店出现在天津的时候,当地人就议论纷纷了。这怎么行呢,黄色——那不是意味着还没做生意就先“黄”了?不过,随着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第N家如家出现后,负面的议论已经没有了,只见当地的司机在如家快捷酒店的门口排队,要求如家的管理人员来维持秩序,给他们发牌子。

一年后,如家已经在天津开了13家店,而宜必思还是孤零零的一家。回想起当年雅高总裁保罗·杜布吕在法国的开店速度,让人感慨万千,真的是彼一时,此一时啊!

在不断开店的过程中,孙坚突然意识到,经济型酒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尤其是像上海、北京这样的重点城市,往往是一家被看中的物业,等到正式谈判时突然有了三到五家竞争对手,租金在竞争者的角逐下越谈越高。于是孙坚不得不作出这样的决定:与其在一个利润空间狭小的区域竞争,倒不如早点走出去,到二类城市去布点。

孙坚把城市分为一类和二类,GDP上千亿元、人口100万的省会城市作为如家头几年的重要目标。GDP600亿元以上的城市作为潜在开发对象。平时喜欢下围棋的孙坚是这样认为的:上海、北京是大龙,以这两个基地为主,东南西北均衡发展。点线相连,成块分区。另外,孙坚决定每年在一个地区作重点突破,比如,2005年是天津,2006年是山东。

到哪些城市去开店的方向很明确了,但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开店的数目达到最多呢?除了直营店之外,孙坚觉得更加需要加盟店。不过,如家一路发展过来,并非顺风顺水,在特许经营这一块曾经交了一笔学费。2004年的时候,由于对加盟店的管理不善,出现过两次让品牌受损的情况。

尽管曾经失误过,孙坚却认为,亏是不会白吃的,那也是一个丰富加盟管理经验的机会。孙坚不认同锦江之星的做法:门店数量超过80家后才开始允许加盟,并且限量。

为了避免加盟连锁有可能再次给品牌带来伤害,孙坚重新制定了一个雷打不动的原则:一个城市的第一家店绝对不能是加盟店,无论对方提出多么诱人的条件,毫无商量余地。

为什么一个地方没有直营店,就不能允许加盟呢?因为如家本身没有管理那个城市的经验。另外,无论加盟方如何要求,如家也不会允许他擅自降低或者提高装修水准。如果客人在这里看到如家有21寸液晶电视,就会对其他地方的18寸彩电不满。所以,如家的标准必须全国统一。

为了让特许加盟做得更好,孙坚还成立了一个加盟部门,直接向他负责,并且规定了加盟店只是负责投资,管理人员全部由如家派出。

人性管理

相对于在全国开分店,孙坚觉得人性化管理和系统的搭建更难一些。

在徐家汇天钥桥旁边有一幢很不起眼的小楼,这幢小楼曾经是2003年SARS期间季琦顶着巨大压力签下来的一处物业,后来成了如家连锁的徐家汇店,首层被设为如家总部的办公区。办公区域是狭长型的,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就到了孙坚的办公室。

办公室既不宽敞,布置也简单,没有豪华的办公桌,只见一排放着文件的办公柜,一张普通的桌子上有两台电脑,一台用于日常办公,一台可以随时查看全国各地分店发来的当天营业数据。

这样的办公环境与百安居的真是无法相提并论,但孙坚并不在乎,因为他是来做事情的,不是来享受的。

如何把管理、服务从一家酒店复制到另一家酒店,让人们在任何一座城市的如家酒店都能得到同样的高质量服务,成了孙坚加盟如家后第一个要思考的问题。

易初莲花、百安居等连锁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告诉孙坚,酒店的价格虽然可以经济,但服务不能打折,否则如家在市场中就没有竞争力了。如何真正地让顾客体验到如家的服务与众不同呢?孙坚认为,关键还是管理者。在公司里,管理者不仅仅要关注顾客,还要关注员工。只有通过每天的言传身教,让员工体验到被尊重、被服务的感觉,服务理念才会从管理者的身上复制到员工的身上,才会让顾客体会到如家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服务。

孙坚曾经去过纽约的五星级酒店,那里的硬件尽管没有中国的五星级酒店好,但顾客走进去后的感受就不一样。那里的服务员一直很热情,非常主动地跟客人打招呼,让人感觉到他们是发自内心地说话和做事。而孙坚发现,中国人的微笑是机械式的,服务都是培训出来的。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自从进入如家以后,孙坚每天都向每一位同事问好。但有点遗憾,看到老总这种“反常”的行为,很多同事都绕过他走开了。

特别是有一次,在楼梯上遇见了一位刚来几天的新员工,孙坚首先主动地叫出了对方的名字,并询问他是否适应目前的工作节奏。突然被老总叫出名字,这位刚进公司没多久的酒店服务员一时不知所措,他连连点头,不停地说:“蛮好的,蛮好的。”

在如家,谁也说不清楚孙坚能记住多少员工的名字。只记得进如家工作半年后,在一次管理大会上,孙坚不看任何资料,准确地说出了110家分店所有店长的名字,以及哪个店长负责哪家分店。不过,当时还是漏掉了一个名字。孙坚觉得非常遗憾,晚上觉都睡不好,竟然在梦中记起了这位员工的名字。于是第二天他又当众复述了一遍,这回果真没漏掉任何一个店长的名字。

记住别人的名字,就是意味着尊重别人。孙坚所做的这一切,无非是想让所有的“如家人”都明白,如家不仅给客人送去“如家”的温馨,还能给员工带来“如家”的亲切。

在如家总部,不但人际关系很简单,组织架构也非常简单,部门设置只分服务支持中心和经营中心。孙坚想让员工知道,总部是“全国支持中心”而不是“命令中心”,它的职责是为下属酒店提供支持。孙坚一直强调,总部部门间不能过于“防卫”,总部对下属门店的心态更不能是“防卫”。如果门店信息传递到总部,得到的反应总是“你懂什么,我有战略”,那就会影响总部与门店间的沟通。

总之,孙坚一直在努力地改变着组织的氛围。《孙子兵法》上有一句话:“上下同欲者胜。”意思是:“老板要以打工的心态来经营企业,员工要以老板的心态来打工。”孙坚希望以自己温和的管理风格,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原则的问题人性化。

果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半年后,孙坚的言传身教起作用了。

某天,如家快捷酒店上海徐家汇店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是某知名媒体的资深记者,他对接待他的一位服务员很满意,于是,一边聊天,一边采访了这位服务员。

记者:“小妹,你在这里工作多久了啊?”

服务员:“还没多久呢,刚好半年。”

记者:“我发现你的笑容很灿烂,你是怎样练出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