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你觉得一项工作值得去做,否则不要在工作合同上签上你的名字,”参议员乔治·霍尔在一次对学生的演讲中说,“宁可放弃工作,也不要让雇主强迫你去做你明知是错误的事情。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洛威尔城建在梅里马克河边,因而需要建水坝和运河来蓄水。当时美国没有合格的工程师来做这样的工作。于是,他们请一个名叫弗朗西斯的英国年轻人来做。他仔细地查看了已经完工的工程后发现,60年前这里曾经发过一次大洪水。他去找公司的负责人,说:‘先生,你必须重建洛威尔城和已完工的工程。’公司的负责人回答说:‘我们已经耗费了大笔的资金,那样做的话就没钱可赚了。’‘如果是这样,那么我现在就辞职,先生。’弗朗西斯回答说。公司负责人受到了震动,后来他们重新考虑了弗朗西斯的建议,并且在弗朗西斯的指导下重新修建了工程。一年后,一场洪水爆发了,这个小镇和相关的建筑工程经受住了考验,安然无恙。如果没有重建,这场洪水极有可能会让这个小镇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一个教训,让我们记住它吧!”
读完伟人们的故事,我们应该受到这样的启示:无论在思想意识上,还是在实践活动中;无论是为庄稼锄草,还是为国家立法,我们始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恪守原则,永远追求真理与正义。
厚道人大肚能容
中国有句经典的老话,叫做“大人不计小人过”,这里的“大人”可以说是厚道之人,而“不计小人过”则可说是厚道人“大肚能容”。“大人不计小人过”,是指忍让对方,不与其一般见识。此做法的意义是,可在气度上战胜对方,让他感觉到自己是个斤斤计较的小人,这样他在心里上便失去了招架之功,同时也可使其意识到自己所犯的过错,进而加以改正,乃至向原谅他的人报恩。
宋朝郭进任山西巡检时,有个军校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召见了那个告状的人,经过一番审讯后,结果发现他在诬告郭进,于是把他押回山西,任郭进处置。大多数人都建议郭进杀了那个人,但郭进没有那样做。当时正值兆汉国入侵,郭进就对诬告他的人说:“你敢到皇帝面前诬告我,证明你确实有些胆量。现在我既往不咎,赦免你的罪过,但你要戴罪立功,如果你能打退入侵的敌人,我将向朝廷保举你。如果你打败了,就自己去投河。”那个诬告他的人感谢郭进的不杀之恩,在战斗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后来打了胜仗,郭进不记前仇,向朝廷推荐了他,使他得以提升,做了一员武将。
厚道之人都有宽大的胸襟,不计前嫌,能够容忍别人犯下的罪过,这样一来,你的仇人反而心存感激,以至良心发现,找机会来报答你。那些专门指责别人的过错,找机会去报仇的人,反而会激发仇人更大的愤怒,以致回过头来继续与他争斗,最终双方都不会有好下场。这样的人与郭进相比,难道不是太愚蠢了吗?所以说,做人要学会宽容。
中国古代的各大学派,大都崇尚宽容为怀的精神,其中以佛家最为典型。在佛家的教义中,有“灭却心头火,踢起佛前灯”之句,意思是天大的委屈也要逆来顺受。对此,佛门中人是以实际行动来证明的:
有一位白隐禅师,在他住所附近住着一对夫妇,家有一女,未曾出嫁却怀了孩子。父母苦苦逼问,女儿竟把责任归咎于白隐禅师,说他是孩子的父亲。父母二人怒不可遏,抢上门去找白隐禅师理论。待夫妇二人一阵劈头盖脸的辱骂之后,白隐禅师才开口说:“既然你们这样说,等孩子出生后,就把他送到这里由我来抚养吧。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佛祖一向以慈悲为怀。”等到婴儿出生后,白隐禅师当真收养了他。禅师虽然恶名在外,却并不介意,且精心抚育婴孩成长。几年之后,事情水落石水,孩子的亲生父亲原来是个市井之徒。那对侮辱禅师的夫妇无地自容,双双登门赔罪,并要求“物”归原主。交还孩子时,白隐禅师说:“佛门不计恩仇,只求积德行善。”随后双手合十,念了句“阿弥陀佛”,回禅房打坐去了。
还有一个发生在佛门关于宽容的经典故事:
有位禅师住在一间十分简陋的茅棚里,日子过得很清苦。有天晚上,他从外面讲经回来,刚好撞上一个小偷。来不及逃走的小偷借着月光看到禅师回来了,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禅师却和颜悦色地对两手空空的小偷说:“这一趟不能让你白来。这样吧,请把我身上的这件衣服拿走!”小偷接过衣服撒腿跑去。第二天清晨,当禅师推开寺门时,发现台阶上放着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故事中,禅师大度宽容、以德报怨的精神感化了窃贼,使其走上了人间正道。
由于佛家对宽容之道理解得最为深刻,运用得最为精妙,所以最后还要讲一个发生在佛门的故事。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入院,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和的语气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后来老禅师绝口不提此事。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小和尚越墙出去闲逛的事发生了。
这位禅师能以此大度之心“以大事小”,不正是一颗仁爱之心使然吗?仁者的“批评”,通常还会产生神奇的感染力。显然,这位禅师并不是放弃是非善恶的原则、一味地迁就错误,而是在宽容体谅别人的过程中,引导做错事的人自己意识到错误所在。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我们胸怀一颗仁爱之心,宽容体谅别人的错误,往往会使做错事的人难以自容,从而走向觉悟。
宽容,对人对己都可成为一种毋需投资便能获得的“精神补品”。学会宽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子女、对配偶、对老人、对学生、对领导、对同事、对顾客、对病人……都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它往往折射出待人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良好的涵养。学会宽容,需要自己吸取多方面的“营养”,需要自己时常把视线集中在完善自身的精神结构和心理素质上。
当然,宽容决不是无原则的宽大无边,而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于社会基础上的适度宽大,必须遵循法制和道德规范。对于绝大多数可以教育好的人,宜采取宽恕和约束相结合的方法;而对那引起蛮横无理的屡教不改的人,则不应手软。从这一意义上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乃是应持的态度。
有人说,宽容是软弱的象征,其实不然,有软弱之嫌的宽容根本称不上真正的宽容。宽容是人生难得的佳境——一种需要操练、需要修行才能达到的境界。宽容,首先包括对自己的宽容。只有对自己宽容的人,才有可能对别人也宽容。人的烦恼主要来源于自己,即所谓画地为牢、作茧自缚。电视剧《成长的烦恼》讲的都是烦恼之事,但是他们对儿女、邻居的宽容,最终都把烦恼化为了捧腹的笑声。处处宽容别人,决不是软弱,决不是面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在短暂的生命里程中,学会宽容意味着你的人生更加快乐。
面对生活中的恩恩怨怨,我们只需坚守一个原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一切争端与仇恨都将化解,一切风波与浪潮都会平息。生活中的磕磕绊绊是避免不了的,无法从羁绊中解脱的人将永远生活在仇恨、烦闷、压抑的世界里,胸襟狭窄将使他们永生承受痛苦,甚至会因做过不义之行而招致祸患,危及钱财、亲友及自身安全。
因此,做人要有博大的胸襟,面对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发生口角,得饶人处且饶人;像大肚弥勒佛一样“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面对尘世中的是是非非、纷纷扰扰,让我们做一名额上能跑马的将军,肚里能撑船的宰相。
厚道人以和为贵
厚道人深谙“以和为贵”之道。他们明白,做人以求和为本,“人和为宝”、“和气生财”,没有和气的人际环境作基础,一个人难以在社会上打开局面。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语更说明了“人和”的对于做人的重要价值。善为大事者,能够控制个人情感,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最佳的做人之本,因为他们懂得“惟和方可少麻烦”的道理;相反有些人总是“激情四射”,爱挑起事端,喜欢看到人与人之间摩擦起火。当然,前者为上。我们知道,人都是感情的动物,因此如何学会用理性控制情感——把情感装入理性之盒,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一个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变化,这就要求在变化的过程中,把握自己的情感,理智地处理各种事情,感情用事是不明智的。成大事者是不会被情感所左右的,因为他们牢记“和”字,力戒感情冲动。
在生活中,你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有时激怒了他人,或者被人激怒。当你被人激怒,并且说了一大堆气话之后,你确实可以消除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得到一些轻松,但是,你想过他人没有?他会分享你的一吐为快吗?你那充满愤怒的声调、敌对的态度,真能够使他屈从于你吗?这样做的结果更多的是彼此失掉和气,甚至会反目成仇。对此,你不妨用人情味化敌为友。
“假如你握紧双拳找上我,我想我也会不甘示弱。”伍德罗·威尔逊说,“但是,假如你对我说:‘让我们坐下来讨论讨论,如果我们意见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问题的症结在哪里?’那么,我是可能接受的。我们也许只在部分观点上不同,但大部分还是一致的。只要彼此有耐心,开诚布公,仍然可以达到步调一致。”可见威尔逊十分重视“和气”的重要性。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把“和”看得很重要。1915年,小洛克菲勒还是科罗拉多州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当时,发生了美国工业史上最激烈的罢工事件,这次罢工持续达两年之久。愤怒的矿工要求科罗拉多燃料钢铁公司提高薪水,小洛克菲勒正负责管理这家公司。由于群情激愤,公司的财产遭受破坏,军队前来镇压,造成了流血事件,不少罢工工人被射杀。
那样的情况,可说是民怨沸腾。小洛克菲勒后来却赢得了罢工者的信服,他是怎么做到的?
小洛克菲勒花了好几个星期结交朋友,并向罢工者代表发表演说。那次的演说可谓精妙绝伦,不但平息了众怒,还为自己赢得了许多赞誉。演说的内容是这样的:
“这是我一生当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有幸能和这家大公司的员工代表见面,还有公司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我可以告诉你们,我很高兴站在这里,有生之年都不会忘记这次聚会。假如这次聚会提早两个星期举行,那么对你们来说,我只是个陌生人,我也只认得少数几张面孔。由于上个星期以来,我有机会拜访整个附近南区矿场的营地,私下和大部分代表交谈过。我拜访过你们的家庭,与你们的家人见面,因而现在我们不算是陌生人,可以说是朋友了。基于这份互助的友谊,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讨论我们的共同利益。
“这次会议是由资方和劳工代表组成的,承蒙你们的好意,我得以坐在这里。虽然我并非股东或劳工,但我深觉与你们关系密切。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代表了资方和劳工。”
多么出色的一番演讲,这可能是化敌为友的一种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假如小洛克菲勒采用的是另一种方法,与矿工们争得面红耳赤,用不堪入耳的话骂他们,或用话暗示错在他们,用各种理由证明矿工人的不是,你想结果如何?只会招惹更多的怨愤和暴行。
林肯曾说:“假如人心不平,对你印象恶劣,你就是用尽所有基督理论也很难使他们信服于你。想想那些好责备的双亲、专横跋扈的上司、唠叨不休的妻子。我们都应该认识到一点:人的思想不易改变,你不能强迫他们同意于你,但你完全有可能引导他们,只要你温和友善。”
商界人士都知道,对罢工者表示出一种友善的态度是必要的。举例来说,怀特汽车公司的某一工厂有250个员工,他们因要求加薪而举行罢工。当时的公司总裁罗伯·布莱克没有采取动怒、责难、恐吓或发表霸道谈话的做法,而是在报刊上刊登了一则广告,称赞那些罢工者“用和平的方法放下工具”。由于发现罢工无事可做,布莱克便买了许多球棒和手套让他们在空地上打棒球。有些人喜欢保龄球,他便租下了一个保龄球场。
布莱克先生富于人情味的举动,得到的当然是富有人情味的反应。那些罢工者找来了扫把、垃圾推车,开始把工厂附近的纸屑、烟头、火柴等垃圾扫除干净。想得到吗?一群罢工工人在争取加薪、承认联合公司成立的时候,同时清除工厂附近的地面!这在漫长、激烈的美国罢工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次罢工终于在一星期内获得和解,并没有产生任何不快或遗恨。
著名律师丹尼·韦伯斯特被许多人奉若神灵。虽然他的声誉如日中天,但他那极具权威的辩论始终充满了温和的字眼,他的辩论中经常出现这些词语:“这有待陪审团的考虑”、“这也许值得再深思”、“这里有些事实,相信您没有疏忽掉”、“这一点,由于您对人性的了解,相信很容易看出这件事的重大意义”——没有恫吓,没有高压手段,没有强迫说明的企图。韦伯斯特用的都是最温和、平静、友善的处理方式,但仍不失其权威性,而这正是他成功的最大助力。
再讲一个社交界名人戴尔夫人的故事。戴尔夫人来自长岛的花园城,她说:“最近,我请了几个朋友吃午饭,这种场合对我来说很重要。我的总招待艾米,一向是我的得力助手,但这一次却让我失望。午宴很失败,到处看不到艾米,他只派个侍者来招待我们。每次上菜,他都是最后才端给我的主客。有一次,他竟在很大的盘子里上了一道极小的芹菜,肉没有炖烂,马铃薯油腻腻的,糟糕透顶。我很生气,但从头到尾还是强颜欢笑,心里却不断对自己说:等到见到艾米,我一定好好教训教训他。
“这顿午宴是在星期三举行的。第二天晚上,听了为人处世的一课,我才发觉:即使我教训了艾米一顿也无济于事。他会变得不高兴,跟我作对,反而会使我失去他的帮助。我试着从他的立场来看这件事:菜不是他买的,也不是他烧的,他的一些手下太笨,谁也没有办法。也许我的要求太严厉,火气太大。所以我不但不准备责备他,反而决定以一种码头的方式作开场白,以夸奖来开导他。这个方法果然灵验。第三天,我见到了艾米,他显然是做好了心理准备,从表情上看去就知道他要和我争吵。
“我开口道:‘听我说,艾米,我要你知道,当我宴客的时候,你若能在场,那对你有多重要!你是纽约最好的招待。当然,我很谅解:菜不是你买的,也不是你烧的。星期三发生的事你也没有办法挽救。’我说完这些,艾米的神情开始放松了。
“艾米微笑地说:‘的确,夫人,问题出在厨房,不是我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