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改变一生的20位中国哲人
3828200000042

第42章 许名奎(1)

许名奎,元朝学者,具体行藏不详,著有《劝忍百箴》一书。

《劝忍百箴》是中国最系统的忍学科学,是一部寓意深刻、济世劝好、和睦相处、颐养天年的劝世佳作。

许名奎著作

元代学者许名奎,集毕生之精力,得出《劝忍百箴》100条精华。具体包括:

1.言 2.气 3.色 4.酒 5.声 6.食 7.乐

8.权9.势10.贫11.富12.贱13.贵14.宠

15.辱16.安17.危18.忠19.孝20.仁21.义

22.礼23.智24.信25.喜26.怒27.疾28.变

29.诲30.谤31.誉32.陷33.笑34.妒35.忽

36.忤37.仇38.争39.欺40.淫41.惧42.好

43.恶44.劳45.苦46.俭47.贫48.躁49.虐

50.骄51.矜52.侈53.勇54.直55.急56.死

57.生58.满59.快60.取61.与62.乞63.求

64.失65.利害66.顽嚚67.不平68.不满69.听谗70.无益

71苛察72.屠杀73.祸福74.苟禄75.躁进76.特立77.勇退

78.挫折79.不遇80.才技81.小节82.随时83.背义84.事君

85.事师86.同寅87.为士88.为农89.为工90.为商91.父子

92.兄弟93.夫妇94.宾主95.奴婢96.交友97.年少98.将帅

99.宰相100.好学

许名奎将人一生的所为,以一个“忍”字概之。“忍”决不是“忍声吞气”,不是懦弱、胆怯,“忍”是大智大勇者的无敌心法!

古人云:“忍过事堪喜,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忍辱负重,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佛说:“六度可行,忍为第一,能忍是福,忍无可忍还得忍,一忍万事成……”

能忍耻者安,能忍辱者存,与其说胜利者是战而胜的,不如说胜利者忍到了最后。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要因一时的成功沾沾自喜,也不要为暂时的挫折垂头丧气,记住:“忍者必胜”!

许名奎的智慧

许名奎所撰的《劝忍百箴》分为一百个小箴集,以忍为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和勤俭等方面,揭示了为人处世之真谛。

以下,笔者便从《劝忍百箴》中选取一些加以阐述,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采各家之所长,力求通俗易懂,能够为今人所借鉴。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许名奎说:

谦虚谨慎,口齿清晰,不急不缓,和颜悦色,竭心尽力,诚信不欺,忠厚老实,毕恭毕敬,这些皆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一个为人称道的人言语通常极少,而一个言语严谨的人才称得上君子。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口是三五之门,祸害由此而生。一个不善辞令,口不择语,语言表达上把关不严的人,他所处的环境往往会混乱不堪。对此,古人早就有过先见之明,对后人有过警示。

《尚书·说命》记载:言从口出,一旦不合乎礼仪,就会招致羞辱。同样,《诗经》中有“有欺不可为”的警句。天上有卷舌星能识别谗言,在那金铸人像的背后更有闭口不言的铭文。需要牢记的是:白玉破损了,还可以通过磨砺来修复,可一个人的言语失当,就没有办法去补救。古人曾感叹:“一言即出,驷马难追。”怎能不忍住自己的多嘴多舌呢?

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人之所以发生争执,不适当的言语是其真正的罪魁祸首。口舌很容易招惹是非。日常生活中最通俗的说法莫过于人们耳熟能详的:吃坏东西不舒服的是你自己,而说错话受伤害的是别人。古语有云:“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败国亡家,女色相随

许名奎说:

夏桀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宠爱妹喜的缘故所致;周幽王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宠爱褒姒的缘故所致。

晋国之所以发生内乱,缘起于晋献公宠幸骊姬;吴国的灭亡,缘起于吴王宠幸西施。汉成帝沉溺在赵飞燕的美色中不能自拔,以致于披香殿里传出“祸水”的讥讽。唐朝帝位的中断,始自武则天;天宝年间胡人安禄山的入侵,因杨贵妃而起。陈灵公因在夏姬家中公开****而招致杀头之罪,宋国的华父督因美色,杀夫夺妻而终遭杀身之祸。这些亡国败家的事情,常常是因为迷恋女色所引起的。

年轻的美艳女子是砍伐性命的利器。越女齐姬更是毒药猛兽,枚乘的这番话,应当引起世人的注意,更应引起当权者的警惕。

好色是人的本性,也是人与生俱来的顽疾。

生活中除饮食起居,功名利禄,剩下的恐怕就只有“色”了。“色”是生活中最诱人、最活跃的字眼。上至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下至平民百姓、贩夫走卒,又有多少人能逃离好色的魔掌?

翻开历史长卷,作奸犯科之人常有,因此而失掉身家性命之人不计其数。好色使其胆大,色胆包天。因为好色而引出的罪孽、暴行、堕落之种种罄竹难书。

好色固然无可厚非,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而无所顾忌、丑态百出,因好色而犯罪、手段狠毒,这就超出了人的本性,必将因色而葬送了自己。

酒能伤身,酒能乱行

许名奎说:

夏禹虽赞美美酒的甘甜,但又深知“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的道理,因而疏远了仪狄。周成王为了天下社稷,更是告诫百姓:严禁酗酒,对聚众饮酒之人更是格杀勿论。

郑国有位大夫嗜酒如命,并特地做了地窖以方便于夜间喝酒,后来遭诛杀。李适云在唐朝时曾任左相,每天饮酒就像大海中的鲸鱼吞吸百川的水一样。因此,千万不要自夸有酒量而心甘情愿当一个遭人唾弃的酒徒。

晋朝的王导曾经劝告迷恋美酒的孔群说:“你经常喝酒,难道就没有看见盖酒坛的布,时间长了都腐烂了吗?”孔群却说:“你没有看见肉,用酒糟腌了保存时间会更久一些吗?”此一问一答,明眼人一听就能分辨出哪一句是箴言,哪一句是狂语。

谷阳因为爱戴司马子反,在其口渴时拿酒给他喝,可子反以酒为水,结果醉卧不起,导致贻误军情,招致斩首。刚直的西汉灌夫因醉酒在丞相田蚡的婚礼上使酒骂坐,结果给自己酿成祸患。唉!酒能误事招祸,面对酒的诱惑,怎么能够不忍耐呢?

借酒消愁,愁更愁。酒入愁肠,麻醉一时,使自己忘却烦恼,这大概是贪酒的惟一好处。然而嗜酒如命,贪而不忍,对自身有百害而无一益。要是醉到深处,而酒后失言,只会无故树敌;酒后失态,也只会让昔日朋友反目成仇,多年交情化为灰烬。

历史上,因喝酒误事、误己、误人、误国的例子比比皆是,怎么能不节制呢?

酒能伤身,酒能乱性,酒能乱行。酒这东西,喝多了,你就无法自控,你也就什么话都可能说出来,什么事都可能干出来,可是当你酒后清醒过来,后悔怕是来不及了。

物极必反,乐极悲来

许名奎说:

《老子·十二章》说:“五音会造成人耳聋,五色会造成人眼瞎,纵横驰骋去打猎会使人心发狂。”

白天歌舞,夜里奏乐,短短三十六年,秦王朝就此灭亡。在金谷园内纵情欢愉,宠爱妾绿珠,石崇因此被杀。人一辈子能有多久,还不到百岁时光。天地只是暂时居住的旅馆,光阴是永远的过客;如果不珍惜这短暂的时间,只知道一味地恣情取乐,到头来必会乐极生悲,像秋风过后的草木凋零一般。

唉!物极必反,乐极生悲,怎能不忍受恣意享乐的欲望呢?

人生在世一辈子能有多久,短短几十载。如果放纵自己,一味纵情取乐,就会乐极生悲,就像秋风过后的草木凋零一般,到头来一事无成。

快乐是什么?

快乐就是目睹花朵绽开,看着蜜蜂在阳光下闪亮飞舞,心满意足地握着朋友亲切的手,摸着爱人的秀发,而不是山珍海味、贪图安逸。

玩弄权势,害人害己

许名奎说:

张良放弃高官权位,用这种明智的办法保全了自己;杨国忠、李林甫却仗势欺人,玩弄权术贻误国事祸及百姓。

通常权势这种东西,有利于君主不利于臣子,有利于等级名分,不利于大臣专权。只有愚昧无知的人才把权力揽在手中,气焰无比,当他们得势时,众人巴结奉迎,家门口就像集市一样热闹非凡。他们掌握着生杀的大权,用眼神和气色指使别人。众人见他都屏住呼吸,甚至没人敢抬头看他一眼。

小人得势,就像老虎添了翅膀,更是胡作非为。当灾难一旦来临,就像迅雷不及掩耳一样,躲也躲不了。李斯家的黄狗还有谁去牵?霍光的家遭到诛连,谁又能逃脱?面对权势的诱惑时,怎么能不忍耐呢?

德高之人得权势,则能兴国安邦;而阴险小人得权势,则误国误民。

古往今来,玩弄权术,欺上瞒下,中饱私囊,又上演了多少幕丑事,或命丧黄泉,或投入监狱,只因玩弄权势所起。为一朝之风光、一夕之私欲而失百年之身家性命,当权者们,还不应该清醒吗?

贫而能安,斯为君子

许名奎说:

没有钱财叫贫,原宪是贫而不是病;伯龙遭鬼讥笑,贫穷原本命中注定。上天以贫试士的原意是想借助贫穷来检验谁更有志气。

在贫穷的境地仍能安贫乐道,这才是君子所为。百姓之所以没有永久传世的家业,归根于他们没有坚强的意志。用非正当方法聚集钱财的人,罕见的祸患通常会在极短的时间里突然降临于他的头上。唉!当处于贫之境时,怎能不多加忍耐呢?

或许你饱尝贫穷的苦楚,或许你愤怒生于穷乡僻壤,或许你又愤怒于世间贫富太过悬殊,这些君子都能安然处之。

他们处在贫贱之时,眼里无视权势、富贵的存在,那是安于贫贱、品质高尚和自我修养非常好的表现,此种人一旦时机成熟,必然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因为他会牢记贫贱时的感受,能忍贫寒,则能珍惜权位,知道怎样去合理地运用权力。在身处逆境时,也能安贫乐道。

那么,在身处卑微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别人轻视自己,自己却不能看不起自己。面对一时不公,忍气吞声不去计较,不是自轻的贱,而是一种忍的生存、发展的最佳方式。

富而好礼,为富要仁

许名奎说:

富有而爱好礼仪,这是孔子对富人的教诲;一心贪图致富便不能施行仁义,这是孟子对世人的告诫。通常行仁义者能保持幸福而消灾灭祸,爱好礼仪的完全能保持已有的成就而防止失败。

凭借富有而喜欢欺侮别人,子羽已经看到了子皙的下场;富有而不骄侈的人少有,这是史鱼对公叔提出的深刻警告。

庆封的富有并非是上天的赏赐,实际上反而是一种惩罚,晏子因为明白“富者不可安益,益则取之”的道理,坚持操守,拒绝更加富有。

富有不是罪过,但如无克制之心则会招来灾祸。若是能除去矜夸之态,去其鄙俗吝啬之心,消其心中之怒,堵其****贪念,那么差不多可以保享五福了。因此,一个人拥有一定的财富之后,怎么能够不忍住自己的骄奢之心呢?

即使你非常富有,仍需要礼贤下士,通过撒播爱心而使你的人际关系非常和谐。

据说生意鼻祖朱陶松就曾疏财而广施衣物,被人称为最有头脑的生意人。可也有很多生意人,财迷心窍,为发财而不择手段,或发财之后为富不仁,结果树敌太多,到最后成为孤家寡人。

葛朗台一辈子积累了巨额的财富,但是他的贪婪本性并没有因为其富有而改变。在弥留之际,当神父把镀金的十字架放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圣象时,他却用一个骇人的姿态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他不择手段积攒起来的巨额财富,自己没有享用,却成了累赘。他整日忙于算计,绞尽了脑汁,临终前还一再叮嘱女儿,好好代他保管,到阴间向他交账。

葛朗台没有朋友也没有信赖的人,虽然有女儿,然而自私自利像无形的绳锁,牢牢锁住了他,使他一直过着寂寞、孤独的节俭生活,他爱钱胜过了爱命。他的一生是个守财奴悲惨的一生,值得人们警戒。

人生贵贱,各有赋分

许名奎说:

人生的富贵与贫贱,实际上早在冥冥之中有了定数;君子即便面临困境,但他依然能泰然处之而不烦闷。蛟龙有身陷泥沙的时候,艳丽的鲜花同样有可能掉入粪坑。所以,一个人如果能掌握先机,荣华富贵也就能唾手可得,而一旦错过机会则将陷入贫贱之境。步骘心甘情愿地接受征羌为他在地上摆下酒席的待遇,宗悫不去计较乡间豪绅施给他粗茶淡饭所带来的羞辱。还有朱买臣背着柴木读书而并不为此而感到羞愧,王猛就是到了以卖畚箕为生的地步,却依然没有去追求功名。

一个人身处贫贱之时,不因窘迫而失去自己的志向,身处富贵之时也不能骄喜而失去礼节。

一个人在贫贱之时仍要能悠然自得,不怨天尤人、不攀仰富贵。而一旦时机到来之时,则要能善于抓住机会,成就自己。这就是“有志者事志成”。唉!处于贫贱之境的人怎能不安心忍受这种困境呢?

每个人的富贵和贫贱,都自有其天赋与本性;真正的君子即便在贫穷、落魄的时候,也不会消沉、低落;即使处境困厄,被眼前的事物困扰,他们往往能从贫贱之辱中走出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失去了向上之心,而甘于没有尊严地偷生。意志坚定对那些处于困境之中的有识之士来说,应该是一项必备的条件。

曾子身穿破旧的衣服耕田,鲁国国君派人送给他一块封地,告诉他说:“请你用这块封地的收入制做一些衣服吧。”曾子没有接受。鲁国国君反复地派人来,曾子一再地拒绝。使者说:“这不是您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奉送给您的,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接受人家的东西,就要惧怕人家;给予人家东西,就要傲视人家。鲁君的恩赐,不会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孔子听到这件事,说:“曾子说的话,足够保全他的节操了”。

物质上的富有和精神上富有,并不是等同的。一个人,不要因为物质贫穷,就失去了人的高贵和尊严,更不能失去努力进取的决心和意志。像曾子那样,人穷志不穷,人穷尊严不穷。不以物质论高贵。做到如此,离富贵也就不会远了。

忍得一时,百日无忧

许名奎说:

能够忍受侮辱的人,一定能够成就一番大事。张良在桥下爬着给老人拾鞋,后修得胸怀帝师的智慧;市井小人讥笑韩信从别人胯下爬过,其实他负有王侯将相的气量。

《说苑·众谈篇》说:“能够忍受耻辱的人会很安全,能够忍受羞辱的人方能生存。”韩安国曾被人与不可复燃的死灭同等看待,可见他受到的侮辱到了什么程度;尽管范睢曾被人裹在席子里扔在厕所,可最后被封为应候。侮辱实在是给人驱疾病的毒性药物,不使病人昏迷又怎么能治好疾病呢?

所以,为别人系上裤子的人当上延尉,心甘情愿让别人往自己脸上吐沫而让它自己干掉的人最后居于宰相之位。张良、韩信、韩安国从辱至荣的过程,正说明了忍常人之不可忍,终成大器。

富有者欺压贫穷者,有官得势者欺侮无官失势者,有力气的人欺侮没力气的人,凶狠之徒欺侮弱小之辈,年轻人欺侮老年人,有勇气的人欺侮懦弱之人,狡猾之人欺侮正义之人,多数欺侮少数,这是人世间的常情,人的通病。然而,如果认识到事物均有盛衰交替,那么就不会轻易欺侮别人,而招来怨恨和祸害;当身处弱势时,不去对抗无知狂妄之徒的欺侮,就能避免反抗所带来的灾祸。

人生在世,难免会遭受别人欺侮,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欺侮、非难,心中怒火中烧,可又无力回天,怎么办?只能忍!忍得一时之气,方能百日无忧!

临危不乱,宰相雅量

许名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