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换个角度读史记
3800500000026

第26章 战国称雄(11)

樗里子为什么被秦人称为“智囊”?

樗里子是秦惠王的异母弟弟,名叫疾,因为家住在渭水南岸的阴乡樗里,所以叫樗里子。他的母亲是韩国人。樗里子足智多谋,口才又好,遇事反应很快,秦国人称他为“智囊”。他先后辅助秦惠王、秦武王和秦昭王。

公元前330年,秦惠王封樗里子“右更”的爵位,派他带兵攻打曲沃,赶走了当地所有的居民,占领了曲沃的城池,把土地纳入了秦国的版图。公元前313年,樗里子挂帅攻打赵国,俘虏了赵国将军庄豹,占领了蔺邑地区。第二年,他辅助魏章攻打楚国,打败了楚国大将屈丐,占领了汉中一带。因为战功卓著,秦惠王加封樗里子,赐号“严君”。秦惠王去世以后,太子武王继位,罢黜了张仪和魏章,然后任命樗里子和甘茂分别为左右丞相。秦王派甘茂攻打韩国,一举占领了宜阳。又派樗里子率战车百辆进入周都炫耀武力,周王不敢怠慢,派仪仗队列队迎接,态度毕恭毕敬。秦武王去世以后,秦昭王继位,樗里子更加受到尊敬和重用。

公元前300年,樗里子去世,葬在渭水南边的章台之东。他临终前曾预言说:“一百年之后,这里会有天子的宫殿夹着我的坟墓。”樗里子嬴疾的家在昭王庙西边渭水之南的阴乡樗里,因此人们俗称他为樗里子。后来汉朝兴起,汉长乐宫就建在他坟墓的东边,而未央宫则在他坟墓的西边,武库正对着他的坟墓,果如所言。秦国人有句谚语说:“力气大要算任鄙,智谋多要算樗里。”自此,后人常称足智多谋的人为智囊。

甘茂是怎样的一个人?

甘茂是楚国下蔡人,曾侍奉下蔡的史举先生,跟他学习诸子百家的学说,后来通过张仪、樗里子的引荐得到拜见秦惠王的机会。惠王接见甘茂后,很喜欢他,就派他带兵,去帮助魏章夺取汉中地区。秦武王时,甘茂率军平定蜀地,并与樗里子分别任左右丞相。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想向东扩展领土,对甘茂说:“寡人想乘车通往三川,去窥伺周王室,若能达此目的,就死而无憾了。”甘茂于是自请出使魏国,约魏攻韩,并要求向寿同往。甘茂到了魏国,就派向寿回去告诉秦武王,魏王已答应了。当时甘茂主张以武力攻占宜阳(今河南宜阳西),樗里子则主张以外交方式骗取宜阳。秦武王在息壤迎接甘茂,甘茂劝服秦武王,支持自己武力攻打的主张,并立约为誓。甘茂率兵攻打宜阳,5月不克,樗里子与公孙爽果然提出争议。秦武王动摇,便召见甘茂,想要撤兵。甘茂说“息壤还在那里”,提醒秦武王遵守誓言。于是,秦武王发动全部兵力,甘茂继续猛攻,最终攻破宜阳,斩首六万,打通了秦向东发展的必由之道。

秦昭王即位后,甘茂和向寿、樗里子结怨,向寿、樗里子向秦昭王说甘茂的坏话,甘茂内心恐惧,便逃往齐国。途中遇见苏代入秦时,甘茂请求苏代帮其救助家人。苏代于是游说秦昭王,秦昭王赐甘茂上卿,派人往齐国请他回国。苏代又游说齐湣王,齐国也以甘茂为上卿。后来甘茂为齐国出使楚国,楚王听信范蜎之策,使秦昭王用向寿为相。而甘茂从此无法入秦,最后死于魏国。

为什么甘罗十二岁能成为秦国上卿?

甘罗是甘茂之孙,从小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受人们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便死于魏国。

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到秦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门客。一次,秦欲派使赴燕,吕不韦请老臣张唐应命,屡劝无效。原来,张唐曾得罪过赵国,而出使燕国必须路过赵国,张唐怕被赵国杀害,所以拒绝赴燕。于是,甘罗主动请求去拜见张唐。他对张唐说:“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大?”张唐说:“我的功劳可比不上他。”甘罗又说:“应侯范雎在秦国任丞相时与现在的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大?”张唐说:“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甘罗接着说:“应侯打算攻打赵国,武安君故意让他为难,结果武安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地就死在杜邮。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而您执意不肯,我不知您要死在什么地方了。”张唐说:“那我就依着你这个童子的意见前往燕国吧!”于是让人整治行装,准备上路。

行期已经确定,甘罗便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马车,请允许我为张唐赴燕先到赵国打个招呼。”文信侯就进宫把甘罗的请求上报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了甘罗,就派他去赵国。赵襄王到郊外远迎甘罗。甘罗劝说赵王,问道:“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吗?”赵王回答说:“听说这件事了。”甘罗又问道:“听说张唐要到燕国任相吗?”赵王回答说:“听说了。”甘罗接着说:“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张唐到燕国任相,表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燕、秦两国这样做,显然是要共同攻打赵国,赵国就危险了。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缘故,就是要攻打赵国来扩大自己在河间一带的领地。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赵王听后,立即划出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甘罗回到秦国,秦王大加赞赏,说道:“你的智慧真是超出了你的年纪啊!”于是就封他为上卿,并且把原先甘茂的田宅赐给他。赵国得知秦国与燕国绝交后,派军攻打燕国,得到三十座城池,又把其中的十一座城池送给了秦国。

穰侯是如何成为秦之相国的?

穰侯魏冉,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秦惠王、武王、昭王时有名的大臣。秦武王死后,没有儿子,所以立武王的弟弟为国君,这就是昭王。昭王的母亲原是宫内女官,称为芈八子,等到昭王即位,芈八子才称为宣太后。宣太后有两个弟弟:她的异父长弟叫穰侯,姓魏,名冉;她的同父弟弟叫芈戎,就是华阳君。昭王还有两个同母弟弟:一个是高陵君,一个是泾阳君。兄弟诸人中,魏冉最为贤能,从惠王、武王时即已任职掌权。武王死后,他的弟弟们争相继承王位,只有魏冉物色并拥立了昭王。昭王即位后,便任命魏冉为将军,卫戍咸阳。他曾经平定了季君公子壮及一些大臣们的叛乱,并且把武王后驱逐到魏国,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诛灭,魏冉一时声威大震,轰动全国。当时昭王年纪还轻,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让魏冉执掌大权。

公元前300年,樗里子死去,秦国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赵国人楼缓来秦国任相,这对赵国显然不利,于是赵国派仇液到秦国游说,请求让魏冉担任秦相。仇液即将上路,他的门客宋公对仇液说:“假如秦王不听从您的劝说,楼缓必定怨恨您。您不如对楼缓说‘请为您打算,我劝说秦王任用魏冉为相将会有所保留。’秦王见赵国使者请求任用魏冉并不急切,必感奇怪,将会不听从您的劝说。您这么说了,如果事情不成功,秦王乃用楼缓为相,您会得到楼缓的好感;如果事情成功了,秦王任用魏冉为相,那么魏冉当然会感激您了。于是,仇液听从了宋公的意见。秦国果然免掉了楼缓,任魏冉做了丞相。后来赐封魏冉于穰地,不久又加封陶邑,称为穰侯。

从这以后,一直到公元前266年,秦国虽多次易相,但实际权力大部分时间都掌握在穰侯魏冉和宣太后手中。穰侯先后五次出任秦相,是秦国历史上在相位时间最长的一个。

穰侯为什么会被罢免相国?

秦昭王即位时,年仅二十岁,实际上无力执政。朝政由他的母亲宣太后代为掌管,由穰侯魏冉负责执行。这样,一个以宣太后为首的外戚集团便在秦国形成了。这个集团的核心人物,除了宣太后、穰侯,还有被封为华阳君的宣太后的幼弟,和被封为高陵君与泾阳君的宣太后的两个儿子。穰侯与他们三人,当时被合称“四贵”。

作为秦昭王前期向东扩展的决策者,穰侯颇有一番建树。但后期,以宣太后和穰侯为首的外戚专权日趋腐朽。他们骄奢****,飞扬跋扈。“四贵”都有

大片封地,穰侯更是嫉妒贤能,他一反秦国一贯吸纳外来人才的做法,拒斥外来政客、游士。他们御下蔽上,不把秦王放在眼里。诚如后来范雎所言:“秦国只有太后、穰侯,哪里听说有秦王。”

直到公元前266年,范雎在得到秦昭王的信任后,就劝说秦昭王废太后,逐“四贵”。范雎说:“国家的王是国家的头脑,应有定夺国家大事、主宰生杀予夺的权威。现在秦国宣太后能够擅自行事,穰侯可以出使不报,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可以自行决断,这就叫做国家无主。如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恐怕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大王子孙也。”秦昭王于是下令废宣太后,驱逐“四贵”,收回穰侯的爵位。接着又把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驱逐到关外,将宣太后安置于深宫,不准再干预朝政。通过这些变革,秦国消除了内部隐患,使权力集中于以秦昭王为首的中央手中,政权更加巩固。

白起在军事上有何建树?

白起又叫公孙起,是继孙武之后中国战争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军事统帅,是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卓著的将领。白起一生善于用兵,征战沙场达三十七年之久,战胜攻取七十余城,歼敌百万,未尝败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史学家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白起一生指挥了许多重要战役。鄢郢之战中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二十四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四十余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大小七十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受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采用分割包围战术,歼敌四十余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

白起的作战指导特点有三个:一是不以攻城夺地为惟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二是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显然前进一步。三是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当时前所未有。

白起是怎样被杀的?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欲乘胜灭赵。公元前259年,秦再次准备攻打韩国和赵国。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他为秦攻拔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公、召公、吕望之功也不能超过他。现在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王,那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秦曾经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百姓皆奔赵国,天下人不乐为秦民已很久。今灭掉赵国,秦的疆土北到燕国,东到齐国,南到韩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却没多少。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昭王应允。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

当年9月,秦又发兵攻赵邯郸。正赶上白起染病,不能走动,而攻邯郸遇阻。白起病愈,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但白起不同意发兵攻赵。昭王亲自下命令行不通,又派范雎去请,白起始终拒绝,称病不起。昭王改派王龅替王陵为大将,围攻邯郸,仍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现在如何?”昭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于是,昭王免去白起官职,降为士兵,迁居阴密(今甘肃灵台县西)。由于白起生病,未能成行。白起在咸阳住了三个月,这期间诸侯不断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军节节退却,告急者接踵而至。秦王派人遣送白起,令他不得留在咸阳。白起离开咸阳,到杜邮,昭王与范雎等群臣谋议,白起被贬迁出咸阳,心中怏怏不服,有怨言,不如处死。于是,昭王派使者拿了宝剑,令白起自刎。白起伏剑自刎时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于是自杀。

范雎是怎样辞魏入秦的?

范雎是战国时魏人,曾任秦丞相,对秦的强大和统一天下起了重大作用。范雎少时家境贫寒,但他却不是人穷志短,而是从小就抱有远大政治抱负。作为魏国的臣民,他要实现安邦定国的抱负,当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魏国。但魏国的门阀观念相当浓厚,因为范雎家里贫穷,竟连面见魏王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只好寄身于大夫须贾门下当门客。