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小便宜吃大亏
许多经商者认为,光靠合法经营、诚实劳动没有利益可言,只有时不时地耍一些花招,赚点小便宜,买卖才能兴旺起来。于是,他们把偷工减料、加码涨价、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等作为经商信条。
然而,他们到了最后还是要吃亏的。秦池的川酒勾兑、三株的虚假广告、飞龙的虚假伟哥、南德的虚张声势,最终都使他们走上了不归路。就连一向被认为最擅长做买卖的温州人,也曾因贪图一时的小便宜吃过大亏。
改革开放后,头脑聪敏的温州人眼疾手快,迈出致富的第一步,创立了全国闻名的“温州模式”。可是没多长时间,一些道德败坏的商人见利忘义,生产出一批伪劣产品,消费者蒙受了巨大损失。温州人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实惠,反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1987年夏季,温州生产的五千多双“一日鞋”(有人称为“晨昏鞋”)被当众销毁,成了全国特大新闻;上海商业局明文规定:各商场禁止出售温州货;在南京,怒不可遏的消费者将温州设在商场的柜台掀翻在地;为了取得信誉,许多城市的商场悬挂起“本店没有温州货”的牌子。一时间,温州货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温州商人也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温州人饱尝了自己种下的苦果,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他们奋战数年,大力提高产品质量,但由于名誉扫地,消费者仍然存有戒心,因此收效甚微。温州企业只好走“曲线求生”的道路,寻求合作单位,挂上人家的商标出售,他们的收入可想而知。
为了重振昔日雄风,温州市政府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打假”攻坚战。三年内共查处假冒伪劣案件5000多起,捣毁制假窝点900多个,其中100多人被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与此同时,还开展了深入人心的教育活动,市政府召开万人动员大会,提出“质量立市”的口号。全市人民走上街头,高呼“救救温州”、“以质量求生存,坚决不赚黑心钱”。温州人痛改前非的做法终于感动了消费者,重新赢得顾客的信任。1991年以来,温州鞋城一片繁荣景象,温州皮鞋的销售额再次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如今,“抵制温州货”已成为历史,但温州人曾经发动的“打假”战争却发人深思。
经商之所以强调信、义,隐藏着一个求取大利的经济上的动因,但经济上的打算与讲求道德两者是互相结合的。精明的商人们深深懂得,经商如果不论合理不合理,应该不应该,一锤子买卖,狠狠赚一笔钱,信誉丧失,买卖做绝,以后人们也就再也不敢领教。经商重义,具体到商人的经营活动来说,“义”的体现就在于重信、守诚。自然,这是做人与经商之间的第一定律。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商以德行,这已成为有识之士的经商信条。
聪明反被聪明误
聪明是一笔财富,关键要看如何运用。运用得当可以赢得他人的赞赏与敬佩,运用不当也可毁掉一个人。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著名的典故,说的是周瑜因耍小聪明而“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周瑜是庐江舒城人,与孙权的哥哥孙策同年出生,交情甚好,后结为昆仲。周瑜相貌堂堂,资质风流,才学也无人可比。在曹操屯兵百万虎视长江沿岸的形势下,议降者甚多,军心涣散,十分危急。如果没有周瑜出现,东吴已不战而败,早被曹操吞并了。
但周瑜后来做了一件蠢事。他得知刘备的夫人去世,便心生一计,要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让刘备来迎娶,然后把刘备囚禁在狱中,再要挟蜀国以荆州来换刘备,等荆州得手后再回过头来对付刘备。于是派吕范为媒人,前往荆州说合。不想诸葛亮听到消息,猜定是周瑜的计谋,就让刘备应允。为了确保安全,诸葛亮派赵云保护刘备,还在临行前授与三个锦囊,内藏三条妙计。
事情远没有周瑜想象的那么简单,东吴那边,孙权之母得知此消息,见刘备一表人才,却真心实意要把女儿许配与他。周瑜和孙权不想此事弄假成真,又无法公开囚禁和杀害刘备。刘备与孙权的妹妹结为夫妻后便劝说妻子到荆州去,妻子应允,于是二人商定去江边祭祖,乘机逃离东吴。
周瑜派兵追赶,正当周瑜准备孤注一掷时,却见诸葛亮早在岸边等候,刘备等已登了船,往荆州而去。周瑜一气之下令弓箭手朝刘备的船射击,此时刘备的船队早已远去,任凭周瑜在岸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刘备望着周瑜的吴兵,大叫“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俗语说:“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周瑜自恃胜券在握,不想遇到了诸葛亮,正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也正说明想耍小聪明,占小便宜,不但得不到想要的,还做赔本生意,让人耻笑。
不但在三国中有此类人物,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也有这样的例子。《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也算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
王熙凤在贾府算是一位巾帼英雄了,她想尽多种办法,使用种种计谋,试图让贾府振兴起来,至少维持着大家族的局面。然而她的努力,她的鞠躬尽瘁,却换来贾府上下的不满,最终还落得个悲惨的结局。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一书中的评词用在她身上是在合适不过了。
好算计人的人无非就是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些好处,占些小便宜。他们总认为自己聪明、妙算,但因为有时要占便宜不得不使用一些手段,但这些险恶用心一般都维持不了多久。既要整人,又不便明言,这就注定了败局。设的计见不了人,不得人心,天人共愤。自己虽精心谋划,却未免心虚,有一丝透露,就心惊肉跳。且再秘密的事,也有透风的墙,纸终究包不住火,人家一旦知道了就会群起而攻之,结果也就“夫人”赔了,“兵”也折了。同时,一个时时处处显露精明的人,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同情,也得不到真正的爱护和栽培,成功缺少了这些条件必将成为失败。
当然,因“聪明”而失去一份工作当算小事,但丢掉脑袋可就不值了。杨修就是因耍小聪明而丢掉脑袋的典型的悲剧人物。
杨候是曹操手下的得力助手,他思维敏捷,机智聪明,但聪明反被聪明误,由于自己自大常常冒犯曹操,起初曹操还可以容易,可最终还是因他口无遮拦,借机杀他以解心头之恨。
后人有诗叹杨修,其中两句写道:“身死因才误,非其欲退兵!”
杨修因为“聪明”结束了他的一生,在大智者眼中这只不过是个小聪明,甚至可以说是愚蠢。事实上,心里明白而不随便表露出来,才是真正聪明的表现。
耍小聪明的人最终结果不是被人猜忌防范而招祸,就是把事情弄糟无法成功。它可以使人得意于一时,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最终还是会毁在其中。一个处处被防范的人是不可能被大家所喜欢的。
企业为何招聘“中等人才”?
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一些招聘企业公开在招聘栏上写着“不要优秀人才、只要中等人才”。企业一直不都是以优秀的人才为荣吗?现在为何拒绝优秀人才?像这样的招聘企业还不止一两家,因此有不少条件优越的大学生和硕士生遭遇了意外的冷水灌顶。这其中又有什么隐藏的含义呢?
现如今在“掌握了人才就掌握了企业未来”这一共识的大背景下,似乎已没有哪家企业认识不到人才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大家都在绞尽脑汁地大打人才战,惟恐自己与良才失之交臂。而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企业打出“只要中等人才,不要优秀人才”的口号?此类做法无疑是在反其道而行之,透着某种“异类”的味道,也颇令人费解。
如果说“优秀人才”已趋于饱和,或者是企业本身由于岗位的不同只需要所谓的“中等人才”,那么这一做法也就无可厚非。必竟要根据企业自身现状来衡量企业用人情况,既不用那些虚有其表无能力的人,也大要大材小用。明明是个前台接待而却要求大学毕业。但是据了解,不少企业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它们恰恰不是“优秀人才”过剩,相反却是十分贫乏。在缺乏“优秀人才”的情况下仍然拒绝接纳,这一现象显然就有点不正常了。对此,有关人员询问了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他如是说“出于种种不便说清的原因,我们不想招优秀人才,一般来说很多优秀人才比较自负,不好管理,稍有不满就会跳槽”,仔细想想这种情况也确实是普遍存在并且令许多企业大感头痛的事情。
企业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业务骨干,因为一些不顺心就离开,对企业也是一个损失。正是这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一些企业对“优秀人才”产生了畏惧和排斥情绪,因此他们宁可不要,也决不录用。
不可否认,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人才跳槽是一件频繁的事情。但企业不可以因为对“优秀人才”各种各样的过分担心而因噎废食,也不能因个别人的过激行为而以偏概全。不是也有很多积极的例子吗?一些大公司在用人及管理两方面都加强力度,使人才看清企业的前途和自身的利益,自然赶也赶不走了。另外,企业出现问题后,更应该多从自身寻找原因,诸如对待人才的制度、管理、待遇、文化、氛围等方面多做改进。而那种一遇事就将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从此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绝非明智之举,最终受损的只会是企业自身。
事实上,这些企业走极端的做法固然不足取,企业应该从自身的诸多方面找原因,把握好人才。当然,一些“优秀人才”自视过高、自律不严的问题同样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这方面日本西武集团总裁,日本企业界、财经界和公众中极具魅力和影响的风云人物,人们把酒店大王、棒球王子、西武皇帝、商界天皇之类的美称慷慨地加在他身上堤义明的身价高达1650亿美元,把比尔·盖茨远远抛在了后面。单单拥有的资产总值就高达190亿美元也是个巨额数目。西武集团旗下目前共拥有170多家大型企业,职员总数超过15万。一个拥有15万职员的企业又将如何管理人才,把握好每个可塑之材呢?堤义明在沿袭父亲教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用人哲学和方法,而不轻易用一般认为是聪明绝顶的人就是用人哲学中的一条。
他还在晚年总结出一条商场制胜的法则来,这就是非常著名的“加1等于0”的法则。这条法则源自他年轻时的一次失败的经历。
70年代堤义明所在的西武集团在加拿大多伦多投资建了一家也叫太子酒店的大型五星级酒店,这一项目是当时西武集团在海外开办的企业中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也是离日本本土最远的一个。酒店建成了,但人员方面的选择是更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必然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如果新招聘一班人马将耗费很多“内力”,堤义明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决定从集团内部的三个部门各抽一名部长去担任太子酒店的会长、社长和常务董事职务。
当然,这三个职位的对象都要经过多方面的考核。堤义明将平时最了解的三名部下列入候选人中,他们都是各自部门里独挡一面的人物,在西武可以说得上是身经百战,屡建功绩,并且都是相当受器重和赏识的人。
不久后,三人踏上异国的征程,西武的高层领导对这三位远行的下属十分看好,认为他们此去必定会大展宏图,让西武的事业在异国他乡欣欣向荣。可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大约过了两个月,多伦多太子酒店亏损严重的报告传到西武集团总部。
总部立刻就此事召开了高层会议,堤义明会上将有关多伦多太子酒店经营管理不善的情况与高层领导作了通报,同时,他作了自我批评,认为他这个做集团社长的应对此负主要责任。最后他提出了更换该酒店领导人的想法。
会议最后决定将多伦多太子酒店的社长被调回国内的另一家酒店做社长;社长一职则由原来的会长出任,常务董事则出任会长一职,所有职务进行了一个大调换。
国内的这家酒店和多伦多太子酒店的生意空前的兴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两家店的营业额提高到原来的1.5倍。
同样都是一流的经营人才,可是为什么把他们搭配在一起,不但没起到好的效果,却险些使酒店关门。调开其中一个,将剩余的力量分成两部分,表面看似减少了力量,却获得了成功。
堤义明对这一事件不断地刨根问底,最终发现,关键在于“人事协调”上。换言之,三个领导才能都十分出色的人有三种不同的但是相当出色的方案,缺乏相互协调和配合。相反,如果提拔一个聪明人到某个位置上,他不会为此而心存感激地好好工作,以报效老板,反而会认为这个位置早就应该属于他,那不会给企业带来危机吗。
人们常常认为人多力量大,因而有集思广益、三个臭皮匠凑个诸葛亮的说法。因此,一个企业,一个老板,就希望自己的手下个个都是聪明能干的人。除了别有用心者,恐怕没有哪一个老板会嫌自己的部下太聪明。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老板们总会用另一种方式安慰自己——强兵背后必有更强的将领。然而他们忽略了另一个事实,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智慧、才能、思想与个性,如果观点不统一,个性不相投,往往容易产生对立和冲突,如此一来,力量必然会集中在相互抵抗上,最终使能量分散、抵消,与其相互牵制倒不如一个人埋头苦干来得踏实。
经营者用人,不仅要考虑他们的才智和能力,更要注意人事上的调配。
人人会算的最简单的加法1加1等于2,就有了新的诠释。用在人与人的编组得当,1加1可以等于2,等于3或4,甚至等于5。组合调配不当,1加1可能等于0,甚至负数!
所以,人才使用下的1+1=?的法则深刻而又富有含义。
堤义明经过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教训后总结出一句话:“所谓的聪明人,时常是公司里制造麻烦的问题分子”。
诸多企业不愿意用聪明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聪明人尽管在才智方面超过常人,但很少长期保持谦逊反省的态度,总看不起身边的人。如果一个企业,让自大的人做高层领导会造成员工情绪不安,从而破坏员工信心,降低整体效率,影响公司发展。
(2)聪明人的欲望较常人强烈。因此,荣誉、地位、利益容易腐蚀他们的内心,这就会在群体中常常造成矛盾,破坏团结。在群体中经常成为麻烦的来源。
(3)聪明人野心勃勃。这些人欲望、野心是常人的十倍甚至百倍,由于聪明与才干使他们在事业上容易制造成功。而一旦掌权,很可能私心超过良心,一心只为自己的权力欲望找出路,不仅压制别人工作,还可能以权谋私,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那些中等人才是企业进步比较合适的人选,他们比起那些聪明人来说比较容易满足,且注重公司给予的职位,会踏踏实实地工作,也易于出成绩,当然也会出现频繁跳槽的情况。
因此,聪明人也要学会使自己变得平凡些,在工作中学会自量、诚实而又不断努力充实自己,这样才能被公司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