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改变一生的20位中国哲人
3828200000043

第43章 许名奎(2)

淝水之战取得胜利时,谢安正与友人下围棋;郭子仪曾单骑入回纥军营,退其师,不战而胜。这是宰相恢弘的气度,而并不是元帅拿自己的生命在开玩笑。通常在安危还不曾明朗,胜败还没决定的时候,假如军中主帅惊慌失措,那么他的部下官兵也会气馁。在这个时候,正好可以表现出将相的修养和造就。

在航海时遇到风暴,张融面不改色;在混乱中双方相互攻击,你砍我杀,庾亮的脸色一点都没有改变。巨浪汹涌,寄身于船上;快刀乱砍没人指挥,这时候正好可以考验天下的英雄豪杰。危难之时,能考验一个人的胆识、雅量与镇定,而胆识、雅量、镇定正是一个人成功应具备的性格基础。

人的一生,很多时候是按部就班地从事着自己的工作,并不会有太大的变故,但也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危险、紧急的情况。往往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如何行事,就能反应出他的为人,他的作风、品质的高低。

事实上,危急情况发生时,因为人们大多数没有心理准备,所以通常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吃惊、恐慌。面对危急,先要沉着、镇定、果敢,不为危难所吓倒,而后才有走出危急的机会。

父母之恩,等同天地

许名奎说:

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天地一样广大;为人子女服侍父母时,要怀着孝敬之心。对父母要轻声细语、悦耳动听,晚上要将父母安置好,早上要向他们请安。

做儿子的再难也难不过舜,他的父母用火烧仓库,用土填井,想把他置于死地,他在历山耕田,也不过只是大声啼哭罢了。

要说冤,再也没有比申生和伯奇更冤的了,父亲相信后母的坏语,他们又不敢违抗父命。晋献公祭地,地为什么会凹起来?毒蜂为什么会系在伯奇后母的衣服上?

只有侍奉最难侍候的父母,才能看得出做儿子的纯洁之心。父母的爱恶不太妥当,就算是心中有疑问也不能计较!做儿子的不孝敬父母,这种罪可不轻啊。国家有刀锯之刑,上天有雷霆之威。唉!父母的恩情深如大海,做孝子的怎么能够不忍受父母对自己的责难呢?

在所有孝子当中最难为的莫过于虞舜了,他的父亲很凶顽,母亲嚣张,弟弟又相当傲慢,他们曾趁舜在仓廪涂泥时放火,在舜凿井时填土,非要将他置于死地不可。父母如此不慈爱不明事理,可是舜在历山耕种时还因不得意于父母而责怪自己,每天对着苍天哭泣,情愿承担父母的罪行以尽孝道。父母的爱恶对舜来说是不太妥当的,然而舜并没有丝毫怨言,这是真正的大孝啊!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感恩于生我、养我、育我的父母;有什么理由不尽孝子之心?陈红不是有首歌唱到:常回家看看,哪怕帮爸爸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生活在外的人啊,一定要记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这是为人子女应该做的事情。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许名奎说:

樗里、晁错都被人称誉为“智囊”,前者因善于掩饰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得以保全性命并得到善终;后者因性情耿直、仗义直言而被腰斩于市。

人不能没有智谋,但凡事都施用智谋,则会引起很多人的抱怨,而招致灾祸。所以孔子称赞宁俞善用智谋,而认为被砍断了脚的鲍庄智慧还不如秋葵。

士会用杖打其子,是因为他才疏学浅却炫耀于朝廷;颜回能闻一知十、举一反三,可是表面上看起来却很拙笨。有智慧的人还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做到大智若愚,才能不断地增长智慧。

人不能没有智慧,但也不能因为有点智慧就满世界张扬,处处用尽心机。真正的智者,往往大智若愚,外表看起来平平常常,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其实,其内心却充满智慧。这样的智者往往能在你争我斗的社会中无所约束地生存,在该糊涂的时候,比愚者更愚,该明白事理的时候,心灵清澈。

易浅易盈,小人之腹

许名奎说:

陈元高兴于提出一个问题而获得三个答案,也因此而被记录于《论语》之上;子路欣喜于孔子出海漂游的假托之辞,因此而受到孔子的责备。

楚国的子文三次官至令伊而不喜形于色,被称为心胸宽广的长者;窦婴沾沾自喜于富贵之中,终未受到重用。听到捷报传来却不动声色,谢安确实有公辅的气度;接到委任状的毛义非常高兴,可见其奉养母亲的心志。

所以度量有深浅之分,志气有长短之别。气量浅的小人,则往往易满足于虚荣。人的气量有深浅,志气有大小,子文、谢安、毛义的欣喜和窦婴、子路的沾沾自喜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前者含蓄大量,是君子的品格;而后者的见识短小、心胸狭隘、易于满足,这样的人是小人。

人的度量有深有浅,君子往往为人含蓄、宽容,心胸宽广,而小人的胸怀往往是气量偏狭、猖狂易足、见识短浅,小有成就就会沾沾自喜。

生活中也有很多像夜郎国国王那样的人,他们以井蛙之见看世界之大。有一点点本事,就见识浅薄、胸襟狭窄、以为天下惟我独尊,结果便闹出许多笑话来,让人哭笑不得。三国时的祢衡就因为有一点文才,恃才傲物而丢了性命。我们必须警惕!

逆来顺受,天下无怨

许名奎说:

怒是属于东方的习性,怒极了就会做出阴险之事。怒气过剩就会败坏内心的和气,激化事物不和谐的一面;假如怒火不能扑灭,其产生的后果是令人恐惧的。

大的怒气会产生冲突引起战争,小的怒气也会引发纠纷导致斗争不已。唐太宗不能制怒而斩杀了张蕴古和卢祖尚,汉高祖则能息怒而满足韩信的假王之情,并容忍了萧何称其为桀纣的批评。

吕后因不堪忍受单于的书信侮辱,而险些同意樊哙率十万兵马攻打匈奴的贸然行动。如果位居高位之人,不能制怒则一定会残害下面的人;下面的人要是无法息怒则一定会冲撞上位之人。国家之间一旦产生怒气就会发生战争,家庭内部一旦动怒则会丧失伦理道德。

所以孔子有“忿思难”的告诫,陶潜有“徒自伤”的规劝。只有逆来顺受,才能走遍天下而不受怨恨。

大凡人都会有喜悦和愤怒,这是人的性情,但是喜怒需要适可而止。大喜过后往往是大悲,在怨恨过后往往是记恨和不可挽回的灾难。逆来顺受就是对恶劣的环境和粗暴的行为以顺从、忍受。

事实上,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里,一个人是不应该一味屈从顺受的,但是为了避免和强权、霸道发生冲突而忍气吞声是必须的、明智的举措。当你位居高位之时,则更应该控制住心中的怒火,而不应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

病入膏肓,爱我疾疢

许名奎说:

阴、阳、风、雨、晦、照六气过分了就会产生疾病。在没生病时就谨慎预防,这是治病的最好良药。

如果衣食调理不当,就会遭遇风寒暑热的侵入而产生疾病。有病就应该及时治疗,可是愚昧的人不相信医药却迷信巫术,结果耽误治病,枉送性命,实在是背离了圣贤的教诲。

所以,有病的时候要采用在病中转移心思,静下心来那么病就会好起来。没病的时候信守嵇康的修心养生之道。

切勿等到病入膏肓再求医,应当重视治病的苦口良药。疾病尚有药石可治,心疾就只有依靠自己了。

不难发现,大凡有病之人,往往能拖则拖,总认为自己没病;有病也认为甚是轻微,于是不加理会,更是难以引起重视,日子久远之后,由小疾而形成顽疾,最终无药可医,此时才后悔不已。

人生存在世间,健康是第一位的。保住身体的健康,你才有资格谈将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身体和生命赌明天的人越来越多。殊不知,疾病来时,总是悄无声息。

谤生于仇,亦生于忌

许名奎说:

诽谤生于仇恨,也产生于忌妒。如果去问武叔有关孔子的为人,则孔子不是圣人;假如问藏仓有关孟轲的言行,则孟子不行仁义。

(流言)把王吉的衣服说成是黄金,将马援的薏苡的果实说成是明珠。说与嫂子通奸污蔑连兄长都没有的人,用打岳父的罪名诬陷娶孤女的士人,这是什么样的人啊!

人面兽心,满腹诡计,口出恶言。就算是扔给豹虎,连豹虎都不肯吃。作恶的人一定会受到老天的惩罚。只要自己没做亏心事,就无愧于天地。上不负天,下不负人,那么就会心胸坦荡,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诽谤的产生,往往是生于仇恨或是出于忌妒。搬弄是非,人面兽心,满腹诡计,口出恶言的人,往往不得善终。面对别人的诽谤,我们只要问心不愧,就没有什么争论的必要。上不负天,下不负人,心里坦坦荡荡,也就没什么可遗憾的。

有时也应看到无风不起浪,诽谤自己的人固然可恨,但自己的行为,是否也有过失和不足之处呢?对于别有用心的攻击,置之不理,让它不攻自破,但要是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指正,就要从中吸取教训。

好面誉人,必好背毁

许名奎说:

不考虑是否合乎礼仪,一味奉承别人的人是谄媚的人。不辨是非,喜欢听别人赞扬的人是最愚蠢的人。说燕石为美玉,将鱼目当骊珠。

将暴君桀尊为仁主尧,把强盗跖称誉为贤者柳下惠。说话颠倒是非,这难道不是善恶不分吗?

世上有伯乐,能够识别良马;庸人和凡才又怎么能够确定坏马和好马的价格呢?古代的圣贤,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都非常高兴。就连和盗跖一样的人,也认为喜欢当面奉承别人的人,也一定是喜欢在背后诋毁别人的人。所以,要赞美别人,一定要分清是非,别人称誉自己,则一定要格外小心。

喜欢当面奉承别人的人,也一定喜欢背后诋毁人。赞美别人,一定要分清是非。得到别人的赞美,也一定要格外小心。

正所谓“人心难猜”,可能在他满脸笑容背后,隐藏着的是狼子野心,欲置你于死地而后快的痛恨。所以,我们必须要谨慎择言、谨慎行事。

笑自内心,切勿嘲笑

许名奎说:

心中快乐,发自内心的笑,别人就不会厌恶。卢杞发笑的原因不可估测,是因为他内心狡诈。

虽然笑一笑是件小事,却能招致祸患。齐妃嘲笑克足跛致使晋国发兵伐齐;平原君的美妾笑语跛脚之客,而使其宾客渐疏。

蔡谟因牛车这种无足轻重的话题开玩笑,而和王导结怨;郭子仪支开妻妾,是担心她们笑话卢杞的丑陋而招来灾祸。

人世多碌碌庸人,又有谁能脱离俗气?冯道因《兔园策》的玩笑而罢免了刘岳、任赞的官,娄师德却不为被讥为庄稼汉而发怒。有话说得好,笑可以结怨,笑也可以泯仇。对恶意的笑是不是该忍一忍呢?

笑到适度,恰到好处,这样别人就不会讨厌。因为高兴过度或是耻笑别人,则只会使别人讨厌自己。

古人早有明训:“言语伤人,胜于刀枪。”许多人常以“嘲弄”他人为乐,戏称别人为“笨”、为“丑”,有些虽然只属玩笑,但总让人觉得不妥,毕竟“尖酸刻薄”、“有失厚道”的嘲讽之言,会使听者不悦;严重的,甚至会遭致杀身之祸,追悔莫及。因此,古人说:“笑不可测,腹中有剑。”这剑来自你的心中,伤了别人;这剑同样来自别人心中,定会伤了自己。由此可见,简单的一笑,真叫人不可不慎啊!

玩物丧志,人之通患

许名奎说:

楚王喜欢细腰的女子,宫女因此而饿死者大有人在。吴王喜欢与剑客过招,于是老百姓身上便有伤痕。

古人有嗜好酒、财、琴、笛、马、鹅、锻造、鞋子等的,爱好这些的人,都有所失。一个人只有喜欢好学,才会对自己有益。明明知道嗜好会给自己带来过失,却不戒除掉;明明看到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却不去努力学习,结果导致玩物丧志,这是人类的通病。

人有七情六欲,每个人的喜好和厌恶都有所不同。即使是有着相同志趣的人也各有自己十分钟情或是醉心的事情,就爱好本身,本无可厚非,在喧嚣的人世间,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净土,欣赏那些心爱的珍藏是一件非常痛快的事。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珍爱的东西。

爱好本身并不是坏事,它能陶冶情操、娱乐身心,但倘若爱过了头,失去了分寸,甚至于到了执迷不悟、颠倒是非轻重的境地,那就非常危险了。

赏爱过分,一味沉醉其中,既误理想,又走火入魔,人到玩物丧志的地步,只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以俭治身,以俭治家

许名奎说:

用节俭来修身养性,就不会有太大的忧虑;用节俭的原则治理家务,就不会有过多的要求。

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上天对其有一定的限量。就像夏天如果雨水太多,秋天就一定会有干旱发生。

鲁人用瓦盛粥送给孔子,孔子就像对待接受贵重的馈赠一样对待它;晏婴祭祀先人,所用祭品装不满器皿。李崇经常吃腌、煮韭菜,被门客戏称为“二韭一十八”;庾之澄经常吃腌、煮、生韭菜,友人笑曰:“三韭二十七”。

公孙弘官至丞相,吃粗米,盖布被,一点假都不敢做。粗茶淡饭,不必感到惊讶。每天吃饭用钱上万,实在是太过分了。唉!勤劳节俭是修身治家之本,怎能不忍受俭朴的生活呢?

人能忍受俭朴的生活,也就没有贪欲,没有个人的私欲,为人才能正,为官才能清,才能抵御奢侈之风的侵蚀。

一个人要是能以节俭修身,忧虑就会远离;以节俭治家,就不会求助于人。

人们啊!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呀!安于平淡,克勤克俭吧,因为清廉自守,也是人高洁品质的一个方面。

贪者败类,不仁不义

许名奎说:

贪财叫做饕,贪食叫做餮。舜除去的四凶中,饕餮就是其中之一。

邓攸因在任刑政清明,百姓欢悦,后因病离职,百姓拉着他的船不放行。鱼弘作郡太守的时候,搜刮的行为号称“四尽”,安重霸下棋,意不再棋,是想收取贿金。

李崇、王元融背赐布,闪了腰,摔断了腿。这种贪心之徒,侮辱了君王的名声。嘴里说着要清廉,可心像盗跖一样。家产随升官而增进,资财随位高而积累,要是宋游道听到别人弹劾他的这番话,难道不感到惭愧吗?唉!贪欲是人生的一大害,怎能不忍住贪欲的诱惑呢?

贪欲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本。人一旦贪欲之心过重,就会心术不正,就会被贪欲所困,离开事物本来之理去行事,就会将事做坏、做绝,大祸也就随之而来。所以我们务必要忍住贪欲之心。

一个人不能忍住心中的贪欲,什么事情都会办不好。受贪欲的影响,总是奢望自己能够比别人占得多,能够不劳而获,稍不如人,便气愤不已,只能看到眼前利益,有损人格不说,长远的利益也同样会失掉。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许名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