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决定人生
3819300000017

第17章 英雄出少年(7)

坎宁是伊顿公学所培养的最为辉煌璀璨的明星之一。很小的时候,他就因为创作了优美、流畅的拉丁诗歌和英文诗歌而远近闻名。17岁的时候,他发起创办了《微观世界》,这一期刊的主要投稿者除了他自己之外,还包括与他年龄相近的佛勒尔和史密斯兄弟。18岁那年,坎宁进入牛津大学的基督堂学院,并由于其在古典文学方面的深厚素养而在学生中一枝独秀。他创作的《伊特尔·麦卡姆》在克勒韦勋爵的周年纪念会上得到了公开朗诵,并在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被宣布为是牛津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拉丁文诗歌作品。17岁那年,坎宁进入国会;次年,他发表了自己的首篇演说;26岁时,他就被任命为政府的副部长;此后,他在仕途的道路上越攀越高,57岁那年,成为首相。最后,他死于首相任上。在稍后一点的政治家中,皮尔和格拉斯通都在牛津求学时赫赫有名。皮尔在20岁那年以史无前例的优异成绩获得学士学位,他是牛津有史以来第一位同时获得古典文学和数学考核两个第一的学生。然而,这一记录在以后却相继被格拉斯通先生、卡德维尔勋爵以及韦斯特伯里勋爵打破。

麦考莱勋爵在剑桥的求学生涯同样辉煌无比。19岁和20岁时他连续两年因其优美的英国诗歌而获得学校颁发的首相奖章,22岁那年,他又获得了加尔文奖学金。尽管学校颁发的诗歌奖章并不算什么特殊的荣耀,但它们的获得者通常是那些出类拔萃的学生。在麦考莱之后,马克沃斯·蒲拉德也连续两年获得了首相奖章,此外,他的希腊文颂诗和讽刺短诗还获得了布兰勒奖章。在他们之后,布尔沃·利顿的诗歌《雕刻》获得了同样的奖章。此外,在牛津和剑桥期间因诗歌获奖的人还有很多,主要有尊敬的伯威尔斯、赫伯主教、维维尔教授、密尔曼主任以及丁尼生勋爵等等。

人们可能已经注意到,那些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成就不凡的一流人物往往并不是在校期间最为出类拔萃的人物,而大多是名列第二甚至是第三的人物。例如,以剑桥的数学荣誉考试为例,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有许多在这一考试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成为知名教授、著名学者、杰出翻译家、或者也有少数在教会中身居高职,但是,作为一种规律,这些优等生并没有在其他职业领域和科学领域表现出特殊优势。他们中的许多人彻底地从公众的眼光中消失,成为默默无闻之辈。以1739年以后的期间为例,我们可以发现如下著名的优秀学生:约翰·威尔逊,普通法院的大法官,毕业于1761年;巴雷博士,毕业于1763年;米尔勒博士,卡莱尔大学校长,毕业于1774年;约瑟弗·利特勒达尔爵士,高等法院王座法庭大法官,毕业于1787年。

从19世纪开始,出现了一大批从事法律工作的优秀毕业生。1806年,我们找到了波洛克的名字,他在日后成为首席勋爵;1808年,我们发现了比克斯特斯,日后的兰格达勒勋爵;1809年是阿尔德深,财政部男爵;1810年是莫勒,普通法院大法官,而与他同一年毕业的获得第五名的普拉特则成了财政部男爵。在其他等级较低的法官中,主要包括格莱汉姆爵士,他是当年毕业生中的第三名,后来成了财政部男爵;还有名列十二的阿温雷勋爵,他是普通法院的首席法官;此外,还有埃冷波罗勋爵、劳伦斯爵士、林德哈斯特勋爵、约翰·威廉爵士、廷德尔爵士——所有这些人尽管都受到了奖励,但他们都不是各自所在年度的最优秀学生。维维尔教授是当年的第二名,而显克威支教授则名列第五。

在寥寥可数的日后成为科学家的毕业生中,主要有约翰·赫歇尔爵士、阿雷教授、斯托克斯教授以及亚当斯教授——他和勒维里尔先生一起,共同发现了海王星。罗斯伯爵是贵族阶层中伟大的机械师,他以数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牛津的马格达伦学院;但是,雷勒勋爵的长子——受人尊敬的斯特努特——1865年作为优等生毕业于剑桥大学,据说,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贵族的儿子。

在这里我们对那些历史上伟大的年轻人做一点简单的总结。尽管在未获取人生的阅历之前,就想摆脱别人的管理与统治是很难的。但是,无可否认,古代和现代的一些最为伟大的统治者和管理者都是一些相对比较年轻的人。在他们身上,统治和管理的才能表现得和本能一样自然,而能够激发他们这种激情的唯一东西就是对各种各样事物的探索与追求。

在塞米斯托克勒还是一个青年时,内心就熊熊燃烧着追求荣誉的欲望之火,他渴望着能够在为自己的祖国服务时扬身立名、出人头地。30岁的时候,他指挥希腊舰队与沙拉米和薛西斯统率下的波斯军队进行激烈的海战。后来,希腊舰队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这固然是同全体官兵的英勇善战分不开的,但主要还是应该归功于作为主帅的塞米斯托克勒的聪明睿智与勇敢顽强。不论是作战还是行军,他都身先士卒。他的同胞们最终也认识到了他的伟大和崇高之处。

亚历山大大帝则是一个更为早熟的统治者和将军。20岁那年,他刚被马其顿王国的国王召见到王宫,就被派遣去镇压一次可怕的起义。他在这次镇压活动中大获全胜,随后继续挥师南下,征服了希腊半岛的大多数国家。22岁那年,他召集了一支军队前去进犯波斯,他们渡过了达达尼尔海峡,最后在阿比多斯登陆。在格拉尼卡斯河的河岸上,他们遭遇了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统率的军队,并一举将其击溃。次年,他又进军小亚细亚,通过激烈的战斗在伊瑟斯战役中大获全胜。两年之后,他又赢得了阿贝拉战役的胜利,那年他年仅25岁。经过这几次战役,大流士的军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亚历山大的铁蹄奔驰在东方辽阔的土地上,简直如入无人之境。在他12年零8个月的统治中,他将自己的帝国的疆域从地中海沿岸一直扩展到了现在的印度西北部。31岁那年,这位雄才大略、曾经叱咤风云、纵横四海的军事天才离开了人世。

斯西波和庞培都是年轻时就成就一番伟业的人物。斯西波在29岁那年赢得了沙拉战役的胜利,而庞培成名的时间更早。还在23岁时,他就募集并统率一支军队击败了马尔库·布鲁图率领的大军。在第二年,这位被他的对手称为“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又成功地进军非洲,并凯旋而归,回到了罗马。

汉尼拔是古代最杰出的年轻将领之一。他从小就在哈斯都巴尔的军营里长大。在哈斯都巴尔死后,当时年仅26岁的汉尼拔单独接管了迦太基军队的统率大权。他先是征服了那些仍然不肯归顺的西班牙部族,然后,挥师直逼罗马。28岁那年,在经过8个月的辛苦围攻后,他攻克了沙干度尔;然后,大军横跨比利牛斯山脉,挺进洛勒,并穿过阿尔卑斯山脉,插入了意大利。经过几次交战之后,他最终赢得了著名的迦纳战役的胜利,那年他年仅31岁。

中世纪,夏勒曼和查尔斯·马尔特尔都是在少年时就已经是大名鼎鼎的英雄人物了。被人称为“铁锤”的马尔特尔在他还相当年轻时就在度尔击溃了沙拉松统率的大军,并由此改变了整个欧洲的命运。查尔斯大帝在30岁时已经是法兰西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他是早期欧洲历史上仅次于亚历山大大帝和恺撒大帝最伟大的人物。征服者威廉年仅20岁时在瓦尔·度勒斯战役中击败了试图叛乱的贵族;38岁那年,他在哈斯廷斯战役中又赢得了胜利,后来,他成为统治英国的君主。爱德华还是一个16岁的少年时,就在克雷西战役中指挥了英国军队的主要精锐部队。当他的父亲看见他身先士卒地冲锋陷阵时,曾经这样说过:“让孩子去赢得属于他的荣誉吧,让他自己去掌握自己的命运吧!”在战斗结束时,他的父亲一边拥抱他,一边说:“亲爱的儿子,上帝赐予了你不屈不挠的意志;你是我真正的孩子——你通过自己的英勇作战在上帝面前洗清了自己的原罪,并且无愧于自己所获得的荣誉。”10年以后,在26岁那年,爱德华赢得了波伊克第尔战役的胜利。英王亨利五世则于27岁那年在法国北部的阿金库尔村重创兵力数倍于己的法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法国的一些最为知名的统治者和军事将领都是少年得志、大有作为的年轻才俊。纳瓦拉王国的亨利16岁时,已经成为公认的胡格诺教派信徒领袖。同年他领导军队参加了让纳克战役和蒙松度尔战役。在圣巴托罗缪大屠杀之后,当时23岁的亨利自愿负起担任法国加尔文教徒首领的重责,并率领他们经历了一系列困难重重、艰苦卓绝的战斗。34岁的时候,他赢得了古特拉斯战役的胜利,此后不久,又相继在阿格斯战役和伊佛里战役中获胜。其中在阿格斯战役中,亨利以少胜多,以5 000人的兵力对抗并打败了马耶纳公爵统率的25 000人的大军。亨利之所以能够在处于劣势时反败为胜,主要应归功于他作为年轻人的充沛的精力和活力。据说他穿破的细毛织品很少,而用坏的长筒皮靴却数量惊人,他在床上度过的时间还不如马耶纳公爵在书桌边度过的时间多。有一次,当有人在他面前赞扬他对手的作战技术和勇敢表现时,亨利评论说:“你说得不错;他的确是一个优秀的统帅,但是我总是要比他领先5个小时。”因为亨利每天早晨4时起床,而马耶纳则是在大约10时起床。

贡德是法国又一位著名的年轻统帅。他骁勇善战,功绩赫赫,人们都敬畏地称其为战无不胜的“大帝”。22岁那年,他和一支装备精锐的西班牙王牌军对垒时所向披靡,赢得了****拉战役的胜利。随后,他又相继在弗赖堡和罗德林根击溃了德意志皇帝统率的近卫军;次年,在阿尔特的楞斯,他又一次大败德军——而所有这些辉煌的战绩都是他在27岁之前取得的。与贡德一样,杜勒勒是另一位伟大的统帅,尽管他不像其他军事天才一样小小年纪就锋芒毕露。事实上,杜勒勒最初被认为是一个反应迟钝的孩子,因为他学习新事物的速度非常缓慢,而且困难重重。但是,他同时又具备了倔强的、不屈不挠的个性。所谓勤能补拙,尽管学习的速度很慢,然而,只要是学到的东西,他都将其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脑海之中。当他树立了明确的生活目标,有了远大的志向抱负之后,他就能够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在叔叔即荷兰的莫里斯王子的引导和安排下,杜勒勒进入军队。他先是在基层接受最基本的锻炼,从一个普通挎步枪的士兵做起。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琐碎工作之后,他获准带领一个连队。没过多久,他所带的这个连队就成了全军操练最为刻苦、纪律最为严明的王牌部队之一。23岁时,杜勒勒被任命为兵营元帅,这是在军衔上仅次于法兰西元帅的高级职位。他所担负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指挥1635年的那次著名的从美因茨的灾难性撤退。在这次艰巨的任务中,他以极其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旁人难以想象的勇敢和自制力顺利地保护了后翼部队的撤退,并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秩序井然。26岁那年,他又领导了坚苦卓绝的1637年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他成功夺取了兰德列西和索列,并最终将西班牙人赶出了宗伯列。在他后来的作战生涯中,杜勒勒屡战屡胜,被公认为是他所处时代最伟大的统帅,并且一直到老年时仍是雄风犹在、宝刀不老。64岁那年,他在沙斯巴赫战役中为国捐躯,结束了自己的戎马一生。

沙克斯元帅从小就在军营里长大。12岁那年,他加入了同盟国的军队。次年,在围攻杜尔雷的战役中,小小年纪的他射毙了一匹马。同年,他接着又参加了马尔帕格特战役。24岁时,他被奥尔良公爵任命为兵营元帅。直到47岁那年,他才成为法兰西的元帅。沙克斯是一个纯粹的武夫,尽管在战场上他可以纵横驰骋、所向无敌,但由于从小缺乏正规的教育,他文学方面的功底极其浅薄,实在是令人不敢恭维。当法兰西学院建议将其接收为成员之一时,他明智地加以拒绝了。

沃班从小就渴望成为一名军人。在追求军职的过程中,他很自然地学习了筑城术。17岁那年,他参加了贡德统率的军队,并跟他一起驻扎在洛林的克勒蒙特,当时这个地方正在大规模地修筑防御工事。这一浩大的场景为他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他以巨大的热情投入了孜孜不倦的学习和研究工作之中。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远处敌人的身影隐隐可见,他却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实地考察和测量,以大无畏的精神做出了许多大胆的举动。正是通过这种艰苦危险的劳动,他为自己的筑城术专著收集和准备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他的最后一本著作一直到他74岁那年阖然辞世前几天才完成,当时他正忙于督导从敦刻尔克到布尔格斯的带有防护壕沟扎营地的修建工作。除了有关筑城术的重要专著外,沃班还留下了不少于12大卷对开本的手稿,他自己将其命名为《奥斯威特》。他是一个惜时如金的人,从来不浪费时间,力求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都能得到有效的产出。

瑞典的两位伟大的军事统帅——古斯塔夫斯·阿道弗斯和查尔斯十二世都是在相当年轻的时候就显示出他们的军事天才。古斯塔夫斯在17岁那年继任瑞典皇位。在他刚刚接管政府的统治大权时,他的国家就遭到了波兰国王斯吉蒙德的侵略,后者声称应当由他来继任瑞典皇位。与此同时,俄国的沙皇也野心勃勃地侵犯了瑞典的另一部分国土。在祸不单行的危机状况下,年轻的古斯塔夫斯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毅然沉着地承担起了统率国民抵抗侵略的重担。在一场持续9年的漫长战争之后,他成功地击败了两个对手,并吞并了里加和利维里亚的部分地区。当瑞典、波兰及俄国的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奥地利人又趁火打劫,侵犯了瑞典的国土,妄图趁机渔翁得利。这又导致了两国互相宣布进入敌对状态,一场激烈的战争随之展开——古斯塔夫斯的军队里加入了大批受压迫的德国清教徒。瑞典军队在莱比锡平原上彻底击溃了奥地利的军队,将其打得落花流水。在经历了一系列艰苦的战役之后,古斯塔夫斯·阿道弗斯在胜利的那一刻死于卢深战场,当时他年仅3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