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的礼节
握手的礼节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据说当时正是骑士游侠盛行的时代,年轻男子个个都像堂吉诃德,他们头罩铜盔,身披铠甲,腰挂宝剑,手罩铁套,以显示自己的英武之气。在遇到亲戚朋友时,他们就卸掉武装,与之握手,表明自己手里没有武器,不会伤害对方。这就是握手礼节的起源。也有人认为,握手起源于人类的“刀工火种”时代,那时候人们在战争和狩猎时,手里总是拿着石块或棍棒,当遇到陌生人时,为表示诚意,要摊开手掌,表示手里没有武器,不会伤害对方,后来就演变成了今天的握手。
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也有关于握手的相关记载。“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这是苏武《结发为夫妻》里的诗句,描写了与妻子握手长叹,挥泪告别时的情形,夫妻生离死别的莫大悲伤在握手、叹息和挥泪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反映了握手在当时是一种告别礼仪。在刘秀起兵之前,曾与南阳巨富握手言欢,这个握手表示结盟示好。在武侠小说里,那些江湖侠客,在见面时总要行“拱手礼”,这可能与道教有关,拱手是道教的一种交际暗语,后来随着道士张角领导的黄巾军农民起义的兴起,这一礼节才流行开来。到了辽代,盛行一种“执手礼”,不过这属于皇帝的专利,一般用来慰问凯旋归来的将军,有时候为了慰问在沙场上浴血奋战的将士,而皇帝又无法亲临时,就派自己的亲信代行执手礼,以示慰问。至今这种礼节的痕迹仍然可以看到,在某个地区受灾时,都会有中央领导前往慰问,握手是必不可少的礼节。
握手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有很多讲究,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别人的误会。在握手顺序上,一般是主人、长辈、上司、女士等主动伸出手,客人、晚辈、下属、男士才能迎握。曾经有位男士因为急于表示友好,忘了这个顺序,竟主动向陌生女士伸出手,结果被其男友指责为无礼。
对于握手的方法,也有严格的规定。在握手时,一定要伸出右手,因为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左手被认为是用来洗澡和大小便时使用的,所以他们忌讳用左手与别人接触。如果是双手握,双方也是先握住右手,然后将左手放到对方的右手上;握手时间保持在2~5秒钟为宜,如果在隆重的场合,可以握住手上下摇动几下,表示热情;握手要用力适度,握得太紧或者松弛无力都会传达不礼貌的信息;握手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着对方,眼睛游离不定甚至东张西望都是不礼貌的表现;当与比自己年长或地位较高的人握手时,要微微欠身,如果要表示特别的尊敬,也可以双手相握;男士和女士握手时,轻轻握住女士的手指部位即可,同时要脱帽,不能戴手套;任何情况下拒绝别人的主动握手都是不礼貌的表现,若是因为手脏或者腾不出手时,要向对方解释清楚,并致歉。
握手表示坦诚,通过向对方摊开手掌表示开诚布公,手掌的接触则代表合二为一。虽然握手的礼仪通行于全世界,但是各国的握手习惯也有差异。法国人在见面和分别时都要与朋友握手,德国人则只在见面时握手;非洲人在握手时手指会发出清脆的响声,美国人男人之间的握手很用力,像是进行腕力比赛似的;俄罗斯人最忌讳隔着门或者跨门槛握手,他们认为那样做不吉利。所以在与外国朋友打交道之前,首先要了解该国的基本礼仪习惯,不然就会在礼节上发生误会。
从握手中窥探人心
美国着名的盲聋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曾在书中写道:“我接触过的手,虽然无音,却极有表现性,有的人握手能拒人千里……我握着他们冷冰冰的指尖,就像和凛冽的北风握手一样。也有些人的手充满阳光,他们握住你的手,使你感到温暖。”海伦虽然没有视听能力,但是依靠敏感的触觉能力,依旧能够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单从一次次的握手中,便可测出人心的温度。
握手并非简单的身体碰触,仔细观察双方握手瞬间的细微动作,可以读出许多隐藏的信息。谁先伸出手,手掌朝向哪里,握了多长时间,脸上有没有微笑等,这些都是解读握手动作的线索。同时,握手一方也能从对方的握手力度、手掌的干湿、手的位置、身体的位置等方面,探知对方内心的秘密。
挤压握是握手一方为了显示强势而采用的一种握手方式。采用这种握手方式的人很可能不大自信,也许看上去软弱无力,于是在握手中为了补偿表面上的不足,就用力挤压对方的手,来宣布自己并非看起来那样软弱无能。一般来说,人们在握手时都会根据对方的握手力度而自由调节,不会握得太紧也不会太松。总之挤压握是一种不太礼貌的握手方式。
对于柔软无力的握手者,人们通常会条件反射似的认为,对方是个对握手漫不经心的家伙。这种人以散漫、冷漠着称,他们把一次次握手,看作在无奈的例行公事,对握手对象似乎毫无兴趣,遇到这样的握手者,对方常常是热情似火的伸出手,然后冷若冰霜的收回。不过,有时柔弱的握手是一种风俗习惯,也有时源自某种动机。比如非洲西部就盛行这种柔软的握手方式,女性为展示自己的柔弱,也会这么做。
握住别人的手长时间不放,是人们控制局面的一种方式,可能握手者认为这样对方不会中途逃跑或转换话题,自己可以从容地将要说的话表达清楚。一旦被这样的人握住,就很难逃避对方如决堤之水一样滔滔不绝的聒噪,毕竟手无法像纽扣那样可以随手割下,况且对方的眼睛还盯着自己呢!
如果握住一只湿漉漉的手,说明对方情绪焦虑,可能是对于此次见面过于紧张的缘故。自己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握手前可以在衣服上轻轻擦拭,也可以换一种握手方式,以减少手掌接触面积。不过有时手掌冒汗是一种生理现象,与情绪无关。
握手作为致意的礼仪,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多是在当事人无意识的条件下做出的,因此更能透露握手双方的真实想法。在谈判时、推销时以及其他需要握手致意的场合,在语言交流之余,仔细揣摩双方握手时的细微动作,或许能品出不同的意味。
手掌的秘密
手掌对于人们来说像本神秘的无字天书,如果掌心是纸,那么纹路就是字。千百年来,人们始终痴迷于这本书的解读,并对掌纹与命运的关系深信不疑,因而手掌一直是算命先生们活跃的舞台,至今仍然很有市场。那么,在身体语言中,手掌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常见的手掌动作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手掌朝上,手掌朝下以及手掌握拳并伸出食指,不同的姿势代表不同的含义,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提到手掌的朝向,人们很容易联想到那个经典的镜头,在迈向婚姻殿堂前的刹那间,新郎会深情地朝新娘伸出一双掌心朝上的手,新娘看到后,会款款把掌心朝下的一双手送到新郎手上。于是有人认为掌心朝上代表索取,掌心朝下表示给予。回忆一下,小时候在跟父母要钱时,孩子是不是多半会手心朝上,而父母在给他们钱时,则往往会手心朝下。再如婴儿一出生就手心朝上,于是有人认为,人从来到世界的那天起就是来索取的。
不过关于手掌朝上的研究并没有就此止步。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约翰·提尔尼曾在文章里说,手心朝上是猩猩向人类乞讨食物时的常用动作,是一种历史最悠久也最易于理解的手势语,人类及其他灵长目动物都用这个动作来乞求援助,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人类语言的起源。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在影视作品中,路边的乞丐常常会伸出右手,手心朝上向行人乞讨;在某些宗教中,人们在乞求上苍保佑时也常常会掌心朝上举起双手;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无辜和无奈时,也常常使用这个动作。总之,手心朝上表示善意和服从。追根溯源,可能人类祖先起初想要通过这个动作告诉别人,自己手里没有武器,无意于伤害别人。所以在需要别人帮助时不妨使用这个动作,这似乎更容易赢得别人的好感。
与之相反,手掌朝下表示命令和愤怒,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身份地位高的一方要求地位低的一方。人们在发怒时常常会拍桌子;在公众场合,人们也常采用拍桌子的方式使大家安静下来。
不过,在地位平等的人之间最好不要采用手掌朝下的姿势,这种动作给人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上司对员工也要尽量避免使用,否则很容易使人产生抵制情绪,不利于下属更好地完成任务。阿道夫·希特勒那独特的敬礼方式——伸直手臂,掌心朝下,
与他臭名昭着的罪行一样举世闻名,成了法西斯权利的标志。
手掌握拳伸出食指,表示暴力之前的命令,有种威胁的意味。手掌握拳是灵长类动物攻击之前的动作,好像是蓄势待发,而握拳伸出食指,则表示拳头所积聚的力量将会通过食指一触即发。所以说话时这种动作会令听者不悦,如果手指还要随着说话的节奏而颤动的话,那会让对方极度反感,说不定不等把话说完,对方就已经扬长而去了。
专家研究发现,由于人类是通过同一脑神经控制动作和语言的,所以人们在说话时会不自觉的伴以相应的身体语言,不过二者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也许人们可以通过鲜活语言掩饰内心的真实想法,却常在不经意间被一个动作所出卖。
常见的握手方式
与手掌的朝向有关,握手前掌心朝上,表示恭顺;掌心垂直,表示平等;掌心朝下,则代表强势。握手前掌心的朝向,往往成为握手双方身份的标志。屈从性人物为表达自己的顺从之意,会在与人握手前掌心朝上,表示自己无意于和对方对抗。这种方式能够赢得对方的好感,迅速缩短双方的距离。在向别人表示歉意时,采用这种握手方式有利于平息对方的怒气,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不过也有特殊情况,那些患有手部疾病而无法用力握手的人也会采取这种握手方式。职业原因如医生、音乐家等为了保护双手,会采取柔弱的握手方式。所以对于握手方式的解读也不能一概而论,要想全面真实的了解一个人,必须综合各方面的信息,不能因为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
平等的握手方式主要表现在势均力敌的两个人之间,他们因为各方面都相差无几,谁都不会在握手上表现出丝毫的劣势,所以双方都会竭力维护自己的优势位置,最终打成平手,即双方的手保持平行并垂直于地面。这并不是最佳的握手方式,只是双方对峙的结果。那么,怎样才能营造一种友好和谐的握手氛围呢?这里有两个妙招。在握手时,主动使手保持与地面垂直,做到不偏不倚,这是友好握手的良好开端。在握手的过程中,双方还要把握好彼此握手的力度,否则,一方力度过大,会给对方一种受压制的感觉,相反,力度过小的一方则会给人留下冷漠甚至漫不经心的印象。不过在异性之间握手时,男性的力度大约是女性的两倍,因为这样更能显示出男性的阳刚之气和女性的阴柔之美。
在与人握手的过程中,握手一方为了显示自己的支配性地位,会在握住对方后,迅速翻转手掌,使自己的手掌朝下。据调查,居于领导地位的男性88%会采用这种强制性的握手方式,而只有31%的女性会采用这方式。也许这是与男女的特质决定的,不过在商务谈判中,这种握手方式往往更占优势。
握手方式与性格有一定的关系。据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心理学家查普林测试发现,性格外向的人握手更有力度,并且他们也往往是易于接受新事物的人。另外,虽然男性比女性握手更有力度,但是握手用力的女性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女性朋友在与人首次见面时最好来个强有力的握手。
如何转变握手劣势
在强势人物伸出掌心朝下的握手邀请时,人们往往会急得手足无措,而时又无处可逃,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委曲求全。不过也有人采取措施,他们尽量改变对方的握手姿势,至少要做到双方平等,可是这通常是徒劳的,因为越想翻身,对方控制的越紧,最终被置于不利的位置。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优雅、从容的解决这一问题呢?
对此,心理学家从空间距离方面找到了解决办法。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进入对方的个人空间扭转不利局势。首先,在别人发出握手邀请时,伸出左脚,然后接连迈出右脚,这样整个身体就等于前移了一步,从而进入对方的个人空间。这样双方握手的局面就发生了转变,控制性的握手者因为双方之间缩小了距离,无法充分伸展手臂,而对于被控制者而言,足够的手臂伸展空间足以弥补手掌朝上的劣势。这种解决办法的关键在于,握右手的同时人们往往会伸出右脚。如果被控制者直接伸出右脚,仅仅会与对方缩短半步的距离,对方不会被逼到缩起手臂,被控制者也不会获取空间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