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改变一生的20位中国哲人
3828200000060

第60章 孙子(5)

因此不了解各国的意图,就不能与其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地形的特点,就不能用兵作战;没有当地人做向导,就不能得地利。以上各点中有一项不了解,就不能算是强大的军队。真正强大的军队,进攻大国,能使敌人军民来不及召集;兵威加于敌人,就能使他的盟国不敢与它联合。所以,不争着和任何国家结交,不随便培养任何国家的权威。相信自己的力量,把兵威指向敌人,就能攻取城邑,摧毁他们的国家。

施行没有常规的奖赏,执行不用规定的号令,使用三军的将士,就像使用一个人一样。赋与下级任务,不必说明全部计划;让他执行危险任务时只告诉他们有利的条件,而不告诉他们不利的条件。把军队投入亡地然后有可能转危为安,陷入死地,而后才有可能起死回生。这是因为军队陷入危险的境地,然后才能奋战取胜。

所以指导战争的原则,在于仔细了解敌人的战略意图,然后集中兵力,攻其要害。这样就能长驱千里而擒杀其将,这就是说,巧妙地运用计谋就可以克敌制胜。

当决定对敌作战的时候,就要封锁关卡,废除通行凭证,不许敌国使者往来,在朝廷里召集最高军事会议,反复研究、制定作战计划。发现敌人有隙可乘,一定要迅速乘虚而入。首先夺取其战略要地,伺机与敌决战。破除阵规,一切根据敌情变化,灵活决定自己的作战计划和行动。作战开始前要像处女那样娴静,诱使敌不加防备;一旦发动起来就要像逃脱的兔子一样迅速,使敌人措手不及,来不及抵挡。

本篇名为《九地篇》。《九地篇》是接着《地形篇》对地形地理的讨论和研究。孙子说:“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孙子开篇便阐述了9种不同的地理环境:“散”、“轻”、“争”、“交”、“衢”、“重”、“圮”、“围”、“死”。并且根据这9种不同的地形,指出了不同的作战方案与注意事项:散地不宜作战、衢地应结交诸侯、围地应设谋略、死地应背水一战等。

本篇中还指出了一些重要的作战方针。如:

“兵之情主速”。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兵贵神速”。在战争中快速突袭,走敌人意想不到的道路,敌人还没有进行防备,就发起攻击,往往能克敌制胜。

“并敌一向,杀敌千里”,是说假装顺从敌人的意图,一旦有机会就集中兵力大败敌人,擒杀敌将。但把握时机,抓住突破口是关键,正如孙子所说:“巧能成事”。

“陷之死地而后生”。战争不仅是力的较量,也是智谋的较量,是意志和决心的较量。在一定的条件下,意志和决心所发挥出的能量,可以改变整个战场的局势。在九死一生的被动情况下,利用全军将士求生的心理,引发全军将士决一死战的勇气,反败为胜,这就是孙子所说的“陷之死地而后生”。

总之,本篇的内容颇多,计谋也颇为广泛,需要细细品味。

§§§第十二篇 火攻篇

孙子说:

火攻的方法一般有五种:一是火烧敌军人马,二是火烧敌军储备的粮草,三是火烧敌军辎重,四是火烧敌军仓库,五是火烧敌军的通道与运输设施。

实施火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火攻的器材必须事先准备就绪。放火要看准天时,起火要选好有利日子。火攻的天时,是指气候干燥;火攻的时间,是月亮行经箕、壁、翼、轸四个星宿的时候,凡是月亮经过四个星宿的时候,就是容易起风的日子。

凡是用火攻敌,都必然根据以上五种情况所引起的不同变化,灵活运用兵力策应。如果从敌营内部放火,就应该及早派兵从外部策应攻击。如果敌营内已经起火,但敌军仍然保持镇静时,再根据情况决策,可以进攻就发起进攻,不可以进攻就停止进攻。也可以从敌营外部放火,这样就不必等待有人从内部接应,只要时机适合就可以放火攻击。火攻应从上风处发起,不能从下风处进攻敌人。白天风刮得很久,到夜晚风就会停止。凡是领兵打仗必须懂得五种火攻形式的变化,并根据天时气候变化的规律,等待火攻的时机。

用火攻辅助军队进攻,效果十分显著,用水攻辅助军队进攻,可以大大加强攻势。水攻可以隔断敌军的阵形、联系和运输,但不能像火攻那样毁灭敌军的兵马和军需。

打了胜仗、占领了敌人的阵地,却不能巩固胜利果实,是很危险的,这就叫做“费留”(耗费国家人力物力,使军队久留在外)。所以说,明智的国君应该慎重考虑这一问题,贤良的将帅要认真处理这一问题。没有好处就不要采取行动,没有必胜的把握就不要用兵,不是到了不得已的危急关头就不要开战。国君不能因为一时的气愤而发动战争,将帅不能因为一时的怨恨而出阵交战。只要符合国家的利益,就可以出兵,不符合国家的利益便停止行动。愤怒可以重新变为喜悦,气愤也可以转变为高兴,但是国家灭亡了便不可能复建,人死了就不会重生。所以,对于战争,明智的国君要慎重对待,优秀的将帅要小心警惕,这是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重要原则。

本篇名为《火攻篇》。前十一篇是作战的一般形式,而本篇则是阐述火攻的规律和方法、注意事项等。

孙子是将火攻写入兵法的第一人。他指出“火攻有五”:火烧敌军,火烧粮草,火烧敌人的辎重,火烧敌人的仓库,火烧敌人的运输设施、粮道。这是火攻的种类。孙子还提到了火攻的条件,即“行火必有因”,需要准备器具,还要依据天气征候等。

在本篇中,孙子还提出了“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的战争原则。

孙子的惟利原则,是指考虑问题,采用战术,制定方针,谋划战略要以现实的利害为依据,对所作所为要有一个清醒、冷静、理智的正确态度。惟利原则不是惟利是图,利令智昏终要失败。见利就争,见便宜就抢,争抢到手的往往是诱饵,会变成害。所以,聪明的人考虑问题做决策时,总是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

水火无情,兵家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才把它们运用于战争。而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应加以特别注意,以免“自淹”、“****”。

§§§第十三篇 用间篇

孙子说:

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出征千里,百姓的耗费,国家的开支,每天都需要花费数目巨大的资财。全国上下,也因战争而****不安,百姓疲于奔命,不能正常从事自己的生产的,就会有七十万家之众(古制:一家从军,需七家负担战争劳役)。敌我两军相持数年,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取得胜利。所以,那些吝惜钱财,不肯通过用间谍来了解敌情的将帅,实在是没有仁爱之心到了极点。这样的将帅,不是军队的好将帅,不是国君的好助手,也不是能获得战争胜利的人。

英明的国君和优秀的将帅,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取得的成功超过一般人,就在于用兵之前便掌握和了解了敌情。要事先了解敌情,绝不能依靠神鬼的启示,也不能用某些事件现象的类比推测,更不可用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数去验证,而只能从那些真正了解敌情的人那里获得。

间谍的运用方式有“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五种方式同时运用,使敌人不能知道我国用间谍的手段和途径,才能使敌人感到神秘莫测,这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所谓“因间”,是利用敌国居民中的一般人做间谍;“内间”,是利用敌方的官员做我方的间谍;“反间”,是利用敌人的间谍来为我们做间谍工作;“死间”,是制造假情报通过潜入敌营的我方间谍,传给敌方间谍,使敌军受骗(因真情一旦败露,此类间谍难免被杀,故称“死间”);“生间”,是指能活着回来报告敌情的间谍。

所以,对于统领三军、用兵打仗的国君和主帅来说,全军上下没有比间谍更为亲近的,奖赏没有比间谍更优厚的,交待处理的事情没有比间谍更机密的。不是睿智聪明的人,不能使用间谍;不是仁慈慷慨的人,不能指使间谍;不是用心精打细算的人,不能获得间谍的真实情报。微妙呀,微妙!没有什么地方不可以使用间谍。如果间谍工作尚未开展就泄露了用间的消息,那么,间谍和告密者都应该处死。

对那些我军想要攻击的地方,想要攻打的城堡,以及准备刺杀的敌方官员,都应该事先了解敌方的守将及其左右亲信、掌管通讯联络和把守门户的官员以及幕僚门客的姓名。对于这些情况,我方的间谍一定要侦察清楚。

必须查出来侦察我方情况的敌方间谍,用优厚待遇和金钱收买他们,对他们进行引诱开导,然后交给他们任务,放他们回去,这样就可以使他们成为反间,为我所用了。有了反间提供的情报,就可培植、利用乡间和内间了。根据反间提供的情报和死间传播的假情报,就可以通过反间而告知敌人;也是因为有了反间,我方的生间就可以按预定的时间回来汇报敌情。对于五种间谍的情况,君主必须清楚地知道并应该懂得,其关键在于利用反间,所以,对反间的赏赐待遇不能不是最优厚的。

从前,殷商的兴起,得力于伊尹曾在夏朝做过官;西周的兴起,得力于姜尚曾在殷商为臣。所以,明智的国君,贤良的将帅,能使用智慧高超的人做间谍,一定能取得极大的成功。这是用兵作战的要决,整个军队都要依据他们提供的情报来决定军事行动。

《用间篇》是《孙子兵法》的最后一篇,与《计篇》遥相呼应,贯穿着“知己知彼”的思想,使本书成为一个整体。

孙子开篇便提出用间的重要性。孙子说:“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聪明的君主、优秀的将帅取得不凡的战绩,是由于事先完全知道敌军情况的缘故。

“用间有五”,即“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如果巧妙地运用这五种间术,就会使敌人无法洞悉其中的奥秘,从而顺利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五间”中,“反间”尤为重要,因为“反间”是巧妙地利用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这样既可以获取信息,又可以避免己方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