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幸福离我们有多远
3829200000005

第5章 这才是真正的幸福(1)

德国人幸福生活的一天

对于德国人来说,幸福的生活是洋溢在脸上的,轻松自然,真诚友善。

德国人有全世界最为夸张的休假

印象中,经常被问及的问题是,德国统一后东西德之间是否还存在差别?对此,我往往会这样回答:两德之间没有特别明显的差距了,但如果仔细观察,总还能发现一些痕迹。

去年年初,我与一位企业家朋友自驾游德国,从柏林前往法兰克福的途中他问道:“东西德分界线在什么地方?”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他自己观察。车子开到一个地方,他说:“这是分界线。”我点了点头,反问:“你怎么看出来的?”他回答:“前方的森林更为茂密,而且树木显得更老,这一定是西德。”不错,他的观察很准确。

而东西德人之间的区别,现在不是特别容易捕捉到了。不过,只要静下心来思考,应该是还有些窍门——观察他们的脸。相对而言,西德人脸部比较放松,而东德人脸部较为绷紧。朋友问何故,我告诉他,西德人的脸部之所以放松,关键原因是他们工作和生活压力并不大,只要把工作完成,剩下的事情就是享受生活了。

德国人有全世界最为夸张的休假:全世界休假时间最长、提前一年安排休假(包括时间、地点和经费安排),休假雷打不动,在其休假期间别想和他们谈论工作。德国人休假一般以旅游为主,经费充足的到欧洲以外的国家,如中国、泰国、非洲或澳大利亚等,经费还凑合的人则到德国以外的欧洲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等。西班牙有一个小岛叫马约卡,上面全是前来休假的德国人。如果休假经费不太充裕,就只好在国内旅游了。德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们以肤黑为美。这是为何?因为只有到了很远的地方休假,才能把皮肤晒黑,而皮肤晒黑了,说明这个人有钱。

德国很多妇女结婚后就不再工作了,那么她们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呢?我在巴登州有一位朋友,他母亲自打结婚后就没有工作过,是个典型的家庭妇女。我受他们邀请,在其家住了差不多三个月。白天,老头、孩子们吃完早餐后就去上班,把老太太留在家里。刚开始我还很担心,以为老太太一个人在家会很无聊,但后来才发现,她有自己不错的生活规律:上午带我到村里溜达,一天拜访一家,每家约聊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这个村大约有五六十户,每家都有自己的“特产”果酱。由于果树太多,吃不完只好把剩余的水果制作为果酱,保存起来常年食用。中午简单吃点东西后就午休,大约3点钟参加家庭妇女们固定的“咖啡会”,大约是喝咖啡闲聊的意思。话题很多,每次一个小时左右,轮流在各家举办。闲聊结束后回家做晚饭,等待丈夫和孩子们下班归来。

男人下班回家后并不是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等待妻子把饭做好,而是直接到地下室“工作”。家里有啥坏了的东西,都会搬到地下室修理。这里是男人的天地,女人很少进入。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工具,男人们在这里有可能是木匠,也有可能是铁匠或焊工,甚至是电器修理工。到了周六,男人不是修剪草坪就是到超市购物,准备好一周的食品。周末晚上,这个不知辛苦的德国男人还会请全家到餐馆饱餐一顿。

由此可见,工作之余的德国人,生活是很放松的,生活的状况,最终显现在脸上了。

德国老年人和中年人的脸比青年人的放松

真正令德国人脸部表情放松的,还有下面的原因。

第一,他们有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现代社会保险制度首先是由德国创立的),他们不担心高昂的医疗费,不害怕生病吃不起药,更不害怕失业后生活无着落,退休后肯定有稳定的退休金。正因为如此,德国人并不怎么存钱,他们把正常生活费用开销完毕,剩下的钱基本上拿去消费。如果有更多的积蓄,下一年全家可以去更远的地方旅游,所以德国人也谈不上有多富裕。

第二,德国人之间相对简单,他们工作就是工作,不会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上去。在他们看来,老板花钱购买了你的工作时间,如果用老板的时间去搞内耗,那是非常不道德的事情。

第三,德国人之间不必防备政治陷害,不可能去找组织去汇报同事的动向,更不会搞亲人之间的告密。从表面上看,德国人可以参加选举和各种政治活动,似乎政治和他们的关系比较密切,但他们并不把政治带到工作场所、朋友之间以及家庭中来。政治就是政治,必须和工作、生活区分开。

如果说老年人和中年人的脸是放松的话,那么青年人的脸就不是那么放松了。德国人最严峻的挑战应该来自于大学毕业后找工作阶段。在劳动力市场相当规范、用工信息非常透明的环境下,年轻人能够比拼的只有能力。虽然德国也有“拼爹”的现象,但他们的拼爹和中国的拼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德国人的拼爹是,如果父母知识水平更高,那么会给孩子传授更多的东西。在德国,每个人机会均等,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如果结果不相同,那就是能力差异的问题了。

人生最艰苦的阶段,如果不是找工作,那就是上大学和研究生学习阶段了。人生大比拼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如果想获得更好的工作,就必须拿出漂亮的成绩。对用人单位而言,仅有学位证书是不够的,还需平时和考试的成绩,而且还必须出示相应的实习证书。德国大学鼓励学生到海外实习,原因在于,在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更愿意要一个在海外实习过的大学毕业生。

德国孩子们的脸最好看

尽管青年人脸部并不轻松,但他们的脸上还是写满了童真,而这种童真在中学生脸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虽然中学阶段学习任务也并不轻松,但只要认真学习还是能完成学业,顺利拿到中学毕业证书。一旦拿到这个证书,就具备了申请大学的条件。他们没有全国统一的高考,只要高中毕业就有机会上大学读书。

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德国小学生和幼儿园孩子脸上的天真、明媚。他们即使不笑,你依然能感受到孩子的纯真无邪。为何德国孩子脸上洋溢着灿烂的阳光呢?这和德国的教育制度有密切的关系。在幼儿园,孩子并不是来念书识字的,而是来和小伙伴们玩耍的。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没有繁重的家庭作业,不必熬夜到晚上11点,一遍又一遍地抄写作业。德国为何不强迫孩子学习呢?他们认为,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做小学生的事情,不应该提前教授中学知识,在幼儿园阶段更不能教授孩子在小学阶段应该学习的知识。这样才符合人性,符合人的成长规律。

如果认真观察和思考,你就会发现,原来德国人的脸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各有不同。尽管如此,他们的脸上都有两个字——真诚。

德国哪些东西比中国便宜

星巴克咖啡在美国本土卖得比中国还便宜,这个消息一经央视报道,几乎尽人皆知。不过,也许很少有人知道,除了咖啡,美国食品、房价、油价、医疗费、通讯费、过路费都比中国便宜。那么,远在另一大洲的德国是什么情况?

德国高档餐馆的咖啡价格如下:普通咖啡1.7欧元、卡布基诺2.5欧元、纯奶咖啡2.8欧元、拿铁咖啡2.8欧元、浓缩咖啡1.8欧元。而在普通咖啡馆,价格基本上在1~2欧元之间,如果按1∶8的汇率来计算,大概合8~16元人民币。由此看来,德国咖啡价格要比中国低一些。从人均收入看,德国人比中国人差不多高十倍,这样比的话,内心就悲凉到了极点,哪还有心思喝咖啡!

除了咖啡,德国最便宜的恐怕就是生活必需品了:一个内含十片的普通大面包0.35欧元,好的也就大概一两欧元。一升牛奶最便宜的就0.18欧元,常见的也仅仅0.5欧元左右。超市里的食品大都以欧分计算,只有肉类才以欧元为单位。通常10~20欧元就可以买到一大筐的食品,足够一星期食用。如果节省点,每月拿100欧元来购买食品应该绰绰有余。

房价又如何呢?以德国首都柏林为例:一套位于市中心区域的两居室(50平米)的楼房报价7.3万欧元,一栋建筑面积120平米、土地面积403平米、拥有5个房间的别墅报价22.99万欧元。而租房价格就不等了,一套两居室、70平米的住房大约在350~600欧元之间,和北京差不多,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是地理位置。

而交通问题则比较复杂。德国人主要的出行方式是开车。汽车很便宜,基本上比中国低三倍以上,一般的大众汽车、法国雪铁龙、日式低档车不过几千欧元,高档点的也就几万欧元。而油价在1.2~1.5欧元之间浮动,虽然价格有些高,但这是德国人对石油征以重税的结果。不过,德国的公路没有收费站,不需要交任何过路费,这样也能节约不少。最贵的是火车,因为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而且不收费,所以乘坐区间火车的人并不多,往往一节车厢只有几个人或十几个人。显而易见,德国火车是亏本的,但火车必须运营,怎么办?唯一办法是提高价格。相对而言飞机价格就比较公道,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票价大约在50欧元左右。如果能提前预定,往往会得到更便宜的折扣,有时会发现还有29欧元的优惠票价。

关于医疗和教育,德国都是免费的,在此就不多说了。当然要补充一点,即使是外国人,只要缴纳了医疗保险也同样享受免费待遇,而小学至大学,外国人和德国人一视同仁。

如果说德国基本生活费用还算便宜的话,那么奢侈品就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在德国购买瑞士手表,价格往往比瑞士本土还低,其原因是德国税收比瑞士低很多,这点也适用于其他奢侈品。很多中国人以为在法国购买红酒和化妆品便宜,其实在德国也不贵。也许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德国税收不高吗?表面上看很高,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德国对于消费品只在销售环节收税,即征收7~19%不等的增值税,而不像某些国家在生产环节收一次税、在流通和销售环节再次分别收税,造成多重收税的局面。

最不可思议的是中国货,其价格可以用惊喜来形容。有一次我和德国培训协会的特鲁沃博士逛街,他花10欧元买了三件T恤衫,还送了我一件。打开包装一看是“Made in China”,我们两人相视大笑。当然质量还是很不错的,十年过去了,至今还在穿,如果不说出来,没有人会相信是十年前购买的。

中国生产的茅台酒更为便宜。当茅台在中国已经卖到一千多元的时候,德国商店里的茅台才卖几十欧元。一位德国酒商从中国进口了几十箱茅台酒,可惜在德国卖不出去,十多年过去了还在地下室保存。他问我要不要,如果要的话每瓶按30欧元甩卖。当时不知道茅台酒在中国的价格,最重要的是缺少经济头脑,所以没有答应购买。回到中国听说茅台的价格后想买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德国人早已出手。

还有中国的“中华”牌香烟,在普通免税店仅卖15欧元一条,在机场免税店相对要贵一些,大约30欧元。不知道是中国哪位出口商心疼外国人的钱包,把价格降得如此之低?

至于中国产品在德国为何卖得这样便宜,实在没法深究,也很难搞明白,我们还是来分析德国商品吧。德国食品价格便宜,根本原因是政府进行了大量的补贴。这样做的理由是,必须保证每个人的生存,让民众不会为基本的生活用品发愁。他们的税收是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会用于三公消费,更不会偷偷放进自己的腰包。

首先,他们只是单边征税,而不是在所有环节上重复收税。其次,没有隐形费用,不会有城管、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的吃拿卡要(而且也没有城管和工商部门),所以他们的价格基本上能反应出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最后,德国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在透明而有序的市场环境下进行自由竞争。如果商家故意抬高价格,其后果只能是被消费者抛弃。这也反应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中国价格最高、最混乱的地方莫过于火车站和机场,因为商家认为这些人不过是匆匆而去的过客而已,宰掉一个算一个。而德国火车站的价格最低,而且非常稳定,也不会因人而异地乱喊价格(德国商店一般不讨价还价)。奇怪的是,在一个没有工商部门检查的国家为何如此呢?

原因很简单:成熟的经济体制、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以及诚信的威力,制约着每一个妄想一夜暴富的商家。

当农民是个美差

在中国,农民不仅收入少,而且在生活、养老、看病、教育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跳出农门成为农村孩子的最佳选择。无法考上大学的人只好进城当“农民工”,能考上大学的也尽量不选择农业专业。就读农业专业只能算是无奈选择,而且就业前景亦不容乐观。“农业、农村和农民”竟然成了老大难的“三农”问题。那么,远在欧洲的德国农民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留学期间,我曾与几个德国人居住在一套五居室的房子里,其中一位名叫缇娜的女士整天在家里不出门,除了吃就是睡。听其他德国人讲,此人在大学里注册了好几次,由于不努力学习,始终无法毕业,也不积极去找工作,所以只能领取救济金度日。

在一次聊天中我问她:“既然城里工作难找,你为啥不去农村当农民?”听我这么说,她笑了起来:“城里的工作都不好找,农村更难,你以为当农民那么容易?”

当时我很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她懒惰的借口罢了。她还告诉我,根据德国法律,任何农民都必须参加专门的农业培训,持证之后才能上岗。我心想:瞎扯。当农民应该挺容易的,只要有力气就行了,根本没什么技术含量。拿法律来说事,只不过是找借口而已,此人太懒惰,简直没救了。不过,后来的经历让我确实了解到了德国农民的幸福生活。

德国大学农业专业难申请

在一次上大课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名叫克里斯蒂安的同学。他抱怨,宏观经济课程真没意思,实在很无聊。我很好奇地问:“既然对经济不感兴趣,你干吗要学?”他无奈地回答:“没有办法啊,我本来要学习农业经济的,可惜没有申请上,所以只好学国民经济。”

我问:“为啥农业专业难申请?”他告诉我:第一,当农民是非常理想的选择,申请的人太多。其二,在德国大学,农业是受限专业,每10~15个申请人中才有一个被幸运录取。虽然不少德国大学都开设农业专业,但名额实在太少了。听了此言,我不禁对农业专业有些好奇,于是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此专业果然受限,而且是德国最受欢迎的四大专业之一(企业管理、法律、农业和医学)。而且与其他专业相比,农业是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只要能毕业就几乎不会有失业的问题。

鲍尔为啥这么有钱?因为他是农民

2002年夏天,德国朋友于尔根·霍尔先生邀请我到他家度假。霍尔先生是一家企业的工程师,住在德国南部乌尔姆市附近的一个小镇。这里是典型的富人居住区,每家都是独栋房子,房前屋后是花园草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