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品格决定成功
3819000000038

第38章 伟大的爱情造就伟大的人生(1)

对女人要仁慈、体贴,不能仅仅只喜欢她们那迷人的外表,这样才能赢得真正的爱。

——莎士比亚丈夫必须要有知识、学问;妻子一定要柔和、善良。

——赫伯特如果上帝把女人设计成男人的主人,那么,男人的脑子里就不应该有女人;如果上帝把女人当成男人的奴仆,那么,男人就已经把女人一脚踢了出去;如果上帝认为,女人与男人天生就是平等的,女人是男人的伙伴,那么,男人就会把女人当作花来养。

——圣奥古斯丁谁能找到道德高尚的妇女呢?那些品性正直、有操守的女人,就像一块巨大的红宝石一样,永远无价可估、价值连城。活力和贞操是妇女们最为华贵的衣裳,她无时无刻不在尽情地欢乐,充满了智慧和善良。善良、仁慈和贞节,是高尚女人的代名词。这些高尚的女人,对自己的丈夫总是体贴、关心,她们也总是勤劳、节俭。这些女人被孩子们尊敬,被丈夫所喜爱。

——所罗门箴言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在人生的各个不同阶段都深受伴侣、友谊关系的巨大影响。关于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母亲对孩子性格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前面已有所涉及。正如一个人要想生活下去,必须要有有形的物质环境一样,一个人要想健康成长,良好的道德氛围往往是他们获取精神食粮的保障,因此,在家庭生活中,母亲精心营造出来的良好道德氛围,对于孩子们心灵和精神的发育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作为母亲,她们是婴儿的抚育者,少年的指导者;作为姐姐,她们是弟弟们的人生向导和顾问;作为情人,她们是男人的知己和伴侣。总之,女人的影响,无论其大小如何,无论其好坏如何,都对男人一生的命运有着深刻的影响。

从人们一生下来,大自然就已经对男人和女人各自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作了十分明确的规定。造物主创造了男人和女人,并要求他们各自干自己的工作,各自充当自己的社会角色,谁也不能侵占对方的位置,谁也无法取代对方的社会角色。不仅如此,因为男女双方各自的才能、素质千差万别,因此,他们各自的职业也有着迥然不同的区别。男人和女人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一方面,女人靠自己的力量来生存、发展;男人也靠自己的力量来生存、发展。另一方面,男女之间又有着无法分割的内在的、亲密的关系,男人离不开女人,女人也离不开男人。因此,为了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人类自身的种种需要、目的和意义,男人和女人同时撑起了半边天,为社会进步、繁衍后代作着不可替代的贡献。

从一般的意义上讲,男人和女人是平等的人、平等的伴侣关系,但从各自的能力来讲,他们又是不平等的,男人往往更强壮、更刚毅,脾气较为粗暴;女人则较为柔顺、敏感,情绪往往不稳定、易波动;男人往往智力出众,女人往往品性非凡。男人和女人就像维持一个人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各个器官,他们之间互不替代,而且要协调运作。尽管头脑能统治世界、主宰一切,但心灵却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大脑和心脏各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若是把女人的分内之事硬性地强加给男人,或者把男人的分内工作硬性地强加给女人,都是极为荒谬,而且贻笑大方的事。当然,社会上确实有一些女性化的男人,也有个别男性化的女人,但这毕竟只是个别、特殊的现象,不具有普遍性。

男人是头脑,女人是心脏,这仅仅是说男人往往具有智慧、知识,而女人则具有温情和柔顺,但这并不是说男人们就可以忽视心灵、精神方面的修养,女人们则可以不加强对知识的学习。一个没有心肝、残酷无情的男子,与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同样,一个愚昧无知、愚不可及的妇女,也无法在文明社会中立足。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丰富知识的人,才是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也只有这样的男人或女人才是思想稳健、头脑清醒的人,没有同情体恤之心的男人,只是一些卑鄙、卑劣、贪婪自私、头脑发达的动物而已;没有知识、才能和修养的漂亮女人,也只不过是衣着华丽的玩物而已。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过去人们所坚持的一种观点,人们认为那些懦弱、没有主见、依赖性强的女人,才会讨人喜爱;而那些富有主见、聪明、独立性强的女人,往往使人畏惧和讨厌。据此,英国散文家、评论家斯梯尔说:“男人们要显得尊贵,就应该具有智慧和勇气,这是任何具有男子汉气概的人不可或缺的条件。同样,女人要显得举止得体、温顺可爱,就要学会顺从、忍耐、温柔、胆小,并且具有依附性。总之,若是非要将男人和女人区别开来,那么女人的优美品德便是温良、谦顺,正是女人这种温顺、谦和、依附性以及她们天生的自卑感,才使得她们可爱、招人喜欢。”因此,女人要柔和,而不能具有力量;女人要谦恭,而不应该充满智慧。其实,女人本来就是软弱、胆怯、没有个性、眼泪汪汪的下等人,因而女人并不需要有什么主见,她只要能接受男人们的发号施令就可以了。男人们一定要注意,要时刻注意将女人培养成自己装饰性的附属物,而千万不可将她们培养成独立自主的人,一定要将她们训练成完美的妻子、合格的母亲、倾诉衷肠的知己、不离不弃的朋友,而绝对不能让她们成为刚毅果断的家庭掌门人、独立自主的商人、乾坤独断的政治家。

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蒲柏,在他的一篇《道德散文》中断言:“大多数女人根本不存在什么个性。正如那些形形色色的郁金香一样,女人之所以显得娇贵可人,是因为她们娇羞、软弱。”

蒲柏的女管家马沙·伯兰特,曾极为残暴专横地控制过蒲柏,而且蒲柏本人曾一度拜倒在这位夫人的石榴裙下,后来却被玛丽·沃特雷夫人轻蔑地拒绝了。但是,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蒲柏在写给伯兰特的亲密信件中,曾心怀恶意地嘲笑沃特雷,可见蒲柏自己并不是一位能对女人作出公正判断的仲裁人,同时,他也不是一位能对男人作出明智而宽容、客观而公正的评判的人。

我们在上面所谈到的一些对女人错误认识的观点,至今仍有不少地方继续实行。在他们眼中,一个真正优秀的女人,应该要有柔弱的性格,而且不能具有力量和勇气。女人应该妩媚动人,令人感兴趣、招人喜欢和稀罕,而不应该具有自立、自强的品质;女人只能为其他人活着,包括言谈举止和生存之道;女人应该无条件地赞同、归顺男人。同时,女人的穿着打扮要吸引人,她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各种社会交往的规矩,以使自己显得贤淑高贵。女人也应该柔弱如风,依附于人。这些成文的或不成文的礼仪习俗,让许许多多的女人毫无自由可言,她们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因此,处在“男子霸权主义”的社会里,女人正应了一句印度谚语:“女人如此的恭顺、善良、乖巧、出色,以至于她们处处无用、没有价值,她们只是男人的依附品,只是男人行走社会的工具。”

不但如此,有些民族要求女子具有善良、温顺的品格,而且要求男人养成自私自利的习惯。他们总是鼓励男孩子依靠自己的能力去闯世界,而要求女孩子完全依附于他人;他们要求男孩子凡事自作主张,而要求女孩子凡事都听从他人的意见;他们鼓励男孩子自立、自强,却要求女孩子百依百顺;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往往十分明显,在过分强调对男孩子的智能、思维方式、胆识胆量的培养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他们的爱心、善良等道德方面的教育;同样在过分突出对女孩子的谦让、温顺等品德培养的同时,却根本没有顾及到对她们进行智能、才能、素质的培养。

女人是造物者创造出来的人类保姆。女人身上最为优秀、最为高贵的品德,正是通过她们与其他人的交往表现出来的。女人总是会发自内心地出于道义地救助一些无助的人,女人也总是会心甘情愿地精心抚育她们所爱着的人。女人们是家庭的灵魂工程师,她们天生就是一位杰出的家庭管理天才。女人们善于营造宁静、安详、舒适的家庭气氛,她们喜欢在这种家的气氛中生育、抚养自己的儿女。女人们也常常富于同情心,富于自我牺牲精神,虽然她们柔弱如水,但却耐心惊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耐心是女人的一种天性,她们的内心充满盈盈爱意,希望的火花总在她们的心中跳跃,她们富于信任感和责任感,她们明亮的眼睛里总会流露出仁慈和幸福的光芒,而这种温柔、同情的眼光常常使寒冷变温暖,使痛苦得到缓解,使悲伤化为愉快和欢乐。有首诗歌便讴歌了女人的德行:“女人就像洁净如水的月光,缓缓流出,当痛苦来临的时候,她们那温柔的话语,直渗入你的心头。这恰恰是一份温柔,是一口清澈的清泉,总是让人感到香甜、可口,而且不含一丝尘物。”

许多最富有女性特色的品性,都是与同情心和仁慈心联系在一起,但是尽管如此,女人作为社会上独立的人,她们有绝对的权利通过有意识地培养自我独立、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品质,从而使自己更具有力量和更富有个性,如此一来,无疑会有益于女人们自己的幸福。在社会生活中,人为地关闭女性心灵的通道,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足取的。人类的同情心决不会与自立意识势不两立,它们总是相互扶持、相互影响,那种认为增强女人的自立意识,就会削减她们的同情心的说法,在现实生活中,在文明社会里,也决不会站住脚。

当然,自立意识也必须建立在良好的道德基础之上。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道德素养是否完善。一旦自立意识与充沛的精力、道德训练结合起来,并具有良好的智力、知识作为基础,就会使女人们更加幸福,从而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在此基础之上的女人们,也会更加聪明地改造人类的生活,从而更好地享受幸福的生活。所有这些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的幸福,都取决于男女之间的互相信任和相互扶持。

整个社会要保持较高的道德标准,那么,男女两性的文化、道德修养水平应该和谐一致。一位道德高尚的女人,一定要有一位道德高尚的男人来陪伴;同样,那些道德高尚的男人,必须要与那些道德高尚的女人结为伉俪。男人的道德标准应该和女人的道德标准一样,换句话说,男人和女人应该适用于同一个道德标准,而万万不能搞双重标准。如果有人仍然坚持因男女双方性别的差异性,男人可以肆无忌惮地蔑视一切道德规范,可以不检点、不道德,而且也将免除道德的惩罚;而同样不道德、不检点的行为,一旦发生在女人身上,整个社会便群起而攻之,认为她们有辱人格、玷污贞洁、道德败坏,那么,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就会垮掉,不仅不能约束男人,而且也不能约束女人,最后荒淫无度、混乱不堪。

一个道德风气良好的社会,势必要求这个社会中的男人和女人,都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做一个纯洁而高尚的人。因此,男人和女人都要自觉地避开种种玷污心灵、名声和道德良心的不良行为,就像避开毒药一样避开它们。任何人一旦染上了不良行为,就像身体里中了毒一样,很难完全清除,因而内心便会滋生或多或少的痛苦,从而影响到将来的幸福。

男女两性问题,一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话题。尽管两性问题是一个十分普遍而又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但是人们却视而不见、避而不谈。这个话题,会使得道德家们敬而远之;教育家们避之惟恐不及;父母亲更是视之为禁忌。人们几乎一致地认为,公开谈论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一种粗野、不文雅的行为。然而,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众多年轻读者只好到那些流动书摊上,寻找许多残破不全的有关爱情的书籍,并从中得出许多光怪陆离、似是而非的结论。造物主有意将这种强烈和极富吸引力的感情赋予女人,因此,许多感情往往影响了女人一生,并自始至终地贯穿于她们的一生。对男人而言,爱情只是漫长人生历程中的一段小插曲,他们往往顺其自然、不加控制,然而,在许多女人的生活当中,这种感情也是顺其自然,未予任何约束和控制,也少有人给她们以关心和指导。因此,男人们总是对性爱趋之若鹜,而女人们总是懵懵懂懂、含苞待放。

在恋爱过程中,男女之间的生理需要,往往会战胜任何合乎礼仪习俗的规则。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让年轻人知道,如何甄别真正的爱情与虚伪的爱情,也应该使年轻人养成尊重高尚品德、遵守礼仪规范的道德准则。因为一旦人们没有了高尚的品德,任何爱情都只会是一场痛苦的、愚蠢的悲剧,婚姻也如同儿戏、灰飞烟灭。作为父母,我们可能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教会年轻人明智地追求爱情,但是,我们十分有必要告诉自己的儿女,千万要警惕许多盗用爱情的名义进行感情欺诈、行龌龊之事的卑鄙小人。有位先贤就曾说道:“从普遍的意义上来讲,追求爱情,是一件愚蠢至极的事。但是,从爱情的纯洁性、崇高性和无私性这些方面来讲,爱情不仅仅是结果,而且是对青年男女本身优秀品德的考验。爱情能够使得男女双方互相倾慕,彼此都对自己的行为、道德格外敏感和重视,而且在互相倾慕中,男女双方都忘却了自我,从而关心他人、在乎他人,这一切都表明了恋爱中的男女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追求爱情,能帮助人们摒弃人性中自私的恶习,从而养成尊重他人、爱护他人的好品质。”

爱情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激情,也正是这份激情,使得整个世界永远年轻、永远充满青春的活力。爱情是一首美妙而永恒的歌,它与人类历史形影不离、不离不弃。爱情常常使得年轻人光辉灿烂,更加生机勃勃;爱情使人们眼前的一切都披上了金色的阳光;爱情使将来的一切更加值得憧憬、美好灿烂。爱情是男女双方在互相尊重、互相羡慕、互相钦佩的基础上,共同结出的丰硕之果,因此,爱情总是使人们的心灵更加纯洁;使人们的道德更加高尚;使人们的精神更加崇高。爱情常常是一团跳动着的自由之火,它把人们从自我奴役、自我压抑中解放出来,而一切锁链、束缚和抑制,也将在这烈火般的爱情里被熔化、被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