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决定人生
3819300000018

第18章 英雄出少年(8)

查尔斯十二世一生的业绩要更为宏伟,尽管他的勇猛和才干因其个性中的刚愎自用和轻率鲁莽而逊色不少。15岁时,查尔斯就成了瑞典国王。当他18岁那年,由俄国沙皇、波兰皇帝、萨克森选帝侯以及丹麦国王组成了一个针对他的联盟——这些君主的目标就是要瓜分瑞典。查尔斯闻讯之后,立刻召集了军队,经由海路驶向哥本哈本,他们包围了这座城市,并在几周之后,以其凌厉的攻势迫使丹麦国王不得不屈膝求和。然后,他又把战争的矛头对准了俄国,率领一支由八千多士兵组成的军队在利维里亚登陆,他们在那里和俄国军队短兵相接,在几次小规模的战役之后,查尔斯开始以10倍的兵力围攻拉尔瓦,并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之后彻底击败了俄军。在取得这一辉煌的胜利时,查尔斯年仅18岁。他随之又挥师波兰,锋芒直逼波兰皇帝奥古斯都。在几次重创波兰军队之后,他废黜了奥古斯都,并另立了一位君主取而代之。这一系列势如破竹般的战略上的胜利大大增强了查尔斯的自信心,点燃了他内心深处的欲望之火。他并未满足于他加诸在敌人身上的惩罚,而是踌躇满志地想要进一步废黜俄国的彼得沙皇——这个被他认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和敌人。他指挥大军跨越了莱蒙,先后在格罗德洛和贝勒西拉河岸击溃了俄军。他的敌人暂时躲避了起来,但是俄罗斯严寒的冬天却来临了,曾经在日后毁灭一代天骄拿破仑的自然灾难现在同样降临到了查尔斯身上。他的部队面临着严寒、饥饿、疾病以及各种各样的物资匮乏的袭击,人数锐减,筋疲力尽。正当他们陷于困境之中时,彼得沙皇突然在布尔塔瓦以两倍于瑞典并且装备精良的兵力对查尔斯发动了突然袭击,这一次彻底击溃了饥寒交迫中的瑞典军队。查尔斯的后半生简直就是一个冒险传奇故事。他先是逃到了土耳其,4年之后又逃离了那里,16天之后,他到达了斯特拉尔松和波美拉尼亚。他所有的敌人——普鲁士、丹麦、萨克森、俄国的君主们——都在四处搜捕他。后来,他又逃离了斯特拉尔松,并在销声匿迹了15年之后,重新回到了瑞典。他募集了一支两万人的军队,相继进犯挪威和丹麦,在获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之后,他的事业生涯突然戛然而止——在围攻弗雷德里希谢尔时,他有一次巡视战壕,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头部,当场死亡,年仅37岁。

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是历史上又一位伟大的年轻人。当他还是一个青年时,受到了他的父亲极其粗鲁而野蛮的对待,然而,他却没有因此而被扭曲异化,这实在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他在军事上很早就展露的才华以及他对法国文学、音乐以及精美艺术品的疯狂迷恋令他那个粗野残忍的父亲深恶痛绝,他把自己的儿子关到监狱里,据说有一次甚至还考虑要将他处死。但是,随着这位老暴君在1740年的死亡,年轻的腓特烈在28岁那年登上了皇位。次年,他发动了对奥地利的战争,并赢得了莫尔维茨战役的胜利,由此决定了西里西亚的命运。两年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他和奥地利再度交战,并相继赢得了霍亨弗赖堡战役和索尔战役的胜利,在33岁那一年为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漂亮地画上了一个句号。此后,直到他44岁那年,才爆发了著名的“七年战争”,他在这场战争中完美地展现了他的军事天才。45岁那一年,他赢得了罗斯巴赫战役的胜利,他一生中最后的伟大战役是发生在46岁那年的佐恩道夫战役和48岁那年的托尔干战役。此后,他的军事生涯就相对暗淡无光了。通过一生中这些赫赫有名的南征北战,他大大扩张了自己帝国的疆域和领土,并在欧洲建立了普鲁士帝国这一第一流的强国。

几乎所有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涌现的将军都是年轻有为的青年将领。拿破仑24岁时就在围攻土伦的战役中担任炮兵指挥,这一战役的胜利主要归功于他那高超的战略艺术。26岁时,他指挥并赢得了发生在巴黎街巷上的分区战役。次年,他又成功地率领法国军队在第一次意大利战斗中攻克了米兰,并赢得了罗迪战役的胜利,从而使得法国占据了伦巴第。此后,他一发而不可收,横扫了意大利南部,接着挥师北上,以便迎击从蒂罗尔率领大军浩浩荡荡而来的老将沃尔姆瑟。历史证明,精力充沛的年轻法国小将要比他那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对手更胜一筹,他用优越的战术作战,凌驾于后者之上,并一次又一次地击败对手。事实上,无论是在纳瓦拉战役中还是在和梅耶勒公爵对阵时,拿破仑总是比他的年迈的对手要提前5个小时,以至于他后来宣称,他之所以能击溃奥地利军队,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时间的价值。那些年老的将军们总是沾沾自喜于他们丰富的作战经验,殊不知他们的经验早就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了古板陈旧的教条;当他们还在那里苦苦思索恰当的作战方略时,他们活跃的、精力充沛的年轻对手早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们打倒在地。他们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时,只能无奈地慨叹造化弄人,因为他们在失败时还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失败。

在经历了埃及的短暂战斗之后,拿破仑·波拿巴回到了法国,并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的第一执政官,此后,他又跨越了阿尔卑斯山,去迎击当时在意大利境内泛滥成灾的奥地利人。30岁那一年,他赢得了马伦戈战役的胜利,这位被称为“常胜将军”的军事天才一鼓作气,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他夺回了意大利,横扫奥地利、普鲁士以及古老的德意志帝国的各个省份,铁蹄过处,无不所向披靡。最终,他的军事行动由于俄罗斯的那场大雪而遭到了阻滞。拿破仑青春焕发之时,他是伟大的,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青春老去时,他的朝气和精力也随之慢慢消逝了。在一场历时23年的漫长战争之后,拿破仑最终遭到了重大挫折,在46岁那年饮恨滑铁卢。法国的传记作家和历史学家们认为,到这个时候,他日渐衰减的体力和肥胖的身躯都已经构成了作战的不利因素,并且,如果不是因为他在应该采取行动的时候还躺在床上,如果他能够在里尼战役之后立刻毫不松懈地于1815年7月17日早晨发动攻势,那么,他应该是可以击败没有受到布鲁谢尔支援的威灵顿的军队,并赢得比利时战役的胜利的。然而,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拿破仑最终不是被比他更年轻的人打败的,而是被那些在早上比他起得更早的将领们打败的。

拿破仑手下那些最得力的助手,绝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将领。事实上,如果回顾一下历史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法国大革命的战争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年老的将军不断地被比他们更年轻的将军打败的历史。光芒四射的霍谢在24岁时就成为统率摩泽尔的法国军队的将军。亨伯特在26岁时就已经是旅长了。克勒伯尔和拉菲夫内都是在39岁时成为统率千军万马的将军。兰勒在28岁时成为旅长,维克多在25岁时成为营长。苏尔特在29岁时已经指挥一个营了,圣·希尔则在30岁时成为师长。穆拉特在29岁时成为拿破仑的骑兵统帅,被人称为“不知疲倦的机器”的雷伊在25岁时已经是师级以上的副官了,而27岁的他已经升任旅长了。事实上,近来一位军事作家已经强烈呼吁除了年轻的、有活力的将领之外,任何超过50岁的人都不应该在实际的作战中被赋予重任,不应该让他们统率一支庞大的军队。在英国现代军事史上,有许许多多意气风发的青年将领手握重兵的例子。在很多我们所进行的战争中,最初都是由那些头昏眼花、发落齿摇、垂垂老矣的将军们和海军上将们代表我们的海陆军力量,但是,被人打败的无情事实逼迫我们不得不大胆起用年轻、体力和智力都处于巅峰状态的将领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